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老人們還在講著瀝海的傳說|李思涵返鄉畫像

老人們還在講著瀝海的傳說|李思涵返鄉畫像

這時洪水也在他們身後停下來……後來這塊地方取名“立海”。

by:李思涵

“媽媽給你講一個故事,聽完這個故事我們睡覺了好嗎?”

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叫全德的男孩子,才十六歲就要出去討飯來養活他瞎眼的老母親……那天,油店的掌櫃對全德說:“從明天起,你要天天到城裡來看,如果看到廟門口石獅子的嘴巴出血了,這裡就要變成汪洋大海了。那時候,你就揹著你娘一直往北跑,跑得越遠越好!”……有一天,梁屠夫殺完生豬,隨手將自己的血手在兩隻石獅子的嘴巴上塗了一把。全德進城看到血盆大口的石獅子,趕緊掉頭邊跑邊喊:“大家快跑啊,馬上要發大水了……”但是路上沒人相信他的話。全德跑回家,急忙背起老孃,向北跑。這時,電閃雷鳴,狂風大作,洪水馬上湧到了他身後。全德拼命地跑啊跑啊。他跑得越快,洪水漲得越快;他跑得慢,洪水也慢下來。最後他實在跑不動了,就停下來,這時洪水也在他們身後停下來……後來這塊地方取名“立海”。

這就是我們的“瀝海”。記住:“這就是你的家呀……”

老人們還在講著瀝海的傳說|李思涵返鄉畫像

這就是我的家呀!曾經的紹興府城薛家瀝,曹娥江入海口,“守禦千戶所”,如今的紹興市濱海新城。

那時候,瀝海老街是鎮子的中心,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大都圍繞著它忙碌得井井有條。三四點,就有賣菜的準備嘎吱嘎吱地騎著三輪車去老街的青板路上擺攤子;五六點,各家早餐鋪開始騰騰地旋轉著熱氣經營起美味的早點;七八點,整條老街完全被形形色色的路人鬧醒了,頓然睜開惺忪的睡眼迎接新的一天。

老人們還在講著瀝海的傳說|李思涵返鄉畫像

老人們還在講著瀝海的傳說|李思涵返鄉畫像

自行車“鈴鈴鈴”的聲音,摩托車“嘟嘟嘟”的喇叭,大人們“嘰嘰喳喳”的討價還價以及“窸窸窣窣”的閒言碎語……安靜下來的時候,弄堂裡偶一傳出清晰的犬吠聲,伴著巷子里老公公打著快板或是拉著胡琴唱著的蓮花落。

“伢人家屋裡窮得嗒嗒啦咯滴,勿撥偌殺雞擺闊氣,隨手奪牢只老母雞,偌奪來,我奪起,毛毛奪癩稀稀,抬轎兩個堂兄喂咯弟啊,旁邊看得呆酥起……”

踩著小石橋,跨過環城河,走到老街的十字路口。從這裡開始,往東就是“東門頭”,往西就是“西門頭”,往南就是“南門頭”,往北就是“北門頭”。每每回家,我總會到瀝海老街去走走。從南大街到北大街,從東大街到西大街,循著時光的影子,他著實冷清了不少。

老人們還在講著瀝海的傳說|李思涵返鄉畫像

但是,老街的樣子還是那樣古樸安詳。木質結構的屋子整整齊齊地羅列在街道兩旁。他們經歷了百年的風風雨雨,依然穩健地挺著腰板,像要宣講一段溫情脈脈的傳奇。不少門角牆角不忍時間的重負,結上了蜘蛛網,顯得悽清了許多;簷下的燕巢依舊是一個個溫暖的港灣,目送孩子們的歸去,等待他們的凱旋;半空中的五線譜還是那樣亂糟糟的像要結住了一片天,時或應和起鳥兒的嘰喳聲,時或兜住從小巷裡飄出的咿呀聲。

街旁林立的店鋪不少都關門了,鐘錶店、照相店、修車店、理髮店、茶館,我想它們該是比擱在窗口的那把爬滿灰塵的大蒲扇還年長吧。

老人們還在講著瀝海的傳說|李思涵返鄉畫像

老街的日子還是那般稀鬆平常。伴著清晨的第一縷陽光,豆漿油條蔥餅粢飯都暖了起來。小推車阿姨做的“油丁”(只記得方言這樣叫)還是熟悉的味道。

我見她先在圓桶狀的小鐵勺裡倒上一層糊好的麵粉,然後放上調製好的韭菜,偶撒上一些特色的配菜,最後放進燒開的油鍋裡,發出“噼裡啪啦”的脆響。出鍋的時候,金燦燦的酥皮裹著濃濃的韭菜味,還帶著童年時代垂涎的味道。

有時會在街口見到“爆米花爺爺”,用的還是一樣的機器、一樣的風箱、一樣的帶子,連裝糖精的瓶子都是我知道的摸樣。通常,爆米花的原料是自個兒帶過去的米粒或者玉米粒。

老人們還在講著瀝海的傳說|李思涵返鄉畫像

老人們還在講著瀝海的傳說|李思涵返鄉畫像

如果“爆米花爺爺”說爆米花要快好了,大夥兒就得趕緊捂住耳朵,那“轟隆”一聲巨響實在有點轟天動地。巨響後,一大袋一大袋的爆米花新鮮出爐,甜甜的米香會飄蕩好遠好遠。這時,邊上看戲一般的小孩子就奔過去抓上一大把,爆米花的主人還會讓他們多抓點多抓點。

偶爾巷子裡傳出的吳儂軟語,綿綿柔柔像傳唱了幾個世紀。老人們還在講著“瀝海”的傳說,講著“全德”的故事,他們有著一種莊嚴的使命感。

那些小孩子們趴在老人的膝頭,巴巴地睜著眼睛,說:“聽過啦聽過啦,想聽另外的故事啦……”這個熟悉的故事飄進我的記憶,孕育著童年時代漿果一般的夢,很隱秘也很甜蜜。

我欲前而止步:”小弟弟們,你們可要向全德學習,一定要孝順自己的父母呀。長大了,你們還要跟自己的孩子講講瀝海的傳說呢,這是每一個瀝海人的使命……“

街旁的些許人家還會曬曬梅乾菜,曬曬魚乾。老太太老公公們還會坐著聊聊天,下下棋,唱唱劇,或者靜靜地看著眼前路過的人,他們的眼裡滿是被歲月雕琢的痕跡。

我看到一位拄著柺杖的老爺爺走在夕陽下,那剪影預示著時光潛在的威力。

落於平凡的日子裡,散發著濃重的煙火氣息,大概這就是瀝海老街的樣子吧,大概這也是生活的樣子吧。

對於他,有些人離開了,有些人留下了。離開的年青一代轟轟烈烈走南闖北,他們一定還記得當年的油丁和爆米花吧,也一定記得代代相傳的關於瀝海的故事吧。留下的老年一輩安土重遷葉落歸根,聽著一曲越劇一支蓮花落,嚼著茴香豆,不厭其煩地講述全德的事蹟,他們可能趁著最後的光年在回味歲月吧。

不管怎樣,老街還是在那兒,歷經滄桑翹首而盼,他等待遊子也等待光陰。

(返鄉導師龐秀慧,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副教授)

老人們還在講著瀝海的傳說|李思涵返鄉畫像

老人們還在講著瀝海的傳說|李思涵返鄉畫像

老人們還在講著瀝海的傳說|李思涵返鄉畫像

我是李思涵,現就讀於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我來自浙江省紹興市。這是一個古色古香的城市,小橋流水人家,江南吳儂軟語,丹桂黃酒飄香……生於斯,我忘不了的還是那條風雨兼程而又守候原地的老街呀!

蓮花落一滴滴打在老街的石板路上,演繹著一個不老的傳說。

我與《返鄉畫像》

張新穎、梁鴻、白巖松、梁永安、孫良好、薛晉文、張欣、汪成法、趙普光、譚旭東、趙建國、嚴英秀、劉海明、陳曉蘭、曾英、唐雲、徐兆壽、胡智鋒、辜也平、楊位儉、劉廣遠、呂玉銘、龐秀慧、晉超、張德明、金進等與李輝共同成為《返鄉畫像》首批“返鄉導師”!正在帶領首批近20多所高校學生,共同推動青年知識分子鄉土報告……

文|李思涵 出品|頭號地標

人文指導 | 葉開(中國頂級文學編輯)

新美學孤獨星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