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填报志愿,“以分选校”不科学,莫让分数绑架了志愿

【考生必读】天价帮你选志愿

高考“硝烟”尚未散尽,志愿的“碉堡”又横在了考生面前。高考志愿如何填?网上有人开始喊:“志愿选择有学问,一招不慎会出错,高分落榜、高分低录、错上冷门专业……凡此种种,会让你报憾终生,专家团队,大数据筛检,让你不浪费考分,帮你挑选分有所值热门专业、理想大学……”

前面我们说过,由于考生和家长多年来只关注学习成绩,并未对考生未来出路——所从事的职业、专业、亦或说是事业有所考虑,因此,高考完毕,面对全国天南地北上千所大学,上万种专业,真得是老虎吃天,无从下口啊!于是,不少家长,为了能够让孩子不浪费考分而进入理想学校,就不惜花费重金请所谓的“志愿填报专业机构、专家”帮忙“支招“志愿填报,个别高考报考机构的填报培训叫价甚至高达10万元……

填报志愿,“以分选校”不科学,莫让分数绑架了志愿

【“以分选校”并非志愿选择的法宝】

专家如何来指导学生填报志愿的呢?其秘诀不外四个字“以分选校”,即根据考生高考分数先确定报考学校的档次,然后用所谓的大数据调出上一年度录取分数线与考生分数相适的大学,再参考学校今年录取指标数及近三年来录取分数线的高低比率来选择学校、填“志愿”。这种志愿填报,看似复杂,其实质其实就是以“分数”为准绳选择学校,在保证高分不落榜的前提下,尽量以现有“分数”填报最好的学校。

单从“技术”角度出发,这种志愿填报,确实能够“不浪费考分”,能够让考生进入与“分数匹配”的学校。但是,对考生来说,是否符合考生的“志”,是否顺应了考生的“愿”就不得而知了。

假若我们对这一点忽略不计,就按这种方法填报志愿,我以为是不需要花如此高价去找什么培训机构专家,一台电脑在手,接通互联网,自己在家里就可以做到。

因为,在当今信息如此畅通的情况下,培训机构掌握的大学往年的各种录取信息,在网上都是公开的,是任何人都是可以查到的。这种办法,也是人们较为通用的办法,考生、家长、任何人都是可以做到的。

填报志愿,“以分选校”不科学,莫让分数绑架了志愿

【志向兴趣才是考生选择志愿的根本】

志愿是什么?志愿不是仅是狭义、简单地“选择一个要要上的大学”,它包含着一个人人生的志向和愿望,承载的是一个人的理想,一生发展的方向,毕生要从事的事业。这个“事业”不是放出高考成绩后才确定的,应是从小生活与学习积淀出的结果,是根据自己的潜质爱好,个性特长“早”就确定好了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个人的“志愿”与高考分数本就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一个人无论他是中学学历、大学学历、亦或是硕士、博士学历,只要拼博努力,都可以实现自己的“志愿”,都可以建功立业,只是实现志愿的方法、途径、速度不同而已。一个人上大学固然好,但不上大学同样可以按照自己的“志愿”去发展,一样可以有一个成功的人生。因此,高考分数只是确定你要走哪条路,一本线、二本线、亦或是不上线都不会影响你的“志愿”!因此,高考之后,每个考生所要做的,不是“以分定校”,而就是根据所考分数,在“分数线”界定的区间里选择为实现“志愿”而搭乘的最合适的车辆(大学)!

不幸的是,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许多同学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考试书,只知道学习学习再学习,分数分数再分数。学习很刻苦,成绩很优秀,对自己的未来却“一无所知”,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不知道自己未来要从事什么?只知道自己要“上大学”。等到高考成绩出来,面对琳琅满目的大学与专业,当然就眼花缭乱,老虎吃天,没有办法,只好花钱请别人来为自己谋划志愿,把自己的一生托付给分数,托付给他人。

填报志愿,“以分选校”不科学,莫让分数绑架了志愿

【莫让分数委屈了志愿】

在我看来,大学的理想与否不是看用现有分数“攀上”上一所多么高级、名牌的学校,而是看大学和专业是否合乎你的志向。

请专家指导未尚不可,但不能任专家摆布,自己要心中有数。在这高考成绩未出来“空闲”之际,我们考生要做的,不是纠结于自己到底能考多少分,而是应静心反思,自己到底喜欢什么?自己将来到底要干什么?将自己的“专业”确定好,等到高考成绩出来,“按分索骥”,在你的“分数区间”里查找最喜欢最适合的专业与学校。

如果自己拿不准,要请专家指教,那就要向专家申明自己的报考志(意)向,让专家根据你的志(意)向和分数推荐学校。如此,才既不“浪费”分数,也才能选中真正理想的大学!

对于高考志愿,考生要切忌心无定志,只按“分数”选择“最好”学校,让志愿屈从于抽象的“分数”,让“分数”委屈了“志愿”。

亲爱的考生和家长朋友们,高考选志愿,不是一个上“一本”“二本”的简单选择,而是一个对人生道路的方向性选择!选择一个好学校只能取得一个好学历,而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则会获得一生的快乐与幸福!

志愿选择当慎重,不要“浪费”了高考分数,更不要让分数绑架了志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