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大明風華》英勇殺敵的朱瞻基,曾北征蒙古,把敵人殺得聞風喪膽

《大明風華》已經播到第29集,朱棣終於率60萬大軍浩浩蕩蕩北征蒙古,朱高煦、朱高遂、朱瞻基都隨行。劇中的朱瞻基武藝高強,尤其是箭術高超,差點殺死瓦剌族的也先。在戰場上,朱瞻基奮勇殺敵,體現了朱瞻基作為大明皇族,具有勇猛的一面。

《大明風華》英勇殺敵的朱瞻基,曾北征蒙古,把敵人殺得聞風喪膽

朱瞻基在軍營

  當然,這種劇情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如果連皇太孫都需要上戰場殺敵的話,那朱棣率領的這60萬軍隊還有什麼意義?朱家五子,只留一子在京城監國,四子全都參加北征。但四子的職責卻不同,朱棣是戰場總指揮,朱高煦、朱高遂、朱瞻基在戰場上指揮各自統領的軍隊殺敵,朱瞻基還負責醫療、後勤輜重等事務。不管怎麼樣,朱家四子都應該在遠離前線,指揮軍隊,只要不吃敗仗,他們都不會有生命危險。

  不過在歷史上,朱瞻基也確實曾經多次出現在戰場之上,雖大多數是在打醬油,但也確實曾經正面擊敗來犯之敵,把敵人殺得聞風喪膽。

  細數一下朱瞻基在戰場上打的醬油:

《大明風華》英勇殺敵的朱瞻基,曾北征蒙古,把敵人殺得聞風喪膽

朱瞻基在軍營

  1.朱棣曾五次北征蒙古,朱瞻基可能參與了後面的4次北征。不過朱棣為朱瞻基找了老師,在軍中為朱瞻基講授經史,卻不講授軍事。為他講授經史的胡廣也是明朝當時的重臣,卻不懂軍事,也不可能為他講授軍事。由此可以看出,朱瞻基只是隨軍而已,並不負責具體事務,只是學習觀摩而已。但史料也記載,朱棣去視察軍隊,也常常帶上朱瞻基。

《明史》:八年,成祖徵沙漠,命留守北京。九年十一月,立為皇太孫,始冠。自是,巡幸征討皆從。嘗命學士胡廣等即軍中為太孫講論經史。

《大明風華》英勇殺敵的朱瞻基,曾北征蒙古,把敵人殺得聞風喪膽

朱瞻基在戰場

  2.宣德元年(1426年),漢王朱高煦起兵謀反,已是皇帝的朱瞻基在大臣楊榮的建議下率軍御駕親征。楊榮建議朱瞻基親征的主要原因是,朱高煦的叛亂其實並沒有多大聲勢,朝廷大軍佔有兵力優勢,聲勢浩大,朱瞻基雖是親征,在大軍之中卻不會有任何危險。朱瞻基率軍直接圍困漢王朱高煦的封地樂安州,形成甕中捉鱉之勢,雙方一仗未打,漢王朱高煦就投降了。此次戰爭,朱瞻基御駕親征雖是給大明的軍隊振了振士氣,似乎仍然是什麼都沒有做。

  朱瞻基當皇帝之後,一心向朱棣學習,對軍事尤其重視,非常渴望在戰場上建功立業。而朱瞻基唯一一次真正意義上在戰場上殺敵是在宣德八年,朱瞻基得到消息,兀良哈率領萬名鐵騎騷擾邊疆。朱瞻基自帶3000鐵騎駐紮喜峰口。只是當朱瞻基做出親征的決定,不知道朝中那幫大臣是否阻止,關於朱瞻基為何要親征,史料絲毫未說明。

《大明風華》英勇殺敵的朱瞻基,曾北征蒙古,把敵人殺得聞風喪膽

朱瞻基在戰場

  兀良哈果然率軍而來,朱瞻基將鐵騎分為兩路夾攻敵軍,讓神機營發射火銃,並且自己上戰場殺敵。兀良哈的軍隊死傷較多,竟潰敗下來。朱瞻基率數百鐵騎一路追擊,兀良哈的騎兵看到朱瞻基的龍旗,才知道是大明皇帝御駕親征,趕忙下馬請降。朱瞻基此戰大勝而歸。

《明史》:兀良哈寇會州,帝帥精卒三千人往擊之。己卯,出喜峰口,擊寇於寬河。帝親射其前鋒,殪三人,兩翼軍併發,大破之。

  這場邊境上的遭遇戰雖然不足以證明朱瞻基有多高的軍事才能,但證明了幾點:

《大明風華》英勇殺敵的朱瞻基,曾北征蒙古,把敵人殺得聞風喪膽

朱瞻基在戰場

  1.朱瞻基應該熟知兵事。明朝自朱棣以後,軍隊的戰鬥力一直在下降,朱瞻基雖採取一定的措施,但並沒有取得好的效果。朱瞻基自幼年常跟隨朱棣巡察軍隊,對軍事肯定有所瞭解;

  2.朱瞻基在迎戰時做的佈置也符合兵法。面對兀良哈萬餘騎兵,朱瞻基並沒有讓軍隊一擁而上,而是先讓神機營發射火銃,致使敵軍混亂,再將騎兵兵分為兩路,左右夾擊,徹底擊潰敵人。

  3.朱瞻基能親自上戰場殺敵,還殺死3個敵人,這表明朱瞻基武力不錯。

  一場遭遇戰,朱瞻基指揮若定,有勇有謀。朱瞻基也成為明朝少數能御駕親征、還能夠在戰場上擊敗敵方的皇帝。

《大明風華》英勇殺敵的朱瞻基,曾北征蒙古,把敵人殺得聞風喪膽

朱瞻基在戰場

  《大明風華》中的朱瞻基還很年輕,在戰場上難擔大任,但他是男一號,自有主角光環,想來也能有出色的表現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