03.06 臘肉是健康食品還是致癌食品?

yy灰


臘肉不是致癌食品,只能說臘肉具有一定的致癌風險。

臘肉是一種醃肉,在四川、湖南和廣東比較流行,加工方式大概為:先將肉類進行醃製,等到充分入味後,再進行烘烤或陽光暴曬,這樣基本就製作而成了。

其實,臘肉的發明主要是為了肉類的儲存,因為當時沒有冰箱之類的保存設備,肉製品很容易腐爛變質,而臘肉這種經過處理的肉類防腐能力非常強,保存的時間可以達到數年之久。

不過,臘肉確實具有一定的致癌風險:

首先,臘肉在醃製過程中會產生二甲基亞硝酸鹽這種物質,而這種物質會在體內轉化為一類致癌物質——二甲基亞硝酸胺。

此外,在製作臘肉時如果用到烘烤這種工藝,那產生的煙霧也具有一定致癌性,而在煙燻的過程中,還會產生像多環芳烴等之類的致癌物質。

所以,如果長期食用這種的食物的話,會增加致癌風險。

此外,長時間保存的臘肉其實還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有一定幾率被肉毒桿菌“看上”。而這種菌類是非常難纏的,它的芽苞不僅對高溫、高壓有很好的抵抗性,就連對強酸都具有較高的耐性,所以在我們平時食用的時候,也很難通過普通的烹飪將其去除。如果一不小心吃到了這種菌類的臘肉,有可能會出現吞嚥困難、頭暈、呼吸困難和肌肉乏力等症狀,嚴重時還可能因為呼吸麻痺而死亡,十分危險。

總之,對於臘肉這種食物,還是少吃一些吧,畢竟現在不需要用這種的方式保存肉類了,如果你習慣吃的話,大概每週吃上一兩次就好了,千萬不要天天吃。


人類事兒多


我們在吃臘肉時,最擔心的其實是2點:酸價超標和亞硝酸超標!

什麼是酸價超標呢?

專家告訴記者,酸價是表示脂肪水解程度的指標,它反映了臘肉酸敗的狀況。一般來說,酸價越小,說明臘肉脂肪的質量越好,新鮮度也好。

亞硝酸超標

臘味食品還存在亞硝酸鹽超標、微生物超標、脂肪氧化和苯並芘超標的隱患。臘味食品一般都會加入亞硝酸鹽,主要是為了讓臘味顏色鮮紅亮麗,但有些企業過量添加,會增加致癌風險;還有些臘味因加工儲存不當,導致微生物超標,甚至黴變。

臘肉吃多了會導致哪些疾病?

1.吃臘肉過多易患胃癌

很多家庭買了臘肉不是即買即食,一般都要存放一段時間。為保持新鮮的口感,臘肉在加工和醃製的過程中都放入了大量的鹽。這些鹽會轉化為亞硝酸鹽,亞硝酸鹽是人體的致癌因素,很多愛吃醃肉的地區同時也是胃癌高發的地區。

2.臘肉過多當心患脂肪肝

臘肉多為豬肉醃製而成,根據豬的不同部位,肥肉分量最少的裡脊肉,每百克也要含55毫克的膽固醇,而每百克肥豬肉更是含109毫克膽固醇。高含量的膽固醇會沉澱、聚集在膽汁中形成結石。此外,動物性脂肪不易為人體所吸收,過多食用臘肉會增加脂肪肝風險。注意高血壓患者慎食臘肉。

總之,臘肉美味,不可多食!


百科名醫


臘肉是很多人都比較愛吃的美食,當然我也愛吃,尤其是湘西臘肉和四川廣元的臘豬肉。臘肉的”臘“字透露出了重要信息,那就是臘月裡用年豬肉製作的肉製品,等到第二年春節時再吃的。臘肉源自古代和近代我們沒有靠譜的冷藏冷凍設備時期,我們的先輩們無法安全的儲藏肉類食物,為了避免肉類的快速腐敗變質而創造出的一種肉類加工工藝,這在全國各地尤其是南方溼熱的地區尤為盛行,當然在世界其他國家也有類似的肉製品,比如西班牙的伊比利亞火腿、德國的燻腸等等。

臘肉,可以是具體的指一種肉類食物,也可以代表一類加工肉類食品,比如鹹肉、臘魚、臘腸、燻臘腸、風雞、板鴨、風鵝、臘豬手、金華火腿、宣威火腿、鹹魚.......它們有基本的共同特點,就是用多量的鹽,或添加其他香料來醃漬禽畜肉類或魚類,用於常溫長時間儲存。真正的農家臘肉臘魚,是需要在初步醃漬和熏製後掛在自家火塘上方的房樑上,經過一年燒火做飯時的煙熏火燎,到了臘月和正月的時候用來款待家人和親友的。

書歸正傳,臘肉是名副其實的美食,但可惜不適於健康食品,甚至很多臘肉或鹹魚還是致癌物含量較高的食品。開篇時,我也承認自己愛吃,但僅僅是喜歡臘肉的風味,還能夠剋制自己,基本上每年只是吃三兩次,每次也就吃幾口品嚐一下,找找感覺而已。是不是很多人會覺得,真虧!

臘肉在加工的時候會用大量的鹽來醃漬,這是最基本的做法,當然有些現代的小作坊也會添加亞硝酸鹽,這樣防腐的效果更好,尤其是一些小餐館進貨的便宜臘肉,根本不是醃漬很久的肉類,而是用食鹽、亞硝酸鹽、色素和燻肉香精混合醃漬的,很重很溼的那種。

臘肉加工和陳放的過程中,用高鹽和煙燻的方法來防腐處理,之後肉類就進入了緩慢的脂肪分解和氧化的過程,臘肉的香氣主要來自於脂肪,所以越陳年的臘肉或火腿越香。但是在這個過程中,肉類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等營養素是逐漸損失的。在細菌的作用下,肉中天然存在的硝酸鹽轉變為亞硝酸鹽,這是天然的亞硝酸鹽,不是人工添加的,此時臘肉的風味開始變得濃郁。其實,食物中微量的亞硝酸鹽並不可怕,也正是因為有了亞硝酸鹽才有了食品工業。但讓人擔憂的是亞硝酸鹽和肉類蛋白質的分解產物——胺,結合為亞硝胺,這是真正的致癌物!

檢測研究發現,鹹魚、臘肉、燻臘腸等食物是亞硝胺含量最高的食物。這又快到年節了,那鹹魚、臘肉、臘魚、臘腸這樣的美食還讓不讓人吃了啊!?我還是給出一些中肯的意見吧:

1️⃣能忍住不吃當然最好(對有些人來說基本沒戲)

2️⃣能少吃就少吃(有點痛苦吧?)

3️⃣要吃就吃真正的臘肉,不圖便宜!

4️⃣吃的時候一定要去除表層的氧化脂肪

5️⃣臘肉片用沸水焯燙後再炒可以去除一部分亞硝酸鹽和亞硝胺(基本等於沒說,人家吃的就是那個味兒,呵呵!)

6️⃣吃臘肉、臘魚、臘腸等食物的時候,儘量多吃一些維生素C和其他抗氧化物含量高的食物,如顏色鮮豔的蔬菜和水果,而且不宜與過於辛辣的調料一起烹製,以免刺激消化道黏膜;多喝水也可以加快有害物質代謝。(很累是吧?還有更悲催的呢!)

7️⃣吃臘肉等醃漬肉類食物或酸白菜、酸豆角等醃漬蔬菜的時候,建議不要喝酒,尤其是白酒,因為酒精攝入過多會損傷胃黏膜和肝細胞,降低機體抵禦有害物質的能力。這才是最讓人絕望的呢!因為很多過年有吃臘肉、臘魚風俗的地區,年節的時候會親朋好友歡聚一堂,大碗喝酒、大塊吃臘肉,讓人少吃肉,還不喝酒?這讓愛吃臘肉的人還怎麼活啊?!

人的一生都在選擇中慢慢度過,一切皆由選擇引起和結束。人所共知,投胎是門技術,但我們無從選擇,可是對於一種食物吃還是不吃、吃多還是吃少,以及怎麼吃還是可以選擇的吧?

本文圖片皆來自於網絡,在此向圖片作者表示感謝!


營養師於仁文


說起臘肉來就有一股濃烈的過年氣氛。每逢春節家家戶戶都少不了臘肉香腸伺候。臘肉和香腸是一種傳統美食,有獨特風味,也是流傳已久的美食。雖說味道不錯,但它們到底是不是健康食品呢?

臘肉和香腸其實屬於加工類肉製品,國際衛生組織給它倆安了一個不太好的名號:加工類肉製品屬於一類致癌食品。意思就是說,如果長期過多食用它們的話,肯定是會致癌的!看到這個消息,愛吃香腸臘肉的小夥伴們瞬間驚呆了,完了,我之前吃了這麼多臘肉香腸,我是不是命不久矣??



不過說句公道話,其實這則宣言還真有點危言聳聽。很多山村和郊野居住的人們很愛吃臘肉香腸,甚至於是每天都必吃的食物,不過他們的生活依然很美好,人也沒啥嚴重的健康問題。有時候家中來客,大家你一坨香腸我一坨臘肉地吃,那怎麼沒事吶,這個怎麼解釋吶!WHO你也在逗我嗎?


當然,WHO也不是在逗我們玩,WHO是世界衛生組織,基本上也都是老外們說了為準,畢竟國外的物質基礎和條件比我們強多了,大家的生活也都很富足,加工類肉製品隨時圍繞著人們,不知不覺中就會攝入過多。這些富足的人群裡可以更容易攝入熱量、脂肪、膽固醇,如果再來吃這些加工類肉製品,很容易對健康造成威脅。但中國山嘎達裡的居民們樸素節儉,長期可能都清淡為主,勞動多,熱量攝入可能還不足,吃點這些加工肉品其實也並沒什麼威脅,而且別人的臘肉香腸都是自家做的,不會添加什麼防腐劑,也不會有壞肉掩人耳目,自然更天然衛生。


相對於別人山嘎達裡的居民來說,城市裡就複雜多了,這邊做臘肉大部分都是高溫烘烤,這高溫很容易讓臘肉香腸產生一些致癌物質,如雜環胺,多環芳烴等,這些物質長期攝入對人體可能就有點威脅了。另外,很多商家為了讓臘肉保質期延長,可能會給臘肉加點“亞硝酸鹽”(能防腐增嫩),亞硝酸鹽也是2A類致癌物質,吃多了也可能誘發癌症。

另外,臘肉香腸的確也不宜過多食用,因為含鹽量較高,需要醃製。如果我們攝入過多鈉離子的話,可能會造成血管外滲透壓升高,引起高血壓的情況,長期如此,可能會演化為心腦血管疾病。當然,對於我個人來說,適當吃點臘肉香腸並沒有什麼可怕的。



臘肉香腸油脂確實有點高,因為外面賣的大部分都愛多加肥肉,肥肉成本低,而且會讓人覺得香,推薦自己灌腸自己曬肉,多給自己加點瘦肉進去,一樣很香,而且更健康。吃臘肉香腸的時候注意量的攝入,因為油脂較多,含鹽量高,所以的確不宜過多攝入。肉類的攝入量本來也是膳食指南限制的,最好不超過一個手心大小每天,我們吃臘肉來個四五片左右就夠了,再多吃點其他肉類混合來,營養也會更加豐富。


袁欣營養師


臘肉是中國醃肉的一種,主要流行於四川、湖南和廣東一帶,但在南方其他地區也有製作,由於通常是在農曆的臘月進行醃製,所以稱作“臘肉”。近些年來,有些學者認為臘肉是致癌食品,不建議食用,事實上,這些都是需要以實際情況而定,雖然有致癌的危險,適量食用正規企業的食品是無妨的。


臘肉是豬肉經過醃製後再經過烘烤(或日光下曝曬)的過程所製成的加工品。臘肉中含有大量亞硝酸鹽,而亞硝酸鹽是重要的致癌物質,因此,如果長時間過量的食用臘肉,的確是有致癌性。同時,因為臘肉是醃製食品,裡面含有大量鹽,所以也不能每頓都吃,不然超過人體每天攝入的最大鹽量,過量攝入食鹽,對身體健康也是極為不利的。


但是,最重要的是一些不法商販,並不按照臘肉的製作程序,造成臘肉食品不合格,酸價超標。酸價是表示脂肪水解程度的指標,它反映了臘肉酸敗的狀況。一般來說,酸價越小,說明臘肉脂肪的質量越好,新鮮度也好。臘味食品一般都會加入亞硝酸鹽,主要是為了讓臘味顏色鮮紅亮麗,但有些企業過量添加,會增加致癌風險。還有些臘味因加工儲存不當,導致微生物超標,甚至黴變;臘味食品在加工和儲存過程中,脂肪容易發生氧化,產生哈喇味,同時產生醛類和酮類等有害化學物,長期食用有害健康;如果是熏製的臘味,還可能導致苯丙芘超標。而且,臘味高脂高鹽,也基本不含維生素等營養素,營養價值著實不高。雖然說風味獨特,但是對身體的傷害也是明顯的,尤其是對於高血壓患者,是不建議食用的。


當然,如果是正規企業的產品,那麼品嚐一下是可以的,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多放水,多煮。水煮能讓臘肉中的亞硝酸鹽、過多的鹽和脂肪等溶於水中,煮的時間長一點更好,每次不要低於30分鐘,這樣少量食用問題不大。其實,對於任何食品,尤其是加工的食物,在食用上一定要注意安全,一是需要新鮮,二是不能過量。臘肉尤其如此,不健康就是會把健康食品吃成致癌食品。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首先,臘肉肯定不是健康的食品,長期吃是有可能致癌的。在古代,我們沒有冰箱,過年殺豬了,吃不完,那就要想辦法長期保存豬肉呀。古代人智慧無窮,發明了臘肉,先用大量鹽醃製臘肉,然後用煙燻臘肉或者曬,水分被烘乾後,製成臘肉,可以長時間的保存。雖然我們現在家家戶戶都有冰箱了,但是臘肉已經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風味,很多人都喜歡吃臘肉,特別是江西,湖南等南方地區,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製備臘肉,臘腸。

臘肉對人健康的影響主要來自兩方面:

第一,臘肉的鹽分嚴重超標,長期吃可增加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風險,高鹽對胃粘膜也不好,可引起胃損傷,出現慢性胃炎,胃潰瘍等等。

第二,臘魚在醃製和煙燻的過程中,可產生有害物質,例如亞硝酸鹽和苯並芘,這些物質是有可能致癌的。

所以,臘肉要適量吃,而且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臘肉用清水漂洗,這樣可以去掉一些鹽分。

(2)臘肉先用水煮熟,這樣可以再去掉一些鹽分。

(3)臘肉最好是清蒸或者清炒,不要油炸或者燒烤。

(4)清炒臘肉的時候,可以放一些蔬菜,這樣就可以吸收鹽分,而且蔬菜可以降低致癌物對身體的影響。

致癌物都是有劑量效應的,偶爾吃臘肉肯定沒事,如果長期大量的吃,一定要小心了,按照我上面的做法,可以把這種損傷降到最低。


普外科曾醫生


臘肉,對有些人說很美味,但是絕對談不上健康。

第一,臘肉很閒鹹,在製作過程中要加大量的鹽。

高鹽已經被證明是一種非常有害的飲食方式。高鹽飲食(每天攝入量大於5g)不僅可以造成高血壓的風險增高(因為攝入高鹽,可以引起水在體內瀦留,引起高血壓),同時,高鹽還可以破壞胃壁的防胃酸系統,增加胃潰瘍、胃癌的發生風險,還與食道癌的發病有關。

第二、醃製燻烤肉製品這種烹飪方式本身並不健康。在烹飪過程中,肉、高溫產生化學變化,可以形成致癌物,另外,燃料在燃燒過程中形成的有害物質也會附著在臘肉表面。

臘肉,是古代科學技術落後和物質條件缺乏的情況下,發明出來的一種保證肉不腐爛,從而長期保存的方法。並不能增加肉本身的營養,而且還有上述諸多問題。所以啊,還是吃新鮮肉吧,偶爾嚐嚐臘肉解解饞就好了


人體探索者


臘肉在中國是一種十分傳統的肉製品,屬於醃肉的一種,主要流行於四川、湖南和廣東一帶,在南方其他地區也有製作,由於臘肉通常是在農曆的臘月進行醃製,所以稱作“臘肉”。臘肉的口感香濃獨特,深受眾多人的喜愛,尤其逢年過節、朋友聚會,餐桌上幾乎都離不開臘肉的影子。但是,近段時間在社會輿論中卻開始流傳起“臘肉致癌”的話題,認為臘肉吃多了會引發癌症。臘肉真的會致癌嗎?臘肉到底是健康食品還是致癌食品呢?

臘肉致癌?

製作臘肉豬肉需要先經過醃製,醃製食品本身就含有亞硝酸鹽,同時,生產商為了增加臘肉的賣肉,也會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劑煙硝酸鹽,所以臘肉中含有大量的亞硝酸鹽,而亞硝酸鹽在進入人體後,又可轉化為重要致癌物亞硝胺。因此,經常吃臘肉,的確會增加身體患癌的風險。臘肉的生產過程中,豬肉在被醃製過後,還需經過高溫烘烤的過程,因為在高溫燻烤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有害化學物質“環芳香烴”和強致癌物“苯並芘”,臘肉中也往往會附著有這些有害物質,從而也會增加經常吃臘肉的人患癌的幾率。

經常吃臘肉,除了會增加致癌風險外,還存在其他不健康的因素,如臘肉屬於高鹽食品,經常吃臘肉會導致鹽攝入超標,從而易引發或加重高血壓症;臘肉中含有大量的肥肉,經常吃臘肉可能會導致飽和脂肪酸的過量攝入,從而引發或促成高血脂、高膽固醇等心血管類疾病的發生或發展;許多不法商販為了減少成本,並不按正規的臘肉加工程序進行,或者因為保存不當,都可能會使臘肉出現微生物超標甚至發生腐敗變質,從而引起進食者食物中毒等。

臘肉雖然有一定的致癌風險存在,但只要能堅持以下正確的食用原則,臘肉還是可以照樣吃起來的。在吃臘肉之前,把臘肉放水中煮一下,且要煮的時間越長越好,最好達到30分鐘甚至以上,這樣可以使臘肉中大部分的鹽、亞硝酸鹽、脂肪、以及其他有害物質溶於水中,從而減少了將有害物吃進體內的機會。

購買臘肉時,應選擇正規企業生產出的食品,這些企業在臘肉的生產用料、加工過程、保存運輸等環節一般不會出現漏洞,從而能保證人們買到可放心食用的臘肉。烹調臘肉時,最好選擇與其他蔬菜一起烹調,這樣既能做到葷素均衡,也能減少一次性食用臘肉過量。另外,吃完臘肉後,應多喝水並配以新鮮的水果,水能加速有害物質的排洩,而水果中的維生素c等抗氧化物還可以有效的減少致癌物對人體的傷害;

再好的食物,都不宜過多食用,臘肉更是如此。平時吃臘肉時,應該控制好攝入的量,且不宜長期、大量、無節制的吃,偶爾品嚐既可達到解饞的效果,又能減少有害物質的攝入,何樂而不為呢?

如果您對這個問題有好的建議,歡迎您在下方留言評論

我是王桂真,歡迎您關注【王桂真營養師】頭條號,一起聊聊健康,讓我們吃的健康,吃的放心


王桂真營養師


臘肉是健康食品還是致癌食品

臘肉是很多人都喜歡吃的一種食物,一年四季都有人在吃,特別是在四川、湖南以及兩廣地區,那麼臘肉是健康食品還是致癌食品?答案是:致癌食品


為什麼說臘肉是致癌食品

因為臘肉的美味,有的地方每年都會自己熏製臘肉的,一般都是採用木材燃燒後產生的高溫進行熏製,在此過程中就會有苯化物產生,苯化物就是一種強致癌物質,由於長時間的熏製,就有可能沉澱在臘肉中,過量的食用會危害健康的。加上現在市場上很多臘肉都是工業生產的,有的商家為了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使用劣質的原材料,甚至會使用死豬肉來進行熏製,那這些食品的健康程度就更加讓人質疑了。在兩廣地區,他們的臘肉製作方法就是用鹽醃製之後,就是防止通風處自然風乾或者曬乾了,雖然這種臘肉沒有煙燻的那麼香,可是在自然風乾的條件下,亞硝酸鹽的含量還是比較低的,但是如果過量食用的話很有可能會引起胃癌、腸癌等癌症。

如何健康食用臘肉

1:儘量不要到外面市場超市購買,市場超市銷售的大部分是工業生產的,可以選擇向熟人購買,因為他們自家制作的,這樣的臘肉在衛生安全方面遠高於市場銷售的。

2:煮臘肉前最好多清洗幾遍,把多餘的鹽分清洗乾淨,然後選擇大蒜進行配炒,大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清除臘肉上的亞硝酸鹽,起到一定的防癌作用。

3.高血壓患者、肥胖患者、肝病患者以及孕婦這些人群,建議少食用臘肉或者不食用臘肉。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FF影歌


關於題主的這個問題,其實答案非常明確了:

1、臘肉不是健康食品,的確是致癌食品。但是致癌也需要達到一定的量。


根據權威組織,世界衛生組織(WHO)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給出的致癌物報告指出:

紅肉為2A類致癌物,而加工肉製品為1類致癌物


這是什麼意思呢?“1 類致癌物”的意思,就是明確對人體有致癌作用,而“2A類致癌物”的意思是指,動物實驗已證實有明確的致癌作用,但人體作用尚不明確的食物。

所以,非常明確的是,臘肉一點都不是健康食物,的確是致癌食物,而且還是等級最高的1類致癌食物。


但,還是那句說爛了的話:

“脫離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


臘肉,雖然致癌,但也不是說一點兒都不能吃,得吃到一定劑量才會致癌。


2、除了致癌,臘肉中高含量的鹽,也對身體不好


吃過臘肉的人,尤其是做過臘肉的人,一定非常清楚,臘肉中鹽的含量實在太高了,齁鹹齁鹹的。


這主要是因為以前人們沒有冰箱,食物放久了因為細菌微生物繁殖會發生腐敗,就不能吃了。於是,古人想到了用鹽高滲抑菌的原理,讓肉裡充滿大量的鹽分,這樣食物就不會腐敗,可以長期保存。


所以,臘肉都是齁鹹齁鹹的,做菜的之前都要專門的泡水,甚至反覆煮才能做菜吃。


即便是多次泡水和反覆的水煮,臘肉中鹽分的按量也遠遠高於鮮肉做菜。這對於如今高血壓、冠心病、高血脂的人群,會進一步加重疾病,非常不健康。



所以,綜上,臘肉一點都不健康,不僅致癌,而且其中的高鹽也不適合我們長期過多食用,偶爾吃一點,解解饞就行了。

更多有趣有用的醫學科普知識,請關注骨科醫生路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