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1 项羽分封天下公平公正,为何天下诸侯还要群起反抗?

公元前206年,项羽巨鹿之战一战成名以后,率军向函谷关挺近,把一心想做关中王的刘邦赶往巴蜀,占领关中。此时的项羽和众诸侯经过三年的反秦战争,终于推翻秦王朝的统治。

巨鹿之战以后,项羽掌握天下实权,号令天下诸侯,此时他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如何与天下诸侯分享胜利的果实。当然项羽也可以效仿秦始皇,实行中央集权制,自己当皇帝,但是项羽却没有,他走的是周武王的老路,论功行赏,与功臣共享天下。由此看来项羽的分封应该是公平公正的,只要灭秦有功,都可以得到封赏。一位如此慷慨的领导,为何在他分封完诸侯以后,会引起诸侯群起反抗呢?

项羽分封天下公平公正,为何天下诸侯还要群起反抗?

项羽示意剧照插图

(一)项羽是如何分封的?

项羽分封的原则是“因功封王”,顾名思义就是按照功臣功劳大小进行分封。项羽自认为的功臣是参加巨鹿之战,同时又随同他一起入关的将领,另外还要以楚国为盟主,那些参加巨鹿之战而没有跟随他入关的将领,是没有资格被裂土封王。所以说项羽主持的分封大会,有点像分赃大会,强盗领赏向来都是见者有份,项羽分封主要分为四个等级。

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史记·项羽本纪》

第一梯队义帝熊心,熊心是战国时期楚国国君的后裔,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以后,项羽叔侄立的傀儡君主,他是楚国名义上的国君,没有实权。项羽分封18路诸侯王时,遥尊楚王熊心为“义帝”,名义上让楚王熊心升了一级,其实是明升暗降,项羽后来找了一个借口把义帝迁往偏僻的郴县,义帝最后死在郴县。

第二梯队西楚霸王项羽,项羽巨鹿之战以后威震天下,诸侯都抱他的大腿。此时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在自己的家乡彭城建都,统辖九个郡,几乎占据全国四分之一的领土。

第三梯队北上救赵,同时跟随项羽一起入关的将领,项羽把富庶之地封给跟随他一起入关的将领,比如三秦王、燕王臧荼、常山王张耳、齐王田都、济北王田安、九江王英布等。

第四剃队是在项羽分封中,待遇最差的,比如刘邦、赵歇、田市、韩广等,刘邦是因为项羽忌惮他,把他赶到偏远的巴蜀。其他的人有些是原六国王族后裔,也有些是反秦中立了功,在项羽分封之前就已经授封复国。

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徙赵王歇为代王。燕王韩广为辽东王。——《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分封大致分为以上几类,其实从本质上讲,项羽分封无大错,但是项羽4月份主持完分封大会,五月份齐国就陷入内乱,紧接着各地相互打起来,他们反叛的理由是项羽分封天下不公,那么项羽的分封都出现了哪些问题?

项羽分封天下公平公正,为何天下诸侯还要群起反抗?

项羽示意剧照插图

(二)项羽分封任人唯亲

项羽有个特点就是念旧,陈平曾经说过项羽对外人不信任,只相信项家人和他妻子的兄弟。项羽不仅在重用人才方面任人唯亲,在他分封诸侯时也不例外,笔者可以为大家举例说明。

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分封一大特点是跟随他一起入关的将领都分到一块富庶之地,而那些跟他不熟悉或者跟他有过节的人都分到偏远地区,甚至不封。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赵国、燕国、齐国,项羽把原来的赵王、燕王、齐王迁往偏远的地方,把这几个诸侯王派出的将领封到富庶之地。

除此之外,项羽分封最大的失误是失封三位有功之臣。

首先是田荣,田荣是齐国王族宗室,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以后,田氏家族的田儋(田荣的堂兄)第一个起兵平定齐地,田儋战死以后,田荣收集残兵继续与秦军作战。所以说田荣在灭秦之战中,是立了大功的,但是由于他之前跟项羽的叔父项梁不和,影响到他与项羽的关系,项羽没有封他。

除了失封田荣以外,还有赵国的陈馀和在梁地起兵的彭越。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以后,彭越和陈馀皆抗秦有功,但是他们达不到项羽分封诸侯王的标准,所以没有授封。

由此可见,只要跟项羽走得近,同时又立了功的人,都得到一块好地方,而跟他不熟或者不和的,都被封到偏远地区,甚至都没有授封。

项羽分封天下公平公正,为何天下诸侯还要群起反抗?

项羽示意剧照插图

(三)项羽分封缺乏政治谋略

项羽的分封缺乏深谋远虑,主要体现在错封三秦王和拱手让汉,项羽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军事家,但是在政治谋略上却欠考虑。

第一、错封三秦王

三秦王是以章邯为首降楚的三位秦将,分别是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章邯是巨鹿之战的主将,其他两位是副将。章邯巨鹿之战惨败以后,率领20万秦军降楚,项羽因害怕秦军诈降,下令将降军全部坑杀。

项羽后来把关中一分为三,将巨鹿之战的三位降将分封到关中,项羽没有想到他坑杀的20万降军都是关中父老的子弟,秦地老百姓对三位降将恨之入骨,项羽“以秦治秦”的策略是行不通。

第二、拱手让汉

刘邦进入关中以后,派兵把守函谷关,目的是不想让项羽入关,他想做关中王,刘邦的这一举动暴露了他政治动机,如果项羽有谋略的话,刘邦就难逃一死,但是项羽却在鸿门宴上放过刘邦。

项羽本来把刘邦封到偏远的巴蜀之地,后来张良收买项伯,请托项伯请求项羽把汉中也划给刘邦,项羽竟然没有责怪项伯受贿,还把汉中之地加封给刘邦。拱手让汉是项羽分封的一大败笔。刘邦派重兵把守函谷关时,项羽就应该明白,秦国灭亡以后,刘、项两家已经从昔日的盟友演变成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他应该处处防着刘邦,而不是把战略要地汉中加封给刘邦,汉中是刘邦后来还定三秦的跳板,没有汉中就没有未来的汉高祖。

汉王赐良金百溢,珠二斗,良具以献项伯。汉王亦因令良厚遗项伯,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遂得汉中地。——《史记·留侯世家》

项羽分封天下公平公正,为何天下诸侯还要群起反抗?

刘邦示意剧照插图

(四)项羽分封制瞬间土崩瓦解

项羽分封18路诸侯王,没有给天下带来太平,他4月份主持完分封大会,5月份田荣就造反,18个诸侯国,11个大乱。

第一、燕国、辽东国大乱

项羽把燕国一分为二,把老燕王韩广赶到辽东,做辽东王,把燕国富庶之地封给韩广手下的部将臧荼(韩广派他跟随项羽入关)。

徙燕王韩广为辽东王。燕将臧荼从楚救赵,因从入关。立荼为燕王。——《汉书··陈胜项籍传》

老燕王韩广不服气,他认为新燕王臧荼曾经是自己的部下,封赏却高过自己,关键还是自己派他入关,项羽竟然封他为燕王,而自己是辽东王,档次就低了一等。

老燕王韩广不愿意迁至偏远的辽东国,于是新、老燕王相互打了起来,结果老燕王打不过新燕王,最终兵败被杀。

第二、赵国大乱

项羽把赵国一分为二,把老赵王赵歇赶到代地,做代王,把赵国派出跟随自己一起入关的将领张耳封为常山王,封地是以邯郸为中心比较富庶的地方。

赵王歇倒是没有意见,可是他的部下陈馀不乐意了,他向同样对分封不满的田荣借兵打张耳,把张耳赶出赵国,再把老赵王迎接回来,老赵王为表感谢封陈馀为代王。

项羽分封天下公平公正,为何天下诸侯还要群起反抗?

赵王歇示意剧照插图

第三、齐国大乱

齐国跟赵国、燕国情况一样,项羽将老齐王赶到胶东做胶东王,把原来齐王派出跟随自己一起入关的将领封为齐王,然后自己又再立了一位济北王,齐国被项羽分成了三份。齐国王族宗室田荣不乐意了,自己反秦也立下大功,却没有授封,于是起兵反楚,把项羽分封的三齐王全部杀害,自立为齐王。

田荣怒,追击杀齐王市於即墨,还攻杀济北王安。於是田荣乃自立为齐王,尽并三齐之地。——《史记·田儋列传》

第四、刘邦渔翁得利

就在各地诸侯相互打得一塌糊涂的时候,项羽很纠结,到底要先灭谁呢?刘邦手下的谋士张良深知项羽的第一把火很凶猛,于是设计把第一把火引向田荣,项羽在汉元年八月发兵讨伐田荣。

刘邦趁项羽在齐国平叛时,任韩信为大将军杀回关中,三秦王兵败自杀,刘邦占领关中以后,率领56万诸侯联军占领项羽西楚国都彭城,从此拉开了楚汉争霸的序幕。

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史记·高祖本纪》

刘邦能够还定三秦,最主要的原因是项羽陷入齐地无法抽身,给刘邦创造大好时机做自己的事业。

项羽分封瓦解以后,授封的诸侯王近一半死于叛乱之中,楚汉战争期间部分诸侯王降汉,韩信北伐时又歼灭了一些诸侯王,到楚汉战争后期,项羽最初分封的诸侯王所剩无几。

项羽分封天下公平公正,为何天下诸侯还要群起反抗?

秦始皇示意剧照插图

其实从表面上看是项羽分封不公,实际上跟分封制内在的关系有关。项羽效仿的是西周,实行分封制,他看不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带来的历史意义。

战国时期诸侯分立、相互混战,这就是分封制带来的弊端,诸侯变得强大了,中央就难以控制。项羽不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他不能理智地去判断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优劣势。

战国时期,老百姓一直希望有一位英雄能够救百姓于苦海,结束常年不断的战事,秦始皇的出现给了他们希望。可惜的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没有实施仁政,老百姓日子仍然过得很艰难,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秦始皇的功绩,只能说他统一有功,执政有过。

参考文献:《史记》、《汉书》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