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6 多关注一些比你混的差的人

多关注一些比你混的差的人​​

教育是个工作

但是修行却不是教育

修行学的是解脱

教育学的是知识

所以 一个老师和一个师父 是不一样的

老师只是担负了教学知识

师父 除了教育的工作 还有一个当父亲的责任

那就是培养心性

对不?

不当爹的永远不懂

一个儿子永远无法体会老子的心

他可能会骂老子 讥讽老子的迂腐

只有他当了老子 才会体会滴

一个菩萨修行

看起来总是那么的愚

不去惹事生非

不去计较得失

还那么痴痴的助人为乐

而一般人都会嘲讽这样的人

愚弄这样的人

这就是父辈和子辈的差距

求教者:幸好我是个凡夫,不是菩萨,谁是菩萨?让俺欺负一下呗

哲人:嗯

还好我不是菩萨

谁他妈的干欺负我,我就弄他,

我们不是救济站

第一,没有责任义务。

第二,也不需要看着别人给了,自己也要给。

第三,不要自己给了,要求别人也要给。

根据自己的心走

因缘果报

终究来说 你做了 就没有白做

你说的话 也不会白说

人这一辈子

一帆风顺的人很少

在你春风得意的时候

多关注一些比你混的差的人

比如你的兄弟姐妹朋友

或者一些后学晚辈

因为你不清楚自己哪一天可能就摔倒了

你更加难以判断 你身边的看似不如你的人 在未来是否会混的比你还好

上一次朋友在一起玩

某某的儿子也在 今年刚初中毕业

考的挺好

小伙子不爱多说话 因为都是大人在聊天嘛

我就让我们家的那位去跟他说说话

提前结个善缘

他以后升官发财 我也好沾点光嘛

因为我也是从这个阶段走过来的

想说话 但是不敢

因为都是大人在 还有厉害的人在

大人的聊天 几乎很少有人在意孩子

能得到一点点的关注都会很开心

这是对于孩子

还有一些老实的人呢

大家都在一起吃饭 论资排辈

年长的 资格老的吹牛逼

指点年纪轻的

说不准那个年轻的比你更厉害

是不是?

不觉哎 老东西们

还有一种情况

大家都在围着大师转

有些人非常能说会道

侃大山

而有些人呢 插不上话

又不好意思张嘴打断别人

一开口还被别人打断

这样的人 你要多关照

明白吗

总之,那个默默无闻的人,永远不可以轻视他。

一般来说,话少人贵。

多会晚发

如果他是个记恨心重的人,你就更不应该忽视他了。

所以咱们大家聚会的人很多

每一次我都不往前

好座次好位置都让大家抢先

我只看看谁欲言又止

我自己本人哦

没那么多问题

想问的 也都是看大家

如果我真的有问题要解决

那也不会当着大家的面问

为什么?

每个人都想解决自己的问题疑惑

却不知道最大的问题和疑惑就是没有放下自己的问题和疑惑

没有关注别人的问题和疑惑

你看佛经的时候就知道了

小乘的人问问题

都是解决自己的疑惑

问完就结束了

大乘菩萨们提问的 都是大众心里的疑惑

什么尔时文殊菩萨知与会众人心意.........

他们不考虑自己 放开自己 就能体谅大家

所以 你修的是大乘还是小乘

从你的提问发心就能看出来了

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当你发心为自己的时候 总有满足的时候

好比你看书是为了考大学 考上了大学就没啥意思了

欲望达到了

如果你看书学习是为了大家开心

那么众生不断 这个事就永远不断

永远有活干 永远开心

生命始终有朝气

就连发个红包都能看出你的心意

比如你给师父发红包

你说师父给你讲了不少知识学问 你表示感激一下

这是自我的算计

买卖

如果你心想 师父干事不容易

让师父能不操心衣食 给大家讲法

没有后顾之忧

那么这就是大乘菩萨了

为什么呢 师父如火 而弟子如柴

功德是一样的

虽然自己没有能力讲法 但是和师父一样为的都是大家的解脱烦恼

能一样吗

在平时群里发红包

你随便发个一块八毛的

闹着玩

不算数吧

没有痛心呢 自己不要的发出来了

如果你发的时候想 我是为了割舍一下

那也是在破我执

如果你说 我是希望大家都能如此 我先做

又不一样了

这种细微的习气 会带到生生世世

时时刻刻

决定着你的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