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有人說我們三百萬年前是隻猴子,三億年前是條魚,最早是個細菌,對嗎?

Goodboy82862206


世界的生物在不斷的演化中,在演化中變異分支,分支出不同的種類,屬類,人類也一樣,人類是在靈長類動物中分化出來的。

有人會說,人類還會演化嗎?當然人類還會演化。朝著什麼方向演化呢?

人類是朝著人類演化的上升臺階,在這個基礎上繼續演化的。人類已經演化成能夠製造工具的種群,在不斷的勞動中,創造出自己的生活環境,文化,而逐漸文明化知識化。

人類有著其它動物沒有的語言能力,文字能力,能夠交流,學習,把外界的事物用語言表達,把別人的知識學習消化成為自己的知識範圍,而成為自己的智慧和能力。

人類演化中變異中,有許多原有的功能會退化,比如,人類的爬樹能量,野外生存的能力,與野獸赤手空拳搏鬥的能量,和人類對野生食物的消化能力都會退化。這在人類食物的精美度上證明了這點。但是人類在人類共同智慧創造出來的環境中,人類的社會能力在人類自己創造出來的環境中不斷的優化組合,而成為神級動物。

人類已經喪失了和野生動物搏鬥的能力,因為人類可以通過工具戰勝所有動物,比如人類的武器,槍械等,足夠完勝地球上所有的動物。

有人會問,為什麼猿猴類不會在進化成為人類,人類不是從猿猴類進化而來的嗎?

任何一種物種都有改變自己和頑固的不改變自己的抵抗基因。改變自我必須要在死亡的逼迫下下才能改變自我,人類在原始狀態下,在生存與死亡的逼迫下,爬上了樹,而前肢的攀爬演化出手的功能,這是許多動物沒有的,它們還是四肢行走。沒有手就不能勞動製造,也就沒有後來的演化。

那麼和人類同樣的猴類不是也爬上樹了嗎?它們怎麼沒有演化成為人類嗎?

任何動物的演化都具有偶然性,人類經歷了這個偶然性。

這個偶然性是什麼呢?

這個偶然性就是人類在惡劣的氣候環境中求生存的本能,人類在那個時期屬於弱者,比今天猿猴類的祖先還要弱,人類被猛獸,和今天的猿類驅趕到苦寒之地,人類祖先失去了天然的獲取食物的環境,許多人類祖先死去了,剩下的能夠突破生存障礙的人類祖先存活了下來,它們是智慧的,它們學會了使用工具,學會了用火,用石頭木棒作為工具,武器,獵取小動物,剝去小動物的毛皮遮擋寒冷,它們住進了山洞,進而搭建窩棚,學會了養殖動物,種植植物而得到糧食。在這些勞動中積累了豐富的智慧,形成了部落群體,產生了交流的語言。

而停留在富饒食物之地的猿猴類,沒有這種演化的過程,它們在另一種生存空間演化自己。它們的身軀更加的靈活,能夠在樹上騰飛躍進,消化系統能夠消化更多的樹葉樹皮與果實。而它們的演化過程已經與人類走在不同的演化支路上。

條件是演化的必須,什麼條件演化出什麼樣的動物種群,而固化的基因又在抵制外來文化的進入,使這些動物在另一條演化支路上越走越遠。

將來的人類會怎麼樣的演化呢?在人類演化的道路上,動物已經不能獵殺人類做為自己的食物了,人類已經統治了整個世界,而演化是絕對的,停留不演化是絕對不會的。因為人類有一個特點,就是喜新厭舊,人類在不斷的追求美好生活的動力下不斷的創造生活環境,而人類創造出來的生活環境反過來進一步演化人類。


寶樹白石


確實可以通俗地這樣理解,但一般情況下,想要通俗就必然缺乏嚴謹性。比如說“人類三百萬年前是猴子”這句話就不嚴謹,人類與猴子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物種,不要說三百外年前 ,三千萬年前人類也不是猴子,人類從來不是猴子。

進化就像一個粗壯的大樹,而每個物種就像樹幹上的樹枝一樣,人類與猴子是完全不同的“樹枝”,人類當然不是猴子進化來的,只不過人類與猴子擁有共同的祖先而已。

不但人類與猴子擁有共同的祖先,人類與地球上任何其他物種都擁有共同的祖先,這個祖先最早可以追溯到大約35億年前,地球上的原始生命,叫做“微生物”的生命形式,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等。

說“人類是微生物”當然是不對的,人類是由原始生命微生物經過漫長歲月進化來的,這與“人類是微生物”沒有半點關係!

如果說“人類是微生物”是對的,那麼“人類是原子”也是對的,因為萬事萬物一開始都是由最基本的原子一步步經過複雜的組合形成的。再進一步往前推,“人類是虛空”也是對的,因為宇宙誕生於“虛無”!

這就要看我們到底該如何理解進化論,進化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不同的物種之間,無論高級還是低級,談不上誰是誰,只不過是在時間長河裡,總是會出現不同的物種,而同時也會有更多的物種會被大自然淘汰!


宇宙探索


這個問題,首先可以肯定的回答不對。

地球從誕生的時候,是個無生命的星球,經過幾億年的歲月沉澱,逐漸逐漸誕生了生物,由單細胞生物隨著氣候環境的變化慢慢的進化,然後進化成高等生物。如果有人說我們三百萬年前是猴子,3億年前是魚,再早是細菌,可以肯定的說這是錯誤的。

這樣推理一下,猴子這種動物是靈長類的哺乳動物,他在地球上存在了幾百萬年了,他和人類是近親,是同根,猴子是一種動物進化的,進化成猴子了,它就是猴子,永遠成不了人。人是有另一種動物進化的,最後進化成人。所以人和猴基因相近,是起源於同一種動物,三百萬年前我們不是猴。3億年前,地球上有了水生物,包括更早年代的菌類等微生物。有的生物可能完成多細胞的進化,但有的完不成,細菌本身就是細菌,再給他幾萬年,他也進化不了人。

人的進化成現在這個樣子,是生物進化和自然選擇的結果。但不是所有的生物都能進化成人類。

因此簡單的說我們300萬前是猴子,3億年前是條魚,更早是細菌肯定是錯誤的。


羲皇聖里人


從生物進化的觀點回答是對的,只是時間不確切。應該說,5500萬年前,是隻阿喀琉斯基猴;3.75億年前是條提塔利克魚;35億年前是藍細菌。

具體的進化歷程如下:

35億年前,原始生命進化出原核細胞——藍細菌,是第一個有細胞生物,能夠進行光合作用,是第一個利用陽光,就能生存繁衍的生物;

20億年前,原核生物進化出真核生物

最早的單細胞真核動物是領鞭毛蟲,利用領毛可以進食的動物。

6.5億年前,領鞭毛蟲聚集在一起形成最早的多細胞動物——海綿,沒有神經,沒有口和肛門,幾乎什麼都沒有,只是細胞的集合體;

5.3億年前,進化出最早的脊椎動物——昆明魚,是第一個有脊椎(遊身體更結實),有頭腦和眼睛(逃避捕食者),以及肛後尾的動物(遊動更快);

4.4億年前,進化出甲冑魚,是最早進化出堅硬腦殼雛形的魚類,能夠保護好自己大腦,進化出成對的胸鰭,遊動能力更強;

4.23億年前,進化出最早的有頜脊椎動物——初始全頜魚,是第一個進化出頜部和牙齒的魚類,能夠主動捕食,有了成對的胸鰭和腹鰭,遊動能力更加強大;

3.75億年前,進化出關鍵的過渡物種——提塔利克魚,進化出四足,開始登上陸地的魚類,呼吸到了新鮮的空氣;

3.67億年前,進化出魚石螈,是第一個登上陸地的兩棲動物,拉開了陸生動物蓬勃發展的序幕,可以捕食昆蟲;

3.06億年前,進化出最早最原始的似哺乳爬行動物——始祖單弓獸,是第一個產出羊膜卵,完全征服陸地的動物;

2.50億年前,出現了關鍵的過渡物種——三尖叉齒獸,四肢可以站立,跑得最快,長出鬍鬚,有毛髮的的動物有利於保暖;

2.05億年前,進化出最早最原始的摩爾根獸,是第一個哺乳動物;

1.60億年前,進化出有胎盤的哺乳動物——中華侏羅獸

5500萬年前,進化出阿喀琉斯基猴,第一個靈長動物:

1300萬年前,進化出森林古猿,是第一個類人猿;

700萬年前,進化出乍得人猿,第一個直立行走的類人猿;

440萬年前,進化出地猿始祖種可以習慣直立行走的類人猿,“人類的曾祖母”;

390萬年前,進化出阿法南方古猿,其中,露西,被譽為人類祖母;

250萬年前,進化出能人,第一個能夠製造工具的人,腦容量明顯增大,足弓不太發育,長距離奔跑能力不如匠人;

200萬年前,進化出匠人,已經退去體毛,學會用火的人類,有發達的足弓,能夠長距離追趕獵物;

80萬年前,進化出海德堡人,有了語言,學會生火的人類,可以團隊協作,捕獲大型獵物;

40萬年前,歐洲海德堡人進化出尼安德特人,20萬年前統治了歐洲和西亞,3萬年前滅絕。16萬—5萬年前,智人開始走出非洲,並與生活在亞洲西部的尼安德特人發生打鬥,智人憑藉其精良的武器,優秀的團隊協作,最終戰勝了尼安德特人,在這一時期,智人與尼安德特人發生過混血,所以生活在歐洲和亞洲的現代人,仍遺傳有2%的基因。

30萬年前,非洲海德堡人進化出智人,具有豐富語言,靠團隊優勢打敗尼安德特人的老祖先;

1萬年前,智人進化出我們現代人,創造了人類文明。


賽翁


大錯特錯,進化為人類的是靈長類的一支,從未有科學家說人類是猴子進化來的。只是現代進化論對大體繪製出了地球生命演化歷史,生命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海洋單細胞生物。

人類是後猴子進化來的這一說法主要來源於達爾文年代一些守舊勢力對達爾文的汙衊,其實達爾文本人沒有說過這話,而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也沒有這個說法,達爾文只是從物種的相似性、多樣性和環境與生物性狀的聯繫等方面看到了人類和某些物種之間可能存在的聯繫,然而達爾文時代能夠看到的都是此類較為表面的信息。現代科學家通過系統發生學(研究生物進化規律及物種間親緣關係的學科)、分子系統發生學(從分子層面追溯生物的起源),加上人類活動的痕跡(火、石器)等,大體確定了人類的演化歷程,加上基因突變速率和世界各地人的基因多樣性追溯到線粒體基因夏娃和Y染色體亞當,基本上確定人類起源於非洲。但是也不認為人類起源於猴子,而是靈長類動物其中一支經過漫長曆史進化來的。

再往遠的演化歷史,就只能通過系統發生學(上下肢構造、上下頜構造)等追溯生物的起源,基因信息基本上無法再找到了,現代很多生物沒有下頜,而人類是有下頜的,這種骨骼結構也很難無中生有,更可能的是構造和現代人類不同的物種演化為現代人類,通過化石的研究,發現了石蠑螈等原始的兩棲類動物,它們都有下頜,而且都有現代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基本相同的脊椎,因此可能是和人類起源有一定關係的物種。而再往前的話,證據更少,主要是通過微小的化石,而目前的化石證據顯示最早期的地球生命都是微生物,所以大體上可以確定地球生物是從簡單的單細胞生物到複雜多細胞動植物的演化歷程,如果追溯人類完整的演化歷史,那麼的確可能追溯到生活于海洋中的微生物。

但是事物是發展著的,我們不能說已經發展成多細胞的動物仍然是海洋中的單細胞動物,很顯然地單細胞和多細胞就細胞數量都不一樣,而且生理功能的演化也是逐步進行的,現代人類身體構造複雜,也絕對不是魚或者微生物,是生物演化動態演化的無數結果的其中之一。


來看世界呀


這個說法顯然是錯的。我們是我們,我們是人。別說幾億年前了,就是一百年前,還沒有現在的我們呢,那時,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是現在我們的上代人。

生物學家們在研究我們人是如何來的這個問題,在研究上追根溯源,主流的觀點認為,從生物進化的角度來講,我們人類,這個生物種,是由猿猴這種物種進化來的。就我們個體來說,都是父母生出來,然後長大。都是這樣來的。在演化上,是物種的演化。

以前地球上有什麼生物,生物是如何演化的,現在都無法看到。科學家們主要是收集一些那時留下來的化石,根據存留在化石上的痕跡,去推測生物物種具體的演化脈絡。根據這些脈絡,科學家們判斷,我們人這個物種,是由猿猴這種物種進化來的,進而理出具體的演化時點。也是使用這種方式,科學家們推論,現在地球上的生物種,都源自於當初地球上的一種單細胞生物物種。那不是細菌,是一種類似現在細菌的一種單細胞生物。




高空視野


這是達爾文進化論的觀點,所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人是有低級動物經過億萬年的進化才變成今天我們。按照人類非洲起源說,20萬年非洲的智人開始走出非洲,走向世界,不管今天白種人、黃種人還是黑人,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祖先,就是非洲智人。

其實,從進化論出版那天起,就備受人們質疑,包括牛頓、愛因斯坦等大科學家都是都是忠實的基督徒。就連今天科技發達的美國,許多人都呼籲要把達爾文的《進化論》從教科書中刪除。因為進化論有許多事根本無法解釋,比如鱷魚和恐龍是同時代的動物,有兩億年的歷史,按照進化論說法,鱷魚應該進化成更高級的動物。可是今天鱷魚的樣子還是兩億年前的樣子,依舊是冷血動物、依舊是卵生。還有我們可愛的大熊貓,它可比我們人類的歷史久遠多了,可大熊貓直到今天還沒直立行走,還遊蕩於竹林山間。

所以,人是由猴子進化而來這個觀點,很難讓人信服。最近,有科學家假想:人類既不是猴子變得,更不是經過億萬年進化而來的。人類是單獨存在的,與其他動物無關。人類是被星外文明囚禁於地球上的奴隸。


洛水清風


這是進化論的觀點,可“進化論”事實上已經破產,人就是人,不可能進化而來。原因如下:

適者生存的悖論

進化論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認為人是越來越聰明,進化的也越來越複雜,可是真的越高級越長久嗎?

這觀點顯然是錯誤的,事實上越簡單越不容易被這個世界淘汰,因為生物越簡單生存所需要的物資越少,越容易獲取,越能生生世世長久不殆。就目前看,人類雖然處於頂端,但地球上最終留下來的絕對不是人類,比如細菌就肯定比人類的命長久。總之越是簡單越是能適應自然。

熵增加定律

這個熱力學第二定律就是能量在自然的情況下,絕對不會由低能量傳到給高能量物體,比如兩個不同溫度的物體,接觸在一起最終溫度是在兩者之間。也就是說在自然的情況下,低等生物要轉化進化到高等生物,那就必須有外力推動,否則是不可能的。就像自然情況下低溫物體是不可能把熱量傳到給高溫物體一樣。

進化論作為一種假說可以解釋一些現象,但本身也存在著矛盾,所以只能作為人類起源的一種假說。至於萬物如何起源,從哪裡來這個問題?還需要後世子孫繼續探索!


聖哲同學


我相信進化論是有侷限性的,物種起源是錯的。恐龍🦕🦖2億年未進化出智能,人類幾萬年就能進化的高度文明,這不合理。進化論代言人:長頸鹿🦒,脖子變長需要幾十個條件同時完成,比如血壓,腦子血壓保護膜,心臟,骨骼,同時完成才可能。只單獨脖子變長,準死無疑,但化石顯示長頸鹿🦒進化是瞬間完成的進化。進化論在宏觀大尺度範圍漏洞百出,但在小範圍解釋基因突變還是符合的。所以在沒有發現新的理論之前,進化論暫時是唯一靠譜的。




EstellePAUL艾堡


有人說我們三百萬年前是隻猴子,三億年前是條魚,最早是個細菌,對嗎?

其實人和猴子早已是進化樹上的兩個分叉了,不過要拿來打個比方確實沒錯,畢竟1000多萬年前還真叫做西瓦古猿,不就是猴子嘛,更久以前,生物都是從海洋走向陸地的,似乎也對,但追朔到生命誕生那一刻,不就是個細菌麼?問題這個過程到底是怎麼發生的呢?怎麼就從細菌走到了人呢?

生命進化樹

上圖可能很多朋友都看到過,這就是生命進化樹,四十億年前的最原始生命開始,到誕生地球上萬千生命,一路發展經歷了幾個階段,下面簡單來介紹下。

地球上原始生命的發展歷程

第一個生命誕生於40億年前,可能是源於能自我複製RNA分子,當時這些環境集中於地球上的某幾個位置,資源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從生命誕生的那一刻開始,生命之間的相互碾壓和競爭就開始了,那些複製上效率更高的DNA取代了RNA,然後生命開始在膜內發展,因為自膜的保護下有更穩定的環境,所以原始的細胞就誕生了。

證據:2017年,科學家在加拿大魁北克發現42.8億年前的微體化石,證明生命誕生可能要比古生物學家預估的要更早一些。此時大氣中僅僅只有少量的還原氧氣,因為生命在此時還不能光合作用,這些氧氣來自陽光分解水蒸氣,氫氣逃逸後留下的氧氣,但含量很低,根本無法形成足夠的氧化條件。

  • 單細胞生命

38-35億年時單細胞生命開始出現,古細菌就是這個時候出現的,早期的古細菌也能光合作用,但這種光合作用存在很大的侷限性,還不能產生氧氣。這個時期的生物特徵演化到了糖酵解。

地球大氣O2增加:紅線與綠線表示估計的範圍,以十億年(Ga)為單位

28億年時能夠進行光合作用的藍菌開始出現,隨後則出現大氧化事件,這個事件非常關鍵,因為這直接導致了地球上氧化礦物的出現,另外這個氧化事件使得後期動物出現做好了鋪墊。

  • 從單細胞到多細胞生命

18-16億年前,具有有細胞器的複雜細胞真核生物開始出現,這個階段是單細胞向多細胞生物的過度階段,最先出現的多細胞生物是真核藻類,我們現代地球的氧氣大都是海洋藻類所提供的,佔比80%以上,各位可能不瞭解,陸地上所有植物也不過提供20%不到的氧氣。

裸藻門、甲藻門還屬於原生生物,到了生殖構造複雜的輪藻門則開始屬於植物了,藻類在現代生態中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它不僅提供氧氣,還是海洋食物鏈的食物提供者。

12億年前時出現了有性生殖,這使得演化速度跟早期的無性生殖相比,速度提高很很多,也預示這後期演化速度將會大大加快。

  • 從植物到動物

到了6.65億年前時,海洋中的多細胞動物開始出現,生物學家認為,第一個動物演化自鞭毛真核生物,和現代生物中最接近的是領鞭毛蟲,如果你不清楚這種生物的特徵的話,不妨想象下雄性動物的小蝌蚪。動物運動能力可能在寒武紀前就已經擁有了,經過數十億年的積累,已經到達了生命大爆發的前夜。

領鞭毛蟲

寒武紀生命大爆發

寒武紀生命大爆發至今仍然是個謎,但它產生了所有動物的主要的門,這個過程大約持續了2千萬年,從比較單一的生命樹開始分櫱,而且短期內就枝繁葉茂,幾乎涵蓋了所有動物類型。所以我們現在所有的動物門都可以在寒武紀找到化石證據。

原因的猜測有幾種,其中之一是大氣層中的氧含量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程度,足夠產生臭氧來減少紫外輻射,使得陸地上也適合物種生存,這其實為海生或者水生向陸地轉換鋪墊好了條件。寒武紀晚期,脊椎動物開始出現,奧陶紀早期,魚類開始在海洋中出現。

  • 從水生到陸生

4.75-4.5億年時是水生轉向陸生的關鍵時間,首先是植物,然後是節肢動物開始走向陸地,比如馬陸和蜈蚣,都已經開始適應陸生。3.6億年前的植物種子出現,使得地球上開始出現森林。石炭紀時期是地球上重要的成煤期,大片的森林年復一年的生長中逐漸形成了腐殖層,被埋入地下後經過複雜地質化學作用形成了煤炭。

石炭紀的植物

  • 哺乳動物最早的祖先

3.4億年前誕生了能在陸地繁殖的羊膜動物和爬行動物,這個時間節點很關鍵,因為它們是哺乳動物、爬行動物的最接近共同祖先,簡單的說我們人類最原始的祖先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從水裡上岸的。哺乳動物的直系祖先是單孔亞綱中的似哺乳爬行動物,犬頜獸就是一種已滅絕似哺乳爬行動物!

犬頜獸,一種已滅絕似哺乳爬行動物

  • 恐龍開始出現

2.5億年前,初龍開始出現,後期分化成鱷魚和恐龍以及翼龍,並且幸運的恐龍在三疊紀-侏羅紀滅絕事件中倖存了下來,而且它們的競爭對手都已經在此前滅絕,因此發展成了地球上曾經存在過的最龐大家族,恐龍,它稱霸了地球大約1.6億年以上。

1.64億年前最早的哺乳動物親獺形狸尾獸開始出現,當然這並非你所想象的哺乳動物,它只是現代鴨嘴獸的直系祖先。1.25億年前,現代有胎盤哺乳動物的祖先攀援始祖獸出現,7500萬年前,人類和齧齒類動物的最後共同祖先出現,此後就分道揚鑣了。

攀緣祖獸

雅各布斯工程學院的Pavel Pevzner和31個研究所小鼠基因組測序聯合會的其他科學家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一份接近最終的小鼠基因藍圖,顯示人類和小鼠的基因大概在7500萬年前出現了分化。

哺乳動物稱霸地球

哺乳動物逃過了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第三紀的生命大滅絕,使得地球上最龐大的物種絕大部分離開了演化序列,讓位給了倖存下來的其他物種,第一次恐龍的演化和哺乳動物站在了同一條起跑線上。

5500萬年前靈長類在各大洲出現,比如美洲的辛普森氏果猴及亞洲德氏猴,3500-3000萬年前,原上猿開始出現(可能和埃及猿類似的一種雜食性靈長類)

原上猿

人類的演化和發展

1500-1300萬年前,人類的祖先西瓦古猿開始出現,500萬年前人類和黑猩猩的共同祖先乍得人猿開始出現,480萬年前,人族中黑猩猩大小的地猿出現,地猿很關鍵,直立行走的第一個物種,到370萬年前,南方古猿開始出現,公認的現代人類祖先,其直立行走程度已經達到相當高的程度。

180萬年前,直立人開始從非洲擴散到其他洲,70萬年前人類和尼安德特人開始出現分化,13萬年前尼安德特人稱霸歐洲,2.7萬年前尼安德特人突然滅絕,具體原因至今仍不清楚,其猜測可能是智人的擴張導致尼人滅絕,可能的原因包括病毒肆虐或者智人的生育能力超過了尼人。

1萬年前,人類從採集生活轉向農業時代,各種植物的馴化,農業的發展使得人類從採集時代不穩定走向了穩定的聚居生活。

6000年前人類進入父系社會,公元前500年,人類進入封建社會,18世紀,人類進入工業革命時期,1969年人類登上月球!

生命從能複製的RNA到登上月球,用了40億年,在這漫長的時間中,生命發展不能中斷,地球環境穩定,恆星發光正常,附近沒有伴星或者黑洞甚至中子星的存在,所以大過濾器理論的提出者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的助理教授羅賓·漢森認為,人類是一個奇蹟,但到現在為止這個奇蹟100%發生了,但在未來有多少障礙等待著我們,誰都不知道,所以人類必須為自身發展準備好備胎,當然在人類理解起來,就是發展科技,爭取早日離開地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