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商铺减少572间租金从2万降至1千,广州这条商业街惨变“无人区”

状元坊往昔

在千年商都广州靠近珠江边的一条长不过200百多米、最窄处仅2米的内街,众多“飞机头“”与“蘑菇头”争奇斗艳,无数“铅笔裤”与”牛仔裤”相映成趣。这些潮人们纷纷杀进路两旁的店铺,胸前挂着鼓鼓囊囊钱包有备无患的老板伙计们也招架不住,有店铺收了一张红衫鱼(百元大钞)来不及找零,靓妹纸已经被人流推走,老板只能看着密密麻麻的人头“望钱兴叹”。

商铺减少572间租金从2万降至1千,广州这条商业街惨变“无人区”


前方突然传来极具广州特色的叫骂声,原来一个学生哥在弯腰系鞋带一霎那,后方靓仔只顾抬头看着举在半空生怕被人“爆窃”的钱包,躲闪不及,产生了“追尾”,瞬间人群东倒西歪,甚至有人体组织与水泥地面的摩擦声。好在他们只是彼此互相“问候”了一下家人,懒得动手,再说周围都是“蠢蠢欲动”的围观群众,此处岂是久留之地,于是果断“分道扬镳”!

商铺减少572间租金从2万降至1千,广州这条商业街惨变“无人区”


广州状元坊距今有700年历史,相传南宋时期“南蛮子”张镇孙竟然高中状元,家乡父老乡亲倍感荣幸并引以为傲,于是把他居住的“通泰里”改名“状元坊”。此地位于传统商业旺地——人民南路,靠近珠江。一直以来,珠江对于广州商圈有明显影响,地处珠江边的商业街都非常繁华,比如上下九、十三行。这里原先卖戏服、绣球等传统产品。随着传统文化的没落,戏服锈球这些玩意儿无人搭理,精明的商贩在此聚集,经营衣服鞋子、文具精品、小吃零食、时尚百货等等。这些东西新潮而实惠,很受囊中羞涩的年轻人、学生哥喜欢。后来政府部门把这一条街统一扮靓,于是人流越来越多,成了当时广州商业翘楚,单日人流量最高峰达6万人。

商铺减少572间租金从2万降至1千,广州这条商业街惨变“无人区”


郑达潮的皮带店在这里开了15年,他见证了这里从繁华到没落的全过程。当年生意最火爆的时候,他雇了17个伙计,早上卷闸门一打开就停不下来,中午只能轮流蹲在角落里吃饭,每天卖出皮带几千条。当时一平方的店面租金高达一万元,老板们还是像古惑仔抢地盘一样争破头。

状元坊没落

随着广州地铁的开通,城市中心的东移,还有年轻人对精致个性化“靓嘢”的追求,状元坊廉价低劣货逐渐被抛弃,地处老城区的状元坊越来越被冷落,高大上的天河城成了潮人们的好处去。

曾经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的状元坊,如今成了一条用3分钟就能横穿而过的普通小巷,越来越多商户逃离这里,搬去越富广场、地王广场,随之带走的还有每个商户的粉丝。2005年底,这里商铺减少572间,人气急剧下降。

商铺减少572间租金从2万降至1千,广州这条商业街惨变“无人区”


电商的崛起,又给了状元坊致命一击,更多人宅在家里在网上买买买。状元坊盛况不再,只剩下半街空铺在“倒闭潮”中煎熬。

状元坊再探

时至今日,状元坊依旧冷冷清清,许多大门紧闭,墙上贴着转让招租的广告,街边堆满杂物,半天才见到行人路过。有些店铺虚掩着门,可以看到里面硕大的蛇皮袋,这里俨然已经成了十三行服装批发市场的仓库。

商铺减少572间租金从2万降至1千,广州这条商业街惨变“无人区”


崔阿姨是本地人,她至今还坚守在这里,她的服装店鼎盛的时候月租两万,一天能卖一百多件衣服。现在她的租金才一千多,偶尔有跟她一起变老的老主顾前来帮衬,她依靠这些微薄的收入维持生活、交社保。但今天直到下午四点,她的服装店“还未开市”。

从上下九连排紧闭的店铺,到北京路日渐冷清的商场,我们依稀看到了状元坊的影子。从“撞人坊”到“无人坊”,留给广州80后、90后的是无尽的青春回忆和内心伤感,曾经的“状仔”们,你们对状元坊有什么记忆与期盼,都来说说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