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房地产税,赶猪入圈?

端午期间,不动产登记联网僵持多年后终于尘埃落定。在强化普通居民产权的同时,坐拥数十上百套房的房姐房爷也将无处隐藏。为房地产税的征收奠定了数据基础。

房地产绑架了中国经济,尤实体经济萎缩,国民财富虚空,才是最大危机。

2017年,中国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626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比例为44.3%,低于全球水平。消费对经济贡献率为58.8%,发达国家普遍达到80%左右,差距巨大。提振消费,至关重要。

高耸的房价,已经成为制约部分城市消费能力的最大杀手。中国的钱,都跑到哪里去了?

(1)房价过高压制社会消费能力

通过对中国最大50个城市的研究,一个普遍的现象是,房价收入比约高的城市,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的比重就越低,大致体现一个规律:房价增长速度,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呈反向关联。房价越上涨,家庭的储蓄需求越大,虽然价值纸面财富增长,但是用于社会消费品的购买支出,反大幅下降。

房价影响消费,立竿见影。2016年房价飙升,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的比重,马上从44.7%下降到44.3%。钱被房地产吸走了,社会消费没钱。

(2)基尼系数过大,贫富分化制约消费

富人阶层的消费支出,占其收入的比重越来越低,消费欲望也降低。若一国贫富分化太大,财富过于集中富豪阶层,将导致两头空的危险局面。富人少消费,穷人无力消费。国家整体消费萎缩,消费率降低。

富人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奢侈品消费和服务消费方面,对零售帮助不大,而且很多富人去国外消费,财富并没有留在北京本土。

有趣的是,基尼系数与消费能力有内在逻辑关系。过去十年左右,是中国基尼系数最高的时期,2008年达到顶点,消费占GDP的比重,也萎缩和徘徊,一直到2009年下降到最低点,而最近几年,随着国家整肃贪腐势力,打击红顶商人,基尼系数下降,消费能力也上升。

在城市之间,基尼系数大的地方,消费能力也受到制约,特别是北京上海,贫富分化严重,富人的大众商品消费率地,高端消费却多落脚到国外以及奢侈品市场,对于大众消费拉动作用不大,而平民财富不足,也制约了大众消费,尽管有的城市GDP总量很大,但是过度贫富悬殊导向消费不足

共同富裕,不仅是道义要求与国家使命,也是国家经济强盛的理性选择。

中国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比重低于全球水平。消费对经济贡献率严重低于发达国家。

很多人都说,中国缺少伟大的企业家,没有充足的本土消费能力,企业如何能够成长为参天大树?

强大的大众消费能力,庞大的大众消费阶层,双剑合一,才能造就强盛的实体经济。

考验国家消费能力,看底层的穷人,而不是看顶层的富人。

这几年,消费能力最强的,是经济发展速度快,同时房价又维持相对合理的城市,比如武汉、成都、重庆等地。武汉和成都近年迈入十大城市,并且在消费能力上独霸前两位,经济发展模式相对健康。都大力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市民富庶,消费结构合理,后劲强大。

赶猪入圈,尽早将国民财富从房地产行业引导到消费领域,对于中国未来至关重要。

(3) 调整社会阶层结构,造就良性消费结构

中国财富和阶层分布,属于典型的 “金字塔型”。权贵豪门极少数,中产相对少数,平民穷人绝大多数。远未形成以中产阶层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

2003年至2017年,中国基尼系数为一直在0.46以上,2008年达到最高的 0.491,去年略回落到0.463,贫富分化严重,远超国际平均水平。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发布《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4》显示,中国实际基尼系数达到0.73,顶端1%的家庭占有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财产。香港更不得了,十大家族拥有超过全香港一半以上财富。

2017胡润亿万富豪榜显示:全球68个国家的2257名亿万富翁当中,来自中国的超级富豪有609个,超过美国。北京达到94人,超过纽约。

中国的贫富悬殊巨大,北京在国内贫富差距最大。再造社会,才能再造消费结构。

贫富悬殊不仅造成社会动荡,从经济发展上讲,也将造成低效,尤其是,贫富分化将导致总消费萎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