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 鹤山区耕读文化的扶贫发展

鹤山区乡村是耕读文化的载体,也是农耕文明与乡愁的记忆。但乡村基础设施欠发达,与城镇存在差距,也是制约乡村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地政府从实际情况出发,为山后“北斗七星”村落群、蜀龙花卉基地谋划乡村旅游发展战略。

重新认知,重新建构

乡村旅游要在保护乡村的基础上进行,建设乡村、发展乡村。乡愁是乡村的载体,消费者来到乡村希望找到一丝记忆的乡愁、一口生态安全的食物。那么乡愁即是旅游的灵魂,把乡愁细化、实质可分为农耕、民俗、红色与生态文化等等。

鹤山区耕读文化的扶贫发展

在布局方面,鹤山区设计几大主题。融入生态种养、休闲体验与采摘活动。王家辿农耕文化、李家大院、太行驿站等重新展示了农耕技艺;缇香谷、西顶等农业园区将林果采摘、民宿作为主打项目。通过展示与采摘,鹤山区将生态种养文化、“民以食为先,食以安为天”的精神传递给消费者。

鹤山区耕读文化的扶贫发展

鹤山区耕读文化的扶贫发展

农民参与,扶贫发展

鹤山区将农业园区、景区、村落整体规划,通过“三产融合”的方式,带动产业良性互动发展,扩大本区域的生态经济潜能。帮助村落完后基础设施建设,整治河道、建设道路实现村民的安居、宜居。鼓励企业发展产业扶贫项目,村民通过就业、流转土地获得基本收入,还可加入缇香谷的林下承包租赁项目,村民无需缴纳费用,养殖场地、畜禽种苗由缇香谷园区提供,村民只需喂养管理,同时园区提供沼气池等粪污的无害化处理,保证山后小流域的清洁。下一阶段,园区为村民提供产品的销售场地,在施家沟村传统集会地— —清水池,新建乡村戏台,提供场地供村民集中销售山货特色,避免道路旁分散经营。

鹤山区耕读文化的扶贫发展

大格局 大气象

鹤山区的乡村旅游、耕读文明发展,显示着大格局、透露着大气象。 缇香谷园区的千亩林果基地,果树以全部进入挂果期,从春天的香椿、草莓、桑葚、桃、杏、梨等延续至十一黄金周的冬桃,林果向初加工延展,有桑葚酒、果醋、茶等,配合扶贫看山鸡、跑步猪;佛头山园区的千亩蔬菜基地,建设多品种的生鲜蔬菜供应,养殖黑猪、土鸡与观赏孔雀;蜀龙的万亩花卉基地,以苗圃经营为基础,打造“蜀”历史文化。

鹤山区耕读文化的扶贫发展

项目建设有成效,扶贫攻坚在路上。在现有基础之上,可发展手工作坊,加深游客的消费体验。鹤山区的农耕文化体验性还较弱,多数设施停留在观看的阶段,可设置扶贫项目由企业提供源头保障,政府与企业共同建设手工作坊,涵盖果酒制作、果醋酿造、花馍工坊等,园区参与其中提供优质的林果产品与杂粮,手工作坊可由园区经营村民获得工资收入、年底还有收益分成,也可由村民承包运营,实现阶段化的先经营在付费模式,无需贫困户垫付资金。

以农为主,村民变业主;以游为主,农民变经营者。农民土地流转给缇香谷园区,获得租金、工资收入成为业主,还可在果林下养殖畜禽,园区栽种饲料桑是优质青饲料,种苗、场地等园区提供,村民只需提供麦麸、糠皮即可养殖,养成后收入归为农民所有;村民也可在政府共建的手工作坊上班,获得分红收入,也可承包经营。鹤山区致力于旅游休闲与生态保护相得益彰、传承文化与生态发展 ,努力推进特色田园建设,探索乡村振兴与扶贫的有效途径。

鹤山区耕读文化的扶贫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