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亮剑中李云龙是谁的原型?

展翅飞翔014


王近山的大名如雷贯耳,不用老萨多说。王近山是张国焘四方面军的头号悍将,也是红军第一流的猛将。这样一个名将,却因为爱上自己小姨子被一撸到底,从中将变为大校。听萨沙说一说吧!

王近山是湖北黄安县人,幼年丧母,8岁就给地主放牛,13岁做了长工。

1930年,14岁的王近山参加红军,任红一军第一师第三团战士,开始了军旅生涯。

王近山性格好勇斗狠、固执强硬、敢打敢杀,是个天生适合做军人的材料。

打仗的时候,王近山勇敢到野蛮鲁莽的地步,动辄就和敌人玩命。刚刚参军不到1个月,王近山就差点送了命。

红军弹药不足,多以近战打垮国军。一次肉搏中,王近山迎面和一个大个子国军士兵拼刺!此时王近山还不满15岁,身材瘦小,根本不是大个子的对手。几下对拼,王近山的刺刀被打飞,肩膀上还中了一刀。

换一般人早就跑了,手无寸铁的王近山却大叫一声,跳过去抱着敌人就打。这个大个子国军士兵措手不及,只得扔下刺刀扭打起来。两人力量悬殊,王近山见打不过敌人,就又踢又咬,最后干脆抱着一起滚下悬崖,同归于尽。结果,敌人摔得脑浆迸裂,王的头被石头撞出一个大窟窿。

经过战友抢救,王近山才侥幸脱险,却留下终生的伤疤。

此战后,连长对王近山很欣赏,让他加入了共青团,2年后加入共产党。

随后王近山逐步升职,短短1年后就担任了排长,当时他才15岁。

成了军官,王近山的个性却没变,每战都和敌人拼命。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在王近山这种军官率领下,士兵自然也非常有战斗力。

1932年,王近山的1个团,将刘湘部下傻儿师长范绍增的一个旅打垮了。本来范绍增以三倍兵力优势,包围了王近山的28团。结果王近山亲自持大刀率部冲锋,反而将范绍增的这个旅打残又包围起来。在1935年另一次作战中,王近山的团又被数倍川军团团包围,情况极端危急。此时王近山亲自带队冲锋,结果胸部被川军机枪击中。他居然带伤继续上,一举冲垮了川军防线。混战中,王的头部又中弹,这才倒地昏迷不醒,被人抬了下来。得知此事以后,总指挥徐向前命令加派一个警卫班,跟随王近山作战。这个警卫班不是直接保护王近山的,而是在他准备冲锋的时候,全力按住他,不让他冲上去。共产国际顾问,德国人李德多年后回忆道:王将军打仗特别勇敢,几乎达到疯狂的地步。每到关键时刻,他总是持枪冲锋到最前线!这时候,他的警卫员就拼命把他按倒,不让他上去。王将军就对他们又骂又打,像疯了一样。由此,王疯子的大名就传开了。

战争年代,王近山负重伤7次,每次都是侥幸生还。

他的四肢有三个受过重伤,两条腿也一长一短,肺部有严重内伤。王近山作战如此勇敢,加上又不是草包,深为徐向前赏识。在王近山16岁时,他就被任命为代理团长。

抗战爆发时,年仅22岁的王近山,已经是红三十一军第九十三师师长。

抗战中,王近山也参加了很多战斗,最出名的是歼灭了战地观战团的一群日本军校士官生,都是一些见习军官,少尉军衔。

在抗战结束时,王近山已是晋冀鲁豫军区第六纵队副司令员。解放战争中,王近山参加了上党战役、邯郸战役、定陶战役、进军大别山、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西南战役等等,成为二野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兼第十二军军长。

随后的朝鲜战争中,王近山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代司令员,第三兵团第一副司令员。王近山参加了最艰苦的两大战役:第五次战役和上甘岭战役。

征战20多年,王近山九死一生,战功卓著,在军内名声极大。1955年9月,王近山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5年3月至1959年7月,王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副司令员。王近山是解放军中,最著名的战将之一,在40岁的年纪已经担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谁都知道,北京军区是最为重要的军区,这个副司令员相当于其他军区的司令员。看起来一帆风顺,这样不用到50岁,王就可以成为军区司令员,成为解放军最顶尖的人物。没想到随后发生了一件事,毁了这一切,就是他要娶自己的小姨子。

王近山与老婆韩岫岩,结婚十多年了。

1937年12月,王近山在神头岭战后身负重伤,住进了129师医院。韩岫岩是129师医院的护士,长得很漂亮,是有名的“院花”。

所谓的医院,其实就是一个草台班子的中医诊所。韩岫岩的叔叔原本是当地有名的郎中,抗战爆发后,韩家12口人包括60岁的老奶奶都全部“入伍”,参加了八路军。来时全家为129师医院驮来许多医疗器械和药品,被称为半个医院。这样的光荣背景,加上“院花”的大名,使韩岫岩在医院很有名气。

在王近山住院时,“院长”钱信忠和一同住院的陈锡联暗中牵线搭桥。一年后,两人就结婚了。婚后,虽聚少离多,两人感情还算不错,他们生了8个儿女,其中1个儿子在战火中不幸夭折,1个女儿被王近山送给自己的司机。

这个司机跟随王近山多年,历经各种磨难,感情深厚,还曾经救过王的命。

在战争年代,这个司机被炮弹炸伤生殖器导致不育。那个年代的人还是比较保守,传宗接代思想根深蒂固,他的司机常年为此郁郁不乐!

王近山曾经宽慰他说:等仗打完了,我帮你治好!如果治不好,我就过继一个孩子给你!

后来王近山不顾妻子反对,将女儿王媛媛过继给这个小司机,每个月还贴补给他50元人民币。

王近山晚年绝症病重之时,还要求这个司机再开车让他坐一次,重温当年战友之情。

--------------------小姨子中年时候照片。说实在的,不觉得比她姐姐漂亮,可能是年轻加时髦吧!

两人婚姻的发展,却大大出乎人们的预料。新中国成立后,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剿匪,王近山率3兵团驻扎在重庆,经常应邀给大学生做报告。几次报告下来,他那有传奇色彩的经历和全身的伤疤,就让大学生们敬佩得五体投地。

此时王近山才34岁,长相相当英武,又是兵团司令员,迷倒了很多女大学生。其中之一,就是他的妻妹——韩岫岩的嫡亲妹妹韩秀荣。这个女孩年轻美貌,性格活波,更难得的是风情万种,绝对是以柔克刚的主。加上他又是王近山的小姨子,两人平时也有很多机会接触。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一个是威风八面的年轻将军,一个是温柔可爱、漂亮迷人的女大学生,两人在迷迷糊糊中靠拢在一起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当年军队高级干部流行跳交谊舞。王近山自己一个人抱着椅子学会了跳舞,后来经常参加军队组织的舞会。

韩岫岩对此极为反感:一男一女搂在一起,还能有什么好事!

但大家都跳,你自己拦着丈夫不让去,岂不是让人笑话你是醋坛子。

于是,韩岫岩想出一个好办法,让自己的妹妹韩秀荣也去参加舞会,专门陪着王近山跳。这样一来又堵住别人的嘴,又看住了自己的老公!

什么叫做聪明反被聪明误,这就是典型!

聪明点的男人都是“外面彩旗飘飘,家里红旗不倒” ,偏偏王近山做人直来直去,不会转弯。一爱上了小姨子,就不再理睬老婆,两人打起冷战。此时,韩岫岩做着海军医院副院长,工作很忙,经常几天不回家。突然得知丈夫变心,她自然勃然大怒。冲回家后,韩岫岩却发现所谓的小三竟是自己的亲妹妹,如同五雷轰顶,彻底傻了。在气愤和失望后,韩岫岩和今天普通女人一样,并没有马上选择离婚,而是选择等待,希望丈夫能够回心转意。正巧朝鲜战争爆发,王近山带兵去了朝鲜,这段孽缘也就暂时断了。韩岫岩认为也许时间可以冲淡一切,男人图新鲜,过一段时间新鲜感过了,就会回到家庭来。

没想到王近山真的是一根筋,根本不会因为时间长了而改变。从朝鲜归来后,王近山还是让她失望了:夫妻关系没有任何好转,王近山的心还是在小姨子身上!

1963年,夫妇俩一场大吵后,韩岫岩狂怒之下,向组织报告。她哭诉丈夫有了老婆还搞婚外恋,是资产阶级作风,请求组织解决丈夫的“作风问题”。

王近山与韩岫岩虽是多年夫妻,但性格却如当年他们的“介绍人”陈锡联说的,“两人是一个脾气,针尖对麦芒”。王近山脾气大是有名的,为此出过很多事。

红军时期,王近山的马受了伤,走起来一瘸一拐。

王近山的部下杜义德(兰州军区司令员)怕骑这种马有危险,偷偷开枪将马打死。王近山发现跟随自己多年的马死了,大怒下令将杜义德拖出去枪毙,后被其他人苦苦劝告才没执行。

解放战争期间,上级任命杨勇为5兵团司令,王近山为副司令。王近山认为自己打仗比杨勇强,竟然当着刘伯承的面质问:杨勇凭什么当司令?

朝鲜战争的第五次战役,由于指挥失误,王近山先胜后败,180师更是被美军包围差点全军覆没。战后,王近山冲到志愿军司令部,指着鼻子对着彭德怀怒吼:这仗是这么打的吗?这样滥打仗,是葬送军队,是拿我们的兵去送死!

对彭德怀、刘伯承尚且如此,王近山还能怕什么人!

韩岫岩性格也是非常倔强,相当强势,丝毫不比王近山要差。

之前她其实已经闹得天翻地覆。韩的孩子回忆:母亲使用了当时最典型的做法,发动亲友声讨、找组织、去妇联。姥姥、姥爷一直特别疼爱母亲,对母亲从来都是言听计从,于是全家人对父亲和小姨群起而攻之。

不过,父母朋友还是百般相劝她不要把事情做绝,这样婚姻还有挽回的余力。况且女方又是韩岫岩亲妹妹,传出去多不好听。但韩岫岩一意孤行,还是坚决向组织上汇报。这份投诉信几经上递,转到了副主席刘少奇手里,他派人来做王近山的思想工作。

王近山一听妻子把自己的“作风问题”告到了党中央,成为大家的笑柄,顿时像只被激怒的雄狮,疯劲又复发了。

王近山不但不示弱,反向组织打离婚报告,马上要和韩岫岩离婚。组织上找他谈话,批评他,教育他,他却回答:“我王近山好马不吃回头草,离婚我铁定了,组织爱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谁还怕了不成!”

几个老首长闻讯急忙来打招呼,也被他的几句话顶了回去;老战友老朋友苦口婆心劝说,他也无动于衷。

形势一天天的不好,中央已经有拿王近山做反面典型的风声。几个老首长心急火燎,多次上门长谈。但王近山仍然我行我素:“不打报告还好说,告中央就非离婚不可了!” 最后,据说一位老首长“偏心”批示:“自古清官难断家务事!况且离婚是法院所管,组织上不好干预。”于是组织上暂时压住处分决定,只要王近山不坚持立即离婚,就可以躲过一劫。 可王近山又偏偏牛脾气,竟然亲自跑到法院去办离婚手续,两人终于在1964年离了婚。结果,离婚案终于惊动了毛主席。当时正好很多老军人稳定下来以后,纷纷和原配离婚,娶了年轻漂亮的女人。这一个个现代陈世美,造成很不好的群众影响。毛主席决定杀一儆百,亲自批示刘少奇严厉处理此事。 几天后,中央组织部处分下来:撤销王近山大军区副司令员职务;行政降为副军级(军衔从中将降为大校);开除党籍;转地方安排。这么严厉的处分,之前还没有先例,等于对王近山一撸到底了。此时王近山疯劲还没消退,他不依不饶的找到小姨子韩秀荣,要求立即结婚,还说:就算让我重新去扛枪杆子,做大头兵,这个婚我也结定了。让老王没想到的是,原来海誓山盟的韩秀荣却出现状况。作为女人一方,小姨子受到更大的压力,不但有社会上的、单位的,更有家里的。

她自己因为所谓作风问题,被发配到内蒙古边陲的一家医院工作,不得回北京天津甚至内地。压力实在太大,这个女孩终于背弃了“爱情”,一夜之间离开王近山和娘家,跑得无影无踪了。

家里呢?无论父母还是孩子,清一色的站在韩岫岩一边,不理睬做陈世美的王近山。

老战友老首长也觉得王近山寡情薄意,不走正道,同他保持距离。

这一下,王近山结结实实栽了个大跟头,真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王近山的第二任妻子和两个孩子

1963年,王近山被安排到河南周口地区西华县黄泛区农场当副场长。黄泛区在当年就是一片荒芜,到这里形同发配。

就在他收拾东西要走时,在他家工作多年的小保姆黄振荣却意外的要求跟他结婚。

黄振荣不顾家人反对和劝阻,毅然决定跟着去农场。 王近山很感动,但还是说:“这次去农场,就是当农民种地,我这么大年纪了,你跟我去吃苦,干吗呢?”“首长,只要你不嫌弃我,我就跟你一辈子,照顾你一辈子。”。“我是个犯错误的人,又快50岁了,你才20岁……”10月初,他们在河南结了婚,成了相依为命的患难夫妻。

王近山在黄泛区农场分管园艺,负责上千亩苹果园的种植、养护、销售。小黄则在农场幼儿园工作。

萨沙经常说,妻贤夫祸少。王近山和韩岫岩婚姻期间,两人二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连孩子都习以为常了。很多人认为王近山就是这种人,一天不吵架就不舒服,事实证明不是!

王近山和黄振荣结婚15年,他们的两个孩子只看到王近山发过一次脾气,用布鞋砸了老婆,后来王还主动认了错。

历史很多时候,是很有讽刺性的!所谓塞翁失马,王近山虽被撸掉所有职务,发配到农村,反而借此躲过了后来文革的历次运动。相反,他的战友和首长们多被整的半死不活,全家遭殃,有的甚至丢了性命。

几年后,王近山在别人劝说下,主动向毛泽东写信承认错误。此后王近山恢复副兵团级待遇,担任南京军区副参谋长。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王近山任军区顾问,1978年5月10日因胃癌在南京逝世。在去世前,王近山愿意见所有的人,就是不见他的前妻韩岫岩。

一次王近山在部队大礼堂看电影,听说韩岫岩坐在前面,立即转头离开。

后来,韩岫岩一定程度表现了悔意,自觉不应该把事情闹那么大。当时离婚的高级军官也不再少数,有哪一对搞成这样!

听说王近山已经卧床不起,韩岫岩忍不住想去看看她。她拿起电话,打给了王近山的一位老警卫员,含含糊糊表达了自己的心愿。老警卫员对王近山说了这件事。王近山听了以后,用力敲床边,吼道:我说过到死也不愿再见到她!你是不是想让我早点死?

警卫员一惊,只得作罢!

直到临死前,王近山留下的遗愿是,不允许前妻韩岫岩参加他的追悼会。而他的小姨子韩秀荣,则顶着一个可怕的名声(当年被认定为作风不正派和今天的艾滋病差不多),默默的在内蒙古结婚生子,完全中断和家人的联系。直到几十年后姐姐韩岫岩去世,她才回到北京祭拜。

两人离婚时,韩岫岩不过40岁,但她终生没有再婚。在86岁的韩岫岩去世之前,她的最后一句话是:王近山是我的好朋友、好战友,我要去找我的好朋友王近山去了!

需要说明的是,电视剧《亮剑》李云龙的主要原形,就是这个王近山。


萨沙


李幼斌版的《亮剑》一播出就在全国引起了轰动,创造了当年的年度收视率,剧中那么不计生死,又狡猾的李云龙的原型是谁呢?

《亮剑》中李云龙最大的原型是55年开国中将王近山将军。其中第一个相似点为有个好搭档。李云龙有一个生死与共的好搭档——政委赵刚,王近山的好搭档就是杜义德。红军时期,王近山担任师长,杜义德担任骑兵纵队司令员。在一次战斗中,王近山的部队缴获了一批战马,王近山十分喜欢这批战马,但是在行军过程中,这批战马就是不过桥,担任殿后任务的杜义德二话不说,上前就击毙了两匹马。这批战马是王近山的心肝宝贝,王近山骂到:“你他妈敢枪毙我的马,我让你偿命”。杜义德也不含糊,“别说是马,耽误了部队行军,老子连你一起枪毙”。后来徐总指挥赶来,才解决了此事。几年后,二人成为了搭档,从晋冀鲁豫到大西南,再到朝鲜战场。



第二个相似点就是妻子是野战医院护士。

《亮剑》中,李云龙在淮海战役时作战受伤,在野战医院治疗时遇到了年轻漂亮的护士田雨,李云龙对田雨一见钟情。经过多番的进攻,李云龙最终攻下了田雨这块“阵地”。王近山担任第386旅第772团副团长时曾受伤住院,同时住院的还有第385旅第769团团长陈锡联。在这里王近山喜欢上了医院的院花韩岫岩,在陈锡联的撮合之下,二人结为了夫妇。


第三点就是王近山曾经指挥了韩略村伏击战。李云龙伏击华北日军战地观摩团的战斗其原型就是韩略村伏击战,此战李云龙率领独立团一营打死了日军一名少将、六个佐官以及一百多鬼子的尉官,不过电视剧有点夸张。


历史军魂


苍茫大地认为:亮剑中李云龙的原型主要应是开国中将王近山,但小说作者都梁军史知识有误,人物经历处理出现明显瑕疵,下面我就认定王近山为主要原型的原因及小说缺憾和网友一并交流如下:



《亮剑》中主角李云龙一九二七年参加黄麻暴动,长征时任红四方面军团长,国共合作时任十八集团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独立团团长,中原野战军新二师师长,这里面瑕疵太多,一一指正。

先分析小说、电视中李云龙简历瑕疵,红四方面军(徐海东十五军团除外)后整编为一二九师,由原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任师长,徐向前总指挥任副师长,各级干部和其它方面军一样都降职使用。原红四军军长许世友任三八六旅副旅长,原师长叶成焕任七六九团团长,原三十一军九十三师师长王近山任七六九团副团长。红军团长绝不可能一步到位任八路军团长!作为三大主力红军编成的八路军,建军初编制三师六旅十二团,后来才逐步扩充到每旅三团。李云龙作为八路军独立团的团长,绝不可能到解放战争时还是师长,一般都能到纵队司令一级,到四九年整编成一野到四野及华北野战军时,应到兵团正副司令一级,如陈锡联、杨成武,王近山作为抗战初的七六九团副团长,解放战争开始时已到六纵副司令、代司令。第二,电视中李云龙后调中野新二师师长,李云龙还有十分蹩脚的台词:“老子当年中原突围时……”这是硬伤!熟悉军史的朋友知道:一般中原突围特指李先念、王震、王树声指挥的原中原军区六万人突破国民三十万大军之围,皮定均旅曾佯装主力,吸引国军尾随,而李先念等率主力多路突围,王震率一部返回延安,李先念所部十纵、十二纵后归入刘邓大军系列,即后来的中原军区;皮定均旅突围后归入华野系列,五五年皮定均原定少将,主席御批“皮有功,少晋中”,实授中将军衔。历史上,原晋冀鲁豫军区十一纵王秉璋部曾一度归陈粟指挥,但他绝不可能归入李先念原先的中原军区去进行什么中原突围!要知道当时李先念的中原军区是和刘邓晋冀鲁豫军区、张鼎丞粟裕的华中军区、陈毅的山东军区、聂荣臻的晋察冀军区、林彪的东北军区、贺龙的陕甘宁晋绥军区并列的七大军区!刘邓挺进大别山,那叫挺进中原,是我军战略反攻的开始!那不叫中原突围,后来刘邓陈等组建了新中原军区,和李先念的原中原军区是两码事,李先念后来也成了新中原军区的副司令员!退一万步说,刘邓挺进大别山,当时蒋介石也围、追、堵、截,也算突围,那时刘邓手下只有一纵杨勇、二纵陈锡联、三纵陈再道、六纵王近山,十万之众,本就兵力不够,四个纵队一起上了大别山,怎会再分兵给华野?这是都梁先生的军史硬伤!晋冀鲁豫军区一分为四,主力一纵、二纵、三纵、六纵跟刘邓上了大别山,后来李先念率胜利突围的原中原军区部队组成的十纵、十二纵也上了大别山;四纵、九纵、三十八军组成陈谢兵团;留守的地方部队在徐总指挥下,四万余众打成主力兵团,十万人编成华北第一兵团(十八兵团),王秉璋的十一纵委托华野指挥。



言归正传,为什么说李云龙原型是王近山。

一是神似,生活中的王近山和李云龙一样是拚命三郎。早在四方面军徐向前麾下当团长时,王近山就是打起仗来不要命的主儿,徐总爱才心切,每次打仗总要亲派一个班去保护王近山,规定王近山不得冲到一线!王近山在刘邓手下时,所带六纵由普通纵队打成主力纵队,他也由副司令取代王宏坤司令,经历上党战役、邯郸战役、定陶战役、羊山集战役、羊山集战役,后又赴朝鲜指挥任三兵团代司令员指挥所部秦基伟、李德生部打赢上甘岭战役。多年军旅生涯,王近山两腿一长一短,肺部严重内伤。他是刘邓的消防队长。作品中李云龙对战友情深意重,生活中王近山也是如此。他曾不顾妻子韩岫岩的反对,将自己的一个女儿送给因被敌军炮弹伤了要害部位、无法生育的司机战友做养女,每月还要补贴五十元生活费。他在担任十二军军长渡江南下时,派战友从家乡接十九年未见面的老父亲,在火车站战友疏忽,从未见过火车的老父走过黄色警戒线,被火车气浪卷入轮下,上级要追究战友的过失,王近山强忍着悲痛,替部下百般开脱,挽救了部下的政治生命,这份恩情,如再造父母!这就是大仁大义的王近山!

二是经历类似。抗战时在三五八旅参加指挥神头岭、响堂铺、长乐村、反九路围攻等大小战役,仅响堂铺就歼日军四百余人,毁汽车百八十辆。一九四三年,王近山兼任太岳二分区司令员,十月率一团去保卫延安,在临汾东北韩略村一举歼灭华北战地观战团服部直臣少将旅团长、六名大佐联队长以下军官一百二十名,但王近山可没空找少将拼大刀,连少将的指挥刀也没功夫要,军情如火,他是奉令率部回延安去保卫党中央,防止胡宗南偷袭的!他到了延安后才听说在韩略村干掉的这群大鱼真实身份的!歼灭冈崎大队一仗史称关家垴之仗,王近山参加了,刘师长、陈旅长亲自指挥,彭总也亲往督战,最终歼灭冈崎以下大部,只有十余人逃脱,这场苦战,我军伤亡近二千,付出了惨重代价。《亮剑》中李云龙和妻子田雨当老师的同学张美鹿关系不清不白,现实生活中的王近山在解放后大军进驻四川时,姐夫喜欢小姨子,成都医学院女大学生、小姨子韩秀荣美人爱英雄,两人由舞伴升华到恋人,想离婚后重组家庭,惹得为他生了七个孩子的妻子韩岫岩由爱生恨,一纸诉状告到中央。



主席大怒,一九六三年王中将降为大校,开除军籍,北京军区王副司令下放到黄泛区某农场成了王副场长,小姨迫于社会、家庭压力,劳燕分飞,贬到内蒙古行医谋生,所幸二十岁的女保姆黄振荣不离不弃,陪伴将军十五年。后由许世友上将向主席求情,多年后回南京军区任副总参谋长(正军级),给老部下原六纵旅长萧永银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当下手,王副参谋长拎着农场自家养的几只鸡和黄振荣、孩子见到坐吉普车前来火车站迎接他的老部下萧永银副司令时,心中一定百感交集!七八年去世,老战友们向邓政委申诉,认为王近山的地位远低于战功,邓政委痛惜到:人都死了,谈这些有什么用?追授王近山为南京军区顾问(正兵团级),王近山终于死得瞑目!李云龙、王近山都是情圣,何其相似!

三、作为艺术形象,李云龙身上又糅合了杨成武、钟伟等名将事迹。

如一炮轰死日军联队长,很明显是克隆晋察冀杨成武黄龙岭轰死所谓的“名将之花”旅团长阿部规秀…… 铁骨柔情王近山,真丈夫也!


苍茫大地顾炜斌


亮剑中李云龙的原型应该是王近山。王近山这个人有着非常强的战斗能力和指挥能力,旁人都称他为“王疯子”,他把部队当作自己的家,他也是刘伯承优秀的队员。早些年还参加过黄麻起义,后来又加入了解放军担任莫军区的一个团长。抗日战争的时候也担任了一个独立团的团长,后来在解放战争时担任过师长,随后又去了国防大学去学习,这种精神实在是让人敬佩。

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当时出现的一些政治性问题的阻挠。王近山私自组织几个人将军火库强行打开,所以很可惜的是,他在文革批斗中因为此事而自杀了,一直到了文革结束后王近山一事才得以平反,所以断定这个人就是李云龙了。

既然说了李云龙,就再来说说电视剧亮剑当中另一个人物楚云飞,他于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但是在黄埔五期的名单当中也没有找到符合他人物形象的毕业生。但在电视剧中,他的身上集中了绝大部分国民党军官的优秀特点,绝对可以和李云龙一决高下了。在国共合作的情况下,他们互相结识,并进行了第一次合作,但也就是这一次合作使二人关系升华。二人感情与日俱增、互相尊重,从而成为了好兄弟。然而抗战结束,由此内战爆发之时,他们俩又在战场上相遇,但是这次的性质有别于前,二人是敌对关系,也就是说只要一有机会就必须要将对方置于死地。

在一次的对战中,他们俩也共同参与其中。虽然李云龙身中十几块碎弹片,但最后还是被抢救了回来。而楚云飞也中了一枪夺命子弹,从鬼门关走了一遭也回来了,还别说他俩真的是命大呀。

随后解放战争结束,楚云飞奉命守护金门而去了台湾,而李云龙的特种部队也提前到了金门,所以两人不可避免地之间又有这么一次交集。然而这个时候双方很默契,完全没有了当年的烟火。但不管是在电视剧还是在电影里,都没有交代清楚楚云飞最后的下落,不知是下落不明失踪了还是遭遇了意外。然而在得知李云飞已去世之后,从金门搜集到的消息得知楚云飞已经升到了中将的位置,可想而知他的能力还是超强的。

这些内容在亮剑电视剧中描写很多,两个人从一开始认识到成为最为尊敬的敌人是抗日战争时期开始的。李云龙在电视剧在有句很金典的台词,把老子的意大利炮拿来。楚云飞的人物性格很特别。

他在电视当中有一句经典的台词:就算是有5万头猪,共军三天时间都抓不完。这就是当时李仙洲在莱芜战败的时候,王耀武同志对他评价甚高。楚云飞的一生中只有两个人是能让他完全服气的,他们就是阎老西和蒋介石。他在晋绥军从事时,就有楚溪春办事的风格。还有当年在淮海战役中,楚云飞又是与薛清泉的风格相似,然而最后他却退居台湾护守金门,这又是从胡琏身上取得素材的。

总而言之,他以一个完美军人的形象深留于我们的内心,他给我们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忆,他是了不起的英雄。

文|姜乐乐


史之策


《亮剑》中的李云龙,是由很多人的故事拼凑出来的。因此,李云龙身上能看到很多人的故事。

剧中开头的几件事,都是和八路军115师独立团团长杨成武有关。而且,这个独立团在1938年之前,也是八路军唯一一个独立团。

当时,国民政府只给红军了3个师,6个旅,12个标准团配置。红军为了多安排士兵,就又给每个师增加了一个师部直属团。120师和129师是教导团,只有115师是独立团。

所以,李云龙的很多故事也是取材于杨成武的独立团。

苍云岭突围战,李云龙一炮干掉日军坂田联队长。这个故事原型是晋察冀军区第一分区杨成武部,用迫击炮击毙日军名将阿部规秀。

1939年11月,阿部规秀率1500余人在黄土岭地区扫荡。时任八路军独立第一师师长杨成武,率部采取诱敌深入战术,在上庄子附近将阿部规秀包围。战斗中,日军900多人被歼灭。日军统帅阿部规秀指挥部被陈正湘团长发现。陈正湘团长当即命令通讯主任邱荣辉跑步下山调炮兵连上来。炮兵连长杨九祥亲自指挥18岁的炮手李二喜进行炮击,4发炮弹击中日军指挥部,阿部规秀被击毙。

李云龙的独立团过河时,被三五八团拦阻一事,也是取材于杨成武的独立团。

晋绥军358团团长楚云飞要来李云龙的独立团参观学习。李云龙对赵刚说,析口会战时,就是这个晋绥军358团拦着不让老子过河。358团团副说,国军没有新一团这个编制。气得李云龙差点下令打过去,幸好副团长拦着。最后,李云龙遇到772团程瞎子,两个团合成一个团,才过了河。

这个故事的取材于杨成武的独立团:1937年8月底,杨成武率115师独立团东渡黄河时,被国民党检查站拦住。国民党以八路军编制序列里没有115师独立团为由,不让杨成武的部队过河。最后,杨成武找到当时的686团团长李天佑帮忙,把独立团的人全部编入686团,才过了河。

李云龙打败暂编第七师以后,让俘虏跑步,甄别隐藏在里面的军官。这件事取材于东野第二纵队第五师师长钟伟。

李云龙全歼暂编第七师以后,负责审讯的政工人员没有查到一个大官,最大的也就是个副营长。李云龙很生气,肯定有军官藏在小兵当中。于是,李云龙让俘虏列队围着操场跑。暂七师师长常乃超“不善奔跑”,被抓了。

1948年1月,国民党新编第五军在辽西公主屯被东北人民解放军全歼。但是,高级军官全不见了。钟伟命令集合俘虏跑步,掉队的统统抓起来审问。果然,掉队的都是军官。其中,最大的军官就是新五军中将军长陈林达!

李云龙的部队给战利品贴封条的事,也是取材于钟伟的第五师。

赵刚在临走前,给李云龙写了很多封条。以后,再缴获了战利品,李云龙部都给贴上封条。这件事,应该是取材于钟伟的第五师。

钟伟特别能抢战利品,他的第五师士兵装着“五师缴获”的条子满城贴封条。友军很生气,状告到东野,钟伟振振有词“有封条为证”。有一次,钟伟甚至把东野总部的两辆过路弹药车给扣了。钟伟给了押运官兵一个字条,说“就说我钟伟收下了,都是八路,都打国民党,什么你的我的”。

小说中,李云龙曾拒绝出任2师副师长,于是直接被提升为2师师长。这件事,钟伟也干过。

李云龙不干副职,直接任正职的事,钟伟也干过。1948年1月,林彪打算提拔钟伟为纵队副司令员。钟伟不想当副职,对林彪说:“宁当鸡头,不当凤尾。”于是,林彪直接让他出任12纵队司令员。李云龙拒绝担任副职的事,也可能是取材于钟伟。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李云龙的人物形象塑造,实际上是结合王近山、陈再道和陈正湘等多名我军将领的性格特征而形成的。而在我国抗日红军中,与李云龙性格特征最为接近的就是李先忠老前辈了,李先忠老前辈于1929年10月参加红军,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29师386旅1团,凭借过硬的军事技能、战术战法,越战越勇,让敌人闻风丧胆,李先忠先辈就是其中的一员。

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李老经历了数百次的战斗,在一次战斗中,一颗地雷在身旁爆炸,他身边十几位战友悉数壮烈牺牲,而他也被地雷爆炸后散出的几十块弹片击中,弹片瞬间刺入了李老的体内,但这并没有要了李老的命,凭借着顽强的生命力,李老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虽捡回了性命,但这几十块的弹片把李老的脸部炸毁了,导致李老的脸部严重变形。

战争结束后,上级本想对在抗战中做出杰出贡献的李先忠委以重任,但他淡泊名利,主动放弃高官厚禄退隐归乡。回乡之后,当地政府本想给李老安排一辆车,以便李老出门活动,还是被李老拒绝了。他说:“比起那些血染沙场的英烈们,我应该十二分幸运知足了!”李老的这句话让我很是感动,本就一生伤痛的李老还想着那些战死沙场的豪杰,觉得自己很幸运,不妄图回报。

李先忠老前辈,戎马一生,奋勇杀敌,他用自己鲜血书写下了一篇又一篇的传奇故事,他用自己的血肉为后人打下这一片片江山,他淡薄名利,一心为国。这就是我们的老红军战士,面对强大的敌人,他们没有心生畏惧,面对敌人的刺刀,他们没有后退,他们迎面敌军,亮出宝剑,与敌人浴血奋战,即使倒下,也要拖住敌人,一心只为祖国。

但不幸的是李先忠老前辈,于2010年2月因病去世,与世长辞,享年102岁。李老在世时,就吩咐后人一切从简,将自己火化,不必麻烦政府。李老的家人遵从李老的遗愿,将其火化,但火化后的一幕让世人惊叹,工作人员在李老的骨灰中挑出了34块“铁疙瘩”,就分析其中有27块可以确定是战斗时留在体内的弹片,另外还有7块已经和身体“融为一体”不能确认。见到此场景,在场的人无不震惊落泪!


用户51981756615


说李云龙原型是王近山的,纯属人云亦云,现实中有一名将军与李云龙99%相似,他便是开国中将陶勇,两人无论性格、经历和最终结局都高度吻合。

《亮剑》是由小说改编的,但作者从未公开说明李云龙的创作原型,网传人称“王疯子“的开国中将王近山是李云龙原型的说法并未得到作者认可。

诚然,王近山和李云龙都是脾气暴躁又特别能打仗的类型,但仅凭这点类似就对号入座显然不妥,因为解放军中类似的将领不在少数。

如果非要找出一个最相近的原型,有一个人的各方面特征与李云龙有99%相似,他就是被张爱萍将军誉为“将军横扫千军,英魂冷对奸雄”的开国中将陶勇。

陶勇和李云龙的相似,不是一丁半点,而是全面全方位的相似,相似到简直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一是年龄。李云龙出生于1910年,陶勇出生于1913年,两人年龄很接近。

二是籍贯。李云龙生于湖北大别山区,陶勇是安徽霍邱县人,同样来自大别山区。

三是家世。李云龙曾在家乡当过篾匠,陶勇则是幼年给别人家放牛,两人都是贫苦人家出身——当然,这一点解放军很多将领都类似。

四是履历。李云龙是红四方面军出身,从最基层的战士靠着打仗,一步步干到团长,曾参加红军长征和西路军作战;陶勇也属于红四方面军,也是从最基层一步步干到团长,也曾参加红军长征和西路军作战。

五是性格。李云龙打起仗不要命,说话没把门的,暴脾气上来,杀红了眼,经常扛着大刀冲锋;陶勇也是如此,作战豪勇,言语粗鲁,性格火暴,临阵常脱外衣,挥战刀,赤膊冲锋,人送绰号“拼命三郎”、“傻子团长”。

六是喝酒。李云龙好喝酒,爱酒如命,且颇有水浒好汉风范,一喝就是一大坛子,越喝越带劲;陶勇也是一样,打了胜仗喜欢喝酒庆功,也是人手一坛,把整个军分区能喝酒的好汉全都喝,被誉为“陶司令打仗是英雄,喝酒也是英雄。”

七是大胆。李云龙的胆子自不必说,死对头楚云飞请他赴鸿门宴,他大大咧咧带着两个警卫就去了,面不改色心不跳,让楚云飞叹服不已;陶勇更传奇,他曾只带一个警卫,深入虎穴,去找日伪团长徐宝富谈判,徐宝富被彻底折服,当场决定弃暗投明。

八是爱情。李云龙是个大老粗,却娶了来自江南书香世家的大学生田雨,爱情颇为传奇;陶勇连小学也没念过,夫人朱岚则来自江南书香之家,从小博学多识,写的一手好字,两人爱情颇为浪漫。

九是人缘。李云龙大大咧咧,没有一点领导架子,特别喜欢和基层战士相处,常有战士和他开玩笑;陶勇也是性格粗犷,没有严格的上下级概念,平时喜欢和战士们打成一片。

十是义气。李云龙重朋友,讲义气,跟对手楚云飞各为其主,惺惺相惜;陶勇也是性格开朗豪爽,尤重义气,人皆喜与之为友,抗战期间,很多土匪、伪军头子都慕名归降。

十一是战绩。李云龙带兵打仗英勇无敌,几乎百战百胜;陶勇也是一生未遭败绩,与叶飞、粟裕、王必成并称第三野战军的四员“虎将”。

看过我的回答,大家是不是觉得陶勇更像是李云龙的原型?其实,与其硬要给李云龙找出一个历史原型,不如说他是我军将领中几个性格鲜明,富有传奇色彩人物的合成体。

亲爱的朋友们,你还知道陶勇和李云龙的哪些相似之处?欢迎留言补充。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亮剑》是无数人心目中的神剧,其中李云龙,楚云飞,赵刚等形象塑造的非常成功。

这部电视剧拍摄于2005年,十几年过去了,依旧还是那么经典,现在回忆起来,依然是热血沸腾。

我还记得,在平安县城,李云龙攻破防线,敌人在城墙上用秀芹做威胁,李云龙大喊开炮,炮声过后,李云龙甩掉帽子,全世界好像都被炮弹炸没了。

也记得楚云飞设鸿门宴请李云龙赴宴后,一番叙旧惺惺相惜之情,李云龙全身绑了炸药,还带回一桌酒饭。

当然还有骑兵连战斗到最后一人,依旧大喊骑兵连进攻,悲壮的悲歌响起,多少人偷偷抹眼泪。

还有和尚徒手干掉4个精锐兵得以逃生,却最后死在了几个土匪的手中,命运就是那么爱捉弄人。

还有李云龙最后的演讲,狭路相逢勇者胜,唯有亮剑精神,又是多么的振奋人心。

但其实亮剑的故事并没有拍完,因为结局实在太残忍。

李云龙最后因为迫害而举枪自杀,妻子田雨入狱,得知李云龙别杀害后,在监狱自杀殉情。

赵刚因不肯参与迫害工作,自杀明志,妻子冯楠追随丈夫一起自杀。

丁伟被最后到农村,杳无音信。孔捷是唯一个得到善终的,收养了李云龙和赵刚的孩子,并把他们抚养成人。

楚云飞得知李云龙死讯后,隔着海岸播放贝多芬《葬礼进行曲》并写文章悼念一生的知己李云龙。

最后,再次致敬我心中最爱的战争题材电视剧《亮剑》,感谢老一辈的艺术家!


七卦电影


2005版的《亮剑》是中国抗战片中口碑极好的一部电视剧,虽然某些场景依旧雷人,但剧中演员们的表现确实让人惊艳,以至于我看到李幼斌就会不由自主的想到李云龙!

李幼斌所扮演的李云龙,是在战争中不断成长起来优秀指战员,很多人都认为他的原型并不是某一个具体的人,而是很多人的集合体!

比如说在李云龙的身上,或多或少的融合了王近山、陶勇、钟伟、皮定均、陈再道等一批人的部分特征。

以上这些人是大家讨论的比较多的,特别是王近山将军和钟伟将军,普遍被人们认为是李云龙两个最主要的原型。



对于李云龙的人物原型,其实个人也有一点小小的看法:李云龙的对应的原型可能是陈大将手下的四猛一疯。

四猛:周希汉、李成芳、陈康、查玉升

一疯:王近山

周希汉:

陈大将担任386旅旅长时,周希汉担任的是386旅的参谋长。

周希汉看起来瘦瘦的,被称为瘦子。别看周希汉长得瘦,但是打起仗来却是个不要命的主,而且有勇有谋,胆大心细,被刘伯承元帅称之为“赵子龙在世”。



李成芳:

陈大将担任太岳军区司令员时,李成芳担任太岳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

在日军进行疯狂扫荡时,李成芳率领部队在敌后战场上用地雷战、伏击战等手段,不断的袭击日军,破坏日军的交通线,击毙日伪军高达4000余人!


陈康:

在陈大将担任386旅旅长期间,陈康先后担任任第386旅17团副团长、团长,成为陈庚大将手下的一员猛将。

后来陈大将担任太岳军区司令员后,陈康担任太岳军区第4军分区副司令员,率部参加了百团大战和反扫荡!


查玉升:

先后担任386旅772团的连长,然后一步一步的升任772团副团长,16团团长。

在查将军升任772团副团长之前,陈大将任命其为特务队队长。在担任特务队队长期间,查玉升可谓是如鱼得水,带领队员神出鬼没,把鬼子搞的心惊肉跳!



王近山:

这个就不需要说太多了,王疯子之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不过,王疯子''只是打起仗来疯,平时还是比较儒雅的。


小镇月明


《亮剑》看好,国产军事剧不多的一部精彩之作,李幼斌成功塑造了他也得以大放异彩,个人觉得好看之处在于非常接地气,因为他非常像我们的泥腿子出身的军事干部,老子,他娘的不离嘴,常歪戴个帽子翘着二郎腿,嗷嗷怪叫着骂人,就连赵刚这样的大学生也给拉下水,你要真看他是个大老粗,好嘛,准给你治得眦牙咧嘴。不信你搞他一个试试?

噫,同志们好纳闷,就他这样典型的泥腿子,这些军事素养都给谁学的?我军过去有这样的人吗?如果有的话,他会是谁呢?

同志们七嘴八舌说一通,都有各自道理,以为像谁就对了,本来他就是。我军出自正牌军事院校生,少之又少,凤毛鳞角,一水的青山大学毕业生,我们的大将徐海东就曾说,自己就是青山大学毕的业,不必硬往哪个人的身上靠,靠来靠去成滑稽,没有多大意思。他的课堂正是战场,训练正是传帮带,手把手教的,凭得是热血报国的民族精神,仗越打越大,胆越来越肥,官越做越大。看他的成长环境非常重要,八路军枪都配不齐,有枪也是无弹药,凭什么跟敌人作战?胆气、虎气,还有猴气也。

他有一切忠于人民的英雄虎胆,为了胜利不怕被降级,一切为了胜利,纵死也值得哪里还怕什么降级呢。因此他是这样的天地英豪,来自人民,热爱人民,忠于人民,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本来,正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