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中国学术女神20强

自古以来,英雄好汉青史留名,供后人瞻仰。然而好汉之外亦有诸多巾帼英雄,在各行各业崭露头角,流芳百世。纵观当今中国学术界,好汉同巾帼共同筑起学术花园的百花齐放盛世。巾帼女儿不比男儿差,尤其近些年,愈多女性学者红极大地。这不仅是国家教育普及之大观,也是驱除性别有分的平等之大道。

走进21世纪的中国学术圈,一起见证红极一时,有颜有能力的学术女神,睹一眼风采,学一方精华。

小伙伴想要推荐自己导师上榜,可留言补充哦。

01

材料女神——谢毅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

中国学术女神20强

在百度提问里有这样一个问题:中国最年轻的院士是谁?答案里显示的是谢毅教授的履历。谢毅教授目前任职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同时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

在谢毅教授的履历里有一段描述:她是中国教育部化学领域第一位女性长江特聘教授,亦是迄今为止国家基金委化学部唯一女性创新群体带头人,还是首位获得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化学化工杰出女性奖的华人科学家。并于2015年3月获得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的2015年度“世界杰出女性科学家奖”。

谢毅教授主要从事无机固体功能材料的制备、结构、理论和性能研究。在JACS、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Phys. Rev. Lett等化学、材料、物理学科的重要国际刊物上发表SCI论文180多篇,引用近6000次。只看以上数据就足以彰显谢毅教授极强的学术能力,令人心生敬佩。

02

新闻学女神——陈昌凤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中国学术女神20强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被新闻传播学界奉为经典的一句名言,其精神亦在不断传承。有拼搏在一线采访的业界记者编辑,有在大学里孜孜不倦教书育人的学界教授,均将“道义与写文”代代延续,永久流传。陈昌凤老师便是后者中有颜有智慧的一员大将。

陈昌凤老师为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导,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教育部高等教育指导委员会新闻学学科组委员、中国机协常务理事,学术研究聚焦新闻史与大众传播等研究。目前已有学术专著10余本、译著2本、主持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

陈昌凤老师用不菲的学术成果向我们展示,在新闻教学界所担当的责任之重及其身体力行地为教学做出的贡献。新闻传播学科学界与业界一脉相承,学界的硕果累累,也是业界的钟鸣鼎盛。

03

科学女神——鲍哲南

美国斯坦福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

中国学术女神20强

华人科学家鲍哲南最近因一篇题为“让人造皮肤更智能的'女魔术师'”的新闻报道引发关注。该报道称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发表报告:美国斯坦福大学华人女教授鲍哲南团队在柔性电子领域实现了制造工艺的飞跃,使得人造皮肤的感应和计算能力更强,智能性更高,在该领域,鲍哲南做到了全球顶尖。

鲍哲南老师现执教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化学工程系,主要研究方向为能源、有机和高分子半导体材料、传感材料和分子电子器件、纳米电子学等,并在制造用于柔性薄型显示器的全塑晶体管新型高性能有机、高分子半导体材料方面做出突出贡献。

2015年,鲍哲南老师被《自然》杂志评为对全球科学界产生重大影响的年度十大人物之一。2017年获得“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

04

“民俗”女神——杨利慧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

中国学术女神20强

哔哩哔哩上有一个广受欢迎的视频叫《女神·女信众·女学者——以我的女娲研究为个案》,是我国著名神话故事女主角女娲的学术研究成果,出自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杨利慧老师

作为世界知名神话专家、民俗专家、女娲神话权威专家的杨利慧老师是我国著名民俗专家、被誉为“民俗之父”的钟敬文先生的关门弟子。早年与丈夫在民俗学研究领域有“伉俪博导”的美誉。目前担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与文化人类研究所教授、中国民俗学会理事。

主要研究领域为神话学、民间叙事学与当代民俗学。

杨利慧老师多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校级等多项奖项,参加过十余次国际学术活动,主要学术专著6部,论文及译文多篇,并助力中国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05

红枣女神——李焕荣

新疆农业大学化工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教授

中国学术女神20强

被称为红枣女神的李焕荣老师是新疆农业大学化工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的教授,研究生导师。目前担任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专家委员会委员,新疆食品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果蔬深加工的科研与教学工作。

李焕荣老师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子课题及自治区教育厅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各1项,自治区科技厅“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科技项目子课题4项,以及作为第一发明人的国家专利4项,论文发表70多篇。

除以上学术成果外,李焕荣老师在学术界对红枣的加工、储藏品质研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应用领域,曾开发20多个品种的水果蔬菜加工食品,制定百余项产品的企业标准,其中有我们最为熟悉的红枣干,以上成果有效促进了果蔬行业最近几年突飞猛进的发展。

06

“半导体器件”女神——杨树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研究员

中国学术女神20强

年前曾有一篇讲述90后博导的新闻刷爆朋友圈,新闻的主人公之一杨树开了挂的人生履历,让人惊讶之下唯有膜拜:20岁毕业于复旦大学,24岁博士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25岁成为浙江大学引进的“青年千人计划”人才。研究领域为下一代高效率能量转换系统中的GaN半导体器件核心技术及物理机理。

有颜有能力,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偏要靠才华,以此来形容杨树老师更恰当不过。现供职于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的她已是博导身份,并已在TED、EDL、IEDM、APL等国际顶级期刊及会议发表论文40余篇,研究成果已被工业界杂志如《Compound Semiconductor》、《Semiconductor Today》等广泛引用。这样的“超能力”,就问你服不服!

07

复古女神——彭兰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中国学术女神20强

新媒体时代,互联网形成了新的媒介生态环境,这使得不少新闻考研学子在应对考试之始免不了要看一本《网络传播概论》,方能保证为高分冲刺做好前锋准备,而此书即出自于彭兰老师之手。

微卷长发,大眼睛,乍看之下,彭兰老师与三毛略有相似,有一种怡然天成的复古美。彭兰曾经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导,新闻学院副院长以及国家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其在网络传播研究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兼有计算机与新闻学双重学科背景,是我国最早从事网络传播教学和科研的学者之一。

目前彭兰老师已有著作9本、译著2本、代表性论文数百篇,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实验中心”负责人,国家级精品课程“数字传播技术应用”课程负责人,是我国网络传播研究及新闻传播教育的领头人。

08

历史女神——邓小南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中国学术女神20强

邓小南老师广为人知的身份不仅是唐宋辽金史专家邓广铭的女儿,其更瞩目的身份是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学院副院长、妇女研究中心研究委员、兼任中国史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参事。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邓小南老师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宋史、中国古代官僚制度史以及唐宋妇女史,已出版著作10余本,并曾在哈佛大学等多所海外高校讲学,在海内外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高山景行”是北京大学新闻中心一次对邓小南老师的采访中所做的总结。

其在学术道路上,孜孜不倦,严以律己,用严谨深邃的学风展现着当代学者的独有气质,在教书育人中,她诲人不倦,言传身教,以百年树人的态度诠释着师道的崇高。所开设的“宋代政治制度史专题”等多门课深受广大师生喜欢。

09

化学女神——于吉红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教授

中国学术女神20强

吉林大学化学大咖团队中,于吉红是当代的杰出代表。除此之外,她还是人们眼中的女神,智慧与容貌兼具,带领科研团队,共同为吉林大学化学事业展翅高飞努力。

于吉红老师是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项目(973)首席科学家,并于2015年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其致力于“功能无机多孔晶体材料的定向设计合成”这一无机合成化学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并不断取得新进展。

于吉红及其团队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沸石分子筛材料的晶化机理研究方面取得突破进展,为人们对沸石分子筛的生成机理有了新认识,且对工业层面高效节能绿色开辟了新途径。截止目前,于吉红老师已培养博士40余人,其中20人已晋升为教授或副教授。

10

彝学女神——巴莫曲布嫫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俗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学术女神20强

彝学女神巴莫曲布嫫是凉山彝族文化孕育出的女儿,在少数民族文化日渐埋没于汉族文化的今天,担负起了传承发扬少数民族文化的重担。其所著作的《鹰灵与诗魂——彝族古代经籍诗学研究》,用温软纯净的语言,将凉山所孕育出的别致文化娓娓道来,展现地格外动人。

巴莫曲布嫫老师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彝族经籍文学与民俗文化,口头传统与书写传统。是世界知名史诗学家、民俗学家、彝族研究权威专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并与其姐姐、妹妹三人组建了“巴莫姊妹彝学小组”,被传为美谈。

11

脑科学女神——毕彦超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中国学术女神20强

大脑是我们所有机能的承载体,也是一个神奇的魔法盒。如果有这样一位有颜有智慧的女神,专注于脑科学研究,理解人脑的认知机制,能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我们解释深奥的脑神经领域知识,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世界,你想不想为她疯狂打call?毕彦超女神就是这样的神奇存在。

毕彦超老师现为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其研究领域为认知神经心理学,主要通过研究大脑损伤病人(脑卒中、肿瘤、外伤等)的认知功能,考察相关认知功能与大脑结构、神经基础之间的对应关系。目前承担5个课题,论文专著20余篇,出版书3本。

12

体育科学女神——熊欢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教授

中国学术女神20强

熊欢老师为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社会学、女性/性别社会学,主持了1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1项省部级课题、出版学术专著2部,对外汉语教材4本,发表中、英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多篇收录于SSCI,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20余次,并多次获得一等奖。

熊欢老师为海归引进人才,2006年-2011年任教于爱尔兰国立科克大学亚洲研究学院,为博士生导师和亚洲学院研究生委员会主席,中国研究专业语言教学(本硕)主管、爱尔兰科克大学HSK考试中心主任。曾任《国际体育史》杂志东南亚地区编辑、《国际体育社会学评述》、《体育社会学杂志》特邀论文评审专家等。

13

文学女神——杨雨

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中国学术女神20强

“外在的驱壳就是文学经典,内在就是它赋予的情感和智慧”。在中南大学新闻网站上,杨雨老师对文化做出了这样的诠释,可谓诗意十足。杨雨老师是三次登上央视《百家讲坛》的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拥有深厚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常在节目中讲述陆游的侠骨柔情、纳兰的“心事”、屈原的情怀,深厚观众与广大网友的喜爱,因此被亲切地称为“最美教授”。

70后的杨雨老师是中南大学古代文学专业的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唐宋词研究及批评,精通法语、英语等多门外语,并入选2007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湖南省首批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等。目前为中国词学研究会理事,已出版著作6部,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多项省、部级社科规划课题,获得多项省级、校级科研、教学奖励。

14

“性社会学”女神——黄盈盈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教授

以“黄盈盈”为关键词在互联网搜索平台搜索,所出现的文章大多与“性社会学”内容相关,尽管从表面看来黄盈盈老师是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教授,看似与“性社会学”研究关系不大,但其在推进中国“性社会学”研讨与进步层面有着巨大贡献,又被称为“性社会学家”。

黄盈盈老师主要的研究方向为性与性别社会学、身体研究,HIV/AIDS的社会因素,社会学定性研究方法等。结合多家媒体采访可知其在中国“性工作者”研究方面做出很多深入探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社会对特殊群体的关注语研究。其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专著与合著6本,负责与主要参与的科研项目20余项,是多项国际项目咨询、评估专家。

15

“土木工程”女神——庄晓莹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系副教授

“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她却选择了做科研,而且还做得这么出色!”不少同济校友对庄晓莹老师这样评价。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系副教授庄晓莹曾获得欧盟居里夫人奖学金并凭此奖学金在魏玛包豪斯大学进行访问研究,并获得包括德国洪堡基金会索菲亚-科瓦雷夫斯亚奖在内的多项国际大奖。

白衬衫、牛仔裙、皮肤白皙、美颜清秀,有媒体将庄晓莹老师称为清新女神,一个如此清新亮丽的女子,却和科研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研究方向为三维断裂模拟和非连续变形分析、岩石地下能源开发与贮存的多场耦合模拟、多尺度模拟分析和单位分析法等。如此高大上的专有名词和清新怡人的形象相结合,让人心生敬佩。

16

生物女神——谢欣

同济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

青年女科学家谢欣,有着一份亮丽的履历:

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2002年获得美国新泽西医科和牙科大学神经科学专业的博士学位。现为同济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自2004年加入国家新药筛选中心,从事G蛋白欧联受体调控作用的研究、小分子化合物对干细胞命运调控的研究以及高通量/高内涵新药筛选模型建立及应用工作。

谢欣老师在研究工作中获得过多项荣誉及奖励,包括“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科院上海分院系统杰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等。并于2013年获得第十届“全国优秀青年女科学家”奖。近些年,其正在攻克一种号称“死不了的癌症”——多发性硬化症,并取得了突出成果。

17

机械动力女神——吴慧英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学院教授

物理学教授吴慧英有着令人羡慕的头衔: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2004年起任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微流与热控研究中心副主任。现为中国高校工程热物理研究会理事,国际传热传质期刊中国区主编助理。

其主持了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港合作科学基金等在内的20余项研究课题,发表传热传质研究论文90余篇,其中SCI/EI收录6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在学术研究上,主要从事高效热质传递理论与技术、微纳尺度流体流动与传热传质、集成微电子芯片冷却等理论与技术研究。

18

魅力女神——陈果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中国学术女神20强

“我理想的爱情是,我是一块土壤,你长成你应该成为的样子,而不是我要求你成为的样子。你可以成为一颗苹果,当我知道你想成为一颗苹果时,我不会阻止你成为苹果,更不会让你成为橘子。”

复旦大学陈果副教授就是凭借着这些连珠妙语爆红网络,有学生甚至记录下“陈果语录”日夜温习。陈果本硕博都在复旦,现为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授思修,被称为“思修女神”,选她的课堪比双十一秒杀,每堂课座无虚席。她还有个副职——微博屠榜女王,虽然她本人低调神秘,但她的学生总能想办法把她送上微博热搜。

有人爱上她的口才,有人爱上她的智慧。比起颜值,陈果老师更让人拍手叫好的是思想的深邃与有趣。她向我们展示了象牙塔中不仅仅只是枯燥乏味,亦可以拥有精彩绝伦的生活。

19

海洋女神——韩喜球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学术女神20强

最近海洋研究圈儿有一个新闻:海洋二所韩喜球研究员团队项目成果入选“中国十大地质科技进展”。这并不是韩喜球及其团队第一次获奖,如此此类的荣誉还有很多。作为从2007年开始的我国大洋第19次航次科考任务中第三航段首席科学家的韩喜球老师,是大洋一号首位女首席科学家,更是我国整个大洋科考史上第一位女首席科学家

韩喜球老师现任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曾发表论文28篇,被国家海洋局评为“巾帼建功活动标兵”,获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发的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正因为高质量高水准的科研水平,韩喜球老师在业内有着“科研玫瑰”的美称。

20

北斗女神——徐颖

中科院光电研究院研究院

中国学术女神20强

16年有一段由中科院拍摄的北斗导航卫星定位系统科普视频在网上意外走红,这是80后博导徐颖第一次走进人们视野。自此,这位中科院光电研究所的研究员,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解读高深的北斗导航等知识,收获大量粉丝,迅速成为网友心中“兼智慧和美貌为一体的女神”

80后北斗女神的研究领域为卫星导航及其增强技术、新型信号体制、多源融合导航技术。从事北斗相关的研究工作已有十余年,32岁成为博导,是中科院光电研究所建院以来最年轻的研究员及博导。曾获得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第二届“启明星”优秀人才奖、首期遥感青年科技人才创新资助计划等多个奖项。

小伙伴想要推荐自己导师上榜,可留言补充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