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9 肺心病的危害大,治療一定要積極!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又稱肺心病,是由肺組織、肺動脈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變引起肺組織結構和功能異常,致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動脈壓力增高,使右心擴張、肥大,伴或不伴有右心衰竭的心臟病。會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不利那個影響。那麼如何進行治療呢?接下來就讓

濟南哮喘病醫院的專家為我們介紹一下。

1.積極控制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是肺心病急性加重常見的原因,控制肺部感染才能使病情好轉。在應用抗生素之前做痰培養及藥物敏感實驗,找到感染病原菌作為選用抗生素的依據。在結果出來前,根據感染環境及痰塗片革蘭染色選用抗菌藥物。院外感染以革蘭陽性菌佔多數,院內感染則以革蘭陰性菌為主。或選用二者兼顧的抗菌藥物。選用廣譜抗菌藥時必須注意可能繼發的真菌感染。培養結果出來後,根據病原微生物的種類,選用針對性強的抗生素。以10~14天為一療程,但主要是根據患者情況而定。

肺心病的危害大,治療一定要積極!

2.通暢呼吸道

為改善通氣功能,應清除口咽部分泌物,防止胃內容物反流至氣管,經常變換體位,鼓勵用力咳嗽以利排痰。久病體弱、無力咳痰者,咳嗽時用手輕拍患者背部協助排痰。如通氣嚴重不足、神志不清、咳嗽反射遲鈍且痰多、黏稠、阻塞呼吸道者,應建立人工氣道,定期吸痰。溼化氣道及痰液。可用黏液溶解劑和祛痰劑。同時應用擴張支氣管改善通氣的藥物。

(1)支氣管舒張藥 ①選擇性β2受體興奮藥;②茶鹼類藥物。(2)消除氣道非特異性炎症 常用潑尼松,吸入藥物有倍氯米松(必可酮)。皮質激素類藥物的劑量因人而異,不宜過大,以免引起不良的後果。

3.糾正缺氧和二氧化碳瀦留

(1)氧療 缺氧不伴二氧化碳瀦留(Ⅰ型呼衰)的氧療應給予高流量吸氧(>35%),使PaO2提高到8kPa(60mmHg)或SaO2達90%以上。吸高濃度氧時間不宜過長,以免發生氧中毒。缺氧伴二氧化碳瀦留(Ⅱ型呼衰)的氧療應予以低流量持續吸氧。氧療可採用雙腔鼻管、鼻導管或面罩進行吸氧,以1~2L/min的氧流量吸入。

(2)呼吸興奮藥 呼吸興奮藥包括有尼可剎米(可拉明)、洛貝林、多沙普侖、都可喜等。嗜睡的患者可先靜脈緩慢推注。密切觀察患者的睫毛反應、意識狀態、呼吸頻率、動脈血氣的變化,以便調節劑量。

(3)機械通氣 嚴重呼衰患者,應及早進行機械通氣。

4.糾正酸鹼失衡和電解質紊亂

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容易出現酸鹼失衡和電解質紊亂,常見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合併代謝性酸中毒或代謝性鹼中毒。呼吸性酸中毒的治療,在於改善通氣,呼吸性酸中毒合併代謝性酸中毒時,pH明顯降低,當pH<7.2時,治療上除注意改善通氣外,還應根據情況靜滴碳酸氫鈉溶液,邊治療邊觀察,呼吸性酸中毒合併代謝性鹼中毒時,大多與低血鉀、低血氯有關,應注意補充氯化鉀。危重患者可能出現三重性酸鹼失衡。電解質紊亂應連續監測,針對性治療。除對鉀、鈉、氯、鈣及鎂等電解質監測外,還重視低磷血癥問題。

肺心病的危害大,治療一定要積極!

5.降低肺動脈壓

氧療是治療肺動脈高壓的措施之一。肺動脈高壓靶向藥物治療應根據肺動脈高壓類型而定。

6.控制心力衰竭

肺心病心力衰竭的治療與其他心臟病心力衰竭的治療有其不同之處,因為肺心病患者通常在積極控制感染、改善呼吸功能後心力衰竭便能得到改善。但對治療後無效或較重患者,可適當選用利尿、正性肌力藥。

(1)利尿藥 消除水腫,減少血容量和減輕右心負荷。應用原則是少量頓服法應用。

(2)正性肌力藥 用藥前糾正缺氧,防治低鉀血癥,以免發生洋地黃藥物毒性反應。應用指徵是:①感染得到控制,低氧血癥已糾正,使用利尿藥不能得到良好的療效而反覆水腫的心力衰竭者;②無明顯感染的以右心衰竭為主要表現者;③出現急性左心衰竭者;④合併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動過速、心房顫動伴快速心室率者。

7.腦水腫

肺心病因嚴重低氧血癥和高碳酸血癥常合併肺性腦病,臨床上出現神經精神症狀和顱內高壓、腦水腫等表現。應儘快降低顱內壓,減輕腦水腫,並控制其神經精神症狀。①脫水藥 選用甘露醇快速靜脈滴注,1~2次/天。用藥期密切注意血電解質改變。②皮質激素 必須與有效抗生素及保護胃黏膜藥物,如枸櫞酸鉍鉀(得樂)、複方鋁酸鉍(胃必治)等配合使用,以免發生呼吸道感染惡化和誘發上消化道出血。大多采用地塞米松、氨茶鹼及尼可剎米加於葡萄糖液中靜脈滴注,視病情輕重給藥,待肺性腦病症狀緩解,腦水腫減輕後,可減量而至停用。

肺心病的危害大,治療一定要積極!

溫馨提示:肺心病是一種全身性疾病,會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損害。因此,一旦病發要及時到正規醫院接受專家的治療,並隨時和醫生進行溝通,以便調整治療方案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