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小區沒有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小區電梯安全嗎?

用戶9774075698970


「3件小事」圖解流感高感染指數

▲部分民眾會改用鑰匙按電梯按鈕。

除了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之外,現在剛好也是流感高峰期。臺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急診女醫師其實」20 日一早在臉書分享一張圖片,用3件小事提醒民眾流感的傳播途徑,「兩個小孩都很愛搶按電梯按鈕,還會搶到吵架,都被禁止,『通通不準按』!」

中國傳染病學專家鍾南山先前曾在受訪時談到,密閉空間裡是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危險性高的地方,包含電梯、餐廳、辦 公室。「急診女醫師其實」用簡單的生活經驗告訴民眾,自己近期已經禁止小孩按電梯按鈕,其實這不僅僅是防範新冠肺 炎,也可以防止感染流感。

▲可能讓人得流感的3件小事。

「急診女醫師其實」分享的圖片,是疾管署去年10月18日公開在臉書粉絲專頁的圖,內容談到,冬天是流感高峰期,有些 壞習慣可能會讓人在不知不覺間染病,例如在密閉空間打噴嚏卻沒遮住口鼻,身邊1公尺內的人可能都會遭殃;打噴嚏時用手遮卻沒洗手,也會讓「手到之處」留下病毒;出入公共場所後,沒洗手就觸摸眼口鼻,也會導致感染可能性提高,因為流感病毒能在寒冷、低溼度的環境中存活數小時。

至於什麼時候應該洗手,疾管署19日也公開洗手的5大時機,包含如廁後、進食前、看病前後、出入公共場所後、接觸嬰 幼兒前、擤鼻涕後。「疾病管制署1922防疫達人」臉書小編提醒,目前已知新冠肺炎的傳染途徑是直接接觸帶有病毒的分 泌物或飛沫傳播,必要時可以戴口罩,但其實用「肥皂洗手」才是CP值高的傳染病預防方法。

▼洗手的5個關鍵時刻。


臺灣醫療諮詢小瑞


不安全。

新型肺炎主要是通過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乘坐電梯是在一個小的封閉空間內,快遞員、外賣員、物業清潔人員、來訪人員、業主以及與業主有關係親戚、同學、同事等等人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所導致的肺炎的潛伏期大約是2天至14天,誰又敢保證誰身上攜帶病毒,電梯頻繁的被公眾接觸,雖然病毒在電梯按鈕上並不能長時間的存活,但由於人員接觸頻次較高,細菌環境較為複雜,依然是比較高危的方式。因為現在也是有被證明,病毒在玻璃或者是一些物品上面是可以存活幾天的。所以小區雖然沒有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但在當前疫情防控期間,乘坐小區電梯時必須要做好自我防範工作,出行乘坐電梯按照正確方法佩戴口罩、手套,乘坐電梯不要大聲說話,少說話,儘量不要咳嗽、打噴嚏。按電梯時,注意衛生,使用面巾紙、消毒紙巾等隔開,手不直接觸碰電梯按鈕和扶手,觸碰以後,及時洗手、消毒。

在疫情防控期間,我們大家一定不能掉已輕心,防患於未然,同時也希望疫情早日結束。





樂媽美衣


不一定安全,因為:

一、外來人員有可能進入小區,或是送外賣、送快遞、或是小區業主的親戚朋友來串門,他們是否攜帶冠狀病毒進入電梯和我們同乘電梯,我們不知道。

二、小區業主自己外出後,是否攜帶冠狀病毒回來和我們一同乘電梯,我們也不知道。

三、小區電梯的衛生、消毒情況,小區裡的防控措施怎樣,這些都容易滋生細菌和病毒傳播。

因此小區雖然沒有確診冠狀病毒者,也不安全,只有把防控措施做到位,全民參與才能保證電梯安全,以上是我淺漏的觀點,還望各位朋友都提出不足,並補充。



努力中的楊先生


沒有肺炎病例不代表就安全了,還是小心為妙。現在好多被感染者是沒有接觸病例史,也沒去過武漢,無意中就感染了。出門要防患於未然,千萬不可掉以輕心。特別是公共場所,比如公廁,水龍頭按鈕,門把手,出門穿的鞋子都有可能攜帶病毒。而電梯,人流量大,進進出出的,都要經過這裡,光戴口罩還不行,最好戴有一次性手套,接觸按鈕 不要直接用手來。從外面回來,衣服鞋子都要進行消毒處理,勤洗手消毒,保障萬無一失。如今疫情嚴重,出門要小心!


我是冰姑娘


電梯相對封閉的空間,電梯按鈕是傳播病毒的途徑[靈光一閃],還是出門帶手套的好


濟南電梯職業經理人


現在哪裡有絕對安全的地方啊,好多患病的人也是在認為安全的地方被感染的!現在情況下能做的就是儘量少出門,做好防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