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魏晉陸機《赴洛道中作》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魏晉陸機《赴洛道中作》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

陸機的祖父陸遜是三國時吳國的丞相、父親陸抗是大司馬。在吳國滅亡後,他於太康十年(289年),即二十九歲時,與弟弟陸雲離開家鄉吳郡吳縣華亭(今上海市松江)赴洛陽。《赴洛道中作》二首作於他赴洛陽途中。陸機簡介:

陸機(261-303),字士衡,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西晉文學家、書法家,孫吳丞相陸遜之孫、大司馬陸抗之子,與其弟陸雲合稱“二陸”。孫吳滅亡後出仕晉朝司馬氏政權,曾歷任平原內史、祭酒、著作郎等職,世稱“陸平原”。後死於“八王之亂”,被夷三族。他“少有奇才,文章冠世”(《晉書·陸機傳》),與弟陸雲俱為中國西晉時期著名文學家,被譽為“太康之英”。陸機還是一位傑出的書法家,他的《平復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書法真跡。


赴洛道中作註釋:


遠遊越山川,山川修且廣。離家遠遊過山川,山山水水長又寬。修:長。

振策陟(zhì)崇丘,安轡(pèi)遵平莽(mǎng)。揮鞭策馬登峻嶺,提韁徐行過平原。振策:揮動馬鞭。陟:登上。崇丘:高丘、高山。案轡:按轡,謂扣緊馬韁使馬緩行或停止。遵:沿著。平莽:平坦廣闊的草原。

夕息抱影寐(mèi),朝徂(cú)銜(xián)思往。夜宿形影自相伴,晨起含悲又向前。夕:傍晚。抱影:守著影子。寐:入睡。徂:往,行走。銜思:心懷思緒。

頓轡(pèi)倚嵩巖,側聽悲風響。收韁駐馬懸崖下,側耳傾聽悲風響。頓轡:拉住馬韁使馬停下。倚:斜靠。嵩巖:即指岩石。嵩,泛指高山。

清露墜素輝,明月一何朗。露珠墜下閃清輝,明月皎皎多晴朗。清露:潔淨的露水。素輝:白色的亮光。一何:多麼。朗:明亮。

撫枕不能寐(mèi),振衣獨長想。撫幾久久不能寐,披衣獨自心悵惘。振衣:振衣去塵,即指披衣而起。



陸機的主要作品有:

赴洛道中作、短歌行、吳趨行、長歌行、嘆逝賦、猛虎行、門有車馬客行、文賦、梁甫吟、百年歌、輓歌辭 其一、贈顧交趾公真詩、與弟清河雲詩十章、飲酒樂、贈尚書郎顧彥先詩二首其二、庶人輓歌辭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