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莫泊桑《珠寶》:對物慾的過度追求,已經走在了危險的邊緣

說起法國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說《項鍊》,基本上無人不知,因為這篇小說已經選入了中學課本。可是如果說起他的另一篇小說《珠寶》,可能很多人沒有讀過,不是很清楚。

我的書櫃裡有一本《莫泊桑小說集》,這本書還是好幾年前在舊書攤上買的。逛舊書攤,往往能尋到很多寶貝。這本書淘來放在書櫃,有空就拿出來看看,最近重讀《珠寶》,幾千字的一篇小文章,我卻反覆看了幾篇,深深歎服莫泊桑構思之精妙、意義之深遠、人物心理描寫之細膩,更主要的是作者採用不動聲色的真實描寫,將主角及整個事件完全推到前臺,自己不作任何評判,使得小說蘊含了巨大的解讀空間,每個讀者看完都會有自己的看法,因此此篇小說雖篇幅短小,卻極其豐富。

它的成就應完全不讓《項鍊》,我認為在藝術技巧、含義指向上甚至高於《項鍊》,當置於作者最好的短篇小說之列。

先簡單介紹一下故事。小職員郎丹和夫人深深相愛,郎丹夫人有兩個愛好,一個是看戲,一個是喜歡珠寶。有一天,她看戲回來,受了風寒,染上了肺炎,很快就死了。在她死後,郎丹很傷心,很快郎丹發現家裡沒有女主人的操持,日子過得越來越緊巴,於是打算把太太生前買的假珠寶變賣換幾個錢用,可是當他拿著太太的假珠寶來到珠寶店時,卻得知這些假珠寶其實都是價值不菲的真珠寶。那麼問題來了,太太怎麼可能買得起這些昂貴的珠寶呢?

郎丹夫人的墮落在於對慾望的毫無遏止

珠寶對於女人,正如愛情對於女人,都是一生的憧憬與痴迷。

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

莫泊桑《珠寶》:對物慾的過度追求,已經走在了危險的邊緣


雖然大家都知道鑽石不過只是由碳元素構成,可仍然擋不住人們對它的念茲在茲。除了鑽石,脖子上的吊墜,纖纖玉手上的玉鐲等等,以及各種飾品都是女人的最愛。幾乎很少女人對珠寶有抵抗力。

莎士比亞曾說:“珠寶沉默不語,卻比任何語言更能打動女人心。”老莎曾諳女人心。

在古時玉鐲,翡翠等寶貝都是一代代相傳,大戶人家家財豐厚,出手不凡,小戶人家也會節衣縮食,購買一二件金玉以待日後留給兒媳,代代傳承。

有珠寶裝飾不僅讓女人更能增加氣場,更彰顯氣質,增加自信感,如果是自己所愛者所送,更代表著對方對你的寵愛。但是珠寶價格畢竟不菲,愛人送不起怎麼辦?

小說中郎丹夫人選擇了另一條路。

郎丹夫人和所有女人一樣,她愛珠寶。這本無可厚非。對物質的追求不過是人性的基本慾望。是人,就有慾望。人的一生,也不過就是追逐慾望的過程。


莫泊桑《珠寶》:對物慾的過度追求,已經走在了危險的邊緣


就像莫泊桑的老師福樓拜的經典作品《包法利夫人》中,雖然對導致包法利夫人悲劇的原因有眾多看法,但有一點不能不承認的是,其中包法利夫人對愛情的幻想。和郎丹夫人相似,包法利夫人嫁的是一個醫生,這個鄉村醫生不懂風情,給不了她對愛情的幻想,生活像死水一般,包法利夫人無法忍受這種生活,於是她兩度出軌,把激情當成了愛情。最終債臺高築,服毒自殺。

包法利夫人和郎丹夫人沒有什麼不同,她們一個沉浸於珠寶,一個沉浸於假想愛情之中,都是對慾望的過度索取。

雖然老子早早就告戒: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老子說不要被花花世界迷失了本心。但大多數人都是凡夫俗子。你減個肥還那麼困難呢!看見美女心就癢癢。

郎丹夫人錯就在

1.嫁了一個清貧的小職員。

經濟條件所限,無法滿足自己的慾望。

2.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她用自己的身體做了交易。

婚姻是一種契約,意味著相互要忠誠,她揹著丈夫以身體為籌碼,這是不恥的。

3.郎丹夫人對自己的行為沒有任何的羞愧。

莫泊桑不愧是世界短篇小說高手。這篇文章,他只用了兩個細節描寫,是不動聲色的描寫,就把郎丹夫人的精神徹底墮落的氣質深刻的展現給讀者了。

這種描寫完全不著痕跡,讀後給人強烈的印象。那麼莫泊桑是怎麼描寫的呢?

於是她拿著珍珠軟項圈在手指頭兒之間轉動,又教寶石稜角間的小切面射出回光,一面不斷地說:“趕緊瞧吧,這製造得真好。簡直就像真的。”

偶爾到晚上,他倆坐在火爐角兒上相伴的時候,她就在他倆喝茶的桌子上擺出她那隻收藏郎丹先生所謂“劣貨”的小羊皮匣子來;接著她用熱烈的專心態度來著手細看那些人造的珠寶,儼然是玩味著什麼秘密而深刻的享受;末了她固執地把一個軟項圈繞在她丈夫的脖子上,隨即不住地哈哈大笑起來,一面嚷著:“你的樣子真滑稽!”後來撲到了他的懷裡,並且興奮過度地吻著他。

自己靠出賣肉體換取的珠寶,她在面對時居然沒有絲毫的悲傷,羞愧?面對自己的丈夫時,她居然還能把這些珠寶掛在丈夫身上來欣賞,這是給丈夫戴了綠帽還要侮辱丈夫?

人性可以墮落到如此地步,是徹底沒救了。

孟子說,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

孟子認為沒有善惡之心,沒有是非之心,根本稱不上是人。基本可以開除人籍了。朗當夫人就可歸入此類。那麼郎丹夫人一開始就是如此的一個人嗎?

不是。完全不是。恰恰相反。

作者採用以小見大的方式用郎丹夫人的墮落揭示了當時的社會風貌

書中一開頭作者就交代了郎丹夫人的出生和品性。

郎丹夫人出生在一個小官員家庭,可是由於父親早死,她和母親相依為命。這樣的生活自然是清貧的。雖然貧窮,可是端莊、賢淑、勤快、淳樸,是所有男人心中妻子的典範。

大家全讚美她。凡是認識她的人都不住地重複說:“將來娶她的那一個真有福氣。我們找不出更好的了。”

在做姑娘時,郎丹夫人的名聲是極好的。後來她嫁給了郎丹先生,她對丈夫細心,體貼、無微不至;更有一套操持家務的好本領,精打細算、勤儉持家。小職員的薪水本來微薄(作者在這裡已經埋下了伏筆,讀者一不留神就會忽略。)可是經過她的一番捯飭,家裡過得挺充裕。郎丹先生可以喝上等的酒,精美的食物。郎丹先生幸福極了,這樣的妻子簡直天下難找。

莫泊桑《珠寶》:對物慾的過度追求,已經走在了危險的邊緣


可是有一天郎丹夫人死了。郎丹先生才發現,原來一直淳樸、端莊的妻子早就變成了另一個人。

郎丹夫人是什麼時候開始變化的呢?關於這一點,我反覆看了好幾遍,想找尋使郎丹夫人變化的痕跡。作者惜墨如金,是沒有給我們透露一點的,只能自己破案式的探索。這也正是閱讀莫泊桑小說的一種樂趣。

作者寫到,郎丹先生對自己的妻子非常滿意,唯獨有2樣他對她略有意見。

一是妻子喜歡看戲,一是妻子喜歡珠寶,因為買不起真珠寶,她不停的買各種假珠寶。(矇在鼓裡的丈夫,卻不料,假珠寶其實都是真珠寶)

那麼謎底就在這裡了。因為是政府職員,郎丹夫人平常結交了幾個小官員的妻子,她們常常相約著看戲。既然去看戲,總要打扮一番。一開始郎丹夫人會陪著妻子去看戲,慢慢的都是妻子和自己的朋友去,那麼做適度的想象,郎丹夫人也正是在看戲的過程中慢慢迷失了自己,其結交的對象也都是官員或者其他有錢人。

也許第一次是有某個男人誇讚了她,然後送給了她精美的首飾,自此後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從此郎丹夫人開始在金錢中迷失。

她一方面享受寧靜家庭的溫存,一方面貪圖情人給與的物質享受,就這樣自由遊走在兩個地界。自由切換。毫無破綻。

如果不是她突然生病死了,她會一直將這種秘密保持下去。而郎丹先生也會一直沉浸在有一個世界上最好的妻子的虛假生活中。

可是世界上最好的妻子,最貞潔的妻子不過是一個貪慕虛榮、出賣身體的女人。強烈的諷刺卻毫無雕琢的就這麼表現出來。真不愧被譽為短篇小說之王。

而丈夫在妻子死活,一開始是“在一個月之間頭髮全變成了白的”。之後,因為揭不開鍋,決定選一件那些妻子所說的假珠寶賣掉,結果珠寶商告訴他假珠寶是真珠寶時,他驚駭了,因為妻子是完全沒有能力買這些貴重物品的。除非是來自情人的饋贈。這個想法頓時讓他天旋地轉,給了他巨大的打擊。

所有往日的柔情蜜意原來全是虛情假意。一邊是自己的自尊受到巨大的傷害,一邊口袋裡空空,肚子還在咕咕叫。最終金錢戰勝了自尊

莫泊桑《珠寶》:對物慾的過度追求,已經走在了危險的邊緣


他餓了,很餓了,而且沒有一個銅子兒。他突然一下打定了主意,跑著穿過了街面,教自己沒有思索的功夫,接著就撲到了珠寶店裡。

他用這些象徵著自己恥辱的珠寶換回了大筆金錢。如果說他一開始還有羞恥之心,那麼在看見這些珠寶變成錢,在街上看見有錢人出沒的時候,羞恥心已經逐漸消融了。甚至在店員偷偷取笑他時,他仍然裝模做樣的大聲喊著看賬本。

郎丹先生和郎丹夫人有什麼不同嗎?並沒有。兩個人為了金錢都可以付出一切。有了錢之後,半年後他又結了婚。往日的愛在哪裡呢?

一個付出肉體,一個付出尊嚴。

莫泊桑以此來表現資本主義社會金錢對人的腐蝕是何等厲害,表現了人性的墮落。十九世紀的法國處於激烈的政治動盪中,1830年法國爆發七月革命、1851年第二帝國建立、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在激烈的政治動盪中,封建貴族和資產階級在其中進行各種各樣的較量。最終資產階級崛起,確立了“金錢”的正統地位。金錢成了社會的主流核心。

活在這個世上,沒有錢當然是萬萬不能的。這次疫情也給了我們一個啟示,一定要有現金流。手邊沒有半年維持生活的現金流,那麼當遇見黑天鵝時,各種困窘就會撲面而來。可是錢總是不夠用,我們一直走在追逐金錢的道路上,累得半死沒有停歇。

莫泊桑《珠寶》:對物慾的過度追求,已經走在了危險的邊緣


《西紅柿首富》其實就是都市下等人做的一個白日夢。窮得要死,突然有一天有100個億放在你面前,做夢都不敢這麼做。而更奇葩的是要得到這筆財產,必須在一個月內花光十億,還不能告訴身邊人。

錢可以幫你實現理想,實現你的心願。《西紅柿首富》完美的詮釋了這一點,為了花光10個億,他請了高不可攀的球隊來踢球,包下了全場最豪華的酒店,請股神陪自己吃飯,請巨星來家裡開演唱會、幫助各種“發明家”實現他們的理想、在全城放煙花追求自己的女神。

屌絲逆襲,符合大眾人內心的深深渴望。這部劇荒誕而又真實。到了最後,導演給了主角一個選擇題,是要錢還是要自己心愛女人的命?這雖是個兩難選擇,對於影片來說卻是落入俗套。不過對我們仍然有所啟示,那就是在追求金錢的道路上,在自我奮鬥這條路上肯定不可能一帆風順,必須付出極大的代價。那麼這個代價的底線在哪裡?我們到底應該怎樣看待金錢?應該具有怎樣的金錢價值觀?人人在追求財富自由,可是多少才算財富自由?是不是有了足夠的錢就自由了呢?

真實的世界是殘酷的,有些人如果是王多魚,最後可能會選擇錢,放棄自己的女神。畢竟這麼一大筆錢,誘惑力實在太大了。正如小說中郎丹先生,當肚子裡咕咕叫時,他最終捨棄了男人的尊嚴,忍受住店員對自己的恥笑(為了收購他的珠寶,店員已經調查清楚了他的珠寶來源,因此知道他被戴了綠帽),和店主大聲的議價。最後他還到處和人說,自己擁有20萬、30萬、40萬法幣,一次比一次價高。

金錢會泯滅人性嗎?金錢有什麼錯呢?它不過就是一張紙,真正可以泯滅人性的,是我們人類自己。金錢是不是越多越好?奢侈品是不是越多越好?

《瓦爾登湖》的作者梭羅,給出了不一樣的答案。梭羅崇尚簡樸生活。梭羅認為財產更多的時候是一種負擔,他認為生活必需品其實要不了多少。

莫泊桑《珠寶》:對物慾的過度追求,已經走在了危險的邊緣

梭羅


他說“大多數奢侈品,還有許多所謂使生活舒適的用品,非但沒有必要,反而會大大阻礙人類的崇高向上。”意思是物質追求過多,精神上就會缺乏營養。這和斷舍離的理念相似。

雙11買買買,家裡堆了一大堆也許一輩子都用不上的東西。你把它們清理了,你發現自己的生活其實沒有影響,相反家裡更清爽了。持有過多東西,其實是一種牽絆,你的生活被外物牽扯而不得自由。

理學大師朱熹提出“存天理,滅人慾”,因為這句話曾經許多人對朱熹很反感,其實這句話最早出自《禮記。樂記》:人化物也者,滅天理而窮人慾者也。天理指的是宇宙萬物存在的根據,可以理解成自然規律,與天理相對應的是人慾,人容易受外物影響導致人慾橫流。

朱熹對這種理欲觀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承認人的基本物質欲求,他說:

飢便食,渴便飲,只得順他。窮口腹之慾,便不是。蓋天只叫我飢便食,渴便飲,何曾叫我窮口腹之慾?

朱熹講的很清楚明白了,人的基本慾望是不能去掉的。冷了要穿衣,餓了要吃飯,都是人的基本慾望,這些被稱為天理,可是超出這些之外的一味追求各種物質享受和個人利益的,朱熹說老天可沒這麼要求你啊!這些被稱為人慾。“飲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慾也”。朱熹所反對的是對慾望的過度要求。和梭羅的看法不是一樣嗎?

可是追求富裕舒適的生活始終是人性,人性深處深深埋著貪婪的種子。對普通的你我來說,正視自己的慾望,承認自己的慾望沒什麼不好,最主要是懂得怎麼處理慾望。

高超的小說藝術技巧

莫泊桑的小說情節比較簡單,但是簡單並不等於貧乏,正相反,讀莫泊桑的小說越多,你會發現他的小說具有極大的多義性。千人千面,我可以這樣理解,你也可以那樣解讀。

1.留白使得作品具有豐富的多義性

留白是中國藝術作品創作中的一種手法。通俗的理解就是為了整個畫面更加協調,有意在畫面上留下一些空白,這樣整個畫面給人的感覺反而更加有韻味。

中國的水墨畫作中,常常可見寥寥幾筆就表現了晨霧,江水,江中一舟獨自飄蕩,除此畫面中並未有其他過多的東西,但卻給人無盡的想象。

這就是留白。

莫泊桑《珠寶》:對物慾的過度追求,已經走在了危險的邊緣


莫泊桑的小說,講求含蓄,異曲同工的具有留白的效果。

因為留白,小說的解讀性與豐富性就增加了。在這篇小說中,從頭看到尾,你可能會糾結一個問題,那就是女主到底愛不愛自己的丈夫?

文中說她對自己的丈夫體貼備至,既然體貼備至,為什麼還揹著丈夫去找情人?作者這麼描寫是突出她的虛偽嗎?她對丈夫關心照顧,將家裡打理得好好的,丈夫時不時能喝上高級美酒,吃上精緻食品,這是真的溫柔體貼還是她自己內心有鬼?

還有文中作者有一段這樣的描寫,這段話我同樣看了幾篇,作者到底在表達什麼呢?他寫道:

而她呢,不管好歹總要拉著丈夫同去散心,不過他在整天工作之後,這類的散心事是教他駭然感到疲乏的。於是他央求她跟著熟識的太太們去看戲並且由她們送她回家。她認為這種辦法不大相宜,經過長久的時間不肯讓步。末了她由於體恤才答應了他,他因此對她十分感激。

她為什麼一定要讓丈夫陪著自己去看戲?她是真的想讓丈夫陪著自己去看戲?還是說她在以退為進以便達到自己出去看戲是得到丈夫首肯這個目的呢?

實際上關於妻子的情人、妻子到底是不是揹著他出賣自己的身體,這些莫泊桑在小說中根本沒有透露,我們和郎丹先生一樣不知道,只能通過文章中的各種蛛絲馬跡來解密,做出合理的推測。

比如郎丹先生薪水不高,僅僅靠著勤儉持家就能吃上各種精美食物嗎?比如店員們對郎丹先生的恥笑,為什麼笑他?因為他們去調查了這些已經售出去珠寶的來源,他們笑話郎丹,是因為郎丹夫人的事情大家暗地裡都知道。

莫泊桑的小說具有巨大的潛能,具有豐富的多義性。因此使得他的作品經久耐讀。他提供了豐富的解釋空間,提供給讀者自己去領悟,讀者可以通過文中各種線索,加上自己的認知,從而得出自己對小說的認識。比如他的《項鍊》,你可以解讀成女主具有契約精神,也可以解讀成她貪慕虛榮,為此付出10年的代價。他的《兩個朋友》,你可以解讀成兩個人的英雄行為,也可以解讀為對侵略者的有力控訴。

這是莫泊桑小說的魅力,它能夠不斷地調動讀者的藝術感知和審美經驗,從而使作品的意義不斷得到補充。

2.自然主義特色描寫

莫泊桑《珠寶》:對物慾的過度追求,已經走在了危險的邊緣

莫泊桑的老師福樓拜


我們知道莫泊桑的老師是法國著名作家福樓拜,福樓拜在創作上既有現實主義特點,也有自然主義特點。自然主義追求絕對的客觀性,對事物真相做客觀描述。莫泊桑曾經向人說過老師是怎麼要求他寫作的,他說:

“ 福樓拜對我說 : ` 當您從一位坐在門口的雜貨商前 , 一位抽菸斗的看門人前 、 一排出租馬車前走過時 , 您要向我描述這位雜貨商和看門人的姿勢 , 用巧妙的形象將他們的精神氣質完全納人外表形體之中 , 使我不致將他們與任何其他雜貨商或看門人相混 ; 您也要 用一句話讓我看出這輛出租馬車的馬與它前後的五十匹馬有所不同 。”

名師出高徒。福樓拜對莫泊桑寫作上的嚴要求使得他對事物的描寫上達到了一種非常的高度。除了福樓拜,莫泊桑還受到寫作大師自然主義代表人物左拉的影響。他是19世紀後期自然主義文學潮流中僅次於左拉的大作家。

正如我一開頭所說的:莫泊桑的小說他自己不做評判,對主人公的愛憎、自己的立場,他幾乎從不表現出來,他所做的就是以客觀冷靜的筆調將整個故事還原,展現在讀者眼前,這符合自然主義的寫作要求。

莫泊桑認為,創作就是再現人生,要真實的再現生活的本來面目。他只是負責把生活的準確形象描繪出來,而不負責表現自己的情感。情感的推動是靠故事的發展來推動,是由讀者自己去感知,表達的。

因此在這篇小說裡,對郎丹夫人的出軌、愛慕虛榮等等行為,莫泊桑一點也沒表現出自己的情緒。同樣對郎丹先生他只是詳細描寫了他的心理活動過程、他的最終行為。他不大聲吶喊,也不義憤填膺,但是讀者通過他的這番描寫自然有自己的看法。

初此之外,這篇小說中運用了反諷的寫作手法。一開始作者就寫女主多麼賢淑,兩個人的感情有多麼好;又說女主對自己的丈夫關懷備至,可是隨著她的死,我們知道她不過是貪慕虛榮的一個女人,她在邊欣賞這些珠寶時,還可以讓丈夫戴著,然後滾到丈夫懷裡,開心的吻她;真是可笑。這方面不細說,你只要閱讀了這篇小說,自然能夠深深地感受到。

莫泊桑的小說不僅在現代知名度高,在當時就得到了許多文學批評家、大作家們的高度讚揚和喜愛。十九世紀法國文學批評家朱爾 ·勒梅特爾評論莫泊桑“ 在一個並非完美無缺的流派中,幾乎是一位無可指責的作家。”俄國著名作家托爾斯泰讀了莫泊桑的小說,評論莫泊桑具有“ 天才 的,真誠的,且有深入事物本質的洞察力”。

莫泊桑的短篇小說情節並不複雜,語言也很直白和簡練,但是他卻能巧搭框架,並且爐火純青的掌握了各種表現形式,通過逼真自然的表現手法把故事展現出來,讓人看到了一幅幅真實的社會圖景。

莫泊桑的短篇小說雖然短小,可是含義極其豐富。左拉在莫泊桑墓前說: “讀他的作品的時候 ,可以是笑或是哭,但永遠是發人深思的。” 左拉說得沒錯。

結語:莫泊桑通過郎丹夫人以自己身體為代價,將真珠寶說成是假珠寶,而其丈夫以為兩人相愛是真感情,其實卻是假感情的這麼一個故事,反映了金錢對人的腐蝕,對人性醜陋的那一面進行了鞭笞。莫泊桑把短篇小說藝術提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這是他在文學史上的首要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