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3 改變從克服思維惰性開始 6個科學方法讓你豁然開朗

編者的話:很多時候,人缺乏的不是“小目標”、不是成功的能力,而是缺乏實實在在的努力——克服自己的惰性。克服惰性確實是一個讓人覺得痛苦的過程,但是養成習慣,便也能慢慢成了自然。走出舒適區,無論是思維上的還是行動上的,你會發現一個新世界,一個新自己。

改變從克服思維惰性開始 6個科學方法讓你豁然開朗

每當談到我們的大腦,很多人似乎都是讓它處在自由駕駛的模式:不是有意識地去培養自己的創造力、專注力和同理心,而是任由自己成為一個懶得思考的人,被自我、偏見和情緒所左右。

愛德華·赫斯(Edward Hess)教授在他的著作《學習的科學:如何學習得更好更快》一書中說:這種惰性在我們的基因當中。並且,為了儲存能量,大腦傾向於低速運轉。

不過幸好,在書中赫斯教授還提到了一些方法,有助於你擺脫這種思維的惰性,更積極地思考,增強自己的精神力量。

1. 質疑自己的假設

思維懶惰的人會本能地去尋找那些支持他們觀點的信息,而過濾掉和他們已知相沖突的訊息。這會省去很多思考和分析所要花費的精力。

而當你質疑自己一貫認為的假設,正意味著你開始鍛鍊起自己思維的肌肉了,去發現和糾正思維中的誤區。同時,這也會讓你對新的觀點持有更開放的立場。

2. 不要輕易下判斷

另一種惰性思維方式就是對人對事做出迅速的判斷和結論,這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常常會發生:“那主意糟透了”、“他是個白痴”、“她沒有付出足夠的努力”……這種應激式的判斷會讓人與人之間生出隔閡和憎恨。而相反,如果你給別人或者事情多點時間,等到另一隻靴子落地,會發現初次的印象可能會有改觀,而這將創造合作和對話的可能。

改變從克服思維惰性開始 6個科學方法讓你豁然開朗

3. 打破一成不變的“規則”

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已經充分教給我們: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墨守成規是惰性思維的另一個典型表現。如果根據既定的配方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就能成功,那還要智慧和創新幹什麼?

懶惰曾促進過革命性的發明,但是如今這個社會,商業高速運轉、科技極速迭代,需要持續的冒險和創新精神。擺脫成規讓你從多條路徑通向成功。

4. 做決定前保持冷靜

你遇到充滿威脅感的人和事的時候你會怎麼辦?是不是最先想到的就是主動出擊或是逃跑。在商業社會,這樣的下意識衝動決定往往會帶來不佳的結果:攻擊性的反應會讓人疏遠,保守的方式則可能會失掉機遇。

當你等待片刻直到自己足夠冷靜再做決定,不只是反應,更是分析、計劃和執行,那麼,經過深思熟慮的決定會更可能帶來好的結果。

改變從克服思維惰性開始 6個科學方法讓你豁然開朗

5. 換個角度看待問題

只從自己的角度看問題無疑也是惰性思維的表現,而且往往被認為是情商低。從這些人或事會怎麼影響自己以及為我所用的角度思考問題是人的本能,而去考慮這件事將會怎麼影響別人、大家能怎麼合力完成一件事,這需要更大的能量和智慧。

6. 更多傾聽

一般而言,人講話的語速為每分鐘160至180個漢字左右,而聽別人講話時可以每分鐘輸入600個字,這意味著,人們的大腦可以更多地處理輸入的內容,本身就可以做一個好的傾聽者。

在傾聽這個問題上,思維也是很容易偷懶的:你允許自己的思緒雲遊。比如想想下一步說什麼、接下來做什麼甚至是晚上吃點什麼等。

如果給傾聽加上形容詞,不是被動,而應是積極的,跟隨別人的邏輯、內容,同時在自己的大腦中加以歸納、分析。好處顯而易見,因為你聽得越多,你就能記住更多、學到更多。另一方面,你的客戶、同事會發現你是一個看重他們所講內容的人,這會讓你的人際關係更為潤滑。

改變從克服思維惰性開始 6個科學方法讓你豁然開朗

無論是固守成見還是立刻下結論、是縮在自己的視角還是怠於傾聽,這些其實都反映了我們隱蔽的思維惰性。思維影響行為,行為鑄造習慣,習慣奠定人生。想改變,不妨從改變思維的惰性開始。

本文由“周成剛在路上”編譯(zhouchenggang0311),圖片來自網絡,轉載請註明來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