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要表达出怎样的情怀?

关陇清荷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首词创作于神宗元丰5年,这时候的苏轼也已经47岁了。乌台诗案已经过去了近三年,算来苏轼已经在黄州度过了两年的生活。或许这对于苏轼来说是一件好事。至少他远离了政治斗争的中心,可以守护一方百姓,可以施展自己的抱负,只不过施展抱负的这一方天地不再是朝堂而变成了一个贫瘠的地方。乌台诗案可以说是苏轼人生的转折,他的诗文不再像前期的《留侯论》那样的激进而是变得委婉而又深沉。之前接触的佛老思想开始复萌,苏轼的诗文也就变得更加的旷达洒脱。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历来被认为是苏轼郁郁不得志感概功业未成白发已生的代表,而笔者却认为,这首词是苏轼的无奈自嘲也是苏轼的旷达清醒。

江水滔滔不绝的向东流去,随着浪花消逝的还有千百年前的英雄人物。就在脚下的这方土地上,有人说这就是赤壁之战的地方。江水将碎石卷上天空然后又扔在岸上,溅起的层层浪花就像北风呼啸时卷起的雪。这如画的江山,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英雄豪杰为他争夺拼抢。想那周瑜当年刚刚抱得美人归,正是意气风发的年纪。羽扇轻摇谈笑之间,敌人的战船就灰飞烟灭。而我今日在这里,神游故国,大概会有人嘲笑我华发早生,人生啊,就像是一场梦,不如就用酒来敬这亘古的江水和明月吧。

有人说苏轼以周瑜做对比,感概自己老大无成。但在我看来苏轼是一个通透的人。他能看到生活的挫折和不幸,但他也明白"世事一场大梦"。在苏轼的诗词中很多名篇都是将人生看作梦,例如"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会羡慕周瑜的年少有为,会感慨自己的老大无成,但是他绝对不会因此就对人生失去希望,更不会就此消沉。试想,一个被贬到岭南却能写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诗人,他早就变成了一个旷达的哲学家,他本身就是"慈悲";就是"乐观";就是"宽容"。

所以所谓的"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体现的不过就是一种"旷达"。就算是周瑜年少有为,而我一事无成又能怎样呢?不都是历史滚滚长河中的一芥子么?都不过是人生的一场梦,又何必那么认真的去计较得失呢?就像他自己在《赤壁赋》中所说的那样"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匆匆人世本就没有什么是亘古不变的,没有永远的成功,也没有永远的失败。也没有什么东西是属于谁的,不过就是短暂的占有,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亘古不变的是时间,是"变化"本身,是这涛涛的江水,也是这朗朗的明月,但这些东西没有什么是真正属于谁的。既然如此,不如我们就乘兴而来尽兴而去。乐观的对待人生对于自己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救赎,所谓的争夺,所谓的成功最后不过化成一个"土馒头"。这才是苏轼精神上最伟大的地方。


一往文学


宋词中最被人熟知的作品,苏东坡最豪放的代表词,豪放之极,无人可及。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通樽)还酹江月。

1082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

黄州,是苏轼人生失败的见证,却又是苏东坡诗词崛起人格强大的重生。

这首词妙在,

1 借景: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这三句凝练,有气势。

将读者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妙境界,豁然开怀,精神振奋。

陡峭的悬崖绝壁,万丈千仞,凌空而起,高耸入云,汹涌的惊涛骇浪,搏击着江岸,不断翻滚腾起的浪涛卷起万千堆澎湃,晶莹如雪的浪花。

如此壮美雄浑的江山,如此多骄秀丽的山河,孕育和吸引无数的风流英雄,怎能不让人激情横生!2 怀古:“遥想公瑾当年”

想的是三国英雄周瑜,从形到神,栩栩如生。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外表俊朗,英气勃发,儒雅风流,气度不凡。

小乔初嫁了:美人倾心,年轻有为。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谈笑声中,敌人就轻松败退殆尽,有勇有谋,潇洒从容!

苏轼饱含赞美之情来写周瑜,他眼中的周瑜年轻,功业有成,得明君赏识,作为了得,是三国英雄中的佼佼者。

苏轼是无比羡慕嫉妒的。

苏轼也赞美曹操,说他“酾酒临江,横塑赋诗,一世之雄”(《赤壁赋》)

只因相形见绌,苏轼此时四十多岁了,不是被贬就是赋闲,仕途坎坷,甚至一度性命不保,也曾矢志报国,如今白发早生,一无所成,光阴虚掷,怎能不感伤哀叹!

周瑜的年轻有为让苏轼无比羡慕,而生怀才不遇之愤,英雄迟暮之憾!


3 抒感:“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酹:用酒浇地以表祭奠愐怀之情。

人生就像一场梦,还是端起酒杯,洒地,愐怀一下曾经的英雄吧!

周瑜年轻有为,功业有成,如何,还不是已成历史,如被浪花淘尽。

人生就是一场梦,何必计较功名得失,不如对酒当歌,也算不辜负。

人生,梦一场,这句是苏轼遥想三国英雄,自叹不如的自我开解与安慰,有怀才不遇的愤懑抑郁,有年华易逝,年老无为的自哀自怜,更重要的是,看淡名利,不计较的潇洒旷达,豪迈慷慨。

死里逃生,还能有如此胸襟与气度,还能如此淡定从容,你不得不佩服苏轼的精神力量。

不能仕途得意,却也能生活得意,从来不缺坚韧乐观的一颗心,天论哪儿,都化苦涩为诗意,这才是苏轼的强大。

宋 文评家胡仔评价:“ 东坡大江东去赤壁词,语意高妙,真古今绝唱。”


一绿浮芳


毛不易那首歌怎么唱来着:“一杯敬明天、一杯敬过往,一杯敬自由、一杯敬死亡,一杯敬故乡、一杯敬远方”。

毛不易敬了6杯酒,是为了消愁。

苏轼说“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酹是祭奠时把酒洒在地上的这一过程。这一杯酒,不是为了消愁,是敬如梦人生、敬如画江山、敬周公瑾、敬千古风流人物。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写下这首词的时候,苏轼在黄州,日子可不好过,先皇钦点的未来宰相,成了贬官,区区团练副使,不过相比起刚刚过去的乌台诗案,真可谓是捡了一条命。

黄州的苏东坡,在文学上真正开始升华,就是从赤壁开始。此赤壁,并非三国鏖战的赤壁,但当苏东坡走到这个同名的地方,看着滔滔江水,想起千古风流人物的飒爽英姿,想着自己功业未成。

公瑾啊,你20多岁的时候,多么意气风发,在赤壁一战成名,还去了美娇娘小乔,而我,如今已过不惑之年,却一事无成。

他化悲愤为力量,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情怀。一首词,上片写得大气磅礴,境界宏远,下片转入对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他既写景、又抒情、还咏史。

苏轼看开了,说人生如梦啊!

苏轼爱写梦,他不仅说人生如梦,还说“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也说“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苏轼写梦的词,都有一种看破世俗的洒脱在其中,这是他的人生哲学,任你有多大功劳,到最后都会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就像他《赤壁赋》中所写的,不如“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最后,他说:“嘿,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来来来,我敬你们一杯!”

一樽还酹江月!



也可自话


全词如下:《念奴娇 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淡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如果问这首词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那还得联系作者写这首词时的背景来说。这首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写,这时他刚刚经历了“乌台诗案”,死里逃生,心情还是颇多感慨的,这时又恰逢北宋国力衰弱、受到辽夏军事政权的严重威胁,他时刻关心着边疆战事,和“栏杆拍遍”的辛弃疾一样,空有一腔报国热忱,却无处施展。他为什么这么向慕周瑜呢?那是因为周瑜在指挥“赤壁之战”时不过才三十二三岁,正是精力充沛的时候,无论是体力或脑力都处于人生的黄金阶段,想想这时的苏轼已经四十五了,虽然说这个年龄在现在来说不算老,甚至可以说正值壮年,但是古代人的寿命一般都很短,这个岁数已经算是中老年了,更何况他刚刚经历了一场生死大劫,心情倍感苍老就很正常了,所以他很向慕周瑜,你看看人家周公瑾,丰姿绰约、从容潇洒,年纪轻轻的就在谈笑间指挥了这样一场空前绝后的大胜仗,况且人家还遇上了一个那样信任自己的明君,而我呢?作者只能自笑多情,虽然我心不老,如果可以,我也能像周瑜一样有所建树,可是现实却如此残酷,唉!想想人生不过就是一场梦,我又何必让这样的“闲愁”困扰于我呢,还是让我高举酒杯,致意这永恒的江水和月华吧!这就是苏轼,永远能为自己解压!



含羞草LLM


44岁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被贬黄州五年,他在这里开始思考人生的问题,我为什么来到了这里,我应该这样消沉下去吗?他要反思,他把对人生历史的反思与自然山水结合起来,把自己的人生际遇放到了雄阔壮美的自然景象中,放到了历史的长河中。

在词中,他要思考人生 ,还夹入了壮观的自然之景与悠悠历史,开阔之中,也有些许愁怅。其实,不只此篇,比如,“雪浪摇空千顷白,觉来满眼是庐山,倚天无数开青壁”“有情风,万时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渡口,几度斜晖”再有,“上殿云霄生雨翼,论兵齿颊带风霜,归来衫袖有天香。”感慨人生虚幻几度春秋。

在黄州,经历了数次的人生的挫折与苦痛,还有变幻无常之后,他有一种佛教般的幻觉,一切空空,人生如梦。他或许可以从中得到宁静与解脱。

但是--这是苏轼吗,不是!苏轼除了佛道还有儒,他不应当置社会于不顾,他不是遁世的仙人,他有拥抱现实的思想,要对人类尽其责任,所以即使到了儋州,他也没有忘记为百姓做事。

由上,苏轼还在思索,求苏轼的解脱。还是在这里,没有尘世的喧嚣,只有自然山水以及淳朴的民风,他悟到了,

在《赤壁赋》中他写道:“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人在写过宇宙中自然渺小,但要懂的享受大自然丰厚的无偿的赐予,享受了人生,这种美好的境界不就能流传千古,达到永恒吗?



发现历史


消极!咫尺可闻的消极!悲伤,委屈,疑惑,愤怒,失望全都倒在了酒里,然后倒在了江水里,倒在了月亮里。

苏东坡只是凭本心行事,无私心,无私欲,更对路线斗争嗤之以鼻,可偏偏事非就找到了他。整个宋朝所有的人,包括皇上,大臣,市民,甚至是青楼的歌女,赶车的马夫都知道他是冤枉的,可那又如何?

一代文宗有什么不了起,照样不还是被权力场讽刺一个透心凉,让他以一种极度可笑可叹的方式险死还生!

我不相信像东坡大叔那样的人会追求权欲,追求荣华。这是一个感情至上的人,他当官仅仅是因为只能当官,在“盛代无隐者”的时代里,像他那种名望深远的人不当官,只能死路一条。

想不到,连个官都当不安生!

于是,被贬到了黄州,在当年赤壁战场上怀古缅今。前半阙气势逼人,冠盖千古,横戈长啸的曹孟德也不过如此罢,至于那周瑜的风流雅致,他又会逊色多少呢?可下半阙却峰回路转。

多情应笑我!是的,东坡太多情!结果就被命运薄情以待,仿佛看到了苍天或嘲弄,或怜惜,或感伤的眼神。

早生华发!而这华发却不是对事业的无奈,也不是对仕途的叹息,只是对人生对世事的伤感,然后化做自嘲放进酒里。

有什么了不起!

且尽余杯,且尽余生。



亦有所思


了解一篇作品的思想感情,得先了解写作背景,这篇赋作于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1082年秋、冬季节,他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了这两篇赋。这个时期,作者的思想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对受到残酷打击感到愤懑、痛苦。另一方面,时时想从老庄佛学求得解脱。

同时,在躬耕农事与田父野老的交往中,感到了温暖,增强了信心,也使他的思想更接近现实。他的前后赤壁赋正反映了这时的思想情感。

而这句话的人生如同一场朦胧的梦,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这一句表达出作者的怀才不遇,无人相知的苦闷、忧郁之情,但我觉得除此之外,也有其旷达豁然的豪迈之情!作者与江月同饮,古事已去,成功失败皆付笑谈,他钦羡周瑜的功成名就,而自己现在虽然也是一身报复,却无处施展,只有在这赤壁之上咏叹,心事无人知晓,只能和江上升起的月亮同饮一杯,叙述作者的苦闷。但也有与月对饮,不问尘事的豁达吧。


卿懿君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梦指自己的人生理想,自己的年少时期对建功立业的渴望。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就表达了这种思想。也指词人对爱情破灭的失望。如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语,独有泪千行。词人当年父子三人东京赶考,同时考中,是何等的风光!京城为官,和王安石,欧阳修吟詩唱和,又是何等的踌躇满志,而今都如眼前的江水,一去不回。词人胸有壮志,腹有良谋,不能施展反而待罪黄州。怎能不感到理想破灭呢?

梦还指曹操,周瑜,孙权这些千古风流人物,樯橹灰飞烟灭,也随着江水一去不返,他们建立了千秋偉业,为一时之雄,而今天也不在了。谁也留不住过去的梦。况且詩人47岁就满头白发,已经过去的,无法挽回。人过四十天过午。将来的又不可期。词人感到无可奈何,只有酹酒入江,作为安慰。词人酹酒入江,也表达了一种旷达的胸怀。


湖山散人


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受到变法大臣群起而攻,乌台诗案差点被要了命。后来被贬到黄州当团练副使,生活靠别人接济才能勉强。他找到一块叫东坡的坡地,种上庄稼,盖了草房。给自己起号“东坡居士”。虽然生活贫困,但不影响他游玩写诗。(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他游赤壁古战场触景生情时所作。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表达苏轼满怀壮志,无力施展的无奈心情。想我苏轼,苏东坡的一生,在文学史上有些成就,但是在政治上一点都不得志,还经常遭受迁徒和贬谪。后半生了还漂泊不定。到现在才多少明白点。人生就像做梦,物各有主啊?看到赤壁古代的战场,想到当年,年青的周瑜娶了漂亮的小乔。看着这些早已成为往事的过去。只有大江,赤壁还在眼前。我能拥有的只是清风,还能听到长江浪涛的声音,也能看到江边的明月。就是现在有茅台酒,五粮液,啤酒,红酒我苏居士一样也喝不出什么味了。还不如倒在地上来祭奠江边的月亮或哪些三国英雄人物。


50000501025


要谈情怀,不能单看一句话,要从作者当时所处境况,以及整首词来分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在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47岁,因“烏台诗案”被贬黄州两年多。当时由于诗文讥讽新变法,而破新派官僚陷害遭贬谪,愁怨满腹无从述说,便以游山玩水消解情怨。经常去赤壁矶头游览,或泛舟江中。眼望东去的江水,浮想联翩,不禁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已付之东流,怀古思今,而写下了这篇名作。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一句是在感怀赤壁之战中的英雄豪杰以及千古风流人物之后,想到自己现今的苦境和渺茫的未来,就像东去的江水那么澎湃,就像远挂天边的明月那么寂寥,有千言万语述说不尽。然而,苏軾毕竟是文豪,竟用这样一句话表达了无限情怀。关鍵词是:人生,祭祀,展望,留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