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典故, 說的是什麼人, 什麼事?你怎麼看?

流浪的心


半部論語治天下,出自宋朝宰相趙普所說。

宋朝趙普任宰相的時候,有人對宋太宗說,趙普這個人不學無術,所讀的書僅僅是一部《論語》,除此之外,別的什麼書都不讀,當宰相不合適,宋太宗聽後不以為然地說趙普讀書不多,我一向知道,但說他只讀一部書,我不相信。

有一次趙普和宋太宗閒聊,宋太宗就問趙普,有人說你只讀一部《論語》,這是真的嗎?趙普老老實實的回答,臣所知道的的確不超出《論語》,然後口氣很大的又接著說,過去臣以半部《論語》輔助太祖平定天下,今天臣計劃用半部《論語》輔助陛下,致使天下太平。

半部《論語》治天下,就出自這個故事,趙普說半部《論語》治天下說明論語是一部治國良策。

其實趙普生前很多人不知道,他熟讀《論語》,他有一個大書匣,不許別人動,人們只能看到他每天從裡面拿出一本書來讀,但是誰也不知道是什麼書,等到這位宰相死後,人們打開書匣,發現裡面只有《論語》,從此以後,趙普以半部《論語》治天下的故事,就傳遍天下了,在趙匡胤攻城掠地之後,他制定了這些政策制度,宗族家法。

《論語》是孔子言論的彙編,儒家最重要的經典,有孔子門生及再傳弟子集錄整理,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的主要資料,就是用來強調學習儒家經典的重要。

在諸多國學經典中,《論語》得到的評價極高,對後世影響的時間最長久,地域最廣遠孔子作為一個偉大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至今值得引起我們重視和學習。

《論語》的教育思想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1.重視教育的社會功能和促進個體發展的作用,孔子認為,教育可以把社會的政治思想,倫理道德傳播到民眾之中,從而對政治產生重大的影響,認為治國不能只靠政令法律,而要通過教育引導實行德政。

2. 倡導培養志道宏道的志士和君子的教育目的,孔子一生以朝聞道,夕死可矣的精神,他主張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士,而士的標準就是君子。

3.時時以道德教育為中心的豐富的教育內容,孔子的教學內容包括道德教育,文化知識和技能技巧培養等三個方面,這三個方面從教育內容結構以及社會需求和個人人格形成來看,是初步完整化的。

4.主張有教無類,擴大了教育對象,事實表明孔子招收學生不分貴賤,貧富,地域,種族。

所以孔子的思想成為儒家思想的經典,也得到歷代封建貴族的認可,成為統治階級的指導思想!



阿致的管道


靈椿一株老,

丹桂五枝芳。

其五子皆進士。


文心雕詩


半部論語治天下

“半部論語治天下”典出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七:宋初宰相趙普,人言所讀僅只《論語》而已。太宗趙光義因此問他。他說:“臣平生所知,誠不出此,昔以其半輔太祖(趙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用來強調學習儒家經典的重要。

據說當初趙普跟著趙匡胤一起打天下,關係非常好,而趙普的書讀的並不多,建立宋朝後,為了穩定局勢,趙匡胤不得不留任之前的幾位重要大臣,趙普並未成為宰相。

趙普與趙匡胤是發小,關係又鐵,有事就喜歡找趙普來商量,打天下的時候趙普就沒少為他出謀劃策。建立宋朝後,雖有宰相,但趙匡胤還是喜歡找趙普來商量。時間久了,就把宰相的位置架空了,他們也知趣,就集體辭職,趙普才有機會當上宰相。

從《宋史》的記載來看:“普少習吏事,寡學術,及為相,太祖常勸以讀書。晚年手不釋卷……既薨,家人發篋視之,則《論語》二十篇也。”趙普早年學習和熟悉的是“吏事”(這與其出生的家庭有關),而“寡學術”即不學無術,等當了宰相之後,由於適應不了宰相之職和趙匡胤的要求,出了不少洋相,所以宋太祖趙匡胤才經常勸他讀書。到了“晚年”才“手不釋卷”,死了以後發現他讀的居然就是一部《論語》而已。

於是,有人說趙普前期輔助趙匡胤治理天下的時候僅憑《論語》,後期穩定天下也只有《論語》,所以有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典故。


梅子教育與營養


半部《論語》治天下,說的是趙普,他是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贏的宰相。

剛剛聽到這句話時,差不多我已經30歲了,對聖賢文化非常仰慕渴求,快速背誦了《弟子規》、《千字文》、《三字經》、《太上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騭文》等等,讀了《大學》、《中庸》、《論語》等,《孟子》看了一遍。在讀著的過程中和讀完之後,始終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在讀誦經典過程中,本來自己生活和工作都不順心,現在卻拿經典指責批評家人同事,人緣非常差,是不受歡迎的人。儒家講修身齊國治家平天下,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我讀過《論語》,家卻不齊,原因何在?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細細反省自己,祖先智慧的教導,自己落實幾條?慚愧汗顏,一條都做不到,為自私自利,很多還與聖賢經典的教誨相左。以經典為準則,從《弟子規》開始落實,努力改正自己,積極行善利益社會,這才是我學習經典的方向。真正落實了經典的教誨,內心非常的充實歡喜,家齊自然就得到了。

陳大惠老師講過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的故事,當時整個社會,從小都學習儒釋道經典,有著濃厚的文化基礎和社會氛圍,達到治天下真不難。今天唯有國家復興傳統文化,民眾深信論理道德因果並踐行,半部《論語》治天下又有何難。


學袁了凡


圖一是孔府藏品在北京辦展時拍的。我認為所謂“半部論語治天下”,也是封建統治階級的封神榜。宋以後,皇帝要用儒家治國,於是這句話的語境不斷被篡改神話。

宋建國之前是五代十國的戰亂,軍閥割據,社會上沒有人讀書,包括趙普。所以建國後尤其注重文治。趙匡胤就告誡趙普要多讀書,才能當好宰相。於是就有了後來“半部論語治天下”這句話,其實表達的意思是“趙普讀書少”這層含義。





司文學舍


是說的趙普,趙普是北宋初年的政治家,宋朝開國功臣,為昭勳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趙普讀書不多以前只是一個小吏,當了宰相後宋太祖就叫他多讀一點書,於是趙普每天回家後就認真讀書,只讀《論語》。後來宋太宗即位後仍然拜趙普為相,有一次太宗問趙普說:聽人說你只讀《論語》一本書?趙普誠實回答到道:是,我就讀一本《論語》。這就是“半部論語治天下”的由來。趙普書雖讀的不多,然而功績不少。

顯德七年(960年),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推翻後周,建立宋朝。乾德二年(964年)拜相,協助趙匡胤削奪藩鎮、罷禁軍宿將兵權,實行更戍法、改革官制、制定守邊防遼等許多重大措施。

這個美談流傳起始南宋,一方面說出了趙普的聰敏才能,另一方面,也是從某種程度上在鼓吹儒學,畢竟《論語》是儒學的經典,同時儒學又是維護封建統治的,所以無論是從統治階層還是儒家士子都願意來宣傳。

當然,現在“半部論語治天下”也存在著某些質疑,比如《宋史·趙普傳》裡面就根本沒有這件事,還比如真的真的半部論語就能做宰相,還協助宋太祖做了那麼多影響後世的重大決定?!……

由此可見,歷史是人寫的,而怎麼去看,怎麼去認識還是靠後人自己來甄別。


嚮往聽風


意思:趙晉用論語的一半治理好了國家(大概這個意思,你也可以讀了下文後自己思考)被稱作是以"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趙普,可謂宋朝的第一文臣.但那沒有學歷的出身和以吏道治世的方法,日益與趙氏天子所熱衷的道德文章潮流格格不入.趙匡胤是在馬上得天下的,也深知不能以馬上治天下的道理,自己以身作則,帶頭讀書,並一再批評老謀士趙普不讀書,意味深長的警告趙普"宰相需用讀書人".如此形式下,現任宰相趙普就是不情願,也不得不改投孔門之下,找起儒家經典誦習,以便重新被太祖劃歸讀書人的行列.宋初君臣急於在儒家經典中尋找治世良方,至聖先師孔子的言論集最終成為宰相的急救章.之後,日理萬機的宰相每天下班回家,便把自己關在房間,一聲不吭地攻讀起語錄來.他持之不懈,到晚年終有所得,不但上朝理政,事必決於,而且把夕日玩弄權術,幫太祖算計前朝君主\\本朝功臣的業績也都歸結於孔夫子的教誨,故有“半部論語定天下,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流傳.目的:強調儒家經典的重要性.


帶你看不一樣的電影啊


半部論語治天下,是趙普說的,也是一群儒生傳開的,為了吹捧他們祖師孔子,也是君王為了鞏固地位,尊崇如家。

我來給你們講述這個故事都出處,所謂“半部《論語》治天下”一說,在趙普生前及整個北宋,一直到南宋朱熹生前(1200年),都未曾出籠。

“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典故,最早出自於南宋朱熹(1130-1200年)謝世之後,首先是一個叫林駧(dòng)(具體生卒年未詳)的人所撰《古今源流至論》前集卷八《儒吏》所記:“趙普,一代勳臣也,東征西討,無不如意,求其所學,自《論語》之外無餘業。”

趙普所學的書籍,除了《論語》之外,沒有別的了。在這段話下面,有個小注,寫著這樣的話:“趙普曰:《論語》二十篇,吾以一半佐太祖定天下”。

與這個典故有關的另一位人物是,與林駧生活在同一時代的人羅大經(約1196-1252年)。在其所撰《鶴林玉露》中有這樣的記載:“杜少陵詩云:‘小兒學問止《論語》,大兒結束隨商賈。’蓋以《論語》為兒童之書也。

趙普再相,人言普山東人,所讀者止《論語》……太宗嘗以此語問普,普略不隱,對曰:‘臣平生所知,誠不出此。昔以其半輔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這個記載說明《論語》在當時“為兒童之書”,當過私塾先生的趙普自然熟悉。

羅大經在此比林駧在《儒吏》中所記載的話,除了前半句的文字有所不同外,還多了後半句“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並且說明了具體時間,是“趙普再相”後,聽到人們說趙普所讀的書就只有《論語》,於是宋太宗就此問趙普,趙普毫不隱瞞,並說出上面的話。


福爾摩小黑


“半部論語治天下”是宋朝的開國宰相趙普說過的一句話。

據史載,趙普讀書不多,當上宰相之後碰到國家大事或者重要問題,疑而不決時,會回到家到書房裡讀一讀《論語》。次日上朝多有決斷。

說自己只讀了半部《論語》是謙虛的話,表示平時讀書不多,學問不高。


荷葉三兩枝


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趙普為太祖出謀劃策,發動兵變,擁立太祖趙匡胤,被任命為宰相。宋太祖死後,趙匡義當皇帝,別人認為趙普一生只讀《論語》,不學無術,當宰相不恰當。趙匡義問是不是,趙普說我是以半部《論語》幫助治天下的。我以為,當時天下初定,百姓需要休養生息,半部論語治天下正好應了無為而治的道理,所以有其合理性,和漢朝初年尊黃老之術與民休息有異曲同工之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