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歼敌百万的戚家军,于最后一战中全军覆灭,努尔哈赤做法太绝

明朝中后期的戚家军,那可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支由戚继光,一手培养的铁血雄师,曾经在我国东南沿海抗击倭寇。明朝末年,戚家军更是投入到对后金的战役。甚至有后世历史学家,根据诸多史料进行计算,戚家近60年的参战过程中,歼敌数量约超过100万人,自身伤亡不超过300人。可戚家军下场较为凄惨,戚继光死后,他的侄儿戚金接手戚家军。1621年“浑河战役”中,戚家军却全军覆没,此战努尔哈赤大获全胜。那么,努尔哈赤是用了怎样的方法,导致无敌的戚家军败得如此凄惨?

歼敌百万的戚家军,于最后一战中全军覆灭,努尔哈赤做法太绝

​戚家军,是戚继光于我国沿海一带,选用当地的矿工以及民夫,所组成的特殊部队。根据戚继光自撰《纪效新书》所述,“从军三十年间,先后南北水陆大小百余战,未尝遭一劫”。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戚家军这30年间,经历大大小小百余起的战争,却保持了100%的胜利。公元1588年戚继光因病去世,此后戚家军便远离了东南沿海,到处南征北战以图力挽狂澜。

歼敌百万的戚家军,于最后一战中全军覆灭,努尔哈赤做法太绝

​公元1621年,努尔哈赤率领约6万八旗精锐攻打沈阳,一旦沈阳被努尔哈赤拿下,那么关外关内将无险可守。此时戚家军的统帅,从戚继光变成了戚金,满打满算戚家军也不过2000余人,接到大明朝派遣,于1621年8月份抵达。戚家军刚到战场附近,便遭遇了满清八旗先头狙击,双方大战一触即发。

歼敌百万的戚家军,于最后一战中全军覆灭,努尔哈赤做法太绝

​戚家军凭借独特的阵法,给予八旗精锐迎头痛击,同时戚家军还掌握整个大明朝最先进的火器。时间到了1621年的9月底,努尔哈赤和他所剩的八旗精锐,已被戚家军折磨的死去活来。努尔哈赤看来,戚家军人数不足过万,但就像拦路虎,紧紧的咬住努尔哈赤。根据大明朝的战略部署,先派戚家军抵达浑河南岸驻防。等到四川浙江一带,征召出足够的兵力再立刻北上,来到沈阳增援戚家军。努尔哈赤也清楚,如果不将戚家军尽数消灭,等到援军赶来,后果将不堪设想。然而努尔哈赤实在找不到,破解戚家军的方法。

歼敌百万的戚家军,于最后一战中全军覆灭,努尔哈赤做法太绝

​当时有不少大明朝将领已投奔后金,努尔哈赤询问他们有何破敌良策之时?也无任何突破进展。可努尔哈赤最终还是想到了一条毒计,那就是釜底抽薪。因为戚家军人数不过2000,即使战斗力再强,也不可能主动迎击。那么,努尔哈赤便派遣剩下的八旗精锐,调头去攻打即将来到浑河南岸的明朝援兵。也就是说努尔哈赤先将援军尽数击溃,最后腾出手再包围整个战场,让戚家军弹尽粮绝。即使戚家军能以一敌百,但是“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戚家军毕竟也是人,需要吃饭喝水,努尔哈赤并通过这样的方法,先解决了四川,浙江征召来的3万援兵。

歼敌百万的戚家军,于最后一战中全军覆灭,努尔哈赤做法太绝

​事实证明,努尔哈赤这步棋走对了。戚家军人数不多,他们只是坚守阵地,不敢贸然出击。而努尔哈赤仅用了三天时间,便在必经之路上击溃了大明朝的3万援兵。当戚家军内部收到,援兵已被后金击溃的消息时,军心难免有所松动。此时努尔哈赤调遣剩下所有精锐,不断在外围游走骚扰,经过长时间的消耗战。到了1621年底,戚家军从之前的2000人仅剩下不到600人,这600人能力再强就算以一抵百,也不是努尔哈赤的对手。当最后一刻,整个战场只剩下戚金,与十多位戚家军好儿郎,他们已被八旗精锐团团围住。此时的八旗兵,犹如猫捉老鼠一般,他们利用弓箭,不和戚家军有正面对抗,剩下来的这十几位戚家军,遭乱箭穿身而死。

歼敌百万的戚家军,于最后一战中全军覆灭,努尔哈赤做法太绝

​努尔哈赤很快便在1622年初,占领沈阳,成功夺得了关外大片土地。努尔哈赤这个做法实在太绝,既然戚家军厉害,那么努尔哈赤就避其锋芒,他将所有的增援部队消灭之后,戚家军失败也是在所难免的。不得不承认,努尔哈赤确实是军事上的天才,而戚家军纵横几十年未想到,远离故土在沈阳遭遇全军覆没。《明史》对于戚家军最后一战,不吝赞美。可是那又能怎样呢?这支大明朝最后的精锐部队,就这样消散在了历史的车轮中。

参考文献:明实录、明史、纪效新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