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洛阳东方医院(河科大三附院)收到湖北“寄来”的别样信件

洛阳东方医院(河科大三附院)收到湖北“寄来”的别样信件

郭帮卫为患者采集咽拭子标本(受访者供图)

  “感谢支持和关心我们的东方家人,为我们提供坚实后盾!我们将继续无畏前行,打赢这场抗‘疫’战争……”

  近日,驰援武汉抗击疫情的洛阳东方医院(河科大三附院)的七位医护人员,给他们的东方家人联名手写一封信。纸短情长,他们为何会写这封信?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2月28日傍晚,洛阳晚报记者连线了这封信的执笔人。

  1.小家庭里家人的牵挂:“我看到了那个‘讨厌的坏爸爸’,可是,我还是特想他!”

  他叫郭帮卫,是该院ICU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作为我市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他还担任我市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一职。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他1月25日主动递交了请战书。“我爱人也是该院的医生,我们早就商量好了,如果有需要,我上前线,她照顾家里。”郭帮卫说,2月1日晚上11时许,他接到了要出发去武汉支援的电话,跟爱人简单说明了情况后,便开始收拾行李。

  “爸爸,你要去哪儿?”郭帮卫7岁的大女儿站在他身边问道。

  “去趟湖北。”郭帮卫话音刚落,大女儿“哇”的一声就哭了起来。郭帮卫赶紧抱起她,和爱人一起安抚她。

  “道理她都懂,就是担心我。”郭帮卫说,他的小女儿刚满11个月,回想这些年,他陪伴大女儿的时间很少,就连双休日,她都经常在医院度过,她总说他是个“坏爸爸”。第二天早上,他没有叫醒熟睡中的女儿们,临出发时,亲了亲她们的小脸蛋。

  到湖北后,郭帮卫在工作之余,会抽时间跟家人视频聊天。爱人说,有次视频聊天结束后,女儿噘着小嘴说:“我看到了那个‘讨厌的坏爸爸’,可是,我还是特想他!”

  2.前方病房“家人”的心声:“能不能把这个装置撤了,给有需要的年轻人用”

  郭帮卫说,洛阳东方医院分三批共来了七位医护人员,除了一位同事在方舱医院负责做肺CT影像工作,其他人都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工作,这里是集中收治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定点隔离医院。工作之余,他们通过微信群交流经验、提醒注意事项。

  疫情无情人有情,在他们的身边,感人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他们和患者结下深厚的情谊,彼此像家人一样。有一次,郭帮卫和同事查房时,有位躺在病床上、戴着经鼻高流量吸氧装置(辅助供氧,可交流)的老先生用虚弱的声音对他们说:“我听说物资紧缺,能不能把这个装置撤了,给有需要的年轻人用?他们比我更有救治的价值。”当时,郭帮卫感到很震撼:“在面对生死的时候,他愿意把生的机会留给别人,很值得我们尊敬。”他说。他和同事告诉老先生呼吸机够用,让他安心治病。目前,老先生病情已有所好转。

  2月20日那天,郭帮卫和同事们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因为在洛阳支援湖北医疗队接管的危重患者中,首位患者康复出院了。“他写了封感谢信,这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信心和鼓励。就像一束光,照亮着我们前行的路,让我们更有信心去照料、治愈更多的患者。”郭帮卫说。

  3.后方医院“家人”的支持:“你们缺什么,我们尽全力准备”

  “让我们能安心在湖北工作的,除了家人的理解,还有洛阳东方家人的鼎力支持。”郭帮卫说,得知他们要去湖北,医院感染科、护理部、采供科、药学部连夜为他们准备防护用品。到湖北后,东方家人了解到他们缺少在住处用的酒精、84消毒液等个人医用物品,立刻将所需物品装箱,但因当时情况特殊,一时无法寄出。

  事情在2月10日有了转机,洛阳东方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周志杰加入第二批驰援武汉的队伍,在为他整理行囊时,洛阳东方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杨黎红通过视频联系上了郭帮卫。“帮卫,你们辛苦了。小周马上就出发,你们缺什么,我们尽全力准备。”很快,16桶酒精、24瓶快速手消液……40多种医用物资和生活用品装满了3个大纸箱。

  郭帮卫说,知道前线的工作强度和精神压力很大,东方家人会在微信群里为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加油鼓劲儿;他们的小家遇到困难,东方家人总会及时帮扶,让他们无后顾之忧。

  “既然是家人,那就写封信表达咱们的感激之情吧。”郭帮卫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于是,由郭帮卫执笔,写下了文章开头的那些话。在信的末尾,七位勇士郑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洛阳晚报 记者 程芳菲 通讯员 尤云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