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通過買保險,我總算看清了保險的套路,你曾遭遇過保險套路嗎?

小熙帶你看世界


您好😊

我會理性分析您的問題:

1、保險公司的每一款保險產品都有自己的保險責任條款(而保險公司也會依法按照條款來進行理賠)(幸運的是在中國有個其它國家沒有的福利就是通融賠付(比如因地震災害)

2、養老保險。

每家保險公司都會有自己公司的養老產品

不知道您是否瞭解養老保險(一般為父母購買養老保險(差不多年交10萬/30萬/50萬/100萬)有的是3年交、5年、10年交(領取會在第6個保單繳費日)當然領取額度跟所交的保費多少有關。

3、保險代理人:

1、對養老保險的產品講解或理解有偏差(傳達給客戶的信息也會有偏差)

2、不為了賣保險而賣保險(所以是代理人沒有結合您的實際情況作出銷售)

4、自己的問題:

1、對保險產品瞭解多少?

2、在購買保險時有沒有認真看保險責任條款

3、在收到保險合同時有沒有撥打保險公司的服務熱線進行諮詢。

個人建議:

1、既然為父母購買了養老保險(就不要去退保了)有總比沒有好(退保會帶來一定的損失)

2、如果父母還沒有超過60週歲建議買住院醫療保險(消費型)(一年1000多)

3、意外保險(上了年紀的老人也都需要)

4、保險是不會撒謊的,是人出來問題😊

希望我的回覆可以解決您的問題……謝謝

祝您和家人生活愉快,太平吉祥😊


李司周


保險是國家的正規公司,如說一些難聽的話,會有負面影響。不過我是不買,因為我錢不多。人身險嗎花了錢也保不了命,保了賠些錢給你又有什麼用。汽車方面一些強制險對社會還是很適用的。至於套路,我想講一點,還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月工資還只有四十多元,保險公司業務員向我推銷保險業務,那我支持吧,買個人身險每月五元,當時一次性買了十個月,後來我才發現當月錢交了,業務員確從下個月算起,等於有一個月保費就落在業務員口袋裡,我看清後,有點不高興,感覺有坑人的味道,後來我再也沒買,那幾十元錢我也沒去要求退,算是為保險公司做了貢獻。

如果錢有餘,還是可以買的,如果一些事確有風險,為轉移風險也可以買。總之個人要根據個人情況而定。

保險公司他是家企業,他有那麼多人要養活,他還有確實要賠出去的虧本生意,有時候賺你點錢也在情理之中。


皆大歡喜一一王喜保


雖然在金融行業從業多年對保險行業更是非常熟悉,但是被保險套路,我還真的遇到過。

但這件事情不是發生在我的身上是發生在我父母身上,當時我爸媽在銀行做了存款,幾年時間過去了,取出時居然發現比本金還少。後來我看了所謂的存單,才發現原來這壓根就不是銀行存款,而是一張銀行代銷的保險產品。

當時我真感覺挺驚訝的,沒想到我家的金融從業人員會這樣誤導老年人,這也讓我認識到保險行業的從業人員素質確實有待提高。

後來問了幾個鄰居發現,他們也都中招了,拿保險產品當銀行理財來銷售,這在三四線城市是個常態,甚至在一線城市也有很多。

因此,在購買保險產品的時候,一定要有一個專業的代理人。但是什麼樣的代理人才是專業的呢,我覺得可從幾個維度來進行判定。

首先,這個代理人必須年輕很難想象,一個老年的業務員去跟你講述現在新的產品。

其次,這個代理人必須有一定的學歷基礎,我覺得至少應該是大專學歷,保險產品是一種極其複雜的金融產品沒有一定的學歷基礎,很難搞懂,如果他自己都不懂,你很難指望他給你做出合理科學的規劃。

再次,一定要找大的保險公司的專業代理人不能去找銀行的兼業代理人,原因很簡單,只有大的保險公司的專業的代理人才會有專業系統化的培訓銀行人員銷售保險,只是他們眾多產品當中的一個。他們通常對保險不專業。

歡迎大家關注,我後期將不定期的更新有關保險方面和金融方面的知識。


宏財微略


說兩個保險公司藏在條款裡的坑:


1. 保一百多種重疾


市面上病種在“100+”並以此為宣傳重點的重疾險產品並不少見,不少投保人缺乏醫學知識,並不能完全理解投保的疾病,因此往往陷入保障越多越好的誤區。


實際上, 這裡所謂的100多種重疾,很多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根本不會遇到的,比如前兩年網上報道非常多的"埃博拉"病毒, 一方面, 我們身在國內, 感染病毒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另一方面, 即使要去非洲, 也會被強制要求打疫苗。針對"埃博拉"的保障根本用不上,但有的公司還以“保埃博拉”為賣點進行宣傳,擺明了就是要坑人。


另外,還有一些公司的產品,把一個病拆成幾個,

某款重疾險中同的出現5種痴呆疾病:

 阿爾茨海默病

 非阿爾茨海默所致嚴重痴呆

 血管性痴呆

 額顳葉痴呆

 路易體痴呆

但如果仔細研究理賠條件會發現:血管性痴呆與腦中風後遺症基本重複;額顳葉痴呆、路易體痴呆與非阿爾茨海默所致嚴重痴呆基本重複。這樣,保險精算師無疑又創造了3種既可以不賠錢,又可以吸引客戶的疾病。


2.法定重疾有後門

雖然我國銀保監會規定了重疾險必須涵蓋25種重疾,但其中有六種的理賠年齡保險公司可以自行設定,它們是:

1.雙耳失聰

2.雙目失明

3.嚴重阿爾茲海默病(老年痴呆)

4.嚴重帕金森病

5.嚴重運動神經元病

6.語言能力喪失

其中3和4都是非常典型的老年病(帕金森60歲,老年痴呆70歲),但有一些坑人的保險產品,在條款裡會寫明“我司只對XX歲前確診的客戶負保險責任”。本來就是老年病,等投保人到了高發年齡反而不保了,非常不厚道。


保研會


常見的保險套路

我這個產品保障特別全面連貓抓狗咬都能賠,其實這就是一個意外醫療險而已,一萬的保額才十幾塊錢

買這個保險最合適了,有病了,管病沒病了,返本

很多人都被這個煩本給坑了,為了這個版本要多花同等保障四五倍的價格,要知道保險的作用就是防止突發狀況導致的經濟風險,追求的是高槓杆

萬能險一點都不萬能是最坑的了,我們常說的交六萬賠五萬的產品,大部分都是此類產品,而且此類產品多半是需要終身繳費的

像你這種天天在路上跑的交通風險太高了呀,你就應該買一個百萬任我行啊,交通這一類的保障,100萬呢.不知道,綜合意外100萬的保障也才299塊錢,然而交通100萬,需需要花1600,太坑了

給孩子買了一個終身壽險,例如某某福其實是終身壽險搭配一個提前給付重疾,最坑的就是這一類產品了,相當於是給,孫子留了遺產!

保險是個好東西,但是很多人買的不對,因為大部分的從業人員他是保險公司的銷售員而已,他只會銷售保險公司主推的產品,而不是根據客戶的實際需求綜合業內情況,選擇產品

所以坑人的不光是保險產品,更是不負責任的銷售人員


袋鼠觀保


◇曾經有了解過保險,知道一點其中的道道!

32歲女客戶,2016年4月購買保險產品,保費8622元,交了2年,共17244元,賠付45萬。

48歲男客戶,2015年3月購買保險產品,保費6360元,

交了三年,共19080元,賠付20萬。

嗯?畫風怎麼不太對?我們常聽到的,不是下面這種嗎?

"老人花6萬買養老保險,10年過去卻只能領5萬:我們在養保險公司?"

"65歲老人5年前購買保險,到期取本金卻被告知:100週歲後再來取吧"

再看看新公佈的2018年各公司的保險理賠率:

不僅去年理賠率均在97%以上,2017年的理賠率也同樣如此。縱觀所有保險公司,最低綜合獲賠率也在92.31%。

怎麼肥四?說好的保險騙人呢?到底誰在騙人

高付出低迴報,誰在誣陷?

  • 送個東西就能收買——不騙你騙誰?

有個保險中介幫客戶看保險,見面之前做足了功課,光看資料規劃就花了三天時間。

見面幾杯茶下去,建議解釋清楚了,原因也說清楚了。客戶沒給答覆,轉身去買了某全是坑險。只是因為該險的業務員說買一萬某險送Apple Watch。

這樣的事情層出不窮:買保險可以免費旅遊,買保險可以送米送面送冰箱……

幾萬甚至幾十萬的保險費在這些小恩小惠面前顯得不堪一擊,可理賠的時候大家傻眼了:原本是要買重疾險

的,因為Apple Watch,改成了年金。沒問清具體功能,只因為當初爭取眼前的利益,到頭來反搭了幾萬進去。

保險送到家裡的各種文件,從來也不會仔細看買個電飯鍋都要看半天說明書保險合同這種關乎未來的產品,竟然將其束之高閣,理賠的時候才發現問題……

這個時候他們哀嚎:保險就是騙人的玩意兒!

攤手,你們還記得當初認真為你們規劃的保險中介和家裡白紙黑字的合同嗎?

  • 只想收益和省事——不坑你坑誰!

某網友吐槽自己的爸爸,好不容易想買保險了。保險人員來家裡先問家裡的情況,他爸爸繞過問題,直接讓業務員推薦。

業務員開始耐心講解每個險種的關鍵

,還沒聽幾個,他爸爸就打斷業務員:別說這麼多,直接推薦哪個收益好,能一次買全的最好。

業務員啞口無言……

這樣的購買者,長時間下來,業務員也見怪不怪了。

郎鹹平有一期節目,痛批保險業務員:作為工作人員,知道長篇大論卻

不指出人們最容易忽視的關鍵節點,讓人民忽略了最重要的要點,這是你們保險專員的不負責任。

負責的業務員出現了,然後呢?

當業務員問家庭情況的時候,並不是閒聊,而是根據家庭狀況規劃應該用什麼險。

一個千萬富翁買個100萬的重疾險,算一算,得個病最多花70萬,還不如不買

一個剛夠溫飽的家庭買分紅險下個月房租還不知道怎麼出呢,等退休了都不知道能不能拿到分紅。

就像看醫生,不讓診斷直接開藥一樣。諸如此類,總以為買什麼險都能保,注重收益,但不根據情況隨意選擇保險,就像用錢投江,可能連水花都看不到。

這個時候又有人抱怨:

保險果然是騙人的!

業務員又要背鍋了。


小熙帶你看世界


你列舉的這幾個案有幾大疑點和誤區:

①第一個案例: "老人花6萬買養老保險,10年過去卻只能領5萬。我們在養保險公司?"在這裡你並沒有告之大家這位老人買的這份養老保險的領取方式。是一次性躉領,還是定額領取,或是定時領取?不同的領取方式肯定在不同年限領取的金額不同。

領取方式是必須會在保險合同中有明確寫明的,應該是你自己都不瞭解該老人買的養老保險,根本就沒親自查驗該保險合同條款。保險合同屬於格式化條款,保險公司設計出來後必須提交銀保監會(原為保監會)審核通過後才能上市,不可能連銀保監會都會犯這種低級錯誤,一份養老保險連個領取方式都沒有就同意上市銷售。你這是斷章取義,誤導大家!!!

②第二個案例:" 65歲老人5年前購買保險,到期取本金卻被告之: 100週歲後再來取吧。"你舉的這個案例就更可笑,前面這個案例你至少還會把是什麼保險產品寫明,這個案例中連是什麼保險產品都不告訴大家,你作為一個所謂的保險專業評論人士不會連最基本的常識都沒有吧。就如法院打官司,只原告沒有被告。全程就是原告一個人在表演。這位老人是買的意外險?醫療險?重疾險?養老險?年金險?萬能險?投連險?...保險產品是定期型還是終身型?你說老人這保險金該怎麼領,恐怕連法院法官都無法判決。你這種描述案例是一個非常不專業的行為!!!

③這第三個我不知道能不能稱為案例。我們先不說對方保險代理人是否有違規行為。關鍵你怎麼知道客戶去買的保險就全是坑,客戶需求是什麼,買的是什麼保險產品你告訴大家了嗎?這保險產品哪裡不適客戶你說了嗎?你憑什麼就這麼武斷客戶的行為!!!

如果你所描述的案例是真實發生,就請詳細如實的把案例的來龍去脈和保險產品描述清晰,讓大家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也讓你的正義得到申張,讓違規行為得到制止,讓客戶的迷茫得到方向!!!

如果不是真實案例。請嚴謹,專業去評論,不要用你自己的偏激,狹隘,去誤導大家!!!


範範談保險與理財


之所以有很多人對保險不認可,認為保險有坑,套路太深,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歷史遺留問題

1、保險產品方面:初期的保險產品是以分紅險為主,附加10幾種重大疾病的萬能型保險,這種保險是沒有輕症保障的,而當初買保險的人發生了輕微的心腦血管疾病住院的,這種疾病在13年以後的保險產品裡才有保障,之前的產品是沒有保障的,但業務員不專業,說住院就管賠,但是沒賠。所以現在仍然有好多人感覺保險是騙人的,是坑。其實現在的產品非常完善了。

2、粗放式發展,監管不嚴謹:保險最初在市場上推廣的時候,不管是在管理制度方面,還是人員准入條件方面是非常粗放和不嚴謹的。尤其是對保險從業人員的監管,因為從業人員的准入門檻底,整體綜合素質不高,有的保險代理人對產品本身就不瞭解,也不會針對不同的客戶科學合理的配置保險,再加人有險人職業素養太低,不為客戶著想。造成了客戶買了保險,但是沒買對,需要的時候用不上。所以在社會上帶來了不良的影響。現在隨著國家的監管加強,這種情況已經有了很大改善。

二、信息不對稱問題

這裡所說的信息不對稱主要指的是,沒有接觸過保險的人,對不同類型的產品的不同作用是不清楚的,保險業員推了什麼就上了什麼,買的可能是自己不需要的產品。下面普及一下不同類型的產品的不同作用。

1、分紅險:對於一般家庭來說主要的作用是財富積累。主要用於教育金和養老金的提前儲備。發生重大疾病是沒有保障的。

2、重疾險:雖然跟疾病相關,但他的主要作用不是治病,而是補充後期的康復費用和沒有收入來源的問題,它賠的錢是給自己的。報銷是針對病種報銷,只要是達到了合同裡的疾病理賠標準就按保額理賠。重疾險的保額應該依據家庭2年的負債和總支出設計。提示:有的公司因為意外導致的重疾是理賠的,有的公司是不理賠的,夠買的時候一定要問清,最好買帶意外的公司的產品。

3、百萬醫療險:這個可是救命的錢,根據醫療費用具體金額進行報銷,這個的主要作用就是治病的保命的,解決醫療費用的。它賠的錢是給醫院的。

4、意外險:保障範圍是因為意外導致的門急診費用,住院費用,身故和殘疾理賠。

5、壽險:壽險的投保標的就是身故和全殘,被保人身故和全殘了理賠保額。

以上是最常見的幾種保障類保險的特徵和主要作用,正常的保險應該是先買保障後買分紅,百萬醫療和意外險是標配,有條件可以補充重疾險和壽險。分紅險最後再考慮。

希望對你有幫助!謝謝!


胖大白說保險


你還真沒看清!說保險有套路的,一般都是以下這兩種情況:

1,自身對保險不瞭解,基本上是七竅通六竅的水平。

2,找的業務員要麼蠢要麼壞,根本沒把保險的細枝末節講清楚或者故意有所隱瞞。

假定那個交6萬拿5萬的保險是真的,按照常理,如果業務員起初就告訴客戶,這個保險是交6萬拿5萬。那麼客戶不會說這個保險有套路,而會說這個保險很差,垃圾!

注意,產品差跟有套路是兩個概念,也有不同的故事背景!

產品差,說明你知道它本身不好,你不願購買。當然如果明知它垃圾,自己還要買,這就是蠢或迫不得已。同樣與套路無關吧?

有套路,側面反應人們自以為或者別人讓你以為它很好,然而名不符實,購買之後發現錦囊裡沒有妙計,只有爛稻草。

差是知道牛糞就是牛糞,是臭的。

套路是不知道牛糞是什麼東西,但有人告訴你它是香的,自己還相信了。

所以,買保險最大的坑在哪裡?

其實就是自己認知有限或業務員low逼。

假如客戶自己比業務員還懂,那客戶只會覺得保險差,不會購買,既然不會買,也就不存在被坑!好比業務員說牛糞是香的,無論如何是沒人會去品嚐的。那還會被套路嗎?

第2是那種無知或無良的辣雞業務員。或者業務能力低下,連合同上的字都沒看完就敢吹;或者避重就輕銷售誤導。他說牛糞是香的,也有人竟然願意信。

那人到最後肯定會說被套路。

試想,一個敢瞎買一個敢瞎賣,最後有問題也就不足為奇了啊!


有險無虞


作為一名曾經有良知的保險從業者,我只能說和提主一樣被騙的人不在少數,你只是一個代表!而且你知道的套路也是保險套路的冰山一角!

先看一個數據!

這是北京人口的平均壽命,你說的100歲才能領,基本上就沒有多大的意義,這是第一個坑。

這個坑是挖的呢?保險公司的精算師和保險銷售業務員!

第二個坑,保險業務員的嘴,騙人的鬼(當然有一些好的業務員,但是大多數都存在誤導銷售)!

這是保監會對保險誤導的處罰決定書,我不大馬賽克,你們仔細看完,我相信,這些一定對你有用!

在回答之前,先糾正這位答主的一個問題,保險是正規的行業,但他不是國家的,如果是國家的,你也可以發表個人看法,難道是因為合法的,你就不敢發表一些保險行業存在的問題。

另外,我們先看一下19年11月份保單的成交額。

看到這裡,不是專業的人員,可能解讀不出任何信息,而專業的人會看出很多問題。我簡單的說幾點,第一、為什麼壽險成交那麼多,而健康險那麼少;第二、為什麼一線城市成交那麼少,而二三線城市成交那麼多。

對於這些問題,我們逐個看一下:

第一、為什麼壽險成交那麼多,而健康險那麼少

壽險也就是商業的養老保險,根據不同的條件來給付養老金。其實,中國有有句古話叫做養兒防老。也就是說,壽險這個產品並不適合大多數中國人,更何況大多數人現在都有社保,基本都會夠用。而恰恰這個保單的銷售量最高,這是什麼原因呢?大家可能不清楚。我認為,主要有三個原因,

1、保險公司逐利

因為這些保單的時間週期長,賠付率低,甚至很多保險代理人都是通過和合法的手段來欺騙投保人。

2、保險公司佣金提成設計

大多數保險公司對於這些保單的提成設計都是比其他產品的高,所以,保險業務員為了拿到更高的佣金,就選擇推銷這些產品。

3、客戶不懂

很多客戶並不知道保險的產品種類,以及都保的什麼內容,所以只能聽保險業務員的推薦,被誤導,甚至被騙都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上面的幾個原因,就導致保險產品出現壽險多,而其他險種少主要原因。

第二、一線城市成交少,而二三線城市成交那麼多

不知道大家如何看到這個數據,我看到之後,難免讓我發出疑問,難道一線城市人沒有二線成功人有錢嗎?還是一線城市的人的認知提高了,不好開發了,這個我不方便公開說,這個大家自己理解就可以了。

我在這裡提醒大家,買保險的時候,大家再不要輕易的相信保險業務員,而要自己去學習,調查,甚至花一點諮詢保險專業人員,而不是諮詢保險業務員和保險公司。

以上是我的觀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