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搞古陶瓷鉴定,只要认准真的就能剔除假的,这种说法正确吗?

今抖云西西


这怎么可能呢?文物鉴定,包括古陶瓷鉴定时是个系统性工程,绝对没有非黑即白的存在。甚至什么是真?什么是假?这样的问题也存在着争论。下面说几个实际操作中的案例,以说明陶瓷鉴定的复杂。需要说明的是,小编只是随便选取几个例子说明,真实情况比小编说的复杂百倍。

你知道“撞底”吗?

有些人鉴定明清瓷器时只喜欢研究年款,殊不知有些作伪者就钻了这个空子,他们先收集这样的瓷片

之后按照正常瓷器制作方法模制,入窑烧造,描绘青花,最后形成半真半假的作品坑害收藏者。比如说下面图片上的器物,你看这半成品自然没有办法坑你,但你能保证成品没法坑你吗?放心器型都对,黑色的部分全是出土真瓷片。

“真货充假”也是常有套路

明清时期,景德镇已经能仿制出历朝历代各式瓷器。于是制伪者就钻了这个空子,将明清时期瓷器充当宋代瓷器。这样的瓷器虽然不如宋瓷珍贵,但其也是老瓷器,也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能说它是假瓷器?不说是假瓷器,但也不是真品宋瓷吧。下图就是明代仿制北宋官窑。

这件明仿宋官窑器釉色,器型,胎质均无可挑剔,是典型明代器物风格,但其仿北宋官窑。你说它是真品还是赝品?

民国时期也是仿造重灾区

明清以来,瓷器烧造时喜欢将年款署于器物底部以增加其价值。民国时期就开了仿制底款的先河,“大明成华年制”、“大明宣德年制”和“大清乾隆年制”三个底款被仿制得最多。民国瓷器造型精美,距今也有一定年代,但烧造时就做了前代的底款,你说这个瓷器是真品还是赝品?

这就是民国时期仿乾隆的底款,和真品“大清乾隆年制”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但其也具有很大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总结

包括古陶瓷鉴定在内,这世间绝大多数事物绝不是“非黑即白”的。即使有,那也存在于假设之中。而且文物鉴定这门学科也是不断发展的,随着作伪水平的提高,鉴定水平也有待于相应的提高。正是在这样纷繁复杂的实际情况下,作伪和鉴定才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物质文化史


古瓷鉴定既要了解真的特点,对有些做的很好的仿品也要了解,也就是说既要有成功的经验,也要有失败的教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具有才是完整的经验,不然这种经验是有缺陷的,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结合用在古陶瓷的鉴定上适用。











六扇门人jgy


我认为古玩鉴定不仅仅是要看老货,新的仿品也要去研究,老话说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没有参照对比眼力是很难提高的,天天在博物馆搞研究,天天在考古现场的专家真拉到古玩市场上去,估计也会看走眼的。


沐心阁主


不回意有的是接老,有的是老瓷新画,有的是有老修,新修


用户古玩缘梦人


单就一款一窑的作品可以这么理解,中国古陶瓷太多了,不能一概而论


髹饰


此说法有失偏颇,古陶瓷涉足材质,制作工艺,历史年代各有的特征,何为一句真就能防假?


象雄天珠品鉴大师求实


如果你喜欢收藏,那么你就会刨根问底,遇事问个究竟,非弄个明白不可,比如瓷器收藏各个朝代的器形有变化,所用青花和彩料不同,既可由此入手找到标本,典型器来最好,有了比较就有了鉴别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谁都没生在那个年代,所得的结论是通过分析取得,是用已知推演未知,最后看谁的看法更接近真实,更合理,能说服别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