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你們自己算算,因為“聯名”這件事而花了多少冤枉錢?

你們自己算算,因為“聯名”這件事而花了多少冤枉錢?

你們自己算算,因為“聯名”這件事而花了多少冤枉錢?

越出越多的聯名款,各種花樣各種款式各種合作,你為此掏過多少腰包?但問題是,你可能花了溢價好幾倍(甚至十幾倍)買到的單品真的值這個價嗎?今天我們請到了著名博主吉良先生,來聊聊你為奢侈品的聯名系列花過的冤枉錢。

你們自己算算,因為“聯名”這件事而買下的爛東西有多少?

如果說“限量”二字是女人們的春藥,那麼“聯名”毫無疑問就是男人們的偉哥,再醜再糟的設計一旦被“聯名”的包裝擁抱,就一樣甘之如飴地吃得下去。

比如此前 Louis Vuitton 跟 Supreme 合作的那一堆東西里,鋪滿 Monogram 的牛仔衣,沒有小鮮肉的顏值和身高,現實中沒幾個人真能穿得好看,可照樣一發售就被搶空,黃牛翻倍地炒價,想買的人還是排長隊。

你们自己算算,因为“联名”这件事而花了多少冤枉钱?

把聯名合作玩得風生水起的 Supreme ,最近跟 RIMOWA 也出了聯名的箱子——在非常基本款的箱子上印上了碩大的 Logo ,紅黑兩色,開賣後不出意料地瞬間售罄,網上倒手的都是天價。

你敢捫著良心說這聯名的設計有多棒多美好?

還有用平易近人的價格玩“聯名”概念的 Uniqlo ,最近一口氣就發佈了十幾個聯名系列,從星球大戰到樂高系列應有盡有,最有人氣的當屬跟少年《 JUMP 》合作的經典漫畫系列 UT ,《 ONE PIECE 》《火影忍者》《 BLEACH 》《龍珠》《排球少年》《遊戲王》《幽遊白書》……從童年到如今當紅的漫畫全部到齊,不只是二次元宅男們熱血沸騰,也多的是好看的姑娘們買了 Oversize 搭配出火辣 look 。

你们自己算算,因为“联名”这件事而花了多少冤枉钱?

同樣捫著良心回答——這些聯名單品,設計真的時髦?

與 UT 系列主打情懷不同的是(而且定價很溫暖, 79 元買不了吃虧也買不了上當),奢侈品行業的聯名往往分成兩種作派:一種顯而易見充滿敷衍的氣勢——拿舊有設計套一個別的品牌的 logo ,就算是一個全新的創作了,價格通常比常規款貴個兩三成,完全不怕沒人買。

這大多發生在奢侈品與潮牌的合作案例中,畢竟潮牌更懂年輕世代的口味,奢侈品既希望通過潮牌來給自家品牌帶流量,又不希望在設計上完全聽命於潮牌,與其開發新設計,不如用暢銷的基本款來“改裝”更方便。

說到底,你花在這些聯名款上的錢,買的不是設計,而是 Logo 。

另一種做法則更多帶著點品牌所期望的逼格: GUCCI 曾找了 Angelica Hicks 、 Coco Capitan 等許多年輕的藝術家合作, Louis Vuitton 也有過跟村上隆、草間彌生以及近期的 Jeff Koons 等藝術家合作的案例,像是 Marc Newson 這種工業設計大神,更是同時吸引了愛馬仕與萬寶龍一起找他聯名合作——與潮牌聯名系列的自帶流量不同的是,這種跟各種領域的藝術相關聯的合作,本身凸顯的是品牌渴望在審美上能突破商業範疇,向更高領域前進的目標。小眾是小眾了些,但用來保持身段卻是最高明的做法。

你们自己算算,因为“联名”这件事而花了多少冤枉钱?

但無論是上述哪一種聯名案例,奢侈品牌們擺到你面前的那些動輒瞬間賣光的商品,卻往往是你衣櫃裡最不實穿/實用的東西,換言之,它們的性價比應當是最低的。

奢侈品也有性價比?

當然有。

一隻售價幾萬塊的 Birkin 包,看似貴得驚人,但買它的人會拎它出門的頻率還是相對較高的,遠比你花了大價錢搶回來的聯名款,因為覺得不好看或者難以搭配就索性供在櫃子裡要具更高的性價比。

買了奢侈品聯名款的人,要麼覺得珍貴就不捨得穿用於是珍藏起來,要麼就覺得難以駕馭索性束之高閣,只有那些覺得入手無難度並且又能穿搭很好看的人才是真正的受益者——這種人,大多也就是我們通常會掛在嘴邊的,“人生贏家”。

這道理不是說全世界的聯名款都不值得買, H&M 每年的設計師合作款雖然沒少被吐槽過質量問題,可是好看又好穿的款式也真心不少;潮牌們以及運動品牌們一年要出產上萬款聯名單品,有助於改善直男平均穿衣美觀度的單品同樣數量頗多——但是奢侈品的聯名理應要被單獨分割出來審視,它們完全不同於快時尚的做法,是於謹慎的態度裡做出的試圖反傳統的嘗試,有些小心翼翼,有時甚至還有點不知所措。

對於現階段的奢侈品牌來說,“潮牌聯名”僅僅還只是一種商業手段,只要賣得好,能吸睛就足夠了,畢竟礙於奢侈品自己的“尊嚴”和“ 顏面”,倨傲的它們還不想大張旗鼓地向流行文化屈膝。

你们自己算算,因为“联名”这件事而花了多少冤枉钱?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 Louis Vuitton 願意砸大錢把 Jeff Koons 系列送上雜誌和戶外廣告,卻不願大肆宣傳跟 Supreme 跟藤原浩聯名系列的原因——站在另一個商業策略的角度上來說, Louis Vuitton 就算吸收了來自別的品牌的流量,大約也不想花錢順便幫別人家吆喝吧?

雖然奢侈品向年輕世代示好,是如今市場所決定的無法迴避的趨勢,但不代表奢侈品牌們就可以放下身段,毫無顧忌地為所欲為。老牌時裝屋們尤其慎重,即便 DIOR 邀請了一大批年輕偶像來做品牌大使,可逼著它們去設計出有違品牌風格和歷史的單品來,也依然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與潮牌的聯名,與其說是一種盈利的手法,不如說更像是一種試探——奢侈品牌在用最保險的方式,去跟年輕人的消費需求接軌,試試水有多深,探探輿論如何,再考慮接下來該如何更進一步地去轉型。Louis Vuitton 邀請 Off-White 的創始人 Virgil Abloh 做男裝總監,這大約很能說明些什麼了。

奢侈品行業的“聯名”行動,仍是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裡最熱門的營銷手段,用潮牌去摸索,用藝術去立碑,相比快時尚而言顯得還很稚嫩,卻是這個階段裡最靠譜的商業戰略。

所以說啊,當“聯名”二字為你帶來情慾勃發式的衝腦感時,先別急著隨大流去排隊刷卡,首先要冷靜地問問自己,這個系列究竟值不值得買;其次要誠懇地問問自己,這個系列到底好不好看?

聽說,那些削尖了腦袋買了 Supreme×RIMOWA 行李箱的人,大多都不放心去託運呢!

你们自己算算,因为“联名”这件事而花了多少冤枉钱?

時裝評論人、作家、電臺 DJ 。曾就職於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並曾於時尚雜誌工作,在媒體行業有十餘年工作經驗。現專心發展自媒體工作,曾被巴黎銀行奢侈品總部評為“中國十大博主”之一。著有《時差信徒》等暢銷書,現於上海 KFM981 電臺開設有個人電臺節目。從 2 月刊開始,你將能在《時尚先生 Esquire 》上看到吉良先生的專欄。

你们自己算算,因为“联名”这件事而花了多少冤枉钱?
你们自己算算,因为“联名”这件事而花了多少冤枉钱?你们自己算算,因为“联名”这件事而花了多少冤枉钱?
你们自己算算,因为“联名”这件事而花了多少冤枉钱?你们自己算算,因为“联名”这件事而花了多少冤枉钱?
你们自己算算,因为“联名”这件事而花了多少冤枉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