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鐳神智能胡小波:做技術就要抓核“芯”,產品市場化還需自建產線

5月29日,美國一名司機在以“自動駕駛”模式駕駛特斯拉Model S時,撞上停靠在路邊的一輛警車。這是特斯拉繼今年一月和五月分別撞上停在路邊的消防車之後的第三起在美國的撞擊靜止狀態緊急車輛事件。

特斯拉的“三連撞”,究其原因,關鍵一點還是馬斯克堅持不用激光雷達的“執念”。特斯拉採用的傳感方案是“攝像頭+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自始至終都沒有考慮激光雷達。

然而事實證明,在環境感知需要在任何時間任何天氣都要對周圍環境360度探測的情況下,現階段靠任何單單一種傳感器都無法滿足這個要求,而激光雷達,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種。

隨著自動駕駛的火爆,激光雷達也處於風口之上。現下越來越多企業家投身於激光雷達,激烈的競爭環境下,有那麼一家企業,成立三年就引跑前列,拉進國內外的技術距離。

鐳神智能胡小波:做技術就要抓核“芯”,產品市場化還需自建產線

鐳神智能董事長 胡小波

01、二次出發 高歌猛進

鐳神智能,是胡小波的第二次創業。

14年前,胡小波創立了目前國內最大的光纖激光器企業。從名不見經傳到做到國內老大,胡小波最自豪的一件事情,就是打破了光纖激光器被國外壟斷的局面,成功改寫了中國光纖激光器行業的格局,從此奠定了他在激光圈子裡的江湖地位。

2015年,胡小波決定抽身開始他的第二次創業。這次他想,從最熟悉的激光領域入手,著眼當下最熱門的無人駕駛、掃地機器人、服務機器人、AGV小車、工業自動化等與激光雷達關聯的領域,用領先技術研製出領先的產品,讓機器更智能、讓駕駛更安全、讓生活更美好。

激光從激光雷達投射出以後,激光雷達接收物體上反射回來的激光,根據激光測距原理計算,就得到從激光雷達到目標點的距離、方位等信息,然後通過相應的算法處理激光雷達的點雲數據,就可以創建一張高分辨率的環境地圖。激光雷達雖然價格較高,但他可以彌補雷達和攝像機等傳感器的劣勢,對於製造強大的全自動駕駛車輛來說至關重要。

兩次創業讓胡小波深刻認識到了一個公司的順利運轉,不僅需要產品的研發生產和市場的推廣,更需要懂得資本市場的運作和人才的管理。公司發展至今,已經有150多人的規模,其中研發人員近百人。在朝目標邁進的道路上,胡小波帶領著團隊從未停歇。

在技術層面,鐳神智能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掌握了激光雷達現有三種技術方案的企業。即應用在掃地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導航定位的三角法激光雷達技術,其最大測量距離大於28m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只有6m)。還有應用在無人駕駛、汽車ADAS、 AGV、港口、室外大型機器人等領域的TOF系列激光雷達技術。最後是相位法激光雷達技術,結合了激光測距儀的高精度和激光雷達高實時性和360全方位探測的優點,實現了mm級精度。

從2015年初成立至今,鐳神智能一共完成三輪融資:在公司成立不到五個月時,北極光創投就投進天使輪兩千萬;2016年7月又獲得了近億元的A輪融資,領投方為招商資本;三個月前,鐳神智能又宣佈融資喜報,獲得了達晨創投領投的近億元的B輪融資。胡小波表示,今年整個產品線量產以後,便可以開始盈利。

02、抓核“芯” 彎道超車

短短三年,鐳神智能就從眾多國內外激光雷達企業中脫穎而出。不僅僅是以胡小波為代表的具有深厚產業背景的創始團隊擁有“先天”優勢,同樣重要的,是鐳神智能的核心發展戰略——抓住核“芯”。

芯片產業是一個國家高端製造能力的綜合體現,是全球高科技國力競爭的戰略必爭制高點。“缺芯少魂”的問題,嚴峻地擺在中國人的面前。面對技術差距,鐳神智能緊追其上,首創激光雷達專用芯片。

鐳神智能繼2017年底實現了單線激光雷達接收端芯片的流片以後,今年5月18日,鐳神重磅發佈了國內首創多線及固態激光雷達核心芯片,這使其成為了國內唯一一家自主研發出激光雷達集成電路芯片的企業。

鐳神智能胡小波:做技術就要抓核“芯”,產品市場化還需自建產線

首款用於激光雷達接收處理的16通道集成放大器芯片

這款只有指甲蓋大小的芯片,改變了此前激光雷達接收模擬信號處理採用的多個分立元器件設計,直接將高頻高帶寬模擬晶體管、多級增益可配置低噪聲放大器、多路開關選擇器和功率控制單元等集成到芯片中,用單顆芯片就可以實現多線束激光雷達模擬接收處理,不僅極大的縮小激光雷達信號處理電路的體積,而且有效降低了模擬接收處理和整機的功耗。

與傳統激光雷達芯片最大的不同是,鐳神智能的芯片集成了接收模擬信號處理的多種功能和配置控制,支持多種TOF激光雷達的設計應用。採用SIP系統級封裝的芯片的處理能力最高支持16線的激光雷達產品。新的集成芯片批量供應以後,將把激光雷達的量產成本牢牢控制,僅用原先5%-10%的價格實現此前相同的功能。

攻堅芯片難題,讓中國在激光雷達及無人駕駛、機器人、人工智能領域真正掌握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從根本上提升企業在世界相關領域的核心競爭力及整個國家在激光雷達行業的水平。

現在的鐳神智能,已經貼上了好幾個“唯一”的標籤:國內唯一自主研發出激光雷達集成電路芯片的企業;國內唯一一家自主設計研發出激光雷達自動化、半自動化生產線的企業;唯一能自主生產光纖激光器的激光雷達企業;全球唯一在激光雷達所有應用領域同步提供解決方案的企業。

多個“唯一”塑造了鐳神智能獨一無二的競爭力。使這家擁有核心技術的激光雷達企業,在保證產品性能的同時,還數十倍地提高了生產效率,並降低了生產成本。

03、速度研發 替代進口

有了本土研發的激光雷達芯片做盾牌,國內外的激光雷達發展差距日漸縮小,在胡小波看來,目前國內外的激光雷達技術差距已經微乎其微。

激光雷達作為實現自動駕駛最重要的傳感器之一,隨著自動駕駛量產要求的提出,激光雷達的技術方向也漸漸轉到了更易量產、成本更低、更可靠的固態激光雷達。

與傳統機械掃描技術的雷達相比,利用光學相控陣掃描技術的固態激光雷達有結構簡單、尺寸小、降低了標定的難度、精度高、可控性好等優勢。光學相控陣的光束指向完全由電信號控制,在允許的角度範圍內可以做到任意指向,可以在重點區域進行高密度的掃描。不用受制於機械旋轉的速度和精度,光學相控陣的掃描速度取決於所用材料的電子學特性,一般都可以達到MHz量級。順應未來激光雷達固態化,小型化,低成本化的發展趨勢,固態激光雷達非常適合應用在無人駕駛領域。

鐳神智能的固態激光雷達解決方案,分為基於MEMS微鏡掃描技術的激光雷達、3D FLASH 固態激光雷達、光學相控陣激光雷達三種。據胡小波透露,MEMS微鏡掃描技術的激光雷達、3D FLASH 固態激光雷達將會在今年6月份正式推出產品樣機,其中 MEMS固態激光雷達包括兩種方案:一種是遠距離方案,採用905nm半導體激光器做光源,探測距離在200米以內;另一種是超遠距離方案,採用自主研發和量產的人眼安全1.5微米光纖激光器做光源,探測距離為200米以上(300~500米)。光學相控陣激光雷達目前正在研發階段,19年年底會正式對外發布樣機。

值得一提的是,不僅僅是自動駕駛領域,在汽車ADAS、機器人自主定位與導航、AGV導航及防撞預警、港口自動化、智能安防、測繪、災害監測等多個領域都提供解決方案,凡是涉及到環境感知的所有智能設備,鐳神智能都可為其提供定製化服務。

鐳神智能自研自建自動化產線,而非由代工廠代工,為了實現高良品率,並且降低成本,即使前期投入大,胡小波認為從長遠考慮是絕對值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