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李自成兵敗身亡,看了這六大原因,覺得他真是自掘墳墓

李自成兵敗身亡,看了這六大原因,覺得他真是自掘墳墓

李自成進北京

崇禎二年,李自成參加起義軍,當時的首領是闖王高迎祥。後來高迎祥戰死,李自成繼承了闖王之位,部隊也迅速發展到了百萬之眾。後來建立大順政權,不久就攻下了北京,滅亡了明朝。

此時的李自成,無人與之爭鋒。張獻忠盤踞著地大物博的四川,也是一個霸主。但是二人都不能建立長久的基業,鼎盛之後,沒幾年工夫,都失敗了。而他們的失敗,都與他們缺乏政治頭腦有關係,具體到可以歸納到主觀上的政治失敗和軍政腐化以及一些客觀原因,下面就一一分析。

一,軍紀敗壞,燒殺擄掠。

李自成在未佔領北京之前,軍紀嚴明,尚未染上腐敗的習氣,將領與士卒共甘苦。而且李自成本人也是一個不愛婦女財貨、刻苦自勵的首領,他命令部下不得私藏金銀,每佔領一處地方,都不得強佔民房。將士們除妻子外,不得攜帶其他婦女,否則都會被處死,當初確實是有一番苦幹的精神。

可是,進入北京不到幾天,在政權還未穩固的情況下,他手下的將官們強佔官僚的住宅,享受起豪華淫逸的生活。李自成雖然有過約束,但諸將驕橫,豈肯聽命?把救黎民於水火的思想忘得一乾二淨。李自成乾脆對劉宗敏、田見秀等諸將豐厚的賞賜,“

每人賞珠一大斗,金銀一車,幣千端”。其餘大小將領掠奪的金銀,動輒數千兩之多。士兵進入普通百姓家裡燒殺搶奪,據《甲申紀變實錄》記載,北京十二三之五十歲的婦女,都不能倖免,僅安福衚衕一夜被姦殺的婦女達三百七十餘人。李自成的法令雖嚴,但也不能制止部下的日趨腐化。

“兵士初入人家,曰:借鍋!頃之,曰:借床眠!繼之曰:借汝妻女姊妹做伴!有藏匿婦女的,押男子遍搜,必得乃已,一兵有挾帶三四個婦女的。”

上至將軍,下至士卒,都沉淪於聲色犬馬之中。似乎政權已經穩固,天下太平了,對關外的女真人全不在意,幾十萬人馬都聚集在京城裡享樂。謀士李巖預見到了危機,向李自成提出了一個建議,讓軍隊駐守城外等候出征,禁止軍民借居民房。但是李自成沒有接受這個建議,結果就是軍紀一天天敗壞,北京在士兵們的騷擾下變成了一座恐怖的城市。

軍隊每路過沿途的州府諸縣,便要強搶一番民女。士兵們通過掠奪都腰纏萬貫,都想著衣錦還鄉,戰鬥意志的消失,是李自成軍隊轉趨腐化的起點。

“士卒蠻橫異常,稍或不足,輒毆辱地方官吏。地方官每將拘來的婦女豢養於官府,專以供應來往兵將。”

李自成兵敗身亡,看了這六大原因,覺得他真是自掘墳墓

二,李自成缺乏籠絡手段,使內部分裂

另外,李自成還有一個致命傷,就是無法讓內部真誠合作。李自成為了統一領導權,於崇禎十六年,殺了能攻善戰的羅汝才、賀一龍,這讓軍隊內部其他將領無比憤恨。馬守應是起義大軍中的首領之一,與羅汝才、賀一龍感情比較深,他們是一起參加起義的。而李自成擔心指揮不動馬守應,就將他的家眷留在襄陽當作人質,命令他去攻打常德。馬守應雖然心有不甘,但當時也不敢違命,但從此也與李自成不能肝膽相照了。

李自成雖然有數十萬軍隊,但並非他一人帶起來的。他的部下首領不下數十百人,每個首領都有他們自己的隊伍(私兵);每個隊伍內部的士卒,或以歷史的關係,或以出身區域的關係,彼此間都建立了感情上的聯繫,自成一軍。各營頭目之間相互不節制,無領導關係,如果李自成能善加籠絡,各頭目自然樂於聽從他的指揮。但是,李自成缺乏這種手腕,沒辦法完全駕馭所謂的部下,這些部下一不樂意,就不跟隨李自成了。這也是進入北京後,李自成沒辦法約束部下的原因之一。

李自成不但在治軍方面有嚴重的缺陷,而且政治上也完全是個文盲。

三,政治上的文盲,失去了縉紳們的支持

在君主時代的政權,上至中央朝廷,下至地方政治,一向都操作在仕宦縉紳手中。如果要想建立一番功業,必須要想方設法獲得著一群人的幫忙和贊助,來籠絡號召民眾,安定社會的秩序,這樣革命才容易成功,但李自成等人都忽略了這一點。

明朝雖然被推翻,但是舊的政治勢力仍然存在,李自成進入北京後,不但沒有充分利用他們,反而採取了嚴酷拷索的措施,即使投降的及上表勸諫的大臣,有時也不能倖免。

不但在北京是這樣,李自成派往山東、河南的地方官吏也是以掠奪財物為目標,使得不少縉紳家破人亡,稍有違逆,就是大刑伺候。

“吏部尚書李遇知被夾足拶(擠壓)指,輸銀四萬兩;戶部侍郎王正志,被夾二夾,其子亦一夾一拶,輸銀得釋,留用;太常寺卿王都,被夾三次,輸銀三次,釋夾即死。”

李自成這種嚴酷的處置方法,逼起了縉紳們的反抗,無論是受到拷打擄掠的還是未受到拷掠的,他們都時刻準備反擊。關於這一點,從以後仕宦豪右所倡導的起義軍和北方投清的臣僚,共同抗擊李自成的行動中便可得到答案。

雖然有的義軍帶有濃厚的忠君愛國的意識,但是當自身的私人利益遭到破壞後,他們寧願追隨外族的清廷,也不追隨同族的李自成。

四,失去了農民階級的信任

如果說李自成失去縉紳們的支持,對其政權的穩定有很大影響;那麼失去農民階層的支持,就等於是根基丟了。

李自成之所以能迅速崛起,是打著“均田免賦,行仁義、收民心”的號召,獲得了下層廣大農民的擁戴。後來佔領北京,他所宣傳的均田並不能夠實行,政治方面,除一些名稱的更改外,並沒有什麼實際的改革,這自然不能滿足廣大農民群眾的願望。

而且,李自成的部隊佔領一個地方後,也大興徭役,與之前的作風完全不同。老百姓如有反抗,便可招致殺身之禍,並且實行了嚴酷的刑法,偷了一隻雞都會遭到重罰。

宣傳仁義的告示,這時已經讓百姓不再相信了。他們在流離痛苦中,不免懷念起從前相對安定的生活來,對李自成的態度,也由之前的擁戴變成了後來的厭惡。李自成失掉百姓力量的支持,這種危險比得罪仕宦縉紳大一百倍。

李自成兵敗身亡,看了這六大原因,覺得他真是自掘墳墓

五,受到清廷的攻擊

在這時候,興起了兩種反擊李自成的力量。一個是明朝文臣武將投降於清朝所形成的聯合勢力,一個是仕宦縉紳和民眾組成的義軍;前者是摧毀李自成的主力,後者是輔助打擊。

此後,清室充分利用誘降的政策,他們佔領北京後的第一步工作,即為崇禎皇帝發喪,保護明朝宗室,追悼被李自成殺死的官吏,以討好官僚士大夫。而一些無氣節的人,就藉口清朝廷會為崇禎皇帝報仇,而心甘情願的投降清朝了。

“朝廷(清)為明討賊,今賊未絕,君入仕,可為明帝復仇”

清朝又利用免稅減租的政策,到處宣佈“定亂安民、共享太平”的意旨,以籠絡民眾。所以,清兵入關的時候,北方民眾很少有起來反抗的。

從這以後,李自成不但要受到清朝的打擊,還受到地方武裝民團的攻擊。

六,地方民團武裝

崇禎十五年,河南、湖廣這些省份遭遇戰火的侵襲,民眾為了讓生命財產得到保障,紛紛建立起來山寨和堡壘。這些山寨和堡壘,原先防禦的對象是流民、“土寇”,後來是防備李自成的潰兵。他們協助官軍,或者獨立作戰,替政府執行了保衛地方治安的任務,有時還接受政府的指揮,時人常稱之為“義軍”。

當李自成兵敗後,各州縣都緊閉城門,拒絕李自成的軍隊入城。百姓自發殺掉李自成委派的地方官,李自成派兵鎮壓,叛變的反而越來越多。淮、揚一帶義軍勢力也想當雄厚,明巡按御史王燮嘗集義軍達到了二十萬人,連兵部尚書史可法都說“淮人忠義”,紛紛起來“碎偽牌,殺偽官”,清政府也對這種現象加以鼓勵。這說明,李自成已經算是四面楚歌了。

後來,李自成佔領武昌,計劃乘舟南下奪取東南作為抗清的根據地。這時候,清朝軍隊水陸兩地突然殺來,李自成倉皇逃往東南。據史料記載,李自成最後在湖北九宮山被村民“誤殺”。這裡的誤殺,我認為未必是誤殺,因為這些村民就是地方的民團武裝。

以上六大因素綜合起來,最終導致李自成的兵敗身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