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這是什麼鳥?

風之語001


一看就是戴勝鳥,我們那邊又叫一把扇。



說起這種鳥我是有童年陰影的。老家有塊地的附近有一片老柿子林,小的時候特別喜歡去那邊爬柿子樹玩耍。依稀記得應該是夏天的某個午後時間,周圍知了還在有一聲沒一聲地叫著,大人們都在午睡,自己一個人偷偷去那邊玩,由於去那邊要穿過自家的麥地,而這片地墳頭又特別多,當時麥子已泛黃了,一個人小跑著穿過麥子地,經過墳頭時,一隻腿一下子就陷進墳頭裡了,現在想起來,還能感受到當時砰砰的心跳聲,當顫巍巍地把腿抽出來的時候,從墳地裡鑽出來了這樣一隻鳥,渾身還有一股臭味 ,嚇得自己撒腳丫子就跑了……後來上學了才知道這種鳥叫戴勝鳥,而且還是以色列國鳥,也有人拿來當寵物養。

以下內容引自百科詞條

戴勝鳥,頭頂具鳳冠狀羽冠;嘴形細長,棲息于山地、平原、森林、林緣、路邊、河谷、農田、草地、村屯和果園等開闊地方,尤其以林緣耕地生境較為常見。以蟲類為食,在樹上的洞內做窩。性活潑,喜開闊潮溼地面,長長的嘴在地面翻動尋找食物。有警情時冠羽立起,起飛後鬆懈下來。每年5、6月份繁殖,選擇天然樹洞和啄木鳥鑿空的蛀樹孔裡營巢產卵,有時也建窩在岩石縫隙、堤岸窪坑、斷牆殘垣的窟窿中。每窩產卵7-9枚。主要分佈在歐洲、亞洲和北非地區,在中國有廣泛分佈。是以色列國鳥。

總之,我是看到這種鳥感覺瘮的慌 ,總感覺不吉利。


問天下津


多年前我買過一隻大麻鳽放生,當時在菜市場見到有人賣一隻很大的鳥,很多人在圍觀,因為從沒見過甚覺好奇便也過去看。圍觀的人都在議論紛紛,卻沒人認識。鳥很兇猛,被網袋圍住都猛撲楞,我覺得這麼稀奇的鳥應珍貴,被吃了很可惜,想買下來放生,便問賣多少錢?開價200元,我想買但礙於老婆在旁邊,怕她說我不同意,於是沒說什麼便走開;轉一圈等老婆上班去了便回來,經討價還價以150元買下來。中午約了個朋友一起上山,拍了一些照片便放生了。

下圖是朋友拿鳥放飛時我拍的一張照片。

因為不認識是什麼鳥,便發帖求教,後來終於有人解疑知道是“大麻鳽”。



大麻鳽(學名:Botaurus stellaris)屬大型鷺類,體長59-77釐米。身較粗胖,嘴粗而尖;頸、腳較粗短;頭黑褐色;背黃褐色,具粗著的黑褐色斑點;下體淡黃褐色,具黑褐色粗著縱紋;嘴黃褐色;腳黃綠色。棲息于山地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帶的河流、湖泊、池塘邊的蘆葦叢。除繁殖期外常單獨活動,秋季遷徙季節也集成5-8只的小群。夜行性,多在黃昏和晚上活動,白天多隱蔽在水邊蘆葦叢和草叢中,有時亦見白天在沼澤草地上活動。主要以魚、蝦、蛙、蟹、螺、水生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分佈甚廣,歐洲、非洲、亞洲均有。 中文學名 大麻鳽 拉丁學名 Botaurus stellaris 別稱 大水駱駝、蒲雞、水母雞、大麻鷺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綱 鳥綱 目 鸛形目 科 鷺科 屬 麻鳽屬 種 大麻鳽 亞種 2亞種 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 1758 英文名稱 Great Bittern 英文名稱 Bittern 英文名稱 Common Bittern 英文名稱 Eurasian Bittern 外形特徵 大麻鳽是一種體型大的涉禽,額、頭頂和枕黑色,眉紋淡黃白色;背和肩主要為黑色,羽緣有鋸齒狀皮黃色斑,從而使背部表現為皮黃色而具粗著的黑色縱紋;其餘上體部分和尾上覆羽皮黃色,具有黑色波浪狀斑紋和黑斑;尾羽亦為皮黃色,具黑色橫斑;飛羽紅褐色,具有顯著的波浪狀黑色橫斑和大的黑色端斑;小翼羽和初級覆羽棕紅色,具有波浪狀黑色橫斑;初級覆羽有小的白色端斑,中覆羽、小覆羽皮黃色,具有細小的波浪狀黑褐色橫斑;後頸黑褐色,羽端具兩道棕紅白色橫斑;頸側和胸側皮黃色,具黑褐色蟲蠢狀斑和橫斑,且羽毛分散成髮絲狀;頦、喉奶白色,前頸和胸皮黃色,具棕褐色縱紋從頦一直到胸,其中從喉以下分為數條,主要由羽毛端部棕褐色羽幹紋連接形成;腹皮黃色,具褐色縱紋,兩脅和腋羽皮黃白色,具黑褐色橫斑;肛和尾下覆羽乳白色,具黑色縱紋。幼鳥似成鳥,但頭頂較褐,整個體羽亦較淡和較褐。


中國分佈

中國僅有指名亞種(Botaurus stellaris stellaris) 。分佈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北京、新疆為夏候鳥;山西、天津、甘肅、寧夏、山東、河南、江蘇、上海、安徽、浙江、江西、四川為旅鳥或冬候鳥;貴州、雲南、海南、香港、臺灣為冬候鳥。

繁殖於新疆天山、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與河北等省。越冬於長江中下游和廣東、廣西、雲南、貴州。遷徙時經過長江中下游、山西、甘肅、河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和臺灣等省。



棲息環境

棲息于山地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帶的河流、湖泊、池塘邊的蘆葦叢、草叢和灌叢、水域附近的沼澤和溼草地上。


遷徙

除在中國雲南、貴州、廣東、廣西、福建等南部省區為留鳥不遷徙外,在中國長江以北均為夏候鳥和旅鳥,長江以南亦有部分遷徙。通常每年3月中下旬開始遷來東北繁殖地,10月中下旬遷走。

習性

除繁殖期外常單獨活動,秋季遷徙季節也集成5-8只的小群。夜行性,多在黃昏和晚上活動,白天多隱蔽在水邊蘆葦叢和草叢中,有時亦見白天在沼澤草地上活動。受驚時常在草叢或蘆葦叢站立不動,頭、頸向上垂直伸直、嘴尖朝向天空,和四周枯草、蘆葦融為一體,不注意很難辨別,即至當人走至跟前,不得已時才起飛。兩翅鼓動慢,常貼蘆葦或草地上空緩慢飛行。通常飛不多遠又落入草叢。活動時不時發出 ‘會兒,會兒’的叫聲,很遠即能聽見。

食性

大麻鳽主要以魚、蝦、蛙、蟹、螺、水生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


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4]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海島上的人家


很漂亮,朋友非得讓我給他弄一隻養,還別說,我滿足了他的願望,不過沒過幾天他又給我送回來了,要求我從哪裡弄來還送哪裡去,最後放生了。

原因很簡單這東西太臭了,在我們這裡的老鄉都叫他臭奔兒鴣,奔兒鴣在我們這裡是布穀鳥的俗稱,這東西長的和布穀鳥並不像,這個名字的由來不太清楚,老人說他和布穀鳥叫聲有幾分相似,身上又散發臭味,所以管它叫抽臭奔兒鴣。

這種鳥的學名叫戴勝,這個名字很有講究,據說古代人束髮,在頭頂會有個小帽子,帽子上有一塊長長的冠飾。這鳥的名字可能與此有關。

這東西非常常見,分佈很廣,我是農村的,而且在村外的養雞場養過幾年蛋雞,雞場周圍經常看到他們的身影,知道點他們的生活習性,還找到了它們的窩,成功抓到了兩隻,經挑選留下一隻好看的,另一隻放生,不過沒幾天,朋友就送回來了,太臭了,實在難以忍受,只能有放生了,勸大家別樣這東西,雖然好看,但味道難聞。

不過還是看到有些不信邪的養戴勝,怎麼解決臭味問題就不得而知了。


山野論史


這種鳥學名叫戴勝。在我們老家叫花蒲扇,因為它頭上的冠展開就像蒲扇,我對這鳥記憶猶新。

這要從小時候說起,不知道大家小時候是不是和我一樣喜歡捉鳥,記得有一次我和發小三五成群去掏鳥窩,後來在一顆柳樹上發這一個花蒲扇的窩,我就自告奮勇去掏鳥。說起來都是淚,雖然樹不高,三兩下我就爬上去了,這鳥窩是在樹上的洞裡,剛好下去一隻手,洞裡黏糊糊的,好像還有幾個鳥蛋,我就一把抓了出來,你猜那黏糊糊的是什麼?😭沒錯全是屎!全是屎!從此以後我再也不敢掏鳥窩了,這種鳥看著好看,真特麼髒。




接下來介紹下這鳥:

學名:戴勝、又名花蒲扇、花和尚、雞冠鳥等!

棲身在:開闊的田園、園林、郊外的樹幹上。

食蟲鳥:以金針蟲、螻蛄、行軍蟻、步行蟲等為食。

以害蟲為食是益鳥,希望大家不要捕殺,關鍵這鳥很臭,真臭。


1個普通農民g


這種鳥以前在家裡非常的多,我小時候都不知道見過多少。我們管這種鳥叫屎姑姑。大家不要被它長長的嘴迷惑,以為是啄木鳥。事實上它不會啄木。


這種鳥現在沒有了,以前老家人不知怎麼都是叫它這種名字,原因嘛估計和它的飲食習慣有關,我特意找資料看了下,說是以蟲類為食,小時候嘛我是經常在村子裡那種老式廁所裡看見它,還以為吃糞長大的。估計名字也是這麼來的。

這種鳥的學名叫做戴勝,不可否認,確實比較漂亮的,特別頭頂的羽冠。有時受到驚嚇或者枝頭打鬥時,就會撐開了。

漂亮歸漂亮,這種鳥確實氣味不好聞,從鳥窩到鳥本身確實都有股子難聞的味道。後來明白是本能出於自我保護的一種生活習性,就是喜歡把自己弄髒,估計是讓捕食者無法下嘴吧。但是確確實實是一種益鳥,是一種肉食性鳥類,並不雜食,以昆蟲為主。能夠消滅許許多多的害蟲,比如蝗蟲,毛蟲等等。



我差不多十多年沒有見過了……目前可能是隻在我們這個地方,其它地方應該還有,它的整體種群數量還是穩定的,屬於低危物種,目前也是以色列國鳥。


壹點科譜


這是太平鳥,俗稱十二黃,以為內你可以看到它尾巴末端是黃色的。

另外還有一種長得很像的鳥,體型稍小,叫小太平鳥,它們最主要的區別在於小太平鳥的尾羽外緣是紅色的,所以小太平鳥的俗稱叫十二紅。

對於中國來說,太平鳥是冬候鳥或者旅鳥,冬候鳥是指冬天在這個地區生活,夏天則飛到更加涼爽的地方活動,旅鳥是指在遷徙過程中路過一地區,短暫停歇但還需要繼續遷徙。太平鳥夏天活動在歐洲很多地方,在冬天來到中國過冬。

太平鳥以植物種子、果實和昆蟲為食。食物也會根據季節而變化,比如在繁殖期,則要多吃昆蟲補充蛋白質,而在秋季則會多吃漿果類的食物。太平鳥在繁殖期是成對兒活動,非繁殖期則成群活動。它們主要活動在山區,喜歡活動於針葉林或者針闊混交林,在冬天食物匱乏的時候則也會到闊葉林尋找食物。

在北京的百花山,太平鳥會在冬季來到這裡活動,吃樹上的一種槲寄生的紅色果實,這種植物要寄生於其他樹的樹幹上,所以它們的種子只有落在其他大樹的樹幹上才能生根發芽長大,這就要依靠太平鳥這樣的鳥類,它們吃了槲寄生的紅色果實之後,飛到其他大樹上活動,然後把帶有槲寄生種子的糞便拉到樹幹上,這種植物才有機會繁衍後代。

這是大自然中的精妙設計,生命之間相互依存相互關聯,共同塑造了各自棲身的生態系統,維護著生態系統的平衡。人類也生存在生態系統之中,也應該維護這平衡來保證自己的存在。


野生青年陳


根據巢材和雛鳥形態,最可能是烏鶇。烏鶇是一種適應力較強的常見鳥類,在城市綠地和小區也能見到。它們在較粗的樹枝交叉處或居民陽臺上築巢,行事高調,叫聲或婉轉動聽或尖利刺耳,很容易引起人們注意,因此曝光率也較高。

烏鶇雄鳥

遇到鳥巢,請遠觀即可,不要過度打擾,過度干擾有可能導致鳥類棄巢。對野生動物來說,它們不需要人類去幫助它們,不干擾、視若無睹就是最大的幫助。很多鳥類選擇在隱蔽的地點築巢,一旦有人靠近或接觸鳥巢與雛鳥,成鳥會很緊張,一些種類甚至會拋棄巢穴和鳥蛋,重新築巢,及時止損。

烏鶇雌鳥

烏鶇體型較小,全身黑色,雄鳥嘴和眼圈黃色,民間稱它們為“百舌”,在繁殖期烏鶇叫聲複雜多變,音色悅耳動聽。烏鶇是雀形目鶇科的中小型鳥類,體長約30釐米,經常在綠植地面活動,捕食蚯蚓,也喜歡吃各種水果或植物種子。烏鶇在我國以前只分佈於南方和西北,而近十幾年來,烏鶇的領地不斷北擴,如今已佔領很多北方城市,如北京,甚至東北都有全年可見的烏鶇了。推測可能和氣候變化有關,但尚無強有力證據。烏鶇以前也是常見的籠養鳥,但和大多數野鳥一樣,烏鶇無法人工繁殖,全部來自野外捕捉,因此請不要捕捉或飼養烏鶇。烏鶇被列入三有保護名錄,捕捉販賣飼養或利用都是違法的,讓它們在自然種盡情歌唱吧。


山知道我


其實這幅畫裡的小鳥特徵非常顯著,熟悉的朋友辨認起來並不難。頭上的高聳的黑色羽冠,眼後一塊紅色的羽毛,都彰顯著它的真實身份——紅耳鵯(Pycnonotus jocosus)。

(↑紅耳鵯)

紅耳鵯隸屬於雀形目鵯科鵯屬,是一種中等體型的鵯,成鳥身長在17至22釐米之間。它身體的羽色也是很顯眼,除了眼後的羽毛,尾下覆羽也呈紅色(尾下覆羽大概就是尾羽下我們所謂的“鳥屁股”的地方)。背部、前額至頭頂呈黑色至深棕色,頰、喉白色。有趣的是,在它的頰、喉部之間還有一道黑色的細線狀羽毛,把小白臉蛋和白脖子給分了開。胸部兩側至肩部也各有一道深色的羽毛帶,像是披肩一般。

(↑紅耳鵯)

紅耳鵯在我國南方許多省區都有分佈,通常為留鳥,性情活潑,它為雜食性,多以植物性食物,如果實、種子,嫩葉為食,也吃一些昆蟲。


在我國,除了紅耳鵯,比較常見的鵯屬鳥類還有白頭鵯(也就是俗稱的“白頭翁”,Pycnonotus sinensis)、黃臀鵯(Pycnonotus xanthorrhous)、白喉紅臀鵯(Pycnonotus aurigaster)等,它們的身型和習性都非常相似,能夠適應人類城鎮的環境,在城市周邊,很容易看見它們的身影。

(↑白頭鵯)

(↑黃臀鵯)

(↑白喉紅臀鵯)


窺見生靈之美


這是一隻松鴉的幼鳥。張著嘴仰著脖子可能是在等待餵食。這隻松鴉的羽毛還沒完全長全,可能是試飛過程中掉出了巢穴。幼鳥落巢是正常現象,請別急著把它捧在手裡關懷備至。我們可以在旁邊觀察一會兒,如果它的父母飛來繼續餵它,我們可以放心離開。如果始終沒有親鳥,可以聯繫當地野生動物救助機構。——擅自把鳥寶寶帶回家飼養,和“拐騙”沒啥區別。

下圖為松鴉的成鳥↓ 來源:orientalbirdimages

松鴉(Garrulus glandarius)在亞洲、歐洲和非洲北部都比較常見,是一種出鏡率高,顏值也高的鳥類。別看松鴉的羽毛十分漂亮,有橙黃、藍、黑、白等多種顏色,它可是烏鴉如假包換的“親戚”,是鴉科的鳥類,叫聲十分“粗獷”。松鴉很機警,在周圍有人的時候是很少鳴叫的。

在中國,松鴉主要生活在東北、華北,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在筆者所在北京,北部山區也能見到松鴉,它們被俗稱為“山和尚”、“檀鳥”等等。生活在不同地區的松鴉長相略有不同,分類學上將它們劃分為不同亞種。但是中國就有近10個松鴉亞種。

下圖為松鴉的成鳥↓ 來源:orientalbirdimages

棲息在山林中的松鴉是一種“不挑食”的食蟲益鳥。它們愛吃各種農業、林業害蟲,比如松毛蟲、象甲、天牛等等。秋冬食物匱乏的時候,也愛吃漿果和堅果。一時吃不完的植物種子它們還懂得貯藏起來。和烏鴉等鴉科動物相似,松鴉也會偷吃其他鳥類的鳥蛋,雛鳥,吃掉能夠抓住的各種小動物。

鑑於松鴉對生態環境和農林業的貢獻,目前中國的部分省區已在所轄區內將它列為保護動物。


夕霧


這鳥是戴勝,爺爺家附近石頭縫裡曾有一窩,以後這個鳥好像記住了地方,每年春天都來這裡,最近又來了,經常看到。



戴勝鳥頭頂有羽冠,像一把展開的扇子;嘴巴又細又長,常見棲息於河邊、農田、草地、村屯和果園等開闊地方,尤其是林緣耕地最為常見。

戴勝鳥以蟲類為食,經常看到它叼點蟲子,喂寶寶,喜歡在樹上的洞內做窩。個人認為,戴勝的性格活潑,常常看到它在地面翻動尋找食物。受到驚嚇時,冠羽就會立起來,立刻飛走,起飛後,過一會兒就會鬆懈下來。



記憶中,戴勝鳥大概每年5、6月份就會飛回來,準備築巢繁殖,一般選擇天然樹洞和啄木鳥棄穴為巢產卵,有時也建窩在岩石縫隙、我爺爺家的就是在石縫裡築巢,堤岸窪坑、斷牆殘垣的窟窿中。

個人認為戴勝鳥是獨居鳥類,每次都看到一隻,沒有成群出現過!

以上介紹均屬於個人觀點,如有其他不妥之處,還望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