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小麥主要的病蟲害有哪些?後期怎麼預防乾熱風?

鄉土生活園藝


時至5月中下旬,華北黃淮小麥主產區又遭受了一輪不利天氣,其中5月13-14日華北和黃淮部分地區出現1~2天干熱風天氣,但由於土壤墒情較好,對小麥影響不大。5月15-16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等地的部分地區出現強降水和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導致局部小麥出現大面積倒伏,5月20日以來,部分地區更是陰雨連綿,氣溫也下降了近10℃,對小麥生產的影響進一步加重,看來前期減產的預期也會隨之再嚴重一些。

對於小麥整個生長期來看,結合這幾年的情況,要說影響長勢和單產的主要就是收穫期是否出現連陰雨等不利天氣,以及赤黴病的發生程度。其他的病蟲害以及乾熱風等,隨著種子的改良、種植技術的不斷提高,對產量的影響已經不大了。

1、赤黴病的防治。小麥赤黴病別名麥穗枯、爛麥頭、紅麥頭,是小麥的主要病害之一,該病屬於可防不可治的類型,一旦發生再去治理只能是儘可能的減小影響程度了。赤黴病主要分佈於潮溼和半潮溼區域,尤其氣候溼潤多雨的溫帶地區受害嚴重,從小麥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主要引起苗枯、莖基腐、稈腐和穗腐,其中為害最嚴重的是穗腐。赤黴病一旦爆發,對小麥的產量和品質影響是非常巨大的,特別是在揚花期、灌漿期出現降雨,或者連續的陰雨天氣,很容易造成小麥赤黴病的傳播和爆發。因此,國家有關部門每年都會在赤黴病防治上下很大工夫,包括大家所熟知的“一噴三防”等。對種植戶來說,小麥赤黴病的最佳防治時期以及使用的農藥品種主要是:第一次防治時期是在小麥田麥穗出齊以後,種植戶可以採用苯甲丙環唑進行田間噴霧,重點噴施小麥的穗部,一定要打勻打透;第二次防治時期是在小麥揚花後期,種植戶可以採用吡唑嘧菌酯加上戊唑醇進行田間噴霧,同樣也要重點噴施小麥的穗部,要打勻打透。另外,一定要及時清理田間的玉米、小麥秸稈,特別是小麥—玉米輪作田,一定要及早翻耕滅茬。

2、乾熱風的防控。小麥灌漿期至成熟期遇高溫、乾旱和強風是引起小麥乾熱風的主要原因。輕度受害時僅表現為炸芒和提前成熟,粒重略有下降;嚴重受害時從頂端到基部失水後青枯變白,籽粒乾癟,千粒重下降,蛋白質含量也下降。主要的危害表現是導致小麥提早成熟,籽粒灌漿受抑制或不能灌漿,一般年份乾熱風可使小麥減產1—2成,嚴重年份減產3成以上。從防治上來看,一是要適時澆足灌漿水。灌漿水一般在小麥灌漿初期(麥收前2~3星期左右)澆。二是噴磷酸二氫鉀。為了提高麥稈內磷鉀含量,增強抗禦乾熱風的能力,可在小麥孕穗、抽穗和揚花期,各噴一次0.2%~0.4%的磷酸二氫鉀溶液,每次每畝噴50~75千克。三是噴施硼、鋅肥。為加速小麥後期發育,增強其抗逆性和結實性,可在50~60千克水中,加入100克硼砂,在小麥揚花期噴施。或在小麥灌漿時,每畝噴施50~75千克0.2%的硫酸鋅溶液,可明顯增強小麥的抗逆性,提高灌漿速度和子粒飽滿度。四是噴施萘乙酸。在小麥開花期和灌漿期,噴施20毫克/千克濃度的萘乙酸,可增強小麥抗乾熱風能力。五是

噴氯化鈣溶液。在小麥開花和灌漿期,可噴施濃度為0.1%的氯化鈣溶液,每畝用液量為50~75千克。六是噴施食醋、醋酸溶液。每畝用食醋300克或醋酸50克,加水40~50千克噴灑小麥。宜在孕穗和灌漿初期各噴灑1次,對乾熱風有很好的預防作用。

目前,距離5月底6月初的夏收大範圍展開已經剩下不到10天的時間。據氣象部門預報,5月21-23日,北方大部地區將自西向東出現降水過程,利於補充土壤水分,對冬小麥灌漿成熟及春播作物生長有利;但同時,強降水天氣也會造成小麥倒伏和加重農田漬澇,對目前的小麥生長有不利影響。北方冬麥區要加強田間管理,及時配合墒情追施穗粒肥,保持麥田的水肥充足,以提高粒重。


糧小咖


小麥是我國重要的大田作物,小麥病蟲害防治也是植保部門和種植戶非常關注的問題,目前小麥病害主要是赤黴病、條鏽病、紋枯病、白粉病、葉鏽病等,蟲害主要是蚜蟲、麥蜘蛛、吸漿蟲、粘蟲等鱗翅目害蟲,另外還要提前預防小麥後期的熱幹風。

小麥病害防治

小麥赤黴病,目前防治較難的是小麥赤黴病。關鍵在於出穗揚花期用藥,一般建議提早用藥,寧可早施藥也不要施藥晚了!

小麥赤黴病,防治藥劑有戊唑·咪鮮胺、戊唑·多菌靈、肟菌·戊唑醇等,如果及時用藥,這些藥劑效果都相對較好;

小麥條鏽病、葉鏽病,一般可以施用戊唑醇等藥劑來防治,也可以用苯甲丙環唑等來防治;

小麥白粉病,一般使用戊唑·咪鮮胺、苯甲嘧菌酯來防治;

小麥紋枯病,戊唑醇、苯甲·丙環唑、噻呋酰胺等效果也不錯。

綜上可以得知,直接用二元復配的藥劑戊唑·咪鮮胺、戊唑·多菌靈等要來防治多種病害。

小麥蟲害防治

小麥蚜蟲一般使用吡蟲啉等來防治,麥蜘蛛、吸漿蟲等可以使用阿維菌素和高效氯氟氰菊酯來防治。小麥蟲害一般不會太嚴重,防治藥劑也是一些簡單常規藥劑。

小麥熱幹風預防

注意及時澆水,還可以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增強小麥抗逆能力,一般來說一畝使用磷酸二氫鉀200g,噴施100-150斤水,可以增加小麥千粒重,增進抵抗小麥熱幹風能力。


農業助手


小麥整個生育期的病蟲害高達數十種,下面列舉一下常見性的,並說一下小麥不同生育期時需要重點防治哪些病蟲害,以及小麥乾熱風的預防措施。

一、小麥的病害病蟲害有哪些?

1、小麥常見病害主要有24種:白粉病、紋枯病、鏽病、全蝕病、黑穗病、黑粉病、赤黴病、葉枯病、穎枯病、黑穎病、黃矮病、黃花葉病、包囊線蟲病、根腐病、條斑病、雪腐病、稈枯病、霜黴病、白杆病、炭疽病、黑胚病、褐斑病、眼斑病、麥角病;

2、小麥常見主要蟲害有15種:麥蚜病、麥葉蟎、麥葉蜂、螻蛄、蠐螬、金針蟲、黏蟲、吸漿蟲、麥莖蜂、麥蟲蠅、麥稈蠅、潛葉蠅、薊馬、夜蛾;

3、小麥常見性生理性病害主要有四種:凍害、倒伏、旺長以及混雜退化。

二、在小麥各個生育期,要重點防治病蟲害種類有哪些?

1、播種期(10月上中旬):主要防治地下害蟲、黑穗病、全蝕病、赤黴病、鏽病,次要防治白粉病、病毒病、葉枯病、蚜蟲、麥葉蟎、吸漿蟲;

2、苗期和分櫱期(10月中旬-11月下旬):主要防治紋枯病和雜草,次要防治白粉病、鏽病、麥葉蟎和蚜蟲;

3、返青期和分櫱末期(2月中下旬):主要以防治雜草為主,次要防治紋枯病和鏽病;

4、拔節到孕穗期(3月上旬-4月上旬):主要防治紋枯病、病毒病、鏽病、麥葉蟎、吸漿蟲,次要防治紋枯病、葉枯病、白粉病、麥稈蠅,以及要注意控旺和除草;

5、抽穗到灌漿期(4月中旬-5月上旬):主要防治白粉病、赤黴病、白粉病、蚜蟲、吸漿蟲,次要防治黏蟲、麥葉蜂、倒伏;

6、成熟期(5月中下旬):主要防治蚜蟲、白粉病,次要防治黏蟲、赤黴病和倒伏。

三、小麥乾熱風怎麼預防最好?

對於題主說的乾熱風防治,主要發生在小麥成熟期間。而此期間的小麥根系吸收水肥能力會減弱,可以用2-3%的尿素+0.3-0.4%磷酸二氫鉀溶液噴施小麥葉面2次,每隔一週噴施1次,這樣能夠延長小麥葉片的光合作用功能時間,保證小麥後期營養充足,既能使莖稈健壯不易出現倒伏,大幅降低乾熱風的危害影響,同時還能使小麥籽粒發育的更加飽滿充實,在增加籽粒千粒重的基礎上,實現小麥後期的優產和高產。


農技小揹簍


小麥最常見的害蟲主要有紅蜘蛛、吸漿蟲、蚜蟲、地下害蟲這四種;小麥生長期間常見的病害有:全蝕病赤黴病、紋枯病、鏽病、根腐病、白粉病。

今天我們來聊聊小麥病蟲害的防治誤區:

1麥田灌溉的誤區

其實,麥田灌溉並不是水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據小麥生長情況及生長週期等方面,合理控制灌溉量和灌溉時間,如此才能有效避免小麥病蟲害的出現。

2防治藥劑的誤區

在生長的過程中,小麥會受到各種病蟲害的威脅,如若不能採取適合的、有效的防治藥劑來加以處理和控制,小麥植株必然會被各種病蟲害所破壞,小麥產量和質量也會降低。很多農戶並不清除小麥生長的各個階段可能出現的病蟲害,導致防治藥劑無法有效治理小麥病蟲害。

3防治時間方面的誤區

農戶遵循著“見到害蟲就防治,見到病就治”的思想,導致其在種植小麥的過程中,未能科學合理地防治病蟲害。小麥病蟲害防治時間的誤區,主要是農戶並沒有準確掌握病蟲害防治的最佳時間。由此可見,農戶並沒有掌握小麥種植的專業知識及技術,使其盲目地防治病蟲害。

關注農學谷,獲取更多農業小知識!


農學谷


小麥主要的病蟲害有哪些?後期怎麼預防乾熱風?

小麥病害。

小麥病害較多,在我國北方小麥主產區病害相對較少,中部小麥主產地區病害較多。主要有細菌病、真菌病、病毒病。又分條鏽病、葉鏽病、稈鏽病、赤黴病、黑穗病、條紋病、白粉病、線蟲病、毒麥、病毒病。黑穗病又有小麥散黑穗病、堅黑穗病、腥黑穗病、稈(葉)黑粉病。三鏽病、赤黴病最為普遍,現在推廣抗病良種,條鏽病顯著減輕,但葉鏽病和稈鏽病在不同年份和不同地區,還造成較大損失。由於普通推行種子處理,黑穗病和條紋病大為減少,但是有些地區,小麥散黑穗病和大麥堅黑穗病還是不少。線蟲病已基本上接近消滅,只個別地方尚有少量發生。白粉病在山區比平原嚴重,但一般不形成災害。病毒病和毒麥有發展蔓延的趨勢,值得注意。麥收季節又往往出現陰雨天氣,所以赤黴病是重點防治的麥病之一。


小麥蟲害。

小麥蟲害主要有粘蟲和地下害蟲。粘蟲又叫五色蟲、麥蠶,是小麥類作物的主要害蟲,全國都有發生,平原和地勢低窪地區發生較重。粘蟲有暴食性,在大發生年份,如果防治不及時,會造成災害。地下害蟲主要為害旱作物,包括小麥、旱糧、油料作物。它們生活史大部分或全部在土壤中完成。多數為害作物的根和莖基部,或吃剛發芽的種子。幼苗受害較多,常造成嚴重的缺苗現象。地下害蟲主要有:地老虎、蠐螬類(金龜子幼蟲),金針蟲、螻蛄類、土壤根蛆等。


預防乾熱風。

乾熱風就是在小麥灌漿成熟期,久晴不雨時,氣溫高,溼度低,土壤墒情差,太陽強烈,蒸發量大,小麥乾旱。小麥正處於灌漿和成熟期,正需要充足的水分滿足生理需要。此時要抓緊時間想辦法給小麥澆最後一次水,保證灌漿成熟期的需要。在高溫天氣澆重水要考慮小麥赤黴病的預防。

總之,小麥病蟲害種類很多,只要加強防治,沒有什麼可怕的。小麥病蟲害,重在預防,防治並舉。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貴的意見,並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三農達人旭日東昇付先,一起探討三農問題!】


鄂東三農


小麥病蟲害的防治。開春後,要中耕除草,清溝瀝水,北方地區要及時澆返青水、施返青肥,促進小麥返青拔節,早分蘗,增加小麥抗病蟲害能力。返青分蘗期可用三氯殺蟎醇500倍液,敵殺死、毒死蜱1000倍液噴霧一次,殺滅麥蚜蟲和紅蜘蛛蟲害。拔節期預防噴霧多菌靈、託布津、代森錳鋅懸浮劑、顆粒劑兌水500至800倍液對小麥病毒進行殺滅一次,如果病蟲害較重,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再進行第二次噴霧滅菌。藥物防治,應該選擇晴朗無風天氣,切忌在揚花期對小麥噴霧農藥,以免對小麥授粉產生影響。


目前,長江流域小麥開鐮收割了,乾熱風對小麥沒有多大影響,主要防止小麥因強對流天氣而倒伏,農村有句老話:“稻倒一半,麥倒全無”!意思是這個時候小麥發生倒伏將會發芽,將會顆粒無收!因此,大家要利用晴好天氣,及時將小麥收割上來,顆粒歸倉,防止連陰雨天氣倒伏發芽,影響收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