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未来中国的存款利率会增加吗?

雨婷沁欣


实际上,不仅是存款利率,各种利率的变化趋势都是趋同的,否则将会产生套利空间;比方说房贷利率上升,肯定存款利率也会上升,虽然不一定会同比例和同时间,但是总体趋势肯定是相同的。那么中国未来的利率会增加么?实际上,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先来看看过去这些年中国的利率变化;

从过去三十年的利率水平来看,整体上利率下跌的幅度很大;

同期,美国的利率也是下降的;再看看英镑,基本上代表了欧元区的趋势;

英国和美国的架势差不多,再来看看中国这几年的利率变化;

有两次下跌速度较快的时间,一个是09年左右,一个是15年左右,直接加速了房地产的两次牛市;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现在低利率是普遍政策;但是从美国开始,已经率先开始了加息,未来两年还将会加息,同步欧元区也准备加息,那么未来的中国肯定也会加息,因为如果不加息,那么如何吸引资金?没有资金,怎么发展?

世界各国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25%和65%左右,中国分别是43%和53%左右。虽然近些年,中国的投资占比有所降低,但仍然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

利率是否上升得看两方面:一方面是外部,一方面是内部;

就欧美来看,低息政策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了,而且美国的债务规模不断扩大,未来加息应该是大概率事件;也就是说,中国外部利率上升的概率很大;

那么中国内部的影响利率会怎么样呢?

看看,中国的家庭和政府的债务都逐渐升高至50%的高度;同期的美国如何呢?

为什么债务很重要呢?因为欠债多,就意味着你的还款压力大,你每年都需要还款,还款的越多,也就越缺钱,越缺钱就得提高利率来筹款;

看完,美国的情况,中国还算好的,不过也得谨慎着些,毕竟中美国情不同,美国借了那么多债,但是美元还是很坚挺,而人民币可不一样;

中国这两年一直在搞去杠杆,实际上就是在降低债务,未来利率上升应该是大概率事件,但是上升的幅度怎么样?我估计会比美国的加息幅度小一些。

一方面是中国的利率基数比他们高;

二来,中国所面临的资金需求要更低一些;


以股易金


现在存款利率水平比较低,以央行基准利利来看,目前活期存款利率为0.35%,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1.5%,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2.75%。那么未来国内的存款利率会增加吗?

答案是:不会。并且未来利率有进一步下行的趋势。

关于未来国内利率的走向,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一看:

一、目前存款利率比较合适

最近的存款利率,按照2015年10月央行调整利率之后的基准利率,各大银行在此基准利率上浮动程度有所区别。

这个利率水平,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宽松的,与金砖国家相比也属于低利率水平,印度的回购利率为5.75%,巴西的指标利率为6.5%,俄罗斯的基准利率为7.75%,南非的回购利率为6.5%。而作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代表,美国目前的利率为2.25-2.5%。

主要是我国经济经过几十年高速发展,经济总量已经位居前列,2018年GDP为14.61万亿美元,占全球GDP总量的17.03%,仅次于美国(20.49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此基数之下,要想保持前十年的增速已经很难,因此需要相对较低的利率来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并且,目前物价指数增长相对温和,长期保持在3%一下,暂时没有加息抑制通胀的必要。

二、暂时中国利率亦不会下调

虽然说目前各国央行都在下调利率,全球都在一个宽松的周期中,市场也预期央行会下调国内的存贷款利率。但实际来看,今年大概率不会有降息的动作。原因主要有二:

第一,目前国内通缩压力并不大。降息主要是为了防止通缩,而国内目前通胀水平相对较温和,从统计局公布的上半年数据来看,国内CPI一直在相对低位运行,二月份1.5%为上半年低,六月份为2.7%,与五月份持平,为上半年高点。局部价格上涨因素主要因猪肉涨价推动,在下半年生猪出栏率上升后,猪肉整体涨幅会收窄,通胀和通缩的风险均不存在。

第二,结构性去杠杆制约降息空间。虽然说各国央行都在降息,但目前国内的利率水平,本身就已经处在一个相对的低位水平,2015年因为结构性去供结,目前金融去杠杆仍难言结束,因此短期在利率政策上相对会比较慎重,大概率还不会进行降息。

三、未来利率有下行空间

目前来看,暂时没有利率下调的可能。

但把时间拉长,到明年,可能利率会有进一步下行的趋势。现在来看,华尔街虽然一直在预期美联储降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表态也开始“转鸽”,但事实上依然只是预期,美联储还没有真正降息。如果美联储不降息,国内贸然降息的话,必然会造成资本外流。

如果美联储真的在接下来进行降息,并且在未来降息几次,国内利率相对就有进一步降息的空间,毕竟外部环境短期还能全面改善,国内宏观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的压力,从GDP增速来看,二季度增长6.2%,达到2018年一季度以来的低点。

降息可以向市场释放流动性,引导更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保持宏观经济的平稳增长。因而在美国开启降息周期之后,国内利率也会有进一步下行的趋势,在这之前,更多的会采取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以及中期便利借贷MLF向市场投放的方式,进行流动性的支持。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的利率水平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但就现在的内外部背景来看,属于合理的利率水平,未来在美联储真正开启降息周期后,国内利率水平仍有进一步下行的趋势。


财经宋建文


首先,简单了解下存款利率的历史变化情况。

目前的存款利率算是近30年来最低水平,这个是存款利率调整的背景,因为相对来说,目前的利率水平尽管是低位,但是仍然具备进一步下调的空间(比如日本经济衰退以来,利率一直在降,甚至长期维持在负利率),而上调的空间就更大了,所以,总体上利率是可上可下的。

其次,美联储加息周期内,央行一直没有跟进,是因为经济形势不允许

2015年以来,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连续9次加息,世界上也有不少国家为了防止随着美元的回流,热钱出逃,也采取了跟进的做法,但是中国央行在这段周期内,不仅没有加息,反而多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进一步释放流动性,原因就是经济持续下行,至今尚未探明底部,所以短期内是很难看到加息的可能的。

再次,经济走出低谷后,加息就很正常了

近日,美联储终于停止加息,降息25个基点,虽然幅度有点小,但是很多国家想必是非常欢迎的,因为过去这几年,美国算是风景独好,可大家的日子却普遍都不好过,早就盼着美国结束加息周期了,特朗普又到处搞贸易摩擦,尤其是中美之间,摩擦不断,所以,中国经济能否快速走出低谷更是增加了复杂性,但是一旦经济转型成功,走出低谷的话,存款利率再次上升也是完全有可能的,毕竟现在利率水平还是很低的。



投资和理财那些事儿



湖南小彬哥


预计2年之内我国的存款基准利率都不增加,但是实际执行的存款利率可能会增加,此外未来3到5年可能会加息。

央行加不加息主要考虑几个因素,第一个是经济增速,第二个是通货水平,第三个是汇率压力。 根据这几个因素,我们可以大概来分析下未来央行是否会加息。

首先看下经济增速

利率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在经济增速缓慢的时候央行一般会实施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降息降准等方式来提高货币供应量,刺激社会投资。而在经济增速过快的时候,为了防止经济过热和产能过剩,央行一般会通过加息等方式来收缩社会资金供应量,已达到抑制社会过度投资的目的。

而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GDP总量41896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8%,这个增速超过了2018年预期6.5%的目标,处于中低速增长水平。

但是目前我国经济增速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经济转型淘汰落后产能,环保压力上行,中美贸易战带来的出口压力上行、社会投资降速,增长动能不足等等等,所以未来几年想要达到预计的经济增长目标还有一些不确定性,而一旦经济增长放缓,财政收入,就业就会面临很大的压力。

因此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说,目前并不具备加息的条件,至少未来2-3年会这样。

这一点从7月份推出的1.3万亿刺激计划就可以看出。 2018年7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其中提到: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在安排地方财政赤字8300亿的基础上,要加快1.35万亿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发行和使用进度,争取早见成效。

我们再来看一下通货水平

如果通货水平过高,央行一般会采取加息的措施,目前判断通货水平是否偏高,有一个基本的参考,那就是cpi涨幅,如果cpi的涨幅在3%以上,那就具备加息的条件,反之,如果cpi的涨幅小于3%,那央行基本上不会考虑加息。

而最近几年,我国cpi的涨幅都比较小,基本上都徘徊在2%左右,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也不具备加息的条件。但是最近一段时间,猪肉价格和房租涨幅比较猛,所以不排除未来一段时间内,cpi的涨幅可能突破3%的界限。

我们再来看一下汇率压力。

汇率的压力主要来自人民币对其他货币汇率的浮动,特别是对美元汇率的浮动。

美元作为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货币,很多国际交易都以美元计价,所以美国一旦加息,世界其他国家的央行一般都会纷纷跟进加息。进入2018年以来,美国已经进行了两次加息,而且预计2018年剩余的时间,还有可能有一到两次的加息过程。

一旦美国连续加息,那就会给我国的汇率造成很大的压力,因为美国加息有利可图,很多国际资金就会逃离出境,一但大量资金流出,那就会给股市等金融市场带来很大的破坏,很多金融资产价格就会下跌,到时会造成较大的金融市场混乱,所以为了防止过多的钱流出,如果未来美国连续加息,不排除我国央行也跟进加息的可能。

综合以上三个条件之后,近期央行加息的可能性比较小。

通过对上面影响央行加息三个加息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目前经济增长以及通货水平并不具备加息的条件,就算美国连续加息,给我国汇率市场造成很大的压力,但我觉得央行加息的可能性也不大。

因为目前我国调节金融市场的手段比较多,除了通常使用的基准利率调整之外,目前央行还有公开市场操作,SLF,MLF,定向降准等手段可以使用,因此就算美国加息,我国也有足够多的手段来应对国际资金的流出,有足够的办法把资金留在国内。

另外,目前我国存款利率已经开放,也就是说,银行可以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来对利率进行调整,可以上浮利率或者是下浮利率,以及上浮多少,银行都可有很大的操作空间,因此存款利率市场化实际上比央行加息或者降息更具有灵活性,更能适应市场的发展,所以央行在这种情况下应该不会有调整基准利率的动作。

当然就算央行不加息,客户实际的存款利率也有可能增加,因为在存款利率市场放开之后,银行可以自主调节存款利率的浮动范围,比如目前很多小银行,特别是一些信用社和农商行,就可以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百分之百以上,这个利息明显要比央行规定的基准利率高很多。

最后,未来3到5年不排除央行有加息的可能,因为目前我国的m2供应量已经很大,而且每年的增速都很高,这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比如房价猛增。

但是目前m2供应量也不可能在短期之内缩水,毕竟当前正处于经济转型震荡期,需要加大投资来带动经济的增长,不过未来3到5年,随着我国的经济转型进入尾声,到时经济逐渐平稳之后,有更多的经济增长动能,央行就有可能通过加息来降低社会货币的供应量,以应付过快增长的资产价格,防止资产泡沫的发生。


贷款教授


只会下降不会增加,除非我国通货膨胀加剧,房地产泡沫大到影响经济安全,市场投机严重,那才会加息,利率上行。但是目前看根本不会出现,利率下行是趋势。

比如我们国有四大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的利率是: 三个月 1.35% 六个月 1.55% 一年 1.75% 两年 2.25% 三年 2.75% 五年 2.75% 活期的利率为0.3——0.35%。现在是历史低位的利率。

日本负利率,你存款还要给银行钱,美国等其他发达国家的利率没有超过2%。

所以利率继续下行才是方向:

一,刺激消费

中国老百姓都喜欢存款,一来为了获取安全感,二,勤劳简朴的思维,少花钱多干活。实际还是国家保障不够。利率低,人们逐渐把钱用来消费,拉动内需自然容易。

二,百姓生活幸福

很多人过着银行百万,吃糠咽菜的生活,那是因为利息可以让他们活下去。利率低刺激大家就业,还可以让人们活在当下,享受当下的生活。再加上社会保障,比如医疗,上学,死亡善后等保障提升。那么老百姓生活会更幸福。

三,实业发展快

利率下行,实业制造业就会获得低成本资金,这样真正的实体产业才会发展起来。以前利率高,钱都被用来投机或者制造房地产泡沫了,获取高的暴利,来抵消利率成本。而实体产业要不负担不了利率成本,要么倒闭。所以利率下行对实体产业有利。

四,经济活跃

利率低,存款就低,所有的资金都会动起来,要么消费,要么投资产生更大的收益。经济才会更活跃。

总结:利率下行,人们换取的货币报酬要么享受生活,要么投资学习提升自己,要么投资创业。才利于当下经济发展,也利于经济稳定。


我是伯乐集团董事长李合伟,20多年创业经验,天使投资人、《创投商学院》《财富密码》导师。

我为李合伟演讲学校代言:寻求合伙人,加盟商。请你来一起学演讲:3小时解决上台紧张! 1天解决思维混乱! 3天成为销讲大师!


合伟说


未来中国的存款基准利率不会再增加。最少从人民银行层面不会再做大幅调整,不论是向上还是向下。

1.2015年存款利率不再管冶,决定了长期不再会调整存款的基准利率。

人民银行已经放开对存款利率的指定性管理,现在基本上是指导性管理。在前两年指导性还挺强,最高利率不得突破同期基准利率的50%。随着去年民营银行存款产品的利率上限突破,目前的指导性管理已经放松很多。所以未来存款利率自由化是一个大趋势。

而我国的基准利率水平不是很高。未来长期来看,银行存款的实际支付利率都会在基准利率以上。所以基准利率是不会再去频繁调整了。

2.从成熟国家的管理经验来看,利率逐步向下走低是一个大趋势。

经济越成熟,市场利率越会趋于稳定。在西方发达国家,存款利率其实非常低,当然同样贷款利率也比较低。因为市场的平均利润率相对固定下来,而且成熟国家市场平均利率都不会超过十几。

3.存款利率越高,表明国家经济越不成熟,而且非常不稳定。

目前在国际上市场利率比较高的国家,例如巴西,委内瑞拉,东南亚的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存款利率都在7以上。同样我们也可以推算一下,贷款利率必须在13以上。

因为在经济不稳定地区,筹措资金的成本也很高,那么借款成本也很高。在某些新兴国家,市场机遇比较多,所以相对有些利润率也上下大幅波动,也能承受高息贷款成本。

总结来说。

存款利率在长期会维持在基准存款利率的上限以上。

目前很多新型高息存款产品,未来逐步会走低,例如一年期定期存款会相对固定在2左右,三年期定期存款会固定在4左右。

德先生讲金融和理财,由专业变得通俗,觉得好,关注我,再多点点赞。


匀枫财技大兜底


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估计今年下半年就会加了,当然房贷利率也会不断上调。为什么我会有此判断的呢?

首先,美联储3月份加息,全球央行都要收紧货币政策,目前中美两国的利差正在不断收窄,如果中国不加息,就会导致大量国内外游资离开中国,人民币也有步入贬值通道的可能性。而且,目前中国央行的基准利率处于历史最低位,利率上调的可能性很大。

再者,中国监管当局在降杠杆,控风险,尤其是针对房地产泡沫。从目前来看,逐步上调存款利率也是当务之急。一方面,利率如果始终处于历史低位,那么无助于房地产调控,只会鼓励更多的投机者进入。所以,如果想扭转当前脱实向虚的境况,央行则必须要适当增加虚拟经济的融资成本,而对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上升,可以通过差别化利率手段进行扶持。

另一方面,由于存款利率过低,导致银行总乐于“傍大款”,将贷款放给效率低下的国企、央企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因为这些企业不容易倒闭,给银行的贷款利率虽然不会高,但是很安全。如果这种信贷结构长期失衡,这很容易造成广大中小企业得不到信贷支持而走向败亡,而适当提高银行贷款利率,反而银行出于利益考虑将贷款放给民营企业。

最后,国内通胀上升隐患,使得央行不得紧绷加息神经。2月份CPI指数2.9%,这大大出乎我们的预期,未来而今年政府对通胀的预期是控制在3%以内,如果通胀上升,央行不加息,那就会导致银行存款大搬家,都去买了理财产品,结果是我国的金融机构融资成本大幅上升。所以,鉴于通胀抬头,央行加息的可能性就会大幅提升。

尽管央行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动用加息工具了,而是要么动用逆回购工具,要么采取MLF(中期便利)来调节市场流动性,但这些工具都是微调,不像央行上调存款利率对金融体系更有杀伤力。


不执著财经


随着美联储于当地时间7月31日的降息,接下来,我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取向就备受关注。但可以肯定地说,目前由于国内经济面临着较大下行压力的情况下,提高存款利率的举措是完全不可能的。也就是您说的所谓的存款利率增加不靠谱。


要知道,在美联储委员会宣布将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2%-2.25%之前,全球已经有十多家央行纷纷下调利率,不仅包括印度、土耳其等新兴市场国家,也有像新西兰这样的发达国家。

之所以在2019年以来,全球有这么多经济体实施新一轮降息政策,源于对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担忧,更是在全球贸易争端摩擦不断的情况下,做出刺激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即使是超出经济增长预期的美国,也进入了加息政策周期中的政策调整。


那么,我国目前的下行压力客观存在,最近各地政府方面甚至大力推出“夜间经济”的概念,其目的就是鼓动大家晚上出来多消费,拉动内在的经济增长。而降息则是最直接刺激经济增长的工具之一。

因此,我认为未来不但不会提高存款利率,反而是会通过降准或者降息、逆回购及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等工具来达到释放流动性的目的,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


东震木


利率不仅仅是为了吸引存款,还能调节经济。虽然银行的存款流失近几年比较严重,但是从经济现状来看,银行增加存款利率的概率在未来2年并不大,但是未来3-5年可能会加息。


1.银行存款利率调整存在天花板:

行业定价自律协会规定,大银行上浮最高为30%,中小银行上浮为40%。最近存款利率一年期平均利率为1.95%,平均上浮幅度为30%,部分银行已达到最高天花板。

2.银行可通过其他途径避免存款流失:

提高理财产品的收益,发售高收益的结构性存款等

3.加不加息主要看经济增速、通货水平和汇率压力

经济增速:看GDP,GDP越高,加息可能性越大

通货水平:看CPI,CPI涨幅3%以上,就具备加息条件

汇率压力:美元加息,迫于压力银行可能会加息


综合来看,目前的数据表示近两年不会银行不会加息。但是未来3-5年可能会加息。


总的来说,温和的加息能抑制通胀,稳定物价。盲目的加息则会提高贷款和按揭等成本。所以加不加息,是从多方面的经济因素进行的综合判断。并且,你一定清楚的一点是,加息不见得对老百姓就是一件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