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6 在古代偏遠山區會不會有的人連皇帝換了都不知道的情況?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換皇帝這麼重要的信息竟無法充分傳達到基層。從歷史制度與當日狀況可以得到一個有趣的結論:這個怪現象竟是必然出現的。

在古代偏遠山區會不會有的人連皇帝換了都不知道的情況?

為簡化內容,先分析大一統的和平年代,仍要涉及幾方面的問題。

1-換皇帝的程序

2-郵驛的狀況

3-曆書的刊佈

4-地方的行政效率

皇帝輪流做,但具體是怎麼換的?先熟悉一下。

無論是按部就班的太子即位,還是弒君篡位,第一步都是一樣的:勸進。

群臣聯名上書,勸新君即位——新君必須推辭不接受;

再勸進——再推辭;

三勸進——三推辭。

推讓三次之後禮儀才完成,感覺不是人人覬覦的皇位,而是孔融在推讓大梨。

在古代偏遠山區會不會有的人連皇帝換了都不知道的情況?

“三以天下讓”,這個步驟永遠是必不可少的。

第四次勸進,新君就毫不客氣一口把大梨吞了。

此後是一個冗長複雜的即位程序,就不贅述了,其中最主要的步驟是南郊祭天,一般的說法:“郊天”之後就算是天子了。

完成換皇帝的儀式後,新皇帝要發個即位詔書,這是要昭告全國的。

怎麼發呢,通過全國的郵驛系統。(郵是文件的傳遞;驛是人員的傳遞)秦漢統一以來,凡和平年代,都有遍佈全國的驛傳(驛是驛館,傳是馬車)。以清代為例,即使是福建雲南那麼偏遠,加急十天之內也到了。但發下去也沒用,只是各級地方政府知道換皇帝的事,老百姓根本看不到這個即位詔書,還是不知道換皇帝。

明清以來,實行次年改元,就是換皇帝當年在年號上不體現,邊遠地區的老百姓當年未必能知道新皇帝即位。

對老百姓而言,換皇帝不是什麼大事,本來一輩子都沒必要知道。但年號卻是避不開的,最晚到轉年,年號是要更改的。

老百姓至少有兩個途徑要接觸到年號:

一是繳稅時,所有完稅證明上有年號,看到稅單上換了年號,那自然就知道換皇帝的事,但土地所有者才有納稅的資格;

二是曆書,俗稱黃曆,黃曆上也有年號,這才是對廣大群眾而言的換皇帝通知。皇帝在這一點上沒有犯官僚主義錯誤,他很清楚黃曆的巨大意義,所以所有朝代曆書的刊刻頒佈都是國家大事。

從秦漢到宋元,曆書的編訂都由太史負責,明清則轉為欽天監負責。

最早唐代開始有官刻的歷書

在古代偏遠山區會不會有的人連皇帝換了都不知道的情況?

以清代為例,封面格式是這樣的:“大清乾隆某年欽頒時憲書”

在古代偏遠山區會不會有的人連皇帝換了都不知道的情況?

今年二月欽天監進呈明年的歷書,由禮部審批通過後,在四月發向各省的布政使。各省的布政使分別刊刻曆書,並且加蓋“欽天監歷日印”,每個布政使都有一顆。必須蓋了這個印,才是合法的官刻曆書。沒有印的一律算私刻曆書,刻印傳播者,砍頭。布政使刻好書、蓋好印,存著。等到十月初一,皇上正式頒佈曆書,然後各省的歷書才能賣。

常有“奉正朔”這個說法,正是正月,朔是初一,特指十月初一,說的就是這個十月初一的頒佈曆法。像周邊奉中華正朔的屬國,這天也是要賜予曆書的,比如朝鮮、琉球、越南、緬甸等國,十月初一頒佈曆書時也是要賜給他們若干複本的,北京頒佈的歷書差不多相當於古代亞洲的格林尼治黃曆。

這個黃曆,明代叫大統歷,清代叫時憲曆,乾隆以後為避弘曆的諱,改叫“時憲書”,沿用到宣統。

但也有弊端:假如皇帝當年年底前死了,印好的明年曆書就都浪費了。皇帝死得越晚,布政使改印曆書就越是手忙腳亂。有時候物力不足,或是遠遠地區沒收到通知,索性就不改,直接發下去了。

導致這些歷史上不存在的年號年份出現,比如下面這個光緒三十五年

遇到這樣的情況,老百姓要到兩年後的黃曆上才能看到換皇帝的變化。

曆書發到州縣衙門之後,還有一個問題:最後一公里。

古代的郵驛制度很是完善,官方的信息傳播速度是很快的。

但類似今天快遞公司面臨的最後一公里困境,古代也是一樣,在發達地區,最後一公里的成本很低,在蠻荒地區最後一公里的成本很高。能否完成這最後一公里的傳遞,這取決於地方的行政效率。

和平年代,在內地州縣郵驛暢通,但在邊遠地區,未經改土歸流的土司轄區,官曆的頒發肯定會有較長的延時,更何況少數民族還有自己民族的歷法。

題主所說的邊遠山區大多是土司州縣,與內地州縣語言風俗完全不同,換皇帝真心是沒關係,換土司才是大事。

以上所述,只是大一統的和平年代。戰爭,災荒,割據,造反,都會很容易導致基層群眾甚至地方政府不知道換了皇帝的情況。因為戰爭地方割據的緣故,曆法不統一是很常見的事情。皇帝死後,在邊遠地區年號被沿用幾年甚至幾十年的例子都有。

題主所說的桃花源當然是虛構的,但現實中存在類似的情況。當時中國北方已經淪陷,人民聚成許多塢壁自保,類似今天福建的土樓民居,但大得多,幾萬,甚至十幾萬人,自成一體。對住在塢壁的人來說,塢主的更替才是大事,皇帝的更換是無所謂的。

最後總結一下“偏遠山區有人連皇帝換了都不知道”的原因:

1-即使正常的情況下,不很偏遠的地區,黃曆的滯後會導致老百姓要在一到兩年後才能知道換皇帝。

2-偏遠山區實行土司制度,官曆和公文都發到土司為止,不會往下傳達。

3-如果是內地州縣所屬山區,發生戰亂導致郵驛不暢通,官曆不能及時傳達到州縣,或者到了州縣後無力向下傳達。

4-中央過於混亂,本年沒有公文或曆書傳達給地方,那肯定是短命朝廷,不知道也罷。

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告知),大家有啥不同意見評論區積極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