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的《山园小梅·其一》该如何赏析?

新年新景点可看


北方二月,雪是宝贵的也是寒冷的。北方二月,腊梅花开更显宝贵。踏雪寻梅成了每年二月的向往。提起梅,不能不想到关于咏梅的古诗。古诗词咏梅诗句很多,而宋代林逋咏梅也可谓是千古绝唱。

山园小梅.其一(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梳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需檀板共金尊。

有趣有志跃然纸上。诗可理解为在百花凋零的季节,独见梅花迎着寒风昂首绽放。她那明媚风情把小园风光占尽。稀疏的影子,横斜在清澈浅显的水中,那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下。冬天的寒雀从空中飞落下来,忍不住偷看梅花一眼,蝴蝶如果知道梅花的艳美,一定会销魂失魄。幸喜我能低声吟诵,和梅花如此亲近,不用敲打檀板唱歌,执着金杯饮酒悠然欣赏它的美。

诗人林逋开端就表达了对梅花的喜爱与赞颂。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小园。诗人用了一个独,一个尽字充分表现了梅花独特的生活环境,不同众芳的性格品质,和它那引人入胜的昂然风韵。作者表面在咏梅,实则是作者本人淡泊名利,趣向博远的思想性格写照。梅的傲骨就是作者的品德意志。如果首联是作者对梅花发的感喟,那么下联就是对梅花形态的具体描写。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二句把梅花的气质风姿写绝了,它神清骨秀,端庄高洁,幽香独韵,卓然飘逸。这里疏影,暗香,四字用的极好。即写出了梅花不同于牡丹,芍药的独特形态,又写出了它不同于桃李浓郁的独有芬芳。特别真实的写出来诗人在朦胧月光下对梅花清幽香气的感受,更何况是黄昏月下的清澈水边漫步。那静谧的意境,疏淡的梅影缕缕幽香,让人陶醉。这二句咏梅在艺术上可说是臻于极致,所以一直为后人所称颂。

作者写完梅的意志品质和姿态风韵后,马上调转笔头,刻意渲染外部景色,来烘托梅的魅力。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霜禽可作冬鸟,也可做白鹤。诗人写白鹤飞来赏梅,还没来的急落脚着地,忍不住先偷看几眼梅花。可谓传神细致有趣。接下来又用了一个假设,把蝴蝶对梅的喜爱,用了一个~合断魂~写得凄苦消魂。把蝴蝶对梅的喜爱夸张到顶端。更近一步烘托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和幽居之乐。这里霜字,粉字,也是诗人精心择取用来表达他高洁情操和淡远的趣味!

以上三联,诗人把梅作为主体。诗人的感情是通过白描,议论,叙述拟人等创作手法隐曲的体现在咏梅之中。

到最后二句,主体的梅花变成了客体,成为被欣赏的对象。而诗人则成了主体他的感情由隐藏至显现,从借物抒怀到直舒胸意。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充分表达了诗人在赏梅中低声吟诗,使幽居的生活凭添许多雅兴。根本不须音乐,不须饮宴,不须那些俗情来凑趣。恬静的山林里独我自得其乐,真乃是三生有幸。至此把诗人的理想,情操趣味,展露无疑。也使咏物与抒情达到水乳交融的完美境界。

诗人林逋浙江人,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性格孤高自傲,喜欢恬淡,轻荣利。长大后漫游江淮,后隐居西湖,结庐孤山。诗人酷爱鹤,见鹤必棹舟,作诗随写随弃,从不留存,这首山园小梅幸存下来,也是幸中之幸。

北方又二月,又到赏梅,别忘读诗。



水冰逸鹤


感谢问题。先录全诗:

《山园小梅 其一》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所谓读诗、读人、读自己。


诗是绝品,人是高人,自己是有缘人。

这首写梅的诗,前四句写梅花之风情,后四句,写梅花之清骨。

此风情,如女子然。此清骨,如高士然。

众芳摇落独暄妍,此女子之情操

占尽风情向小园。此女子之风韵

疏影横斜水清浅,此女子之姿态

暗香浮动月黄昏。此女子之气质

霜禽欲下先偷眼,此高士之敬

粉蝶如知合断魂。此高士之恋

幸有微吟可相狎,此高士之和

不须檀板共金樽。此高士之悟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思无邪而意幽远。可以说,这篇咏梅就是一篇《关雎》的姊妹篇,文脉一贯而通。可谓千古绝唱。

其中的美好、暧昧、曲折、动人不能说破。

这也是一篇人生行道图,梅妻好逑,在园在洲。琴瑟有之,微吟狎之。偷眼断魂,流之采之。

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人生行道,亦复如是。

暖心、洁品、动情、铸魂,君子之好逑也。

彼人有心有情,我亦有心有情。彼之梅花,我折一只,藏于我心,融于我情,此有缘人也。

如此读之,如此读之!


矿工063


林逋,北宋著名隐逸诗人。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自谓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

这首《山园小梅》正是林逋孤傲恬淡性格的写照: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写出梅花开放在众芳摇落之后,一个“独”字、一个“尽”字,写出不屑与众芳为伍的孤傲,独领风骚的神韵。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从姿态和香气上完美地表现出梅花的淡雅和娴静。“疏影”“暗香”尤被人称道,被人创为“词牌”名。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从霜禽、粉蝶对梅花的态度,侧面写梅花清幽香逸、卓尔不群的风姿。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既写出梅花的孤芳自赏,又写出诗人在赏梅中自得其乐的雅趣。表现了诗人的理想、情趣。

这首诗确实好,写出梅花特有的姿态美和高洁的品性,以梅的品性比喻诗人孤高幽逸的生活情趣。真可谓“见之忘俗”。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忘俗”的,从凡人的角度看,这种高洁出世是于事无补的。试想,大家都去做和尚,和尚还不饿死?被誉为“千古绝唱”也有些过了,与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相比,高下立判。

从立意上讲,林诗并没有跳出屈原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境界。比较而言,毛泽东的《咏梅》的立意高远。看梅花开放的时节,同样开在冬季,林诗是“众芳摇落独暄妍”,表现不与众花为伍的孤傲。毛诗是“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表现的是不畏严寒的品格。看梅花开放的姿态,林诗尽展梅的“疏影”、“暗香”的风流韵致。毛诗并没写梅的外形,而是写了梅的胸怀:“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看梅的理想,林诗的梅满足于这份恬淡(其实也是无奈的孤独),“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毛诗的梅的理想是唤起百花齐开放,尽享春色满园的喜悦。“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诗的梅正是毛泽东思想品格的写照吗?所以,要说千古绝唱,我推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半支莲6


众芳摇落独暄妍,

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

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

不须檀板共金樽。

林逋(九六七—一O二八)字君复,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死后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所以后世称他为林和靖。他的一生从未做官,过着清静淡泊的生活。他特别喜爱梅花,几十年在孤山种梅养鹤,有“梅妻鹤子”之称。写出这样美的梅花诗,是有他的生活基础的。

《山园小梅》是一首咏物诗。在中国诗史上,有许多诗是通过对物的吟咏,抒发诗人的感情的,通称为咏物诗。它与情古诗一样,数量很多,成为古典诗歌中的一个大类。咏梅,又是咏物诗中所占比重较大的一个部分。古往今来,有不少诗人都咏过梅花。这么大量的咏梅作品中,最为历代读者称道赞赏的,林逋的这首《山园小梅》就是其中之一。诗的开头,先写梅花的品质不同凡花。“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百花飘零凋谢,独有梅花却茂盛妍丽地开放。小园中只有她占尽美好的风光。歌颂梅花的傲雪耐寒,寄托诗人在逆境中坚贞不移的品格,这在古典诗词中虽然不算是创见,但是把梅花写得这样美,却是罕有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一联诗,历来被读者誉为咏梅的绝唱。梅花的美,不同于牡丹的富丽,更不同于桃花的夭艳,而是一种淡雅和娴静的美。在这一联诗中,正完美地表现出梅花的这种淡雅和娴静。怎么能取得这样的艺术效果呢?作者不是简单直接地介绍,而是写她的姿态,写她的香气。上句,疏疏落落的梅枝,纵横交错,映在清浅明澈的池塘中。写的是姿态,但又不是直接写姿态,而是着重写水中的梅影。所以,读者更加感到她的摇曳多姿。下句,黄昏的淡月下,飘散着缕缕幽香。这是写梅花的香气。我们中国传统的欣赏趣味,讲究雅和韵,不要求强烈的刺激。那种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韵味、情趣就不免略逊一筹。这里所写的香气,正是那种淡淡的幽香。所以很雅致,很有韵趣。而姿态、气味之所以给人这样的美感,是因为作者把这些放在一个特殊的背景下来写。疏落的梅枝,是倒映在水中,读者感受到的是摇曳的梅影,着笔处是水,而且是清浅明澈的水;缕缕幽香,是在月下游动飘散,这里,月也是黄昏的初月,是在淡淡的月下。这样写,环境气氛,与梅花的姿态幽香显得十分和谐协调,恰到好处。可见,历代读者如此欣赏这一联诗是很有道理的。“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是说霜禽、粉蝶对梅花的态度,从侧面加强前面一联描绘出来的梅花的美。霜禽,既指寒霜中的飞禽,也指禽的毛羽洁白如霜。霜禽想要在梅枝上停息,必须先偷眼看看。这里写出了霜禽对梅花不敢随随便便,而是既爱且敬。粉蝶如果知道有梅花,也一定是对她无限深情。这样,梅花的美又从其他动物如何对待她的态度中表现出来了。在写法上,上句,霜禽欲下当是实写;下句,梅花开放时并没有粉蝶,所以用“如”“合”这样假设猜度的语言,是虚写。用词是十分讲究的。“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与金尊”,这是说,可以亲近梅花的,幸喜还有低吟诗句那样的清雅;而不须要酒宴歌舞这样的豪华。作者在这里赋予梅花以人的品格。这个“人”,不是那种空虚庸下追求物质享受的俗人,而是品格高尚的风雅之士。这样,诗中的梅花形象,就带有作者本人的浓厚的感情色彩。诗人与梅花就不是客观的描写与被描写的关系,而是达到了精神上的无间契合。这首诗的影响很深远。后来词牌中的《梅花塘》以及《暗香》、《疏影》等,都从林和靖的这首诗中得到启发。

所以,林和靖这首《山园小梅其一》被誉“千古咏梅绝唱”是不无道理的。





徐梦建


《山园小梅二首》是宋代诗人林逋创作的七言律诗组诗作品。这首组诗突出地写出梅花特有的姿态美和高洁的品性,以梅的品性比喻自己孤高幽逸的生活情趣。作者赋予梅花以人的品格,作者与梅花的关系达到了精神上的无间契合。

第一首诗开头先写梅花的品质不同凡花。颔联从姿态和香气上完美地表现出梅花的淡雅和娴静。颈联从霜禽、粉蝶对梅花的态度,侧面加强前一联描绘出来的梅花的美。最后说可以亲近梅花的,幸喜还有低吟诗句那样的清雅,而不须要酒宴歌舞这样的豪华。

第二首诗首联写梅花像是剪碎的丝织品,自然且画不出来。颔联写梅花享受春晚日落而受不住寒冷霜夜,表达出诗人对梅花的无比深情。颈联把“邻僧”和“俗客”对举,用以赞美梅花孤高绝俗的品性。尾联描写落下的梅花打着走在江南路上吟诗者的马鞍,以此作结,饶有情趣。

这组诗着意写意传神,采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渲染梅花清绝高洁的风骨,极富神韵。

作品名称

山园小梅二首

作品别名

山园小梅、梅花

创作年代

北宋

作品出处

《林和靖诗集》

文学体裁

七言律诗

作品原文

山园小梅二首

其一

众芳摇落独暄妍⑴,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⑵,暗香浮动月黄昏⑶。

霜禽欲下先偷眼⑷,粉蝶如知合断魂⑸。

幸有微吟可相狎⑹,不须檀板共金樽⑺。

其二

剪绡零碎点酥乾⑻,向背稀稠画亦难⑼。

日薄从甘春至晚⑽,霜深应怯夜来寒。

澄鲜只共邻僧惜⑾,冷落犹嫌俗客看。

忆着江南旧行路,酒旗斜拂堕吟鞍⑿。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暄(xuān)妍:景物明媚鲜丽,这里是形容梅花。

⑵疏影横斜:梅花疏疏落落,斜横枝干投在水中的影子。疏影,指梅枝的形态。

⑶暗香浮动:梅花散发的清幽香味在飘动。黄昏:指月色朦胧,与上句“清浅”相对应,有双关义。

⑷霜禽:羽毛白色的禽鸟。根据林通“梅妻鹤子”的趣称,理解为“白鹤”更佳。偷眼:偷偷地窥看。

⑸合:应该。断魂:形容神往,犹指销魂。

⑹狎(xiá):玩赏,亲近。

⑺檀(tán)板:檀木制成的拍板,歌唱或演奏音乐时用以打拍子。这里泛指乐器。金樽(zūn):豪华的酒杯,此处指饮酒。

⑻绡(xiāo):生丝绸。酥:酥酪一般的。乾(gān):枝干。

⑼向背:面向和背对的姿态。稀稠:疏疏密密的布局。

⑽日薄:日落。从:任从。甘:甘心。

⑾澄鲜:清新。

⑿吟鞍:指吟诗者所骑的马鞍。[3][4]

白话译文

其一

百花落尽后只有梅花绽放得那么美丽、明艳,成为小园中最美丽的风景梅枝在水面上映照出稀疏的倒影,淡淡的芳香在月下的黄昏中浮动飘散。冬天的鸟要停落在梅枝上先偷偷观看,夏日的蝴蝶如果知道这梅花的美丽应该惭愧得死去。幸好可以吟诗与梅花亲近,既不需要拍檀板歌唱,也不用金樽饮酒助兴。

其二

像剪碎的丝绸点缀着酥酪般的枝干,要画出那姿态和布局确实为难。尽情享受着日落春晚,影单应当怯怕霜重夜寒。澄洁鲜艳只与相邻的高僧共惜,冷落孤傲犹嫌被俗人一看。想起旧时在江南的旅途上,香魂飘落于酒旗下行吟的马鞍。

创作背景

这组诗具体创作年代已无法考证。林逋是宋代著名隐士,年轻时漫游江淮,四十余岁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喜梅与鹤,自谓以梅为妻鹤为子,一生写了不少咏梅诗篇,这组诗即是其中最有名的两首。





道艺2


才智清明宿命繞,逢時無為水月撈。

難訴污泥出潔蓮,不入流俗成己道!


李志鹏诗词书法


静静的欣赏,前无古人可能,后无来者则未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