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魏延相比于徐晃和张辽,能力如何?

保护伞公司情报顾问



魏延是刘备的心腹,早期以部曲的身份跟随刘备。南征北战之后,逐渐升任牙门将军,镇北将军,领汉中太守。

诸葛亮执政期间,正值蜀汉名将凋零,青黄不接的关键时期。魏延可谓撑起了蜀汉将领的整体水平,使蜀国避免了比较大的人才断档期。

此后!随着诸葛亮的数次北伐,魏延多有精彩表现,战功累累,逐渐升任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前军师、征西大将军,被进封为南郑侯。

他是蜀国中后期,名副其实的第一大将。他在军中的地位,无人可及。甚至于拥有国舅爷身份的吴懿,都及不上魏延。

也正是因为权势过大,诸葛亮死后,没人能治得住他了,所以才成了诸葛亮的打击对象。最终被冠以了“反贼”的名头。

不但身首异处,还被杨仪泄私愤夷灭了三族。

总的来说:魏延这个人,军事能力强悍,个人勇武突出,是蜀汉将领中的佼佼者,名列前茅般的存在。


那么?魏延与徐晃、张辽相比,谁的能力更强呢?

这边没说比什么……那我就从两个方面出发。

——以演义比武力值

——以正史比军事能力


以演义论武力值的话,魏延与张辽、徐晃二将相比,应该是一个档次,都是一流高手。不过魏延应该在一流末端,而张辽、徐晃在一流前端。

整体武力值,张辽、徐晃略胜魏延……

魏延与蜀将泠苞单挑,斗将结果为三十合不分胜负。而老黄忠出马,轻松将泠苞击败。可见魏延的武力值,比老黄忠稍差。

而徐晃、张辽二人,分别有战平许褚、太史慈的精彩记录。太史慈、许褚的水平,相比黄忠应该在伯仲之间。

而且张辽还有赵云、关羽交手的记录。虽说作者没有交代这两次打斗的结果以及回合数,不过同样没说张辽败阵。

——所以!魏延的武力值,相比张辽、徐晃偏弱。


再从庞德来看,魏延与庞德单挑,第一次没有分出胜负,被马超率众劫了曹操后寨。第二次交手,魏延一箭射中曹操,后方转出庞德,奋力向前,杀退魏延,救了曹操。

而且当庞德保曹操走的时候,魏延没敢再去骚扰庞德。说明硬实力上,庞德略高一筹。

而庞德与张辽、徐晃这些人,基本上是一个级别的。


接下来,以正史军军事能力……

张辽的军事能力,是公认的三国前几名。合肥之战,张辽以八百之众,冲破孙权十万大军的阵脚。之后复以七千之众,大破孙权的十万大军,一度使东吴“闻张丧单”,江东小儿不敢夜啼。

徐晃的樊城一战,多次运用战术成功,最终将蜀将关羽击败。之后更是长驱直入,连下十重鹿角。长驱直入这个成语,说的就是徐晃。另外一点,徐晃的治军,曾被曹操盛赞为有周亚夫之风。

徐晃、张辽二人,可谓是三国时期,衡量名将的标杆……


魏延的军事能力,具体体现在哪呢?

早年以部曲的身份跟随刘备,生平第一战,便是跟随刘备入川。此战之中,魏延的具体战功不详。

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升牙门将军——参考,《三国志·魏延传》

不过从一个部曲,一跃成为了牙门将军。跳过了那些小将步骤,直接做到了将军,说明魏延平益州的时候战功不小。

之后!跟随刘备平定汉中,刘备反手给魏延一个封疆大吏,封他为汉中太守。

从一个部曲,短时间内提升为一郡太守,而且还是蜀中的第一边防重镇。魏延的军事才能以及他在这几场战役中的表现,可以想象一下。

——能力越强,责任越大;没有平白无故的重用。

既然刘备将汉中交给了魏延,说明魏延跟关羽一样,是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将。有一定的帅才潜质。

而魏延镇守汉中将近十年,采用拒敌于国门之外,犬牙交错的防守方式。将近十年,保汉中寸土不失。包括后来的吴懿、王平,这两人镇守汉中,一贯延续的是魏延的战术打法,又守住了汉中十年。期间王平还以三万兵力退过曹爽的十万大军。

直到姜维放敌入国门之前,汉中可谓固若金汤

——这便是魏延军事能力最好的体现

诸葛亮北伐的时候,魏延提出了一个分兵潼关的奇谋。这次奇谋,我分析过很多次,是魏延制定的一次大战略蓝图。并不是简单的,如魏略所说的“子午谷奇谋”。

——由于时间关系,这边就不长篇大论了

公元230年,曹睿兴兵伐蜀,三路齐出。魏延领一支队伍往阳溪一代,大破魏后将军费瑶以及雍州刺使郭淮。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司马懿令张郃攻王平于南围,另一方面打算领军偷袭诸葛亮,魏延高翔等领军溺战,大破司马懿等。

魏延的战绩,记载很少,比较笼统。大多都以一句数有战功,一笔带过。这大概是受蜀国无史官的影响。比如张飞、赵云、黄忠等人的记载都非常的少。

总的来说,魏延的军事能力,从防守汉中,以及他的官职提升之快。足以得到证明。

毫无疑问!以正史论军事能力,魏延的才能,完全可以与张辽、徐晃等人相提并论。


爱尚文史


咱们从几个方面来对魏延、徐晃和张辽三人进行对比:武艺高低、统兵水平、政治头脑。

一、武艺高低

武艺的高低主要是通过单挑厮杀的战绩来体现。

咱们先看看魏延的战绩表:


1. 樊城之战,对阵文聘,以寡敌众,“从已至未,手下兵卒皆已折尽”,魏延拔马而逃

2. 雒城之战,对阵泠苞,三十不分胜负,邓贤来夹攻,魏延拔马而走

3. 涪江坝上,再战泠苞,不数合,生擒泠苞

4. 葭萌关前,对阵杨柏,战不十合,击退杨柏

5. 葭萌关前,对阵马岱,战不十合,马岱诈败,魏延追去,被马岱一箭射中左臂

6. 汉中之战,对阵庞德,难解难分,曹操下令全军出击,魏延诈败而走

7.魏延一箭射中曹操嘴唇,庞德奋力战退魏延

8. 南征之战,对阵鄂焕,魏延诈败,与王平、张翼围攻擒住鄂焕

9. 南征之战,生擒孟获

10. 南征之战,对阵祝融夫人,战不十合,魏延诈败而走

11.冀城之战,对阵姜维,战不数合,魏延诈败而走

12. 街亭之战,对阵张郃,战不数合,张郃诈败而走

13. 对阵曹遵,一刀斩于马下

14. 伏击王双,王双措手不及,被魏延突袭,一刀砍杀

15.木门道伏击战,对战张郃,战不十合,魏延诈败

16.上方谷伏击战,对阵司马懿,战不三合,魏延诈败

魏延遇到的最强敌手是庞德,起初双方纠缠,后被庞德奋力击退。武艺比庞德要低。

再看看徐晃的战绩表:


1.华阴之战,对阵崔勇,只一合,斩杀崔勇

2. 箕关之战,对阵李乐,只一合,一斧斩杀李乐于马下

3. 许都途中,对阵许褚,五十余合,不分胜负

4. 白马坡对阵颜良,二十合,败归本阵

5. 廷津渡与张辽夹攻文丑, 抡大斧截住大战,见敌方援军来到,撤退

6. 对阵韩猛,韩猛抵挡不住,拔回马走

7. 对阵汪昭,一刀斩杀汪昭(注意:徐晃用过大刀)

8. 生擒审配

9. 不数合,斩杀彭安于马下

10. 徐州伏击战,张飞正杀间,逢着徐晃,大杀一阵,乐进赶到,张飞突围而走

11.土屯围困战,徐晃与许禇双战关羽,被关羽奋力击退

12.赤壁之战,遇凌统截击,徐晃大杀一阵,掩护曹操脱逃

13. 乌林突围,徐晃与张郃双战赵云,被打跑

14. 葫芦口突围,徐晃与张辽、许禇夹攻张飞,被击退,各个带伤

15.汉中之战,对阵庞德,三五合后,徐晃诈败而退

16. 汉中之战,对阵刘封,刘封抵挡不住,拔马便走

17. 米仓山之战,包围黄忠

18.米仓山之战,徐晃与张郃不敢战赵云

19. 襄樊之战,对阵关平,战不三合,关平退走

20. 对阵右臂箭伤未愈的关羽,战八十余合,关羽落下风,拔马回寨

在曹魏阵营中,徐晃的战绩仅次于许禇,含金量非常之高,对阵过的猛将有许禇、颜良、文丑、张飞、赵云、关羽、黄忠、庞德、凌统、关平等,经历过如此多恶战,仍然能存活下来,确有其独到之处。

再来看看张辽的战绩表:


1.濮阳城之战,对阵夏侯惇,无结果,应为不分胜负

2.延津渡之战,与徐晃双战文丑,先被射中盔缨,又被射倒战马

3.官渡之战,对阵张郃,四五十合不分胜负

4. 乌巢之战,突袭蒋奇,蒋奇措手不及,被张辽挥刀斩于马下

5.北征冀州,对阵袁尚,战不三合,袁尚抵挡不住

6. 对阵沮鹄,战不三合,沮鹄不敌败走,张辽追射沮鹄应弦落马

7.征乌桓之战,乱军中遇蹋顿,张辽拍马斩杀蹋顿于马下

8.赤壁之战,乱军中一箭将黄盖射下江中

9.合淝之战,对阵太史慈,大战七八十合,不分胜负

10. 逍遥津之战,对阵凌统,大战五十合,不分胜败

张辽是非常全面的战将,单挑厮杀的武艺相当厉害,力敌张郃、夏侯惇、太史慈、凌统,皆不落下风,表现很不错了。

比较三人的武艺:徐晃>张辽>魏延

二、统兵水平

魏延是个将才,攻守两方面都很平衡,也有独当一面的能力,属于战区级将领。

徐晃不但善于领军,还善长练兵,治军严整,法度森严,有周亚夫之风,也能独领一军,属于集团军级将领。

张辽的统兵能力那就不用说了,能以一军之力对抗一国,打得风生水起,精彩纷呈,标准的帅才。如果说,魏延和徐晃之威能震慑一军之敌,而张辽则能够威震一国。

统军水平:张辽>魏延≥徐晃

三、政治头脑

这个不需要多说,张辽能以降将身份受到曹操、曹丕两代的倚重,独镇一方,君臣相得,还能让李典这个刺头抛弃成见,俯首听令,政治水平高超。

徐晃也能克制自己,担当重任,即使有小错依然受到器重,也算聪明。

魏延属于政治头脑极其幼稚的典型代表,最终害死了自己。

政治头脑:张辽>徐晃>>魏延

三人综合能力比较:

张辽>徐晃>魏延


馋嘴肥猫铲史官


魏延和徐晃、张辽相比,还是要差了很多。

比较将领能力的高低,最直观的方式莫过于比战绩了。所以我们就看一下他们三人各自的战绩如何。


一、张辽。

张辽最出名的战绩一是白狼山之战以先锋出战乌桓军,并一举斩杀了乌桓单于蹋顿;二是陈兰、梅成之乱时叛军占据灊山,灊山山路险狭,张辽率军猛攻而上,击破叛军,杀死了陈兰、梅成;三是合肥之战以七千对吴军十万,张辽先率八百骑突击吴军,挫伤了吴军士气,随后在吴军撤退时又突击孙权本队,差点活捉孙权。

张辽这三战中合肥之战最为出名,让张辽威震东吴,曹操也赞叹“自古用兵,未之有也”。

二、徐晃。

徐晃最出彩的战绩一是汉中之战在马鸣阁道大破陈式等十馀营,打通了魏军入汉中的通道。二是关羽北伐襄樊水淹七军以后,徐晃率军前去救援,击败关羽,解了樊城之围。

徐晃击败关羽之战也是成语“长驱直入”的出处,曹操评价徐晃此战“将军之功,逾孙武、穰苴”,并称赞徐晃带兵有“有周亚夫之风”。

三、魏延

和演义中魏延原本是刘表部将不同,正史上魏延是刘备的部曲,勇猛过人。在争夺益州之战中魏延屡建战功,此后被升为牙门将军。不过刘备夺取汉中以后,魏延被提拔为汉中太守时,“一军尽惊”,显然魏延的功劳只能算一般。

在诸葛亮北伐时期,魏延作为先锋出战,在卤城等战斗中都有所表现,不过都是在诸葛亮指挥下作战。魏延只有两次单独领兵,一是建兴八年西入羌中,击破费瑶、郭淮所部魏军;二是诸葛亮死后魏延因为不服杨仪,起兵攻打杨仪,结果被王平击败,最后被马岱追上杀死。

对比三人战绩,很明显魏延的战绩最少,击败的对手也最弱,而且还有一次大败的记录,明显不如张辽、徐晃。


不沉的经远


魏延是三国后期的人物了,这个时段,名将都死的差不多了,张辽,夏侯渊,关羽,张飞,许褚等人都已经不在了,蜀汉的大将也就剩赵云了,可赵云已经很老了,这个时候魏延就成了独当一面的大将了。可是诸葛亮不待见他,说他脑后有反骨,不是忠心之人,一直不重用他。

但是单论个人能力,魏延还是不错的。



魏延的军事才能,算是优秀的,他镇守汉中十余年,汉中平安无事,来犯之敌也被魏延击败,魏国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率军来袭,皆被魏延大败。

魏延的武艺,如果是与蜀国五虎上将比的话,他是要低于这些人的,算不上多高,但是也能勉强够得着一流水平,挨边吧,但是要比刘封,马岱等人高。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并没有重用魏延,我之前说了,诸葛亮并不喜欢魏延,如果守街亭让魏延去的话,说不定胜算会高,也不会有后来的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了,整个蜀国能挡得住魏国老将张郃的,也就他了,当然还有赵云,可赵云年事已高,被诸葛亮派去做其他的事了。

如果魏延和张辽在战场相遇,他们二人谋略相当,武艺可能张辽会偏高。魏延有子午谷奇谋,武艺不错,张辽武艺高强,善于用兵。如果真的相遇,可能是棋逢对手,各有千秋吧,可惜历史并没有给他们一较高下的机会。



而对于徐晃,我觉得魏延可能会略高他一筹,在我的印象中,徐晃是一名虎将,猛将,能斩敌将首级于万军之中,但并不是很善于用兵,是将,而不是帅。相对于魏延,魏延的能力均衡,是个全面性的人才,有勇有谋,且不论二人武力高低,就是二人单挑,魏延也未必会输,加上魏延有谋,就有可能让徐晃吃大亏,即使在三国前期,名将辈出的时段,不论魏延在谁的麾下,他也能混的不错。

魏延后来死于马岱之手,有人说他死的不冤,他意图造反,活该被杀,也有人说他死的冤,是政治阴谋的牺牲品。各有各的说法,这些且不论,单说魏延的各方面能力,他还是很优秀的。


Yorfear


魏延是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他骁勇善战、武艺高强,在蜀汉后期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诸葛亮每次北伐曹魏时,总会带上魏延,让他为先锋。而魏延每次的表现,也都是让人非常佩服的。

徐晃和张辽,都是曹魏“五子良将”之一,他们都是身经百战的战将,为曹操立下了赫赫战功,为曹魏政权的建立作出了杰出贡献。

那么,魏延相对于徐晃和张辽,能力如何呢?下面我将根据正史的记载,分析如下。

一、魏延对比徐晃

①先说魏延

正史中的魏延,功夫应该还是很厉害的,是一员大将。据《三国志·魏延传》记载,魏延追随刘备后,立下无数战功和战绩,被封为牙门将。刘备当上汉中王后,封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迁都成都。刘备让关羽前去镇守荆州,所以镇守汉中的任务,很多人认为非张飞莫属,连张飞自己也这样认为。出人意外的是,刘备封魏延为汉中太守,让他去镇守汉中。

众人当然是不服了,尤其是张飞,更是愤愤不平。因此,刘备为了打消众人的顾虑,当面问魏延有何御敌之策。魏延信心满满地说:“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由此可见,魏延有能力、有本领,否则不会深得刘备信任。

刘备称帝后,封魏延为镇北将军。刘禅即位后,封魏延为都亭侯。建兴五年(公元227年),诸葛亮驻守汉中,让魏延为先锋,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建兴八年(公元230年),魏延在阳谿大败魏将费瑶、雍州刺史郭淮,被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种种事迹表明,魏延是一位很有才能的武将。

不仅如此,魏延还曾请求诸葛亮让他率领一万精兵,出兵子午谷,然后直袭长安,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子午谷奇谋”。可惜的是,诸葛亮一生唯谨慎,不愿冒险,当即拒绝了魏延的建议。否则,诸葛亮很有可能成功拿下咸阳以西的关中地区。

诸葛亮临死前,召来了杨怡、费祎、姜维等人,让他们将部队退回汉中,并令魏延断后。魏延是个坚定的抗曹主义者,他不听劝阻。正史中相关描述如下:

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

结果,魏延最终被污以谋反罪,为马岱所杀。

②再说徐晃。

徐晃原本隶属于杨奉,跟他讨伐逆贼,立有战功,被封为骑都尉。后来,徐晃投靠了曹操,被封为裨将军。之后,徐晃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在讨伐吕布、刘备、袁绍等战役中,都立有战功,先后被封为偏将军、都亭侯。值得一提的是,徐晃曾奉命去救援樊城,击败了关羽,解救了“樊城之围”。曹操对徐晃的表现,非常满意,他评价道:

吾用兵三十余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且樊、襄阳之在围,过于莒、即墨,将军之功,逾孙武、穰苴。

徐晃归来时,曹操大摆宴席,出营七里相迎,当着众人的面夸赞他(全樊、襄阳,将军之功也)。当时别的将军的部队,都聚集在了一起,乱作一团。唯有徐晃的部队,整齐如故。曹操惊叹道:“徐将军可谓有周亚夫之风矣。”

总的来说,徐晃要比魏延厉害些。

二、张辽对比徐晃

徐晃胜过魏延,张辽则要胜过徐晃。

张辽是“五子良将”之首,他先后投靠了丁原、何进、董卓、吕布等人,却每次都不遇明主。后来,吕布兵败下邳,张辽投降了曹操,被封为中郎将,赐爵关内侯。

从此之后,张辽充分发挥了他的军事才能。他曾和夏侯渊攻打昌狶,当时粮食已尽,夏侯渊就打算退兵。张辽说不,他认为昌狶虽占据上风,但不敢全力以赴,是在观望。这样的人,是可以劝降的。结果,张辽仅凭三寸不烂之舌,就成功劝降了昌狶。

曹操在讨伐袁尚的战役中,途中碰到了乌桓部队,当时敌众我寡,曹军大乱。张辽却毫不畏惧,他亲自指挥将士们作战,结果大破乌桓,斩杀其首领蹋顿。

此外,张辽还曾在逍遥津以五百将士,大破孙权数万大军,让孙权胆战心惊,落荒而逃。数年以后,孙权反叛曹魏,当时张辽已病,他却仍然畏惧张辽,对诸将说:“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

毫不夸张地说,张辽是曹操所有将领中,最为出色的那个。

三、总结

魏延、徐晃、张辽三人中,我认为张辽最厉害,其次是徐晃,最后才是魏延。

那么,大家认为魏延比得了徐晃和张辽吗?


元哥说三国


魏延与徐晃、张辽相比,简直不在一个档次。

魏延之所以名气不小,主要是绯闻不少,就跟一些网红差不多,他的能力并不是多么突出。

第一,刘备取得了汉中,都以为该是张飞做太守,出镇汉中。却不曾想,刘备莫名其妙地提拔魏延由牙门将升迁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成为独当一面的的大将。

刘备善于识人、用人,这好似魏延很了不起,不是一般的能力,比张飞、赵云都厉害。

第二,魏延镇守汉中十多年,确保汉中万无一失;屡屡跟随诸葛亮北伐,颇有功绩。

第三,诸葛亮五次北伐,几乎没有多少大的成效。却就是不采纳魏延子午谷奇谋,好像魏延比诸葛亮还高明,有能力却得不到诸葛亮赏识,委屈了他的才能。

第四,诸葛亮病逝后,似乎魏延就是最有能力接替诸葛亮职位的人选。诸葛亮不放心魏延,就必须把他杀掉,否则无人能节制他。

除了这几件带有绯闻性质的事,魏延并没有留下多少值得称颂的历史记忆。但这几方面,都不能直接证明魏延的能力。

第一,魏延镇守汉中,其重要性仅次于关羽镇守荆州,可以与关羽相提并论。但不能据此断言,魏延在能力、谋略上就可以比肩关羽。

荆州要面对曹操、孙权来自于北、东北、东、东南几方面的威胁;而魏延仅仅面对曹魏来自于北方的压力,而且上庸地区还有刘封、孟达在把守。张飞驻守巴中,可以做后援。

刘备之所以让名不见经传的魏延出任汉中太守,是经过全面权衡的,并不仅仅是看魏延的能力。张飞的个性暴而无恩,又喜欢喝酒,自然不放心让他去;赵云是最适合的人选,但此时的刘备并不喜欢他,一直得不到刘备的重用,也不会选择他;刘封与魏延一样,是在刘备取益州的过程中立下功劳而被提拔的将领,但刘封义子的身份很尴尬,他本来就刚烈勇猛,如果得到重任驻守汉中,那还了得,诸葛亮就更没法控制了。

还有一个权宜之计,让李严等文臣出任太守,让魏延出任武将。但刘备不会如此用人,他只想让魏延感恩他一人,死心塌地的跟着混。

第二,魏延镇守汉中,并没有多少战事。关羽死了、张飞死了、刘封死了、刘备也死了。魏蜀之间反倒是平静下来,西线无战事,四处静悄悄。曹丕已经把蜀汉当做不存在了,并没有对其用兵。魏延也不敢招惹曹魏,也就相安无事。

第三,诸葛亮北伐,因为战略分歧,并没有重用魏延。诸葛亮整个北伐时期都没有比较像样子的战绩。那么,魏延能有多少说得过去的战绩呢?乏善可陈。

第四,子午谷奇谋,豹眼说过多次了,几无成功的可能。诸葛亮的战略,不能有大的战绩,起码不会使蜀汉大败;但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很可能让魏延全军覆没。

第五,魏延被杀足以看出魏延也就是个莽汉,没有多少谋略。

不好说魏延一定会造反,但魏延也不想想,既然诸葛亮没有把兵权交给你,诸葛亮必然做出了妥善的安排。此时冒然与蜀汉所有大臣作对,既没有责任感,也缺乏起码的智慧。

因此,在豹眼看来,魏延并没有很多值得称道的能力和谋略。

魏延在刘表手下是微不足道的部曲,跟随刘备入川作战,立下了不少功劳。可刘备对阵的是刘璋,并没有遇到多么严峻的挑战。

汉中之战,刘备与曹操打得很惨。前期是张飞风头很足,之后,斩杀夏侯渊是人家黄忠的功劳,后来曹操亲临前线,赵云表现勇猛,“一身是胆也”。

魏延干嘛去了?看不到有啥表现。而汉中之战后,刘备却任用魏延守汉中,这是出于对魏延特殊的信任。这个特殊,其意就是很特殊,不是根据能力、谋略、功绩,仅仅就是刘备不愿意让别人去,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原因。

让谁去刘备说了算,但不是说让魏延去了,他就比别人强。

魏延跟张飞、赵云等比都不行,就别说跟徐晃、张辽相比了。

徐晃那可是长驱直入,击败威震华夏的关羽的;张辽那可是带领八百骑兵就敢闯孙权十万大军阵营的,几乎把孙权活捉,“张辽止啼”,那可不仅仅是说说而已,小孩子都很买他的账。

总之,魏延没法跟人家比,终究是实力不允许哦。


豹眼看历史


魏延相比于徐晃和张辽,能力如何?

一个人取得的成就,是能力重要还是选择更重要?

从历史的角度来讲,张辽所取得的成就是最高的,毕竟他名列唐朝武庙64将和宋朝武庙72将之列,整个三国历史也就寥寥几人而已。这么看来真的是张辽的能力最强吗?

我看不尽然,我们可以举个例子,当张辽还是在吕布手下的时候,谁是吕布手下的第一武将呢?张辽还是高顺?在吕布手下,谁能力更强?

高顺和张辽的交集

“布曰:‘吾用火攻,可破伏兵。’乃留陈宫、高顺守城。”

这里间接指明,高顺是吕布手下的第一武将。

“高顺引张辽击关公寨,……关、张两军皆溃。”

这里很明显,是高顺指挥张辽攻击关羽营寨,直接把关羽、张飞两位世之虎将打败了。

“留高顺、张辽守小沛。”

很明显,高顺是主将,张辽是副将。

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

高顺除了统兵能力强之外,还是个练兵天才,亲自操练的陷阵营,可以说了三国时期战斗力最强的部队。由于高顺能力太高,吕布一直提防着他,没有仗打的时候,就把高顺的兵权剥夺了交给魏续,当要打仗的时候,又把兵权交还给高顺。

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

总之,历史上高顺的能力,大概率在张辽之上,但千年之后又如何?张辽已经功成名就,位列武庙,怎么排也得排在历史名将榜100名左右吧,但高顺呢,已经逐渐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了。


那么,回过头来,再看张辽、魏延、徐晃三人的能力谁强谁弱?一个人所取得的成就,往往与下面三个方面有关:

  1. 平台:龙生龙、凤生凤、王老板的少爷,一个亿只是小目标,优质的平台,对个人成功比个人能力更重要。比如,有两个大学生,B学生明显比A学生能力强;但A有关系,毕业后进入首屈一指的大公司,之后接触的都是世界前沿的技术;B没人脉没关系,毕业后进入一家小公司,接触不到前沿技术;多年以后,已经是天上地下,就好比张辽和高顺。

  2. 能力:除了平台之外,个人能力也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3. 运气:要想取得大成就,光有平台和能力还不够,要需要一定的运气。典型例子,张辽在乱军之中斩了踏顿单于、又在合肥遇到了孙十万(800人砍十万头猪,估计都得虚脱了),真是遇到了历史上最慷慨的送人头的。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下面的能力排名是比较合理的:

第一名:徐晃

徐晃被曹操称为魏国的周亚夫,翻看曹魏,有能与周亚夫相比的武将么,没有,所以这个评价是非常高的了。而且徐晃的武力是三人中最高的,徐晃治军有方,法度严明,有勇有谋。

徐晃声东击西,此没彼现,只一员正将,两员副将,写来似有千军万马之势,可谓用兵之能者矣。

第二名:魏延

魏延的劣势,是他所处的平台比较差,假如子午谷奇谋实施成功了的话,历史地位一定不在张辽之下。

第三名:张辽

乱军斩踏顿和合肥800赶孙十万,其实占有很大运气成份,假如把这两件特殊功绩拿掉,张辽还能与徐晃和魏延比么?

三国真正遗憾的名将就是高顺了。高顺的能力绝对在徐魏张之上。


个人见解,欢迎点评!


比禾观史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

魏延是三国时期的名将,也是蜀汉后期战斗力最强的将军。魏延是河南人,出生日期已不可考。刘备入川时,魏延因数有战功,升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拔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镇守汉中十年。后随同诸葛亮北伐,拜凉州刺史,封都亭侯,计划亲率戎马由子午道袭取关中,效法韩信故事,与诸葛亮会师潼关,此招虽有奇效,但是十分冒险,历来史学家对此计谋能否成功也是争论不断,因此遭到慎重的诸葛亮反对。

蜀汉后期,人才凋零,五虎将死后,魏延几乎是蜀汉方面都拿得出手的唯一大将,也正是因为这样,诸葛亮每次北伐都必定带上他

蜀汉国力不如曹魏也可以从良将的数量中看出来。魏国的老将虽然也有不少凋零,但是也有王平等新生代将领的补充。至于魏延和老将徐晃张辽比较,小编以为可以从他们的战绩中分析一二,比如魏延曾经击败郭淮费瑶,一人独占泠苞邓贤不落下风,显然战斗力不错,但是和徐晃比较,却又差上一些,毕竟徐晃也是大战关羽八十回合,且成功击退关羽的人物,其实力应与五虎上将是一个级别的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在中国,有武成王庙六十四将。也是我们说的古今六十四名将。三国名将,张辽、关羽、周瑜、陆逊一起上榜。有兴趣的可以查一下这个榜单,就知道为什么张辽>魏延>徐晃了。因为只有张辽上榜。

来看看这三个人的简历:

张辽(169年-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市)人。官职是:前将军、征东将军,爵位:晋阳侯。主要成就:阵斩蹋顿,大破乌桓;合肥之战,威震江东。

魏延:魏延(?-234年),字文长,义阳平氏(今河南桐柏县)人。官职:征西大将军,凉州刺史,前军师,汉中太守。爵位:南郑侯。主要成就:镇守汉中,大破费瑶和郭淮,子午谷奇谋。

徐晃:徐晃(?-227年),字公明,河东杨(今山西洪洞东南)人。官职是:右将军,假节。爵位:逯乡侯→杨侯→阳平侯。主要成就:大败韩猛;献计平关中;击破关羽,解樊城之围。

单单从三个人的简历来看,很难看出来谁厉害。一朝天子一朝臣,又是不同国家单位。就好像中国的一些省委书记,GDP都超过很多小国了。所以不能从官职和爵位来比较。但是从主要成就上可以看出来,张辽威震逍遥津,是魏国镇守遏制东吴的最高统领。这个角色相当于同时期镇守荆州的关羽,但是后来魏延也是作为蜀国遏制魏国,镇守汉中的最高统领。所以这两个人肯定是比徐晃要厉害的!


历史之君


论能力,魏延与徐晃、张辽应该不相上下,甚至更强。

但是要论忠诚度,就差得太远了。

能用魏延的人不多,在能力上必须要能镇住他。一旦你镇不住他,他是必然要造反的。诸葛亮知刘禅昏庸,为了尽量延续汉祚,留给刘禅的,都是忠诚度很高的臣子。像魏延这样的,只能生前用。死后必定是要除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