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怎樣觀察孩子是否聰明?

維偉only_vi


看孩子是不是聰明得看媽媽是不是聰明,媽媽自己聰明,媽媽的智商會遺傳給孩子,而媽媽自己聰明就會找一個更聰明的孩子他爸,這樣給孩子的聰明加持。所以孩子是否聰明主要看媽媽的選擇啊!

觀察孩子是不是聰明一般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

1、孩子是不是足月產

足月產指是的是37-42周出生的新生兒,他們得到了媽媽充分的養分,不但是體重,身長達到標準,頭圍也是正常的 ,而頭圍正常代替的大腦的發育空間也是夠的。

2、胎兒出生體重在正常範圍內更重

英國一項跟蹤調查發現,胎兒的出生體重在6-8斤之間越重發現孩子的智商越高。孩子在媽媽的子宮中一天當外面的一週了。

3、新生兒更早有笑容

孩子有笑容說明孩子的社交能力已經慢慢顯現出來,而孩子有笑容也是孩子是一個聰明的孩子。

而且愛笑的孩子一定觀察力也更強。

4、說話更早,而且詞彙量豐富

美國兒科專家耶波尼·霍里爾說:“許多家長注意到,聰明孩子跨越發育里程碑的時間早於預期年齡,特別是語言技能明顯超出同齡孩子。小小年紀詞彙量就很大,並能說複雜句子。”

4、對世界無限好奇,或者是特別調皮

比如喜歡拆東西,喜歡問問題,這些都是孩子聰明的表現。我們上小學時一個同學特別調皮,當時把老師非常頭痛,這個學生到了初中也是讓老師頭大,但是到了初三發奮圖強,考上重點高中,後來還讓了一本,學習不是特別認真,但是就是很聰明那一種,後來在深圳做了軟件工程師。

5、模仿能力強

一般孩子模仿能力強的也說明孩子的學習能力強。

我們看到現在不少綜藝節目就有一些人專門靠模仿一些明星,像到一定程度都可以非常出名。

話題:您的孩子有哪幾項?

我是菁媽,一個女孩的媽媽,母嬰行業培訓師,多平臺原創作者,混跡育兒界的醫師,藥師,營養師,心理諮詢師,為上千家長提供育兒諮詢。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

菁媽育兒


我兒子可能就是大家眼中的聰明寶寶。他一歲半就可以說繞口令,兩歲的時候已經可以組織很複雜的語句,三歲自己讀書看報,可以繪聲繪色的讀故事書,後來幼兒園教拼音,老師說了拼音的作用後,他用晚上動畫片的時間看了盒子裡的拼音教學動畫,一晚上就學會了。他狂喜歡數學題,覺得老師教的都太簡單就自己研究負數小數乘法除法,每天一有空就讓我給他出數學題,現在他5歲,我連雞兔同籠都出了,但是他還不滿足啊,比如在商場看見打折就問打折什麼意思,知道之後高興的不行,每天算打折題,我真不知道他還想怎樣。但是我就那麼自豪嗎,除了學習方面一點也不!我被幼兒園老師單獨找去談話啊,因為我兒子生活中表現出各種不適應。他瞧不上班裡的小朋友,也瞧不上老師講課的內容,上課的時候他就去一邊默默的看書,小朋友集體遊戲他也去一邊默默的看書,抱怨班級裡書太少了不夠看,那是啊,多少書也不夠他這麼個看法啊。而且,他和別人交流經常聽起來一點也不得體,加上他表現出的高傲,對很多事物排斥,對規則的漠視,慢慢的很多小朋友都不願意跟他玩。頭腦再聰明,生活中不聰明頂什麼用!融入不了社會頂什麼用!行為習慣不好頂什麼用啊!學習能力強,好學,確實是優點,但是,不懂得如何和人相處,缺乏生存能力,不能控制情緒,這些都太可怕了。而且,我兒子因為頭腦的發育遠超他心理發育,他的惆悵痛苦和茫然,他承受不了的情緒,他比別的孩子更多的心事,我和娃爹費勁了心思幫他調整,這種壓力,是我喜歡的嗎,絕對不是。他才5歲,就已經在想生命是怎麼回事,在想時空穿越是否可行,你們不覺得可怕嗎,也許吧,只有身在其中才能體會到那種可怕。我想要健康的,樂觀的,能夠獨立生活並且會生活的兒子,這比他學習好不好重要的多。好了,現在說一說我的觀點,我孩子的表現也許對於有些人來說,是聰明,但是我知道他只是一個普通小孩。他只是對學習知識並且掌握知識很有慾望,對挑戰知識和思維高峰充滿動力,所以很小就看起來超常,但是從根本上說其實只是因為他願意學,花費時間多,學的用心。而且他把幾乎所有的精神頭都放在了獲取知識上,在別的方面就顯得格格不入一些。當然隨著年齡增大,眼界拓寬,也在好轉。比如他現在學圍棋,老師覺得他學棋的速度可能是普通小孩的兩三倍,但是這是因為他聰明嗎,並不是,因為我知道他是怎麼練的,每天回家他都會做幾十道死活題,很多基礎圍棋書看到爛熟,多少次不達到自己的目標就不停,哭著也要繼續下去,而且完全是他自己逼自己,他研究圍棋的時間是普通小孩的數倍,而且每一天都沒有中斷,學棋速度只是兩三倍我還覺得他實在是平常呢。所以我的意思是,熱愛學習,掌握學習方法,擁有好習慣好性格,這些都是比聰不聰明更重要的事。培養孩子也重在培養興趣和習慣,大多數小孩都很聰明的,興趣有了習慣有了自然就表現出來了。越說越亂了,因為這個答案也在不時的修改。最後,還是簡單分享一下如何讓孩子熱愛學習,我覺得其實最重要的不是教會他什麼學習內容強迫他學習,而是激發他的好奇心,讓他自發的對學習產生興趣,剩下的就簡單了。比如多讓孩子觀察,引導他發現一些邏輯規律或是變化,然後在孩子觀察出來的時候表揚他。孩子在認真玩的時候,只要不是危險的或是太出格的,不要打擾他,因為這就是學習發現的過程。比如我兒子小時候最喜歡玩計算器,他說可以發現很多規律,比如一個數乘以10就是在後面加0,加一個數再減去同樣的數就還原了,小的數減去大的數就是負數的大的數減小的數。。。這不就是數學的規律嗎。孩子發現這些的時候都是很激動的,都是孩子學習的樂趣,也是孩子愛上學習的來源。我家孩子對乘法的理解,是他玩方塊磁力片獨創的“種地”遊戲中學會的,就是磁力片鋪成幾行幾列的當做菜地,他就理解了,既然都已經理解了乘法,小九九隻是一個工具而已了。我把一些類似的舉例刪掉了,總之關鍵就是引導,這是需要家長用心的,孩子在外面大家會誇他聰明,但是背後家長的努力只有自己知道。沒錯,有時候孩子爸爸都不知道我背後做過什麼,他跟別人說不知道孩子什麼時候認了那麼多字,大人誰也沒教的時候,我心裡都在呵呵,孩子是沒用我一個字一個字教,但是我引導了多久讓他覺得識字很有趣你們知道嗎。比如我講睡前故事,孩子從很小的時候開始,我都會把當天發生的事情編成像小作文一樣的故事,有開頭有鋪墊有結尾有感悟的去講,孩子很喜歡聽,我就反覆的講。我心裡想的是,我只要這麼講下去,等到孩子上小學寫日記寫作文,他自然而然就會使用我講故事的思路和語言特點,接著他就會發現自己擅長作文,並且更喜歡寫作,作文這件事以後我就不用操心了。其它事情也大抵如此。先說這麼多吧,大家如果有對於孩子生活能力如何提高,情商發展,社交能力提高的方法,也歡迎回復給我,我也要多多借鑑。筆芯。



付中醫育兒小課堂


觀察孩子是否聰明,無論怎樣觀察細節,都不能絕對斷定!除非神童子另當別論!

本人是兩個成人兒子的老爸,現在兩個兒子走上社會都發展得不錯。大兒子現三十多歲,自己創業做了老闆,小兒子三十來歲,大學畢業做了公務員,現在做了鄉長。要說聰明,兩個兒子都聰明,現在回過頭去想,兩個孩子小時候的行為細節,真是兩樣,千差萬別!

大的孩子,從學會走路開始,就喜歡出去找別的孩子玩,家裡不落腳,自家的玩具真喜歡拿出去,跟別人家的孩子一起玩,玩具弄得稀巴爛。到上學時更是結伴玩,學習成績不大好,只有上技木學校,屬中專文憑,

小的孩子,與大的不一樣,喜歡一個人獨立玩,買了一個玩具小氣車就是天天玩,一直玩不厭,又保護玩具,到了上學時,很認真做作業,成績數一數二,到上高中也很好,並考上重點大學。

到現在才體會到並可以總結一下,其實兩個孩子都聰明,只是一個外向,一個內向而已。

大兒子屬外向型,在社會上善於交際,所以自己創業也獲得了成功。

小兒子屬內向,認真讀書,獲得了成功,並通過國家選拔人才就了業。並誠實做人得到重用。

總之,觀察孩子是否聰明,並不是絕對的,相對而言的觀察來判斷,本人認為只能分辨為,內向型和外向型,更不能用讀書成績來判斷孩子是否聰明,(當然也有神童那就是另當別論),只要孩子喜.怒.哀.樂表達正常,可以通過家庭早期引導教育,都可以得到聰明。最終在社會上有一定的發展,才足矣證明!


劉夢輝1445414400581


兒科醫生:孩子身上有4種行為,暗示大腦發育的快,是個聰明娃!


試問:誰不想自家孩子有個聰明的大腦?

事實上,都想。所以很多寶媽從懷孕開始,就為有個聰明寶寶努力,補充各種有利於大腦發育的食物,做適當的胎教,都是為了能夠有個聰明健康的小寶寶。

有許多的家長認為孩子聰不聰明,上學後才能看出來。殊不知,早有數據表明:寶寶在嬰幼兒時間就能表現出高智商。當孩子身上出現4種行為時,暗示大腦發育得快,寶寶可能比其它同齡人聰明一些,快看看你家寶寶佔了幾個,哪怕2個也好。

1. 孩子容易被逗笑

愛笑的孩子,運氣總不會太差,而且智商還高,不要不相信,這是有依據的。曾有醫學專家研究孩子心情和智力的關係,發現大多愛笑的孩子,IQ值都很高。因此,如果孩子大腦發育很好,外部刺激會讓他們很早的學會微笑。

如果你家孩子接觸到外面的新鮮事物時,發出“咯咯”的笑聲,這表明他的反應非常敏感。由此可見,孩子容易學會危險,也是一種聰明的表現哦。

2. 眼珠子轉動靈活

老一輩常說:“跟孩子視覺交流,觀察她眼珠轉動的靈活性,就能看出這個孩子聰不聰明。”如果你家哈子有一雙靈活的眼睛,視頻敏感度高,預示著他的大腦發育很好,以後80%是個聰明寶寶,相反,如果眼球轉動慢,這是因為大腦對外界食物反應很慢,所以孩子的眼睛才會像“玻璃”,十分脆弱。

3. 孩子學會走路比較早

我們都知道,經常運動能夠強身健體,殊不知,運動同樣能夠促進大腦的發育。大腦像“中心樞紐”一樣,控制四肢的靈活性,孩子的每一個動作都需要大腦神經系統的調節和控制。

從孩子學爬、走路上很容易就能看到孩子聰不聰明。如果你家孩子有個運動型寶寶,學動作很快,活潑好動,思維能力也很強,那他很可能是個高智商的孩子。

4. 很聰慧,早早的就能聽懂大人的話

樂樂7個月大了,不到週歲聽到爸爸媽媽吵架,會放下心愛的玩具,抱著媽媽哭泣,一看就知道是個聰明的“小鬼”,這麼小就聽懂大人之間的話。

正常情況下,嬰兒在6到8個月大時會知道自己的名字。當父母叫孩子的名字時,孩子會有反應。當媽媽和寶寶說話的時候,他們可以通過表情和語調來理解媽媽想要說的話。當孩子長大後,他會逐漸理解父母所說的話。例如,如果母親說“不”,嬰兒就會停止這樣做。

其實,孩子大腦發育過程中,家長能做的就是幫助孩子學習,調理孩子的脾胃,讓孩子有個好身體,無後顧之憂。在孩子睡前或者早飯前,補充點雙低聚乳清,幫助孩子調理脾胃,讓孩子吃得好、消化好,元氣滿滿,有個好身體,沒有顧忌的去學習,促進大腦的發育。


莫忘初心Y


孩子聰不聰明不是誇出來、說出來的,現在有個現在很普遍,就是當我們帶著寶寶出去溜達的時候,遇到熟人,只要寶寶有一些動作或者說一下話,就會被誇,這孩子好聰明呀,真聽話之類的,但是這代不代表真的是自己家的孩子聰明呢,哪些事情上可以看得出來寶寶聰明呢?

1、好動,為什麼說好動的孩子聰明呢,經研究表明,好動的孩子比內向的孩子性格要好,而且手眼協調能力要更強,動手的同時也在動腦,更能促進腦部發育,而且好動的孩子還可以宣洩自己過剩的精力。 2、模仿能力,寶寶的模仿能力恰恰體現了寶寶學習能力,有些寶寶從很小就從一些,小事細節上能模範大人,模仿不僅僅是孩子本能的反應,還是顯示寶寶聰明的一種表現,模仿能力越強的寶寶大腦越是發達,而且寶寶模仿的動作越複雜,說明寶寶越聰明。

3、越會做精細動作的寶寶越聰明,精細動作是指手指上細小肌肉運動的能力,大腦要學會控制這麼細小複雜的肌肉,那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比如寶寶能把很細的一根線或其它小棍子用自己的手指尖輕輕拿起,或者很容易就能穿一串細小的珠子。越小的寶寶越能做這些精細動作說明寶寶越聰明,從而提現了寶寶更有耐心及專注力,做事情更細心、專心。4、動手能力越快越強的孩子越聰明,現在很多幼兒園老師,都會給寶寶們佈置一些手工作業,因為這樣能更好的來鍛鍊寶寶的動手能力,動手能力越強說明寶寶的思維變換越快,多讓寶寶自己動手,來鍛鍊提升寶寶思維,這樣能讓寶寶越聰明。

5、善於察言觀色,會察言觀色的寶寶說明有很強的邏輯思維,善於思考,證明他已經會分析別人的情緒,來調整自己狀態,善於察言觀色的寶寶真的會是個機靈鬼。

6、愛問為什麼,寶寶問為什麼的時候說明他真的去考慮問題了,這是個好的現象,寶寶有這個好奇心,他才會有動力去探索一些事物,會越來越懂事,同時也成長了,這也可以表現出來寶寶,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嬰幼兒在成長過程中正是利用自己的各種感覺運動器官,不斷地看、聽、說、運動、控索、模仿,讓自己每時每刻接受著來自環境中的各種刺激,0~6歲是兒童成長髮育的關鍵期。

孩子聰明的程度決定了智力的高低,只要講到孩子的智力問題,很多家長都是非常關心的,遺傳因素我們改變不了,所以我們家長要更注意後天的早教和日常生活中,怎樣來開發孩子智力的方法,還需要各顯神通,而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幫手。


楊謐說


孩子是否聰明是智力高低的一種表現。而觀察出來的智力通常是不準的,想要真正的瞭解到孩子是不是聰明,這就需要測量孩子的智力,因為智力是可量化的,可測量的。


因為不知道你孩子具體的年齡所以無法給你發對應孩子年齡的智力測試題目(這裡象徵性的給你發3-6歲的),網上有很多可以測量孩子智力的資料,你可以在網上搜索下進行測試,針對不同的年齡有不同的測試題目。


說到孩子的“智力”問題,大部分家長對孩子智力的發展都特別關注,孩子的智力是父母基因遺傳決定的還是後天環境培養的?孩子智力的高低能否影響到孩子將來的成就?孩子的智力跟那些因素相關?


一、兒童發展心理學中表明瞭孩子的智力有60左右是父母基因遺傳的,有40%左右是後天環境影響促進發展的。

二、孩子原本智力的高低不完全決定孩子將來的成就,其主要的原因是要看家長們後來給孩子提供了什麼樣的訓練。

三、孩子的智力跟遺傳相關,後期的培養相關。

遺傳相關:主要是說明了父母的基因和胎兒期間母親的情緒是否穩定,胎兒期間母親的營養等佔比60%左右,嬰兒和兒童期間的營養,提供豐富的環境刺激佔比40%左右。


心理學家詹姆斯弗林收集了歷史上大量的智力測驗分數數據資料,經過系統研究發現,從1940年開始,每過10年,智力測驗的平均分數就會提高了3分,人們變得越來越聰明瞭,這個現象被稱為弗林效應。

是什麼原因導致這麼短的時間讓智力有這麼大的提升呢?弗林認為,除了對於智力測驗越來越熟悉,和整體教育水平提高之外,營養和健康水平的提高對於人們的大腦和神經系統的發育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這就是智力受到環境影響的直接證據。

今天下午6點,我會在今日頭條分享一篇文章《兒童智力發展論,10位心理學家研究結果告訴你怎麼提高孩子的智力》,關於孩子智力發展問題,這篇文章絕對不會讓您失望,如果有興趣請關注一下,或者今天6點以後點擊我的賬號查看。這裡說得不明白的地方敬請原諒,也不是刻意這樣做,主要是頭條首發要求的原因,謝謝理解。


熊娃大變身


現在沒有不聰明的孩子,只有不聰明(不懂方法)的父母。

寶寶的大腦發育50%到80%出現在孃胎裡,孩子出生後的聰明與否和許多因素有關。

例如:遺傳的影響、家庭教育的影響、父母的影響、營養與健康、環境的影響等。



聰明孩子有哪些特徵?

1.愛笑

愛笑的孩子情感比較豐富,容易適應新的環境,心情好也可以促進大腦的發育。

2.愛運動

喜歡運動的寶寶四肢身體的協調能力比較好,從嬰兒時期的抬頭、坐、翻身、爬行、走、跳等運動,就可以發展出良好的身體協調和平衡感。有研究發現,運動能力好的孩子智商都不差,但運動能力不好的孩子智商這會受到影響。



3.喜歡社交

良好的社會交往能力決定著一個人的幸福與否,這也是高情商的表現。小寶寶愛社交體現在他喜歡和人一起玩,願意分享,喜歡合作,這些良好品格和技能可以讓人一生受益。

4.想象力豐富

想象力豐富的孩子創新能力強,他們善於思考喜歡自主動手解決問題,喜歡觀察,對周圍的生活充滿好奇心。

0~3歲是智力發展的關鍵期,如果錯過了6歲之前還可以彌補,再次錯過了6歲之前,12歲前還可以彌補。只是年齡越小越是培養的黃金期。



我是@靈動育兒,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國際認證鼓勵諮詢導師。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做終身學習型父母。


靈動育兒


01

比同齡的孩子起步早

你家寶寶是否比別人更早學會對著人微笑或自己坐起來?

當大多數9個月大的寶寶還只會滿地亂爬的時候,你的寶寶是否已經開始扶著傢俱站起來甚至顫巍巍地想邁動胖嘟嘟的小腿了?

他是否比別人更早開始咿呀學語或揀了東西就往嘴裡塞?

儘管也有一些人小時候“開竅”得較晚,日後卻成了知名的科學家或語言學家。

但是不可否認,孩子早期的這些表現預示著你的孩子在某些方面很特別、很不尋常,具備某方面的天賦和潛質。

02

懂事而敏感

天賦特別聰明的孩子通常比較敏感,例如,媽媽現在不高興了,爸爸在發怒等,他都能敏感地感覺到並會想法安慰。一家人一起爬樓梯的時候,如果是媽媽抱著,走著走著,他就會對爸爸說:“爸爸抱寶寶,媽媽累了。”

03

幽默感和開心果

爸爸今天戴了副太陽眼鏡扮酷,或媽媽早上起床時匆忙間給寶寶穿了兩隻不同的襪子,都會令他笑得手舞足蹈,這跡象表明孩子有很好的幽默感,他會注意到身邊一些不太協調的東西並感到好玩、好笑。

04

驚人的記憶力和觀察力

在許多同齡的寶寶還“混沌未開”,沒有任何記憶的表現的時候,你是否驚訝地發現你的寶貝居然記得他見過的一些人和事物?

例如,媽媽今天的穿著和平時的不太一樣或換了新的髮型,平時鬍子拉碴的爸爸今天下巴看起來光溜溜的等等,都被他捕捉到了並且有或驚訝或歡喜的表現。

05

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儘管所有的孩子都具有極強的好奇心,但大多數寶寶的注意力是極容易分散的,只要大人一打岔,他們馬上就會把剛才自己堅持想要得到的東西拋在腦後。

但是,一個具有強烈好奇心和探索欲的孩子則不然。當他們想要弄清楚那東西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的時候,他會傾注全力的。

例如,當他看到爸爸媽媽玩電腦的時候,他會堅持要玩,大人只是哄一下讓他象徵性地玩玩是沒有用的,一定要學著爸爸媽媽的樣子抱著鍵盤敲打,還會一個勁地問:“是不是這樣?是不是這樣?”

爸爸媽媽想要取回電腦,沒門,寶寶還沒盡興呢!

06

豐富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你也許會問:一兩歲的孩子也有創造力和想象力?

是的,儘管大多數一歲左右的孩子並不具備很好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個有超常天賦的孩子卻常會有些讓父母大跌眼鏡的驚人表現。


跪射俑


具體來說

聰明的孩子動手能力強,

記憶力好,反應靈敏,眼睛有神,而且專注。比如同樣一篇文章,最好是古文,讓他們反覆念,別的小朋友一個小時背下來,他可能半個小時就背下來了。這是先天就比較有智慧的。

頭腦靈活,反應快

聰明的孩子多是發散性思維,在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上常常別出心裁,甚至能想到連大人都想不到的辦法。

聰明的孩子知道什麼是正確的,但也會自我探索,好奇心強。

有一個3歲小朋友,讓爸爸給煮奶茶,爸爸說,你自己吃吧。她說這不是吃的,是喝的。正在爸爸煮完回來看見寶寶吃的津津有味,弄的滿身都是,衝著爸爸笑。這個小朋友就比較聰明,比同齡孩子想的問題多,點子也多。

聰明的孩子多是孩子王

他們擅長解決問題,遇到小朋友不和諧了,他會想辦法去解決。甚至能解決比她大的小朋友間的矛盾。

同樣是上面3歲小朋友,六七歲的姐姐們因為搶玩具熊打起來了,她看了一會,跑到屋裡拿了另外一個毛絨玩具,去和比較大的姐姐說,能不能換給另外一個小姐姐。

但聰明的孩子也比較敏感,爸爸媽媽在培養他們優點的時候,也要注意心理維護和引導。

但小聰明不如大智慧,爸爸媽媽發現孩子很聰明一定要注重孩子智慧和品格的培養,多讀傳統文化,古書,熟通仁義禮智信,培養專注力和品格,靜則生慧,動靜結合。

相信這樣聰明的天賦加後天培養一定可以讓寶寶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願天下寶寶福慧圓滿。



我做爸媽的保健醫


孩子是否聰明,我以為重點從三個方面看:記憶力、應變力(靈活性)、悟性。

  • 記憶力

是識記、保持、再認識和重現客觀事物所反映的內容和經驗的能力。它是人類心智活動的一種。

聰明人,往往記憶力超群。不只是記憶的內容豐富,記憶的時長也遠高於一般人。

如何觀察孩子的記憶力的強弱呢?

可以從記憶的快慢、持久、正確、選取幾個方面去觀察。

也就是,在一定時間內記憶一定的東西,記得越多越正確,記憶的時間越長久,記憶力越好。然後,在需要時,能夠從記憶中迅速選取所需要的內容解決問題。

可以設計類似的記憶遊戲,比如:家人環坐一圈,第一個人報出一個名稱,可以規定一個範圍,動物類、植物類等等,假定植物類,“梅花”,下一個接上去要報出前一人或幾人說的名稱,再報出一個新的名字……直到報錯,定出一個懲罰措施。可以定一個監督,輸著輪流,或大家同時監督等等。

這是個短時記憶的訓練與觀察方法。

各位還可以創新更多的記憶力訓練方法。

記憶力是可以訓練的。

  • 應變力(靈活性)

指面對突發事件時,能夠迅速地調取記憶中的有效因素,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法,妥善解決事件問題的能力。通俗講就是應對變化的能力。

可以從速度、表達、自我控制等幾個方面觀察。

也就是,在突發事件前,反應的速度、表達的簡潔準確、情緒的穩定等等。

很多孩子包括大人,在突發事件時,都表現驚慌失措,無所適從。但,聰明的人,多會淡定處理。

當然,一樣可以設計應變力的遊戲。比如:在觀看到類似危險場面的電視電影節目時,可以向孩子提問:“遇到這種情況,你會怎麼處理?”還可以帶孩子參加一些野營訓練、模擬逃生遊戲等,在遊戲中觀察。

  • 悟性

指對事物的感知、思考、洞察。主要指對事物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人的悟性由先天和後天因素共同影響,不可否認的是,有些天賦是天生的,它可以使人

在某些方面事半功倍,甚至成為才賦優異的神童。

有時,它是一種直覺、一種境界、一種智慧。

可以從觀察發現問題、傾聽、舉一反三等方面去觀察。

悟性好的孩子往往在你教他做事時會對事件本身的意義提出問題。比如:“今天為什麼要帶雨傘啊?”等等。

孩子在傾聽故事或其他事件時的各種表情,也反映了他的悟性。它和孩子的認知、積累等有很大關係,我們只要細心觀察就會發現孩子對所聽到內容的言外之意。

由一個問題引發出多個問題,孩子的這種舉一反三能力最能說明他的悟性。

悟性高的孩子自然就聰明。

我們可以在平時生活中多給孩子一些提問,引發孩子思考。還可以玩兒一些智力遊戲,比如“機智問答”類的。有意識地觀察孩子是不是可以由此及彼,觀察他的類比、聯想等等。

總的講,聰明的孩子表現是多方面的,我以為,這三點很重要。

只要我們努力,是可以儘可能提升孩子的智慧水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