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古时候,诛九族到底会诛多少人?

繁华万里


这个问题三哥来回答。诛九族在古代被称作族刑,为什么会有“诛三族”、“诛九族”的说法呢?这与古人的家族观念有关。

族刑, 指一人有罪, 诛灭亲族的酷刑, 也叫族诛。大家知道,古人的家族观念很强,往往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同样的,一人犯法,其父母妻子也要负连带责任。这就是族刑出现的社会基础。

族刑一般有“诛三族”、“诛七族”和“诛九族”的说法。据《史记·秦本纪》, 早在秦文公时就有过“夷三族”的记载。到商鞅变法时,就定为了常法,《商君书·赏刑》篇说:“守法守职之吏不行王法者, 罪死不赦, 刑及三族。”三族包括哪些人? 说法不一, 一种认为是“父母、兄弟、妻子”, 另一种说是“父族、母族、妻族”。

后来还有“诛七族”之说,即父之族、姑之子、姐妹之子,女子之子,母之族,从子,妻父母。

“诛九族”的发明者则是隋炀帝杨广,由镇压杨玄感反叛而起。据《隋书·裴蕴传》记载: 暴君隋炀帝对裴蕴说,“玄感一呼而从者十万, 益知天下人不欲多, 多即相聚为盗耳,不尽加诛,则后无以劝。”蕴由是乃峻法治之, 所戮者数万人, 皆籍没其家。

所谓的“九族”一般是以本人为基准,垂直向上推衍直系长辈四代( 父、祖、曾祖、高祖), 向下推衍直系晚辈四代( 子、孙、曾孙、玄孙),构成直系血亲。传统观念把上四代以内和下四代以内称为近支(近亲),以外称为远支(远亲)。

“诛九族”到明代又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出现了“诛十族”的说法,始作俑者是篡夺皇位的明代第三任皇帝朱棣。朱棣在“靖难之役”中获胜,从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手中夺得了大明皇位。为了压服建文朝中的反对派,他命令深受建文帝重用的翰林学士方孝孺为其起草即位诏书,后者宁死不从,掷笔于地,朱棣威胁说:“诏不草,灭汝九族!”方孝孺针锋相对:“莫说九族,十族何妨!”

(方孝孺)

之后,朱棣四处逮捕方孝孺的亲族、朋友和门生,当着方孝孺的面,一一处死,“坐死者八百七十三人”,据说杀了整整7天。方孝儒最终被凌迟处死。所谓的“株连十族”就是把故旧门生也牵连进来,将族刑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听三哥说历史


诛九族一词我们并不陌生,看电视时经常会看到君王说,小心朕灭你九族。那么,问题来了,诛九族到底会诛多少人?

先看诛九族的释义:九族就是指自己的亲属,也就是自己的亲戚。而九族却有不同的说法。

  • 第一种说法:是上达高祖,下到玄孙,即玄孙、曾孙、第八世孙子(任孙)、子、自己、父亲、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 第二种说法:是被统一概括为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包括父亲姑姑的后代、父亲姐妹的后代、父亲女儿的后代、父亲的同族类(指父亲父母、父亲兄弟、父亲姐妹、父亲儿女);母族三包括母亲的父亲即外祖父、母亲的母亲即外祖母、母亲的兄弟即舅舅;妻族二包括岳父和岳母。

以上说法是古代之释,而在社会历史的不断推进中,九族的意思也有了很大改变,它的亲戚之意逐渐淡出,演变成跟它对应的一切人的泛称。

父族四就变成了父亲自己的一族,父亲出嫁的姑姑及其子女、父亲出嫁的姐妹及其子女、父亲出嫁的女儿及其子女;母族三就是指母亲娘家一家子、母亲的母亲的娘家一家子、还有娘家出嫁的女儿及其子女;妻族三就是包括了岳父的一家,岳母的一家。

九族的现世,是因为在封建社会下与其对应的法制。

封建社会中有很多惨绝人寰的刑罚,一人犯法,连累一族,就是诛九族。这应该是属于封建社会中最残酷的刑罚了。所以,历史中如果被扣上了需要诛九族的罪名,那么就不是一人做事一人当的冲动了,是需要你同族都付出代价的,所以古往中被诛九族的人也是屈指可数的。

历史中被诛九族的有明代的胡惟庸、李善长、黄子澄、及被诛了十族的方孝孺,还有战国的孟贲,三国的曹操等等。

具体的被诛九族是多少人,我们来看个具体的例子。

方孝孺是明朝时期人物,当时在位皇帝是燕王朱棣,事情具体是怎么样的?朱棣和方孝孺到底发生了何事,才使得明成祖朱棣不仅要将方孝孺诛了九族,而又加了一族,将其诛了十族?

具体事情是这样的,方孝孺当时是建文帝朱允炆的支持者,明成祖朱棣是一个睚眦必报的人,他在夺取了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并成功坐上皇帝宝座后,就开始疯狂报复那些曾经反对,不支持他的人,方孝孺就是其中之一。

方孝孺是当时著名的儒学大师,博学多识、才华横溢的他就被明成祖看中,把他从狱中拉出来,并要求他写出即位诏书,就是电视中通常读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那个,不屈服在明成祖威严下的他不但没有草拟诏书,并开始当着所有人的面开始大哭,用这种方式来纪念不知所踪的先帝建文帝朱允炆。

看到这样的情况,明成祖也很是感动还安慰了他,但是明成祖也是下了决心执意要他拟诏书,但是方孝孺也不是随便说几句就可以糊弄过去的,下了更大决心的他连生死都置之度外了。

看着决绝的方孝孺,明成祖也没有办法,也不想失了自己的威严,便对方孝孺说:“你这样做,难道连你的九族也全然不在乎了吗”,方孝孺回答道:“你就算灭了我的十族也不能让我臣服于你”。

听到这话,不论什么人都会生气的,更何况是君临天下的人,于是就下令灭了方孝孺的九族,把他的朋友学生作为他的第十族也被一起杀了,总的算下来有873人。

这就是历史有名的诛九族,严酷而又惨绝人寰的刑罚。


大国布衣


古时候,诛九族到底会诛多少人,古语有云,犯下诛九族的大罪:以子及父,以弟及兄,一人有罪,全乡惊骇,十家奔亡。甚至朋友、宾党、朋客都会受到连累。

灭九族主要是为了震慑想要犯罪之人,也为了防止其亲人、朋友来寻仇,起到了永绝后患的作用。那么诛九族到底会牵连多少人呢,诛九族按亲疏来算的话所有人都算上能达到上千人,流传最广的诛九族的说法指父族四、母族三和妻族二:父族四:爷爷、父亲、自己、儿子、孙子一族。2母族三: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和其儿子. 3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再加上岳母的娘家。由此看来,一人有错全家受罚不止,诛九族是直接把整个村子都能灭了。

明朝皇帝朱棣,因为名士方孝孺不肯顺从,竟一怒之下,灭了方鸿儒“十族”,也就是出了九族人之外,还加上了他的老师,史书记载总计873人。这样看来这个家族还不是很大,如果这个人家族非常庞大,各种亲戚都在世的话,最多的情况诛九族可惜连累3300人。

秦汉时期没有诛九族,常见的是“夷三族,三族即父族、母族及妻族,唐宋以来灭族之事,一般是杀同谋和近亲,灭九族的事比较少见,相比动辄夷人三族的秦汉,实在是文明的进步。

相对现在的美好生活,一人犯错只会惩罚个人,不会牵连家人,真是法治的进步呢!


丫丫说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诛九族是诛族的一种情况,用于最为严重的罪犯。

基本上,诛九族的倒霉鬼都是谋反罪或者是通敌卖国(一般会直接威胁到国家生死存亡),没有其他罪行会有这么严重的结果。

为什么会诛族?

原因主要2个:

第一,让这些家伙动手之前有顾虑。

这世界上有很多亡命徒,不在乎自己的生死,比如这些敢于谋反的人。

然而,如果他们的罪行会株连很多家人,这些人多少会有顾虑。

以谋反为例,如果只是杀谋反的几个人,死就死了,有什么了不起,就当做风险投资了。

但如果谋反失败以后,直接将你家族杀光,一般人都会犹豫。

第二,斩草除根。

古代谋反这种罪通常不会一两个人来做,往往是整个家族残余。

如果只杀死某几个人,等于留下了隐患,剩下的家族成员很可能继续谋反为族人报仇。

比如三国时期的十常侍下毒手杀死大将军何进,却无法铲除他的部署袁绍等人。

结果袁绍、曹操等人带兵杀入宫内,将大小太监全部杀死,连一些没有胡须的男仆也被当做太监杀了。

就是这样了。

诛族最早是在商代,当时只是杀掉谋反者全家,包括老婆、孩子、父母、兄弟姐妹。

到了秦代,由于秦王残忍,变为诛三族。

诛三族就是杀掉父、母和妻的三个家族,会死很多人。

秦末时期被处以诛三族的丞相李斯和赵高,都是被诛三族。

到了隋朝时被隋文帝废除,但在隋炀帝复行并扩至诛九族。

诛九族,杀的九族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父族四是:父母兄弟姐妹儿女,另及姑母和其儿、外甥、外孙。

母族三是:外祖父母、姨母、姨夫以及他们的后代。

妻族二是:岳父和岳母。

还有种说法,由被处以者上推四代至高祖,下推四代至玄孙;横推三从兄弟。即上至高祖、曾祖、祖及父,下至儿、孙、曾孙及玄孙,旁则由兄弟、堂兄弟(二从兄弟)、表兄弟、乃至三从兄弟为止,通被诛连。


所以,一旦诛九族就会杀很多人。

御史大夫景清计划刺杀明成祖朱棣为明惠帝报仇不成,自己被杀。朱棣余怒未消,又下令诛其九族,并将景家祖坟全部破坏,一共杀了好几百人。


萨沙


“夷九族”脱胎于在秦文公二十年所实行的“夷三族”法,如明末史学界张岱所言:“秦文公始族诛,公孙鞅始连坐”。《史记.秦本纪》载:“文公二十年,(秦国)初有夷三族之罪” ,如秦时李斯就因被赵高诬陷谋反,从而被秦二世下令夷三族,《资治通鉴.秦纪》载:“遂具斯五刑论,腰斩于咸阳市…夷三族”(五刑即指墨、劓、剕、宫、大辟)。



当然,秦国除了实行“夷三族”,还实行夷五族、夷七族等,如荆轲刺杀秦王失败后,就被夷七族,《狱中上梁王书》载:“然则荆轲湛七族,要离燔妻子,岂足为大王道哉”。只得说,秦国律法的确是很森严的,也是很残酷的,如范晔所言:“秦政酷烈,一人有罪,延及三族”,一人犯法,牵连三族实在是有些过于残忍。

同时对于秦国实行的“夷三族”到底是哪三族,现在尚未有定论。目前关于“夷三族”的三族一说,现主要流行三种说法:

一、父族、儿族、孙族。《周礼·春官·小宗伯》载:“掌三族之别,以辨亲疏”,东汉末经学家郑玄注曰:“三族,谓父、子、孙”。

二、父族、母族、妻族。《大戴礼记·保傅》载:“三族辅之” ,北周大将军卢辩注曰:“三族,父族、母族、妻族”。

三、父母、兄弟、妻子。裴骃《史记集解》引张晏曰:“父母、兄弟、妻子也”。



三种说法以第二种说法最为残酷。当然无论哪一种说法,其所牵扯的人多数都是无辜的,毕竟犯法的只有一个人,可却是要牵连那些与他有血缘关系的无辜之人,这真得是很残忍。但无论如何,自秦国实行族诛刑罚后,历朝历代凡犯特大重罪,如谋反谋判谋大逆等十恶之罪名者,皇帝就有可能对其实行族诛的极刑,以此来警戒世人不得有反对朝廷之心,借此来维护自家对于天下的统治。

且自秦国开始实施“夷三族”的刑罚后,历代不但沿用,且将其诛杀的范围不断扩大,从“夷三族”逐步发展到“夷五族、七族、八族、九族”,乃至是“夷十族”(《明实录》载:“孝孺在建文朝,以侍读学士直文渊阁。当靖难师入,以草诏不从,致夷十族”)。



“夷九族”到底起源于何时,尚不可知。直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一次明确记载有“诛九族”的是发生在隋末,《隋书.刑法志》载:“及杨玄感反,帝诛之罪及九族”,613年,隋炀帝二次出征高句丽时,杨玄感趁机反叛,屯兵于黎阳,后为大将军宇文述所败,随后隋炀帝下诏诛其九族。因此,从史书寥寥记载来看,夷九族非是正规记载在律书上的律法,它非律令,而只是根据皇帝的意思来执行的一种惩罚的方式,简单说就是“潜规则”。



总得说,诛灭九族这样残酷的刑罚,就是用来威慑天下臣民的,它有点类似于现在的核弹,威慑大于实际,就是用来吓人的,不是真的拿来用的。如荀子所说:“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让那些心有不轨的人知道刑法之酷烈,从而不敢去做出不利于天下统治的事情,这也不失为一种针对犯罪行为的预防措施。

而对于“夷九族”到底是诛杀哪九族,因史料缺失更是无从知晓。目前对于“夷九族”的九族之说,一共有四种说法:

第一种、父族九。东汉经学家郑玄曾言:“九族,上至高祖,下至玄孙,凡九族”,九族指的就是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儿子、孙子、仍孙、曾孙、玄孙这九代。

第二种、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父族四”即姑之子(姑姑的子女)、姊妹之子(外甥)、女儿之子(外孙)、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姐妹、儿女)。“母族三”即母之父(外祖父)、母之母(外祖母)、从母子(娘舅)。“妻族二”即岳父、岳母。

第三种、父族四、母族三、姥族二。“父族四”即父族上下4代(老太奶爷、太奶爷、奶爷、爸爸),姑母一家、姊妹一家、女儿一家。 “母族三”即母族上下4代(老太姥姥、太姥姥、姥姥、妈妈),姥爷一家、从母一家。“姥族二”即姥族上下4代(老太姥岳母、太姥岳母、姥丈母娘、丈母),岳父一家。

第四种、父五族,母四族。“父五族”即玄孙、曾孙、孙、子、身。“母四族”即母、王母(祖母)、曾王母、高王母。



以上不管是哪种,牵连的人都是十分广的,若是真的诛杀九族,这人数少则千人,多则万人,可谓是牵连甚广。如此,也因诛杀九族牵连的人实在是太多太多,这等杀戮实在是有伤天和,因此历代君王甚少会用到这个刑罚,毕竟他们也怕死后会下十八层地狱,所以历史上对实行诛九族的记载甚少,这也就能解释了。


澳古说历史


公元1403年,明成祖朱棣从他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手中,成功地夺取了皇位,如愿当上了皇帝,史称“靖难之役”。

朱棣称帝后,原建文帝的臣子们选择不一,有的自杀殉节、有的投靠新主、还有的归隐山林……,这其中不得不提到一个人——方孝孺。

方孝孺是建文帝近臣,深得建文帝倚重。朱棣称帝后也非常看重他,让他写即位诏书,却遭到方孝孺破口大骂其乱臣贼子。朱棣大怒,问方孝孺说:难道不怕我诛你九族?方孝孺回答说:就是十族又能怎样?

由于朱棣下令处死方孝孺亲友门生共计873人,共包括:父四族(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一族、出嫁的姐妹一族、出嫁的女儿一族)、母三族(外祖父一族、外祖母一族、姨妈一族)、妻二族(岳父一族、岳母一族),第十族是门生。

方孝孺被诛十族,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被诛十族之人。

现在看来,在“家天下”的历史时期,为谁当皇帝而被诛十族真不值得。因为这仅仅就是别人家的户口本上谁是户主的事。






惬意逍遥游


传说中诛九族是中国古代最残酷的刑罚。那么究竟怎么是诛九族呢?历史上哪些人被诛九族了呢?先了解什么是九族。

所谓九族:父族四、母族三和妻族二。

“父族四”,就是指自己一族,再加上已经出嫁的姑母和儿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儿及外孙;“母族三”,是指自己的外祖父全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妻族二”,则是指自己的岳父的一家和岳母的娘家。

很明显,九族人数非常大,牵连甚广。古代本来就是人情社会,如果真的实行诛九族,很可能牵涉到王公贵族、皇亲国戚。

其实,诛九族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历史上并没有记载“诛九族”这个刑罚,甚至在《二十四史》和其他史籍中,完全没有出现“诛九族”这三个字,历史上也没有人被执行过诛九族。至于明朝的方孝孺诛十族,当然是以讹传讹,并不存在。

正史上只有灭三族,而非诛九族。在各种史籍中,经常出现“夷族”、“夷三族”、“诛三族”这样的记载。反而没有“诛九族”。足见“诛九族”只是“诛三族”的民间传说。

如魏晋时期,自取灭亡的曹爽、被司马昭拿来当替罪羊的成济、起兵反司马昭的诸葛诞,都被灭了三族。特别是成济弑君,并没有灭九族,而是灭三族。足以说明,诛九族是不存在的。只有灭三族的真实存在的。


袁卫宇


诛族这种刑罚最早开始于商朝,但在很长一段时期,最多也就是诛三族,即父、兄、子三族。

但是,等到秦国商鞅变法之后,诛族的面积便不断背扩大,先是五族、后是七族,最后由秦始皇扩大到九族,由此“诛九族”便也成为历朝历代的最高刑罚。

一直以来,诛九族有两种说法,其中最流行的说法是:父族四、母族三和妻族二。

所谓“父族四”,就是指自己一族,再加上已经出嫁的姑母和儿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儿及外孙。所谓“母族三”,是指自己的外祖父全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至于妻族二,则是指自己的岳父的一家和岳母的娘家。



第二种说法,是“高、曾、祖、考、己身、子、孙、曾、玄”这九族。如果按照这九族来说,那打击的范围实在太广。

举个列子,这就好比西汉的皇族,从汉高祖刘邦开始,一直到汉宣帝刘病已的儿子,这近150年间的所有皇室子弟及其家人都要被杀,这一代代算下来,恐怕至少有好几万人,这实在有点夸张。

更重要的是,除了皇室和那些功勋贵族子弟,对于古代绝大部分人来说,他们的这九族的成员,恐怕早已经很难再分辨清楚,尤其是普通老百姓,他们恐怕连族谱都没有,甚至是很多功勋子弟,他们这九族也很难一直传承下来。

所以,如果古代皇帝按照这个标准来诛九族的话,恐怕很难实际操作下去,因为实在很难找到这九族内全部对应的人,即便找到,恐怕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也太大,而且打击面也实在太广,最后搞不好还会把自己给牵连进去。

从这层意义上说,古代实际操作中的诛九族,应该是第一种说法。至于第二种,更多是用来告诉大家什么是九族。换句话说,就是让大家直到九族传承下来后,每个族对应该怎么称呼。



那么,按照第一种诛九族的说法来算,将会有多少人被处死呢?我们按照一个家庭有四个儿子和三个女儿来算,如果这个家庭种的长子不幸被诛九族,他的“父族四”这边算下来大概要被诛杀3242个人。

至于母族三这边稍微好一些。往上数,会涉及外公外婆。比如,外公的一家,也包括舅舅的一家人,接下来就要在外婆的祖辈上往上数,那就是外婆的娘家。而母亲的姐妹的一家也是要包含在内的。

这样算下来就要牵连三辈人,差不多需要杀57个人。至于妻族,主要是妻子的父亲一家以及妻子的母亲一家被牵连到三代,大概有42个人。这样合计算下来,诛九族大概会涉及3341个人。

当然,这个人数已经算是比较大的家族,广大普通百姓肯定是不会有这样庞大的家族。事实上,古代医疗条件有限,而且生活条件也不好,人的平均寿命基本上在三十到四十岁之间,所以通常情况下,即便是大户人家被诛九族,人数恐怕也就在600—800人左右。

对此,我们可以看下明朝方孝孺被诛十族,把他的门生都算在内,史书上记载的被杀人数,总计也就873人。不过,值得一说的是,虽然诛九族在电视剧中经常出现,但在历史上,被明确记载诛九族的人,只有明朝的景清一人,外加方孝孺的诛十族。反倒是夷三族和诛族,在史书上经常出现。


我是赵帅锅


古时候,诛九族到底会诛多少人?

题主,俺来回答下这个提问。

诛灭九族,这是古代封建王朝对一个主犯,最大最重的刑罚了,一般能被这样重治罪的多是官宦家庭,平民百姓也没有这个犯罪的机会。

题意解释,很明显,这个提问里,涉及俩个问:一是关于“九族”;二是“多少人”。

咱县来说说九族

九族就是指一个家族的九代人,这个是显而易见,没有争议的。但这个提问说的是“诛灭九族”。这就得从被诛灭九族的主犯这个主体说起了。

《三字经》上有:高曾祖,父及身,子子孙,有玄孙。从12个字上看得很清楚,就是一个人从自身向上溯四代人:我、父亲、爷爷、曾爷爷、祖爷爷;这是五代人了。我、儿子、孙子、曾孙、玄孙,这从自身向下也是五代人。

自身就像一个中间的纪年轴,向上四代人,向下四代人,加上自身,这刚好是九代人。也就是诛灭九族的这九族。

往往是一个罪犯犯了十恶不赦的误国重罪,才会施行这样的重罚。

另外,灭门九族后面还有一句:满门抄斩。

就是让这个对国家犯下十恶不赦的大坏蛋亡族,把家里的祖坟都刨开鞭尸,把在怀抱中的婴儿也溺亡。并且抄没家财,宅院府邸充公。

这就是灭门九族,满门抄斩,斩草除根。

其次咱说说这灭九族是多少人

这个是没有定数的。如果这个犯罪的大坏蛋主体,上溯到五代人,都是官宦人家,那么人口就不计其数了,何况古代男人有钱有权后,可以随便纳妾生孩子。

在就说这个犯罪主体的下面的人吧!他要有八个儿子,他有在快告老还乡的时候犯法,自己都熬成祖爷爷了。古代结婚早,十三四岁就有当爹的。

你可以这么展开想象这灭门九族应该有多少人吧!

只能说,最少也有百人吧!因此可以断定,被灭门九族的十恶的大坏蛋,怎么也要一百人口以上吧!

其三咱再说说北大孔教授

北京大学有关著名教授,叫孔庆东,这个教授嘴大,又愤世嫉俗。孔教授就经常在微博上或者做客的节目里,对当下社会腐败官员,提倡恢复古代的灭门九族的刑罚。

很显然,孔教授这是对当今腐败现象的矫枉过正的一种个人观点而已。当下文明社会,一人犯法一人担当,怎么还会学习古代那样的惨无人道的刑罚呢?

总结:就古今腐败官员犯罪来说,很多都是家族化的。一人得道鸡狗升天。古代诛九族的罪罚,其族人可以警示做官人,监督规劝他们奉公守法,千万别祸国殃民,因为你一个人做官,触犯了祸国殃民的大罪,刑罚会连累他们。这才有了族人举报自家人的大义灭亲。

关于诛九族这个提问,俺就说这些,题主你觉得俺说的咋样?喜欢,就点下“关注”,我们一起闲话古今多少事。


太行读评


古代诛九族的时候,会诛杀多少人?下面来说说。

九族的概念

九族的概念在下在一个类似的问题中回答过,这里再简要的说说。所谓九族通常指的是本族宗亲,《礼记·丧服小记》曰:“亲亲以三为五,以五为九,上杀、下杀、旁杀,而亲毕矣”就描述了九族的范围,如果把这句话用图表的形式表示出来的话,是一个菱形的形状。菱形的中间是自己,“三”就是从自己出发,上面是自己的父母,下面是自己的子女;然后再上下各推一代(总共两代),即祖父母和孙子女,这就是“五”;再上下各推二代(总共四代),到高祖父母以及玄孙为止,这就是“九”,也就是“上杀”和“下杀”,这个“杀”是止的意思,以上就是纵向的轴。

讲完了纵向的轴,再来讲横轴,即“旁杀”。所谓的旁杀也就是旁系亲属的范围,也是从已自己为中心到“三”,即右至兄弟,左至姊妹;然后按照上文的推演方式,推到“五”,即从父兄弟(堂兄弟),从父姊妹(堂姊妹),“从”音纵,是堂房亲属的意思;再往左右推至三从兄弟(族兄弟)和三从姊妹(族姊妹),也是共九代,这就是横轴。

古人制定这些本来是服丧用的,所谓五服制度就是根据亲疏关系制定的五种服饰制度,古代以“上杀”和“下杀”为纵轴,以“旁杀”为横轴制定了一个菱形的图来表示以自己为中心的亲属要服的五服图表。然而古人又把这个和法律相结合,就有了所谓的“诛九族”。

要诛多少人?

那么古人要诛九族的时候要诛杀多少人呢?

理想的计算方式

就根据这个菱形的图表来算算。如果菱形图表上每个都只算一个人的话,且都在世的话,那么就是41个人,然后“上杀”算夫妻双方的话,那么就是45个,在加上自己的妻子就是46个。当然自己的子女、兄弟姊妹、从兄弟姊妹等不止一个,所以就会在这个基础上再增加人数,达到几百甚至上千的规模。以上这个也只是理想的状况。

实际的计算方式

实际的情况五服图上的亲属不可能都存活于世,特别是那种关系越疏的亲属,要么就是已经离世,要么就是没有出生。而在诛九族的时候,很多朝代已经出嫁的女子是不受此牵连的,这样“诛九族”的时候“旁杀”姊妹这一支就不会诛这么多人。如果统治者仁慈的话,也就诛杀“上杀”、“下杀”中已经成年的男性成员(年岁很长的可能会不诛杀),那么人数并不多。如果统治者弑杀的话,那么诛杀的就远远不止这点人了,像是当年朱棣诛方孝孺的“十族”就杀了蛮多。如果朝代的律法“仁慈”的话,那么也不会牵连多少亲属,《唐律》算是牵连亲属最少的律法了,就算是谋反也只株连本宗直系亲属和期亲。所以实际诛杀多少人,会根据各朝的律法不同,统治者的愤怒程度不同,以及实际的亲属人数不同等方面来确定。少则几人,多则几百上千人。




总的来说,而古人诛九族会诛杀多少人,得看具体情况。比如朱棣当时诛十族如果算的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的,那么异姓都会牵连,又是大族的话,那么几百人的规模是有的。若是统治者诛九族的时候只诛高祖至玄孙的话,那么诛杀的人数就不多,甚至可能只有几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