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薄胎圆器花货第一人,他创造的大容量壶胎厚度记录至今无人能破

薄胎圆器花货第一人,他创造的大容量壶胎厚度记录至今无人能破

薄胎圆器花货第一人——陈国良

陈国良

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陈国良,号鹤轩,1954年生,90年代初期宜兴紫砂业界公认的实力派四小龙排行第二。

1972年进紫砂工艺厂,随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何道洪学艺,之后从事花盆、花瓶的制作设计。1982年始制茶壶,1985年在江苏陶瓷公司职校学习,1986年担任艺徒培训辅导和技术总监等职,1988年在清华大学工艺美术学院培训陶瓷造型,1993年进紫砂工艺厂研究所任职至今。

擅长制作薄胎作品,在2005年或之前,薄胎圆器及花货的领域内,陈国良可谓第一人至今仍保持了制作容量超过5000cc,胎的厚度不超过1.8mm的记录。

薄胎圆器花货第一人,他创造的大容量壶胎厚度记录至今无人能破

澄怀壶(薄胎) - 原矿底槽青 - 230cc - 陈国良·制


在大师面前,自己如何创新?

陈国良以生在宜兴蜀山自豪,他出生地就在著名的宜兴东坡书院百余米,屋后的蜀山有著名的龙窑。陈国良回忆童年说那是一幅幅梦幻般的场景。他儿时常在古老的窑厂,捧着五色土,听到的是范蠡、西施神话般的故事,引入眼帘的是罐头堆、松枝垛、载货的船。他总用赤、黄、橙、绿、青的五色土将衣袋里装得满满的,用他们在墙上、门板上、地上,涂着、抹着、任性地涂抹着一幅幅绚丽的儿时梦。

“年轻就是财富。”这是陈国良与笔者第一次见面的第一句话,这话正如他的青春年华。1972年,初中毕业陈国良就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自此跨入紫砂界,当时他对紫砂的一切都感到新奇,从花盆起步,进而到紫砂壶制作,从拍身筒、到最后成形,每个程序他都充满浓厚的兴趣。

薄胎圆器花货第一人,他创造的大容量壶胎厚度记录至今无人能破

茄子壶(孤品) - 原矿紫泥 - 250cc - 陈国良·制


年轻的陈国良有天赋,在紫砂厂勤奋好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师从何道洪、潘持平等名师,他经常与老师们在一起探讨紫砂壶的特性和处理手法,让他受益匪浅。但他也有过疑惑,紫砂壶已经多如繁星,前面有很多大师作品呈现各种样式,自己还能够做什么创新呢?

得益于老师的教导,和自己多年做壶得到的渐悟,他终于有所领悟。他说,每个人对艺术创作都有不同想法,作品因而能够推陈出新,但前提是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将构思呈现出来,体现出思想。

后来他又担任紫砂厂壶艺培中心老师,他说指导学生对他来说,正好是一个锻炼机会,在指导中他领悟更多技艺和造形的道理。对器形包括光素、花货、筋纹器都有更深刻的认识。

薄胎圆器花货第一人,他创造的大容量壶胎厚度记录至今无人能破

小天山 - 原矿紫泥 - 100cc - 陈国良·制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一把好壶,考验的不仅仅是技艺,更是毅力

陈国良对自己的创作风格归纳为,既不墨守成规,又不炫奇弄巧,他认为中国人讲究中庸之道,虽然壶艺要体现个人创作的特色,但亦不宜过分夸张。

陈国良指出,紫砂的创作本质上是对紫砂特性及技术的掌握,有人眼光高,但是做不出来,有些人会做,但是又讲不出来,只得形而未有神。这两者的融合,需要不断的学习,对书法、国画等也要有涉及,进而运用到紫砂的创作之中,这就需要有理论功底。

薄胎圆器花货第一人,他创造的大容量壶胎厚度记录至今无人能破

天池壶(孤品) - 原矿底槽青 - 480cc - 陈国良·制


为求在技艺生涯中能够精益求精,他在学习传统工艺之外,也在古典文学、文艺理论、书画、音乐等方面培养情操,充实自己。他认为,紫砂艺术应该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出更多的内容,更多的形式来,并能够走出传统,建立属于自己的风格。他说自己时常得益于传统文化给以的启示,往往是偶然发现的契机,生活中见到某个物件的造形,灵感出现,顿时有新的构想,就把它运用在壶的创作之中。

一把好壶,考验的不仅仅是技艺,更是毅力。陈国良创作态度认真严谨,几乎到了一丝不苟的地步。他曾经做过一把“金钱松”壶,此壶共用了六种颜色各异的沙土制作,由于胎土彼此之间的收缩比差异大,挑战性极高。但他仍然愿意瞒着窑裂的风险,前后花了三个月的工夫克服挑战,最终制成了“金钱松”,当天拿出刚出窑的“金钱松”呈现在台湾藏家的面前时,台湾藏家深深佩服陈国良的高超技艺外,更是为陈国良的过人毅力感动不已。

薄胎圆器花货第一人,他创造的大容量壶胎厚度记录至今无人能破

金钱松 - 陈国良·制


一把好壶,要让人爱不释手

在紫砂创作上,他坚持的态度是刻苦、求实、探索。由于他对壶艺的充分投入,他的技艺非常全面,不论圆器、方器、花货或者筋纹器,均勇于创作,在各个器形当中都有建树。

陈国良说,紫砂创作,包括模具的制造都是手工操作,尤其传统的纯手工更是完全不用模具,拍打的过程非常中庸,特别是圆壶线条的变化比较大,也比较不容易把握,而方壶则重点在表现线条,这种相同起点,不同结果就是紫砂最大的乐趣。

薄胎圆器花货第一人,他创造的大容量壶胎厚度记录至今无人能破

力壶 - 原矿紫泥 - 240cc - 陈国良·制


陈国良的作品多数以“薄胎”呈现,要让人欣赏到一件好作品,就要把“薄胎”的美感做出来,而“薄胎”除了巧艺之外,还要有扎实的基本功。陈国良说,紫砂薄胎甚至具有防伪的作用,因为能够做出薄胎仿冒品的人,都已经具备了一定工夫水平,大可自己来创作,何必制作仿冒品呢?

陈国良有艺术天赋,但不止于匠师技艺。他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因而能够广纳新知,绝不划地自限,所以学得更多,看得更广,也就做得更好。他说,自己是赶路人,匆匆地忙于行程,希望能探索寻出新路,无暇回首,也许走了弯路。

薄胎圆器花货第一人,他创造的大容量壶胎厚度记录至今无人能破

陈国良


盛名之外,陈国良的家居生活朴素地近乎苦行僧,几十年就是练土、制壶、看书、教学。即使后来名气大了,也不会到处去花天酒地。他有很强烈的自我鞭策力,“如何把壶艺在搞好一点,作品让人爱不释手”是他毕生追求。

如今的紫砂界,多少人在名利双收之后,不但在生活上糜烂奢侈,更在壶艺上固步自封,更不要说有所创新求变了。他认为,做人还是淡泊宁静守本分,成名之后仍然平淡自处,更能专心致志,全力投入创作。名利到了一个层次,品德也愿意同时提升。难能可贵的是,陈国良始终保持一名艺人质朴、刻苦之精神,几乎一直坚持在紫砂泥櫈前,永不停止对紫砂艺术的搏击和思考。

薄胎圆器花货第一人,他创造的大容量壶胎厚度记录至今无人能破

松灵芝 - 原矿底槽青 - 500cc - 陈国良·制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关注头条号 ,点击主页右下角“我要看壶” 查看更多陈国良经典紫砂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