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你如何看待木心?

梁脊


关于木心,真正走进国人视线其实要从2006年才开始。当时,作为木心弟子的陈丹青最早向国内文学界引荐木心作品,包括木心的散文集《哥伦比亚的倒影》,2006年由理想国出版。此后,包括《木心谈木心》《木心诗选》等陆续推出,作为诗人、文学家的木心逐渐被公众知晓。木心的文学成就被认为是他的创作衔接了古代文学传统与五四文学传统。而陈丹青称其恩师的文学成就是“五四以来,你难以找到一个文学家,这么长时期是以古今中外那么多大师作为自己一个(创作)背景在谈,在写。”

木心,原名孙璞,1927年生于乌镇,自幼热爱绘画、文学,习练钢琴和谱曲。12岁起写诗,16岁就在当地报刊发表散文。1946年他进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五十年代曾担任中学教师和上海工艺美术设计师。后来因出生于地主家庭等时代因素,三度入狱。获得平反后,木心于1982年移居纽约,重启绘画与写作。2011年12月21日木心因病在故乡乌镇离世,享年84岁。84年来,木心孑然一身,惟有文学与艺术伴其一生。

其实,近年来国内对木心的了解还随着乌镇的木心美术馆而有了更多的层面。2011年秋,木心与“文化乌镇”公司确定了美术馆坐落于乌镇西栅的地点,为此随着木心美术馆于2015年11月开馆,作为画家的木心得到了更多层面的展示。木心曾这样解释他的画作:“你们看我画能看到音乐,看到古典的、爵士(乐)的,看到舒伯特、门德尔松。”对于绘画,木心的创作其实是延续着林风眠的创作理想,那一代人试图改良中国画,但尚未完成。到了木心那,依然在走中国画现代化之路。

木心作品

对于木心,他的身份是多元的,也许我们无法称其是那个时代最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但将其放到画家、文学家何诗人三位一体的身份来看时,我们会发现木心在文学、艺术上都给我们奉献了独特的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