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同樣是資本主義的伊朗為什麼與美國有很大的矛盾?

sing1626903


這裡面有一個常見的誤區,就是資本主義國家之間不應該有很大的矛盾,國家間的主要矛盾應該存在於不同社會制度之間。國家間的矛盾根源是利益衝突,這種利益衝突可以是安全利益的衝突,也可以是經濟利益的衝突,其中可能導致激烈矛盾出現的主要是安全利益的衝突。伊朗和美國之間的矛盾就是安全利益的矛盾所導致的衝突。巴列維國王執政時期的伊朗,是美國在中東的重要盟友,在安全利益上當時的伊朗與美國是一致的。

但是,自伊朗伊斯蘭革命以後,伊朗開始謀求通過自己的什葉派領導者地位來實現地區權力。伊朗的這一訴求與美國主導下的中東地區權力秩序無疑嚴重衝突:伊朗希望通過什葉派宗教勢力和自己的地區強國地位,建立起伊朗主導的中東秩序,而美國希望通過以以色列、沙特等遜尼派阿拉伯國家等核心盟友建立起自己主導的中東秩序。我們從伊朗的極端反以、沙特等遜尼派阿拉伯國家與伊朗的對抗,可以發現美國主導的中東秩序與伊朗發生了激烈的衝突。

巴列維時期的伊朗與美國是親密盟友,伊斯蘭革命後的伊朗與美國激烈對峙,資本主義制度在伊朗並沒有發生變化,如果說有變化,那麼變化就是從民選角度看,伊朗變得更民主了。革命前後美伊兩國關係的劇烈變化顯示:衝突的根本原因在於伊朗的國家訴求變化所導致的地區權力衝突,而不是什麼社會制度的變化。


照理說事


國際間只要記住一句話,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利益。美國和伊朗關係不好是必然的,有些人說因為他們之間有過節,那是純粹扯淡。越南與美國有沒有過節?日本與美國有沒有過節?國與國之間不是人與人之間,利益和需要是最關鍵的。

美國與伊朗關係不好主要是四個方面。

第一、美國選擇以沙特為代表的遜尼派作為盟友,就已經天然把遜尼派對立面的什葉派伊朗作為對手了。遜尼派國家眾多,而且擁有更大的石油儲量。可以方便歐美控制石油價格,尤其戰時更加關鍵。遜尼派地區又是歐亞咽喉所在地,尤其蘇伊士運河。這種重要的戰略地加上遜尼派的實力自然成了歐美戰略選擇的首選。

遜尼派與什葉派歷來都有正碩之爭,還有宗教勢力的版圖之爭。所以選擇一方作為盟友,很可能會與另一方交惡。

第二、歐美選擇了遜尼派做盟友,那什葉派天然就會與歐美死敵蘇聯或俄國走近。這樣一來,這個矛盾就不可調和了。關係就會持續惡化。遜尼派也會乘機藉助歐美實力擴大自己的宗教版圖。矛盾會更加惡化。

第三、伊朗傳統上屬於白人國家,按理說應該與歐美更親近。然而中古波斯人與斯拉夫人、印度白人,歷史上的古羅馬人其實是一個體系。都屬於R1a這個基因。日耳曼則主要是R1b。在歷史上兩派一直在爭鬥,今天同樣像一個魔咒,仍然在對峙。更有趣的是最早那個波斯也就是大夏,他們屬於日耳曼和黃種聯姻對象這個體系。是後來被白匈奴滅了,改變成新的波斯。西方人在深層面裡有沒有這種歷史因素和情節其實很難說。西方社會深層的秘密組織、秘密教會的看法和認識也是關鍵的。

第四、近代歷史恩怨,近代英美一直與伊朗政權保持合作關係。但美國1953年策動政變推翻了伊斯蘭議會投票選出的摩薩臺首相政府,讓巴列維國王重新上臺。1979年宗教領袖霍梅尼發動了伊斯蘭革命,穆斯林佔領了美國大使館,也就是著名的伊朗人質危機。至此美國伊朗斷交交惡。伊朗在伊斯蘭革命之後由一個很世俗開放的社會迅速變成一個宗教氣氛濃厚保守的社會。伊斯蘭革命前人們的穿著還很時尚,而伊斯蘭革命之後的伊朗則完全宗教化了。不過伊朗人似乎一直都對必須戴頭巾,按宗教規定生活有意見,尤其女性。

伊斯蘭革命前的伊朗

現在的伊朗






第五、世界似乎一直都是兩個體系在角逐。比如阿里和騰訊,阿里可以理解為沿海支的二黎帝舜集團,騰訊可以理解為內陸支的唐陶氏帝堯集團。世界好像也是這樣的,就像一個魔咒。很神秘。


國病


伊朗雖然在政治體制上與西方資本主義制度有許多相似地方,比如實行三權分立,有建立在普選基礎上的總統,有議會和法院,但在實際的政治體制運行過程中,伊朗國家的最高權力並不屬於總統和議會,而屬於伊朗最高宗教領袖和由宗教學者組成的憲法監護委員會,伊朗實際的最高領袖是宗教領袖,伊朗的政治體制是傳統和現代的融合,是當今國際社會中少數的“政教合一”體制。

美國的政治家們一直堅持“美國優先論”和“美國特殊論”,在處理對外關係時甚至不惜以“先發制人”來維護美國國家利益,因此美國不會單純的以資本主義意識形態來決定對外關係。美俄之間有矛盾,甚至美歐、美日之間都有深層次的矛盾。

在伊朗1979年伊斯蘭革命之前,美國和伊朗之間曾經保持過長期的密切友好關係。巴列維國王推行了親西方的改革,當時稱為“白色革命”,在中東許多重大問題上與美國保持一致。

伊朗伊斯蘭革命時期爆發後,親西方的巴列維王朝被推翻,伊朗新領袖霍梅尼號召民眾向美國政府示威,於是就爆發了震驚中外的德黑蘭人質事件,數十名美國駐伊朗大使館人員被扣押,美國政府拒絕了伊朗新政府提出的包括遣返巴列維國王回國受審的要求,繼而採取了強烈的反制措施,包括凍結伊朗人在美國存款,終止向伊朗進口石油,驅逐部分在美伊朗人,兩國關係陷入冰點。

1980年後開始的兩伊戰爭,美國選擇支持伊拉克的薩達姆政權,給美伊關係再度蒙霜。1988年的伊朗“655航班”被美軍機擊落,美國政府拒絕道歉,伊朗與美國的關係進一步惡化。進入21世紀後,伊朗核問題又成為美伊關係新的節點,雙方一度劍拔弩張,2015年7月,伊朗核問題在伊朗與伊核問題六方達成協議後,基本上都到解決。

近年來,有一種新觀點是伊朗的反美只是形式的反美,與朝鮮的反美不同。伊朗2009年舉行總統大選時,在美國本土甚至設置過投票站,在美伊朗人也一直積極努力奔走,試圖改善美伊關係。


青年史學家


從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初,隨著歐洲列強侵入阿拉伯半島和波斯灣地區,伊朗逐漸淪為沙俄和英國的殖民地,引發伊朗人民的起義反抗。

1921年,軍官巴列維發動政變,奪取政權,建立了巴列維王朝,並於1935年改國名為伊朗。美國此時已經入主中東,為了獲得伊朗的石油利益,大力扶持巴列維王朝。此時的美伊關係屬於蜜月期。

由於巴列維王朝太依附美國,在外交上,對伊朗的美國軍事人員享受治外法權,犯罪不受伊朗法庭審判,而是交給美國處理。這種特權猶如《美日地位協定》規定“美軍在日本犯罪,審判權歸美軍掌握”一樣。但後來附加了由日本調查的詞彙。


在伊朗則不同,伊朗是信仰伊斯蘭教的國家,因此遭到強烈反對。1977年,宗教領袖霍梅尼帶領人民發動了伊斯蘭革命,並於1979年,推翻了巴列維王朝,改國名為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巴列維流亡美國,又引發了伊朗人的憤怒,發生了扣押德黑蘭美國大使館人質危機事件。這次事件由於伊朗人的強硬立場,導致美伊關係的政治危機,美伊斷絕外交關係,美伊交惡開始,中斷了美國對伊朗四十多年的控制。

伊朗美國雖然都是資本主義國家,但政治體治是不同的。美國總統是政府首腦兼武裝部隊總司令,有否決國會三分之二以下決議的權力;

但伊朗是"政教合一"的國家,總統雖是政府首腦,但武裝部隊總司令由伊朗伊斯蘭教宗教領袖擔任,日常軍事工作由武裝部隊司令司職。總統每四年一換屆,而宗教領袖沒有限期。伊朗伊斯蘭革命後,前任宗教領袖霍梅尼;後任宗教領袖哈梅內伊於1989年6月上任至今。

1980年,伊拉克與伊朗因為阿拉伯河疆界為導火索進行兩伊戰爭,一共打了八年。在這次戰爭中,美國是支伊拉克薩達姆政權的,提供了大量武器彈藥,可惜兩伊戰爭沒有勝家。兩國戰爭國力衰退是美國的理想結局,

美國在中東的政策就是哪個國家都不能太強,太強了,影響以色列的生存,就找藉口做掉你,伊拉克就是個例子。

薩達姆本人是阿拉伯復興黨成員,黨章宗旨是反帝,反殖和反猶太復國主義,沒早日打掉伊拉克,機會沒到。伊拉克兩伊戰爭後,國力恢復了,侵略了科威特,薩達姆以為美國曾經幫助過他,不能插手,沒想到美國早就端槍等的不耐煩了。

美國不是不想做掉伊朗,並不是因為伊朗有俄羅斯的屁護,武器有多先進。關健有一點,沒有被歷史學家所正視。

伊朗雖然是穆斯林國家,但他不是阿拉伯國家。他的民族是波斯人。目前波斯人佔66%,阿塞拜疆人佔25%,庫爾德人佔5%,阿拉伯人只佔一小部分。歷史上波斯帝國與阿拉伯帝國發生過多次民族戰爭,種族之間是有怨恨的。

用波斯人牽制阿拉伯人,製造波斯人與阿拉伯人之間的民族矛盾,減少阿拉伯人對以色列人的聯合進攻,再用以色列強大的國力,和沙特盟友之間的關係,攪和中東地區不得安寧,是美國中東政策的一盤陰棋。這一點也許不被大家所認知。

因此,美國與伊朗雖然矛盾重重,但矛盾的一面得到利用,這種關係還會持續下去。


英漢微視


美國伊朗國家的予盾還要從石油說起。

1908年伊朗發現石油以後,1909年,英國人在伊朗的阿巴丹成立了英國一一波斯石油公司。”從那天起,伊朗的石油就引起了世界各列強的垂涎。在二戰時,德國入侵蘇聯兩個月後,美蘇軍隊進駐伊朗,保衛阿巴丹的練油廠,以及波期灣通向蘇聯的補給線。由於當時的伊朗禮薩汗國王同情納粹,很快被同盟國廢黜,並逃到南非。他22歲兒子穆罕默得.禮薩.巴列維繼位。由於伊朗的石油在英國的的經濟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英國將其視為維繫英磅堅挺的生命線,英國把伊朗緊緊控制在自己的手中,連美國都無法指染。由於伊朗和蘇聯接攘的重要戰略地位,在冷戰後,同蘇聯爭霸的美國,十分擔心伊朗倒向蘇聯。在伊朗同英國的利益紛爭中,美國採取了偏袒伊朗的利場。隨著伊朗國內越來越高漲的民族主義興起,強列要求石油產業收歸國有的呼聲越來越高,親英的政治家接連被暗殺。不甘心失去伊朗石油利益的英國人,在內閣通過了對伊朗的做戰計劃,此時英伊的衝突大有一觸即發的態勢。1950年6月,伊朗軍隊己經和蘇聯軍隊在邊境開始發生衝突。美國擔心,佔中東石油產量40%的阿巴丹油田落入蘇聯的勢力範圍,損害其在中東的戰略利益。因此,在1951年,美國給了英國20億美元的戰略補償,平息了英伊兩國爭端。此後、美國開始逐步取代英國在伊朗的位置。

在伊朗摩薩臺首相推翻巴列維國王的行動中,由於美國擔心同英國衝突很厲害的摩薩臺會倒向蘇聯,和英國發動了支持推翻摩薩臺的軍事政變。計劃成功後,巴列維國王重新恢復了了在伊朗的統治。這是美國第一次在伊朗的戰略行動,不但計劃成功,也獲得了戰略上的空前成功。從此,不但確立了美元在中東石油中的霸權地位,還把蘇聯的影響力成功的摒棄在中東之外。直到蘇聯解體,蘇聯的勢力範圍也沒有前進一步。

1979年4月1日,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發動的宗教革命,徹底的打斷了美國的“好夢”。霍梅尼提出將按照“穆罕默德”的設想重建伊朗,並宣佈,“既不偏向東方,也不偏向西方,我們要建立一個既不中立,也不結盟的共和國”。對內徹底實行伊斯蘭化,對外提出輸出革命的口號。1979年11月.4日,霍梅尼支持伊朗學生佔領美國駐伊大使館,扣押使館人員做為人質,並要求引渡流亡在美國的前國王巴列維,並收回他在美國的財產。這就是著名的伊朗人質外交事件。

美國擔心人質的安全和入侵阿富汗的蘇聯,所以沒有對伊朗採取全面的軍事行動。1980年4月,美伊斷交。美國總統卡特,幾經搖擺後,採納了軍方的營救計劃,代號為“藍光計劃。由於負責營救的8架直升機,一架故障直接返航,一架因故障迫降在伊朗境內,使營救計劃的失敗,讓當時美國在國際上顏面盡失。後來美國的人質,雖然通過和平談判的方式得到了瞭解決。但是,從此以後,兩國關係陷入嚴重的對立之中,直到三十七年後的今天,就任美國總統的特朗普依然在遣責著伊朗的導彈計劃,在外交上和伊朗保持著敵對的關係。伊朗依然堅持對美國正義,強硬的立場,毫不妥協。

美國總是喜歡把自己的價值觀,道德觀和戰略價值利益觀凌架於他國之上,已經有了很多次的失敗教訓。如:伊朗失敗的教訓,至今戰亂不止的敘利亞內戰,還有今天依然不得安寧的伊拉克等等。美國不但沒有吸取經驗教訓,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如果這樣一意孤行下去,只會事得其反,會招致越來越多的反感,與抵制。

關於伊朗的核計劃,其實對伊朗來說,真不的能算是一個什麼新鮮的話題。在巴列維國王時代,伊朗就曾經發展核計劃,並得到了美國的支持。然而,自從伊朗發生伊斯蘭革命以後,由於和伊朗的意識形態,戰略理念發生衝突後,就開始亂舞制裁的大棒,對伊朗迎面砸下,百般的刁難,進行一次又一次無理的制裁。真的可以用”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來形容”美國。

其實,在小編看來,伊朗最大的“錯誤”就是妨礙了美國在中東的石油霸權和全球戰略的推行。如果伊朗規規矩矩,乖乖的就範,屈服於美國的霸權主義。不但有胡蘿蔔吃,還會得到甜甜的糖果和美麗的讚譽。如果真得成為這樣的現實,美國就能通過中東的石油,能更好的控制世界經濟,更好的遏制,打壓,破壞,俄羅斯的戰略生存空間。也能在世界上收穫,剪到更多的羊毛。然而,想像的事物都是美好的,而現實卻是“骨”感的。因為,當今的世界已經呈現出多極,一極獨大的時代註定一去不復返了。


相忘江湖71941665


二十一世紀居然還有人用這樣簡單的零和思維看待國際關係。。。那麼讓我們來簡單梳理一下問題中的概念吧。

關於資本主義。資本主義(Capitalism )對於當今國家的意識形態而言其實是一種不夠嚴謹的定義。如果按照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Socialism )這樣的機械概念來劃分世界,那麼我們將會得到這樣的結論:除我國、朝鮮(不論你承認與否)、古巴、越南、老撾之外,全世界的其他國家都是某種程度的資本主義國家。這是冷戰思維,而這也完全無法解釋當前國際社會面臨的諸多問題和矛盾。

關於矛盾、問題與世界陣營劃分。事實上,我們不能否認當今世界仍舊存在著陣營與結盟,也不能否認這種體系往往還是以西方為中心視角的。在這樣的世界觀中,往往存在著“自由世界”極其對立面,當然還有無足輕重的附庸。當然,這樣的劃分並不絕對,劃分的標準並不完全以是否自由民主為準。諸如沙特這樣的前現代國家也被認為是“自由世界”陣營的,這不能不說是對這樣的一種世界觀的諷刺,而這也將引出我們接下來對這樣一種世界觀本質的探討。

關於伊朗。伊朗現在全名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是霍梅尼在1979年建立的神權民主國家。神權,是說伊朗現在信奉伊斯蘭教什葉派為其國教,教士精英治國。民主,是說伊朗實際上在世俗政權構建方面基本是西方式三權分立制。但是,伊朗和地區強國沙特、以色列等的矛盾、和美國及整個西方的矛盾,都不是基於幾乎相同的民主制度,而是由於宗教、地緣優勢、戰略利益等複雜原因。

關於陣營以及其實質。現代國際關係的實質,在我看來,其實離不開心理認同和國家利益這兩種。越南與我國顯然有著共同的歷史認同和意識形態,但國家利益的要求使得這兩個國家註定不能相向而行。同理,伊和美國的關係也可以這樣分析。


公民康明誠


同樣是資本主義的伊朗為啥夕有很大的矛盾呢?首先需要知道作為資本主義國家伊朗的簡單建國史。作為伊斯蘭國家的伊朗以前是個被美國支持的王國政府,後來發動了伊斯蘭革命運動,推翻了王國政府,並且囚禁了美國駐伊朗的外交人員,建立了在的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雖然美國外交人員後來被全部放回,但結下的仇恨使終相伴到現在。

在長期的國家政策上,美國一直不承認伊朗的國家政策,一味的指責伊朗的社會制度和國家體制,功擊幾乎所有的國家利益,長期對伊朗實施全面制裁,使兩國關係長期處於冰點,並在數十年來一直沒有得到過改善。

雖然伊朗是資本主義國家,但伊朗逢行的是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從建國到現在從來不曾向美國低頭,並且對美國的有著強力的抵制態度。這麼多年來,兩國從來不向對方試好,更增加了仇視的傾勢。


幸福地帶2


(本文由經緯觀天下原創,獨發今日頭條)

5月8日,特朗普宣佈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該協議是全球核不擴散體系的一個關鍵要素,更是確保中東和世界安全的重要因素,歐盟稱該協議是外交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之一。除了退出協議,特朗普還宣佈將對伊朗實施“最高級別”的經濟制裁。從特朗普就任總統至今,他經常破壞奧巴馬的工作努力,甚至是不分青紅皂白地取消前任政府的重要決定,他的信譽實在是岌岌可危。那麼,特朗普為何要去嚴重刺激伊朗?

美國正在進行再工業化,現在的美國能源消耗更少,人力需求也更少,並且正在開採國內的頁岩油資源,其已成為能源投資的熱點地區。逼迫伊朗撤出石油市場則意味著會有額外收入,中東出現石油之戰會成為美國石油工業的造富之夢。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不再需要承擔其在中東的存在成本。但離開並非那麼簡單,資金需要採用新的形式返回美國。特朗普在布一盤經濟棋局,瞄準伊朗之前,就先通過美元對阿根廷等新興市場國家發起金融打擊。在重要的金融市場製造混亂,讓全球投資者相信只有美元加息才是他們的最佳選擇,讓世界上的所有熱錢都湧向美國。

接下來,特朗普可能對伊朗採取持續施壓的戰術。因為他的外交策略側重製造緊張局勢,這種策略既能維護美國在所有地區的存在需求,反過來又是控制貿易流量和保護利益的最佳藉口。如果伊朗沒有被美國的經濟制裁或者軍事打擊給擊敗,美國還可趁機挑起敘利亞乃至整個中東局勢的嚴重惡化,斬斷其他國家的中東利益。如果中東發生重大戰爭或者政治動盪,其他國家的投資項目必將遭受空前影響。所以,即使退出伊核協議會惹惱進口伊朗石油的所有國家,特朗普也在所不惜。

相信特朗普不想承擔世界警察的言論,就一定會付出無法估量的代價。即使伊朗是厲害的軍事對手,美國的利益野心也絕對不可低估。美國7000億美元的軍費預算比去年高出11%,美國沒有忘記支出危機會帶來金融危機,那麼如此高額的軍費就足以驗證其對全球主導地位的強烈野心。今天的美國產業基本上只能提供武器,因為其他的一切商品,美國都在一直進口。因此,即使是“大國”的總統,也會變成一個平庸的銷售經理,利用一切機會去推銷武器。希望他的經濟野心與單極秩序,都會被歷史磨盤給徹底碾碎。


經緯觀天下


伊朗是宗教世襲獨裁專制下的資本社會,是宗教最高領袖高於一切的制度,所有的經濟,文化及一切社會活動都要由最高,領袖決定。美國是民主國家所有的經濟文化及一切社會活動和國家重大事項都要徵求民意。


羽194000350


美國和哪國有沒有矛盾和意識形態有關係嗎?有,但是不是重點,重點是聽不聽話,給不給美國人當狗,聽他的比如沙特,巴林,卡塔爾,科威特,阿聯酋等等舊封建國王制美國都支持,不聽話的管你什麼主義,一律想辦法顏色革命換聽話的上臺,不行了就直接打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