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中國古代有哪些神奇建築,至今科學都難以解釋?

夢迴精武


其實中國古代的神奇建築特別多,中國是眾多民族人組成的一個國家,每個民族的建築風格都不一樣,而且每個時期的建築特色也不相同,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古人的那些巧奪天工的建築。

NO.5恆山懸空寺

這座寺廟懸掛在恆山金龍峽西側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間,可以說是中國現在唯一一個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寺廟,這座寺廟的建築特色點主要就是彰顯了“奇、懸、巧”三個字。至今很多建築師都不得其要領,令人歎為觀止。



NO.4萬里長城

說到建築,肯定少不了萬里長城,因為這是象徵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結晶,2012年調查顯示歷代長城總長21196.18千米,是中國悠久歷史的見證。它與羅馬鬥獸場、比薩斜塔等列為中古世界七大奇蹟之一。據說建築工程浩大,如果用來鋪築一條寬5米、厚35釐米的馬路,那就能繞地球三四周了。



NO.3蓬萊閣

整個古建築群亭臺樓閣分佈得宜,寺廟園林交相輝映,因勢佈景,協調壯觀。整個建築陡峭險峻,氣勢雄偉,朱碧輝映,風光壯麗。因秦始皇訪仙救藥的歷史故事和八仙過海的神話傳說,給蓬萊閣抹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因而古來即有“仙境”之稱。蓬萊閣為何能上榜,應該是當時建築選址很難解釋,據說這是中國最容易看見“海市蜃樓”的地方。



NO.2西安鐘樓

西安鐘樓是我國古代遺留下來的眾多鐘樓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以前樓上懸一口大鐘,用於報警報時,故名“鐘樓”。主要特點是他的建築結構,以及門窗浮雕,每一個雕刻的畫面都有一個故事,結構複雜。



NO.14、趙州橋

要說最難解釋的應該就屬趙州橋了,他是中國乃至世界上現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橋,距今1400年,經歷風吹雨打,十多次洪水災害,1966年的邢臺7.6級地震都沒有把他震塌,是中國拱橋建築,最省材料,是理想的工程作品,滿足了技術和工程雙方面的要求”。



當然除了這些建築,還有故宮、大雁塔、布達拉宮之類的,這些都是我們知道的,還有很多不知道的,就拿我家鄉的一座拱橋,也有一千多年曆史了,因為橋太窄,政府重新在離它幾百米的地方建了一座大橋,二十多年這座大橋倒塌了三四次,唯有那座小拱橋沒有絲毫損毀。如果你家鄉也有很奇特的建築,不妨說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貓眼觀史


本篇主要為網絡資料整理而來


三星堆

三星堆遺址被稱為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昭示了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一樣,同屬中華文明的母體,被譽為“長江文明之源”。其中出土的文物是寶貴的人類文化遺產,在中國的文物群體中,屬最具歷史、科學、文化、藝術價值和最富觀賞性的文物群體之一。在這批古蜀秘寶中,有高2.62米的青銅大立人、有寬1.38米的青銅面具、更有高達3.95米的青銅神樹等,均堪稱獨一無二的曠世神品。而以金杖為代表的金器,以滿飾圖案的邊璋為代表的玉石器,亦多屬前所未見的稀世之珍

秦始皇陵

史書中對秦始皇陵的描述有“已深已極”、“深極不可入”之語。此外,在史料《漢舊儀》一書中也有關於秦始皇陵地宮深度的一段介紹,公元前210年,即秦始皇50歲生日時,丞相李斯向他報告說:我帶了72萬人修築驪山陵墓,已經挖得很深了,連火也點不著了,鑿時只聽見空空的聲音,好像到了地1底一樣。秦始皇聽後,下令“再旁行三百丈乃至”。而《呂氏春秋》則記載“淺則狐狸揚之,深則及於水泉”,即最深到泉水。如果“旁行三百丈”可信的話,那麼秦陵地宮下部的面積就會大得令人震驚!


萬里長城

據記載,秦始皇使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築長城,佔當時全國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當時沒有任何機械,全部勞動都由人力完成,工作環境又是崇山峻嶺、峭壁深壑,十分艱難。長城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歷史達2000多年,今天所指的萬里長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長城。古今中外,凡到過長城的人無不驚歎它的磅礴氣勢、宏偉規模、艱鉅工程與防患意義。它融匯了古人的智慧、意志、毅力以及承受力。

有20多個諸侯國家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若把各個時代修築的長城加起來,大約有10萬里以上。其中秦、漢、明3個朝代所修長城的長度都超過了1萬里。


懸空寺

位於北嶽恆山腳下的金龍峽,距大同市約80公里,是我國五嶽名山之一的北嶽恆山十八景中最獨特的一景,號稱恆山第一勝景。

在中國眾多的寺廟中,這座懸空寺稱得上是奇妙的建築。一般寺廟都建在平地上,但這座懸空寺卻是名副其實,建在懸崖峭壁上,懸在半空之中,其設計思想可謂真絕,其建築藝術可謂真高。這裡山勢陡峻,兩邊是直立百餘米、如同斧劈刀削一般的懸崖,懸空寺就建在這懸崖上,或者說像是粘貼的懸崖上似的,真有凌空欲飛之勢,驚險奇特,別具一格。遠遠望去,只見神樓仙宮,凌空危掛。丹廊朱戶,傍崖飛棲,彷彿是玲攏的雕刻鑲嵌在萬仞峭壁間。遊人登臨,鑽天窗,穿石窟,跨棧道,步長廊,如臨仙境。這些建築都集中一個凹進的龐大崖龕裡,每逢暴雨傾盆,雨水從寺頂突出的巖頭上飛流直下,瀉入谷底,便給這瓊樓仙閣掛上了一排排晶瑩的水簾,蔚為奇觀。給人一種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覺。


李藝泓


我們總以為古代的科學技術很落後,這是身為現代人骨子裡的一種優越感。但其實,古人的智慧是很厲害的,他們在那個什麼都缺的時代,造出了一些超時代的發明,而且有不少到現在專家們都沒有辦法解釋。

羅馬十二面體

古羅馬青銅器發現於法國、瑞士和德國,它的具體用途給考古學家提出了一個饒有興趣的難題。它可能被當做燭臺、骰子,或者是校準水管的儀表,還可能是算命的工具。羅馬十二面體它們不僅沒有明確的用途,而且許多上面還雕刻著各種符號和標誌,其中一些難以辨認,有一些則確定與黃道十二宮有關。

巴格達電池

發現於1936年6月,距今已有大約兩千年曆史,外表看起來是一隻簡陋的小陶罐,但以陶罐內裝的所有物質及其製作意圖來判斷,這隻陶罐卻像是一個電池的外殼。

這是人類發現最早的電池,也有人認為這只是用來儲存卷軸的花瓶。這種電池是在公元前248年到公元前226年的一個帕提亞村莊遺址上被發現的。巴格達電池是一種出現在兩河文明的人造工藝品,年代可以推溯到帕提亞時代,被認為是一種歐帕茲 。

斐斯托斯圓盤

年代可追溯至公元前2000年左右。不過,它的來歷、含義和用途至今仍是個謎。盤上共有241個印記表示45種不同符號,有些表示人物、動物、植物和工具。然而,由於未在歷史同期發現過任何像這樣的文物,考古學家無法對其內容做出有意義的分析。

1908年在希臘克里特島上費斯托皇宮遺址被發現,現存於希臘的伊拉克裡翁考古博物館。雖然近來有學者認為它上面記載的是某種古代天文曆法,但至今還沒有任何學者能解讀這些文字圖案的意義。

埃及金字塔

埃及金字塔是古埃及的帝王(法老)陵墓。世界八大建築奇蹟之一。數量眾多,分佈廣泛。開羅西南尼羅河西古城孟菲斯一帶的金字塔最為集中。至今科學家都沒弄清楚,當時的人是用什麼方法建造了金字塔,重達10噸的天然花崗岩不可能是在現場雕琢而成的。

古夫金字塔的每一個斜角都固定是仰角50.51度,每一邊(金字塔有4邊)面積都是5又1/2公畝,底部邊長230公尺,石塊跟石塊之間的接縫約1/20英寸,這幾乎是無懈可擊的結構組織,現在還無人可解開古埃及人如何精確地計算出角度與方位,比較合理的方式是透過天上的星座來判斷。

很多考古學家認為,吉薩金字塔內的走廊、房間是法老的墓穴。房間的天花板足足有5層樓那麼高,結構很複雜,但埃及沒有類似的墓穴,直到現在都沒人知道它的真正功用。

安提基特拉機械

安提基特拉機械是現今所知的最古老的複雜科學計算機。該機器內含多個齒輪,有時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個模擬計算機,其結構的完美,說明在希臘化時代可能還有些更老的類似儀器尚未被發現 。該機械可能是依照古希臘天文學家發展的天文學和數學理論製造,其年代大約是西元前150到100年之間。

1901年,人們在希臘安提基特拉島附近的安提基特拉沉船裡被發現了這個機器。它被裝在木箱裡,結構複雜,至少由30個青銅齒輪組成。有人認為它是「古希臘計算機」,因為它能預測日食等天文現象,還記錄了古代奧運會的週期。

德里鐵柱

德里鐵柱位於印度首都新德里南郊的庫都布高塔牆內聳立的一根約高7.25 米、直徑約半米,重6.5噸的鐵柱。鐵柱在露天經歷了上千年的風吹雨打,卻居然一點不生鏽,堪稱世界奇蹟。

德里鐵柱從鐵柱上刻著的梵文看,這根鐵柱並非就地鑄造,而是公元5世紀時,被統治德里的伊斯蘭王朝從印度東部的比哈爾邦搬移過來的,傳說是為了紀念旃陀羅王而造。

張衡地動儀

地動儀是漢代科學家張衡製作的測量地震的儀器,地動儀由青銅鑄成,外表刻有篆文以及山、龜、鳥、獸等圖形。儀器內部中央立著一根銅質都柱;儀體外部周圍鑄著八條龍,按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八個方向佈列。

龍頭和內部信道中的發動機關相連,每個龍頭嘴裡銜有一粒小銅珠。地上對準龍嘴處,蹲著八個銅蟾蜍,昂著頭,張著嘴。當某處發生地震,都柱便倒向那一方,觸動牙機,使發生地震方向的龍張嘴吐出銅珠,落到銅蟾蜍嘴裡,發出“噹啷”聲響,人們就知道哪個方向發生地震。

內布拉星象盤

該盤在德國薩克森-安哈爾特的內布拉被發現,經過定年後認為其年代大約是公元前1600年,因為內布拉星象盤的風格與該時代其他物品完全不同,起初被認為是偽造物,但現在認為是真品。

內布拉星象盤是一個直徑 30 釐米的青銅盤,上面佈滿了藍綠色的綠鏽和嵌上了黃金制的符號。盤上符號其中一個可能是太陽或滿月、一個新月和許多恆星(包含一群被認為是昴宿星團的恆星)。在盤邊有兩個後來加上的黃金制弧形物,標誌了夏至和冬至之間的角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