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为什么云贵川的人都不喜欢说普通话?

胖哥王大头


在经济上云贵川属于西南地区,普通话的普及最渗透到农村比较晚,且云贵川少数民族较多普通话普及很难。作为贵州人,普通话特别不标准,而我周围的朋友,云贵川同学能说的很好的也比较少,说的较好的一类大多是“城市小孩”。在小学的时候,我们的老师,也会夹带贵普话、有的甚至是方言给我们上课。我们都知道学好一门语言,要的是环境,可只要我们周围的同学那一个说普通话,就会成为“公敌”认为很“造作”,半开玩笑的讥讽。我们甚至怀疑90年的,甚至更早的,都不喜欢说普通话。作为一名贵州人,我深有体会。

分不清鼻边音“l”“n”分不清前后鼻音“n”“ng”,最要命的还是平翘舌,感觉每次都要咬到舌头。所以讲得不好自然不愿意开口。


独好


我老家黔东南州锦屏县,与湖南省怀化地区靖州县毗邻,属西南官话区,但可能受到湘语影响。黔东南州就明显有两大类方言,东部(靠湖南方向)是一类,即本人方言;西部往贵阳方向是一类,该类更接近川话。

以我家乡锦屏官话为例,来谈谈这个问题(是否具有代表性,未作调查,仅供参考)。

与普通话比较,有以下区别:

一,普遍高一个调。

尤其是二声,相当于普通话的三声。特别是普通话三声字在句中需要短促发音时,与本地话二声无异。比如“好好学习”,用本地话读以下四字与普通话基本一样:“薅豪靴西”(因两个三声撞在一起,第一个“好”降调处理按二声,不讨论)。

看声调:

好好学习——2322,

薅豪靴西——1211。

所以,本地方言与普通话最大区别,主要是声调问题,音除了下面将谈到的外,基本一致。

二,几个发音的问题

1,h与f,与普通话大部分字不一致。比如:湖南——fu,nan;胡萝卜——fuluobu;花朵——faduo;坏蛋——faidan……,等等。但不是没有h音,仍然大量存在,如“黄”“哄”等等。

2,没后鼻音“ng”,全是“n”。ong这个韵母除外,这个音有。即“eng”都发“en”,“ing”都发“in”。

3,没“e”这个音。所有“e”音均发“o”音。

4,没翘舌音和儿化音。

5,本地特有音,无法用拼音表示,举几个例子:

(1)碗与晚不同,虽然区别不大,但我们听来很明显。碗,相当于发“wo”和“an”,将这两音快速相切!晚,与普通话一致,即“wan”。发音动作上,碗,是将嘴唇摄成圆形,然后快速切“an”音。完与玩不同,“完”同“碗”音,“玩”与普通话一致。

(2)“我”,这个字发音接近“e”,是一个阻气音:在口腔后跟部近喉咙处先将气阻住,然后冲开发出这个音。好像陕北方言亦如此。而普通话“e”音不阻气。以此(阻气)音作为声母,有如下字读音:eai——岩挨矮爱…,eer(阻气音“e”加“儿”音)——额扼,等等

6,存在大量的“儿er”韵母音。如:yuer、yier,即普通话中ue、ie,例字同普通话,略。其它不同,差别较大的,试举几个例子:guer——国,ger——给,der——德得,fer——或惑,her——黑吓,ser——塞蛇,mer——没(此音特殊,当地书面语读mer,而口语却与普通话一致,仅声调变4声,读“妹”音),……

7,变音。举几个例子:粘,读nia。割,读ger。捅,读dong(调变2声)。折,读kuer(调变3声)。解,街,读gai。遛,读lio。等等。

8,大量有音无字的方言。如前两天刚看到并回答了的一个关于“蹲下”各地方言的悟空问答。guer、gu——表示蹲的动作或状态。其它如,bei(3声)——大部分动词的代用词,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搞”;zuan(3声)——用石头或类似物打

三,回到提问:为什么不愿说普通话?

其实,这个问题问得有些不“厚道”。出门在外的话,应该以说普通话为主。除非本地人在一起居多。若是说在本地不愿说普通话,那应该是全国各地都如此(除大城市尤其是新兴的、以移民占相当部分的城市)。前面大致分析了本地方言与普通话的异同,就我个人感受而言,影响说普通话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方言是千百年形成的地域性语言,是地域文化,它的内函普通话并不能完全表达出来。有个笑话说的是两个在外地打工的人吵架,吵着吵着,急得眼红脖子粗,却不知该怎么骂下去了。不管真假,却反应了说另一种方言时,不能更准确有效地表达自己情感,特别是情绪激动中,更甚。

2,就本地来说,影响说好普通话的因素,前面分析了那么多,其实主要是方言习惯中没有的发音。(1)没后鼻音,(2)没翘舌音。就这两点因素影响最大!其它的都不是问题。不是不能发这些音,而是不知道哪个该发哪个不该发。只有靠记忆死记硬背。这是其一。其二,就算知道了,在说话时遇上了,心里多会打个顿,再发音,就影响了流畅。我感受很深的是唱歌,若节拍旋律较慢,能唱(吐词)得很好,至少近于标准,但节奏快一些的,就很不准确了!

普通话要会,要说,这是全国人民能交流的前提,但也希望方言不要丢!


普穑斋


云贵川的人都不喜欢说普通话,因为他都说西南官方话,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情感最真切,最带劲,最生动。

那么,云贵川语言很相近,为什么呢?回答这个问题就好比在问,黑吉辽三省为什么说的话也差不多?

因为云贵川的文化,地形地貌,风俗习惯和语言都差不多!云贵川的语言来源于悠久的历史和人员的流动,历史上从其他地方调兵遣将来驻守,也为它们的语言统一提供了一定支持!所以,在中国来说,云贵川的人,也算是半个老乡了。



据说历史上曾经使用过武力的强制手段。甚至采取过极端行为,好像有些语言大家说过。至于云贵川语言为什么相近,为什么不讲普通话?提出这个问题,正如,黑吉辽三省人为什么都说东北话?



距离相对较近的的地方,风土人情,语音口吻也是大致相同的,所以有了河南话、四川话、东北话等等方言,也是按照区域来划分的吧!



四川话属于西南官话,是同一个语系。是各种方言中最易懂的方言。

四川话没有母语这种说法,母语应该是汉语,是指一个国家的基本语言。四川话只是汉语里面的一个语系。在云贵川,湖南,湖北这些地方的方言都是属于一个语系,就是西南官话,只是大家的发音比较相似和接近。



当时,我国的普通话选择基本语系时,曾经确认了北方方言和四川方言两种基本语言,最后四川方言以一票之差,输给了北方方言,因此我们现在的普通话都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





西南官话,亦称上江官话,是 汉语官话方言的一种。西南官话分布在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广西、湖北、湖南、陕西、江西等中国9个省市区及东南亚北部部分地区,下分6个片22个小片,是官话方言里分布范围最广,使用人口最多的方言区。



西南官话在《中国语言地图集》里给出的定义是西南地区以及附近的,入声整体归派到某一声调或者四声调值与 成都、 武汉、 重庆、 常德、 贵阳、 昆明、 桂林相近的汉语方言。



西南官话在缅甸掸邦第一特区( 果敢)、缅甸掸邦第二特区(佤邦)具有官方地位,是仅有的3个具有官方地位的汉语分支之一。此外江西赣州市区和信丰县城存在西南官话方言岛,东南广东、福建、海南、广西的军话有时也被视为 西南官话的一支。


田兰地博


不说普通话?其实普通话普及要慢慢来,广东香港也不是说粤语吗?云贵川话语相通,以前没出来打开的话是多说本地话。纵观全国哪个省份都一样,都有本地话,不是吗?


大山兄弟


方言是地域文化最好的载体。方言消失文化便会趋同、文化基因单调匮乏,不利于文化进步。

云贵川过去是个多源的移民地区,尤其是四川,经过2次人口和文化的灭绝,4次大规模移民入川,大量各地移民汇聚一起语言必定是官话为主。官话体系内主要是口音差异有大有小,但不碍交流,所以没必要一定讲普通话。

如果职业需要,云贵川人的普通话水平反而会特别好,原本口音差异小的黑龙江人却很难校正。


AspTT


董先生个人观点:

一,以前去云贵川地方方言都听不懂。

二,现在好多了,因为交通便利了,人口流动成了常态,基本上云贵川只要是县城,你说普通话对方一定会用普通话回复你,就算是方言回复,她也是尽可能让你听懂。

三,随着交流的进一步增加,说普通话的人会更多,当地人其实都会说普通话。

四,云贵川很美,话也好听。作为游客还是希望听到普通话。


大声叫我董先生


人家有自家语言,为什么非要说倒来不去,装腔作势的普通话。如果不是对方听不懂,我才懒得说普通话。




劉金子


据初步统计,我村男子娶的媳妇除陕西山西湖北以外,尚有二十多位云南贵州的妇女,刚来时,确实听不懂,现在和我们一样了。至于他们为什么不说普通话,怎么说呢,刚来时,看中央台,人家也听懂了,不用咱解释,可能是解放后,国家大力普及教育,一些年轻人也学普通话,只是和咱本地普通话有些差别。他们不是不爱普通话,而是在当地用方言时较多,如果工作岗位在北京,他能不说普通话吗?如果需要,人家也会普通话。


岳陽樓記


作为一个四川人来说,早二三十年前教育不像现在都是普通话教学,部分老师都是说四川话,学校也没硬性规定必须讲普通话。虽然大学要求勉强过了二甲,但张嘴说普通话总是觉得不自然,要想发音准确有些字还要去故意把音调强调下,反正就是说的怪怪的。然后平时生活工作基本没机会说到普通话,如果有外地人问路我还是会普通话作答,虽然很怪反正就是觉得不自然讲的很差。还有每次有人喷张靓颖港台腔真的觉得有点冤了哈哈,其实我们只是努力想把普通话念标准一点而已,要不然就是一口流利的川普。


ziziyuyu



作为四川人的我,说普通通还没给别人说好四川话,别人还容易懂

四川话,在全国基本上都通俗易懂,在刚开革改放初期,作为全国人口大省(那时重庆还没有直辖市之时)农业大省的川人,为了出川淘金,扎根于全国各个角落,大多都是农民,不懂什么普通话,只有用一口纯正的川话和别人交流,为了别人能听懂,在交流时,无形中放低放长了说话的尾音,川话,也大多是书面语音,别人听起来也基本能大致懂得,所以慢慢地养成了基本上都能听懂川话了,连新疆边远少数民族和川人在一起一段时间,他们觉得川话很好听,也模仿着跟着说川话

这就养成了川人走哪里都不用说普通话,别人也能听懂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