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周總理誕辰122週年,我們一起來讀讀總理這些並不廣為人知的詩歌

來源:微信公眾號“共青團中央”(ID:gqtzy2014)綜合整理自微信公眾號“學習時報”(ID:studytimes)、《黨校(行政學院)通訊》2019年11月15日第4版、新華社、人民網、微博@共青團中央

今天是3月5日,是周恩來總理誕辰122週年。

周總理誕辰122週年,我們一起來讀讀總理這些並不廣為人知的詩歌

周恩來為人民鞠躬盡瘁、無私奉獻的精神,永遠為中國人民所銘記。在周恩來的一生中,除了從事領導革命和建設工作,他也寫過一些詩歌,這些留存下來的詩作雖然不多,不足20首,但是其中蘊含的意義和境界都非常深厚而博大。

重溫他的詩歌,可以洞察其中蘊含的愛國主義情懷、不懈求索的奮鬥精神,更深切地感悟到周恩來的偉大人格,激勵我們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周總理誕辰122週年,我們一起來讀讀總理這些並不廣為人知的詩歌

濃烈的家國情懷

在五四運動之前,周恩來就開始了詩歌創作。他的詩歌直抒胸臆,字裡行間浸透了拳拳報國志向、濃濃赤子真誠。

周恩來出生在中國面臨帝國主義列強侵略瓜分、清政府喪權辱國、民族危機深重的年代。他從小就萌發了強烈的報國志向,積極探索和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在思想和社會活動等方面都有著與眾不同的表現。1910年至1913年,少年周恩來在東北求學3年,先後就讀於奉天省銀州銀崗書院和奉天省官立東關模範小學,在此期間,他曾經模擬陸游的《示兒》,創作一首七絕詩。

戰火洗劫萬室空,

吾儕爭見九州同。

華師盡掃列強日,

捷報飛傳告鰲翁。

這首詩表達了他對民族獨立和富強的熱切期盼。詩中的鰲翁是周恩來非常要好的同學何履禎的爺爺何殿甲,何老先生字鰲峰,是一位學識淵博、頗有愛國心的私塾先生。周恩來到何家去做客,何老先生非常喜歡胸懷大志、天資聰穎的周恩來,他常帶周恩來和何家的幾個少年到村子附近的日俄戰爭戰場舊址去“講古”。國家破敗的慘狀,深深地激發了周恩來的愛國之心。

周總理誕辰122週年,我們一起來讀讀總理這些並不廣為人知的詩歌

▲周總理(新華社)

周恩來很早便立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遠大志向。他曾撰文寫道:“吾輩生於二十世紀競爭之時代,生於積弱不振之中國,生於外侮日逼,自顧不暇之危急時間,安忍坐視而不一救耶……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他追求的不是個人的榮華富貴,也不是顯赫名聲,而是放眼世界,胸懷天下的遠大抱負。這開闊的胸襟、開放的格局為他的政治家生涯鋪墊了底色。有感於軍閥混戰、動盪不安、民不聊生的國家政治局勢,他用詩句表達了憂國憂民的心緒,在《春日偶成》詩二首中,他這樣寫道:

極目青郊外,煙霾布正濃。

中原方逐鹿,博浪踵相蹤。

櫻花紅陌上,柳葉綠池邊。

燕子聲聲裡,相思又一年。

在南開學校讀書期間,他和張蓬仙等同學發起組織了敬業樂群會,邀請校外知名人士座談,如吳玉章、黃炎培等都曾接受敬業樂群會的邀請,來南開學校演講並與同學們座談。這些活動不僅開闊了學生們的眼界,幫助他們增強了學習興趣,也激發了他們投身救國的革命熱情。1916年,周恩來送別好友張蓬仙,做了《送蓬仙兄返里有感》三首詩。詩中寫道:

相逢萍水亦前緣,

負笈津門豈偶然。

捫蝨傾談驚四座,

持螯下酒話當年。

險夷不變應嘗膽,

道義爭擔敢息肩。

待得歸農功滿日,

他年預卜買鄰錢。

這首詩反映了周恩來的擇友觀。第一句話表明他認為朋友的相遇不是偶然,而是為了共同的理想走到一起來,選擇共同的責任而甘苦與共。用東晉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王猛“捫蝨而談”的典故比喻自己和朋友無所畏忌談論天下。

東風催異客,南浦唱驪歌。

轉眼人千里,消魂夢一柯。

星離成恨事,雲散奈愁何。

欣喜前塵影,因緣文字多。

這首詩表達了對遠赴日本求學的張蓬仙的依依惜別之情。

同儕爭疾走,君獨著先鞭。

作嫁憐儂拙,急流讓爾賢。

群鴉戀晚樹,孤雁入寥天。

惟有交遊舊,臨歧意悵然。

此詩表達了對張蓬仙追求真理的認同。這三首詩表明了他與朋友相交不是為了日後做官發財積攢人脈,也不是耽於美食享受生活的安逸,而是為了報效祖國而共同奮鬥的思想。

周總理誕辰122週年,我們一起來讀讀總理這些並不廣為人知的詩歌

不懈求索的奮鬥精神

人生的目標能夠砥礪強大的心靈,磨鍊堅強的意志。周恩來前往日本、法國學習考察,如飢似渴地探求各種新知識新思想,最終選擇了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信仰,激發出改造社會的行動自覺,勇擔使命,鞠躬盡瘁,在自己的人生考卷上寫上了精彩圓滿的答案。面對人生道路的種種境遇,周恩來始終沒有放棄自己對真理的追求。從早年周恩來的詩歌中,可以看出他不懈求索的心路歷程。

周恩來曾經創作過一首五律,即他在南開學校讀書時與同學王樸山一起吟作的詩句。

華年惜綠鬢,午夜嘯青鋒。

學道雄心淡,觀時熱血濃。

無成慚畫虎,有待愛潛龍。

詩思飛何處?雲山幾萬重。

王樸山也曾在日本留學,兩人惺惺相惜,一起練武、聯句,情深義重,無所不談。“學道”指研究學問,“觀時”指研究世界大勢和各種社會思潮,兩相對比展現了周恩來當時的研究興趣和奮鬥方向。這首詩表達了周恩來關心國家大事的赤誠之心和報國熱情。

1917年9月,周恩來東渡扶桑求學,出發前他寫了一首詩歌《大江歌罷掉頭東》。

大江歌罷掉頭東,

邃密群科濟世窮。

面壁十年圖破壁,

難酬蹈海亦英雄。

這首詩激情豪放、氣勢雄渾,體現了他矢志精誠報國的豪情壯志和偉大情懷。在日本求學期間,他閱讀了大量介紹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書籍。他在日記中寫道:想要想比現在還新的思想,做要做現在最新的事情,學要學離現在最近的學問。思想要自由,做事要實在,學問要真切。他在留日期間進一步堅定了要用實際行動追求真理,探索救國道路的決心。

周總理誕辰122週年,我們一起來讀讀總理這些並不廣為人知的詩歌

勇於擔當的犧牲精神

革命道路並非一帆風順,革命事業也非一蹴而就。對於救亡圖存所需要的犧牲奉獻和改造社會的艱難險阻,周恩來有著充分的預期。在做官坦途和革命大道的人生選擇中,他毅然作出投身革命的決定,體現了他勇於擔當的犧牲精神。

早期工人運動領袖黃愛在天津學聯工作時,與周恩來結下深厚友誼。1922年,湖南工人罷工,黃愛是勞工會領袖,被敵人逮捕殺害。黃愛的犧牲在全國引起了轟動,各地集會遊行,抗議暴行。在德國留學的周恩來得知這一噩耗,非常悲憤,他揮筆寫下了詩歌《生別死離》。這首詩在悼念黃愛烈士的同時,也闡發了他對革命的擔當精神。

“壯烈的死,苟且的生。貪生怕死,何如重死輕生!生別死離,最是難堪事,別了,牽腸掛肚,死了,毫無輕重,何如作個感人的永別!沒有耕耘,哪來收穫?沒播革命的種子,卻盼共產花開!夢想赤色的旗兒飛揚,卻不用血來染他,天下哪有這類便宜事?坐著談,何如起來行!貪生的人,也悲傷別離,也隨著死生,只是他們卻識不透這感人的永別,永遠的感人。不用希望人家了!生死的路,已放在各人前邊,飛向光明,盡由著你!舉起那黑鐵的鋤兒,開闢那未耕耘的土地,種子撒在人間,血兒滴在地上,本是別離的,以後更會永別!生死參透了,努力為生,還要努力為死,便永別了,又算什麼?”

在這首現代詩中,周恩來認為理想是美好的,是需要為之奮鬥為之奉獻為之犧牲的,沒有每個個體生命的燃燒,是不會換來理想的實現,沒有每個個體的流血犧牲,是不會換來民族的獨立自強。黃愛烈士為革命犧牲,是壯烈的殉道者,是不朽的先驅;人生道路是多樣的,選擇為光明而生,為革命而死,就算是永別,也是活在人民心中。這首詩也表達了周恩來心中的誓言,成為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把一生奉獻給黨和人民事業的不變初心

周總理誕辰122週年,我們一起來讀讀總理這些並不廣為人知的詩歌

在法國勤工儉學時的周恩來

今天,也是學雷鋒紀念日。周總理曾給雷鋒題詞:

周總理誕辰122週年,我們一起來讀讀總理這些並不廣為人知的詩歌

向雷鋒同志學習,憎愛分明的階級立場,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產主義風格,奮不顧身的無產階級鬥志。

——周恩來


敬愛的周總理

人民永遠懷念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