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小窗幽記》(五)集素篇賞析


《小窗幽記》(五)集素篇賞析


小窗幽記:集素篇


【原文】

袁石公①雲:“長安風雪夜,古廟冷鋪中,乞兒丐僧,齁齁②如雷吼,而白髭老貴人,擁錦下帷,求一閤眼不得。嗚呼!松間明月,檻外青山,未嘗拒人,而人人自拒者何哉?”集素第五。

【註釋】

①袁石公:即明代文學家袁宏道,公安派的代表人物,號石公。

②齁齁:鼻鼾聲。

【譯文】

袁宏道曾說:“在長安的風雪之夜,古老的寺廟、寒冷的店鋪中,乞丐僧人依然能夠睡得很香甜,發出很響的鼻鼾聲,而富貴之家的白鬍子老頭,雖然有精美的錦繡棉被,有懸掛的床幃,依然會小睡一會兒都睡不著。天啊,松林間的明月,柵欄外的青山沒有拒絕人享受這美景,人為什麼要自尋煩惱,將自己拒於這樣的美景之外呢?”於是編撰了第五卷《素》。

【原文】

田園有真樂,不瀟灑終為忙人;誦讀有真趣,不玩味終為鄙夫①;山水有真賞,不領會終為漫遊;吟詠有真得,不解脫終為套語②。

【註釋】

①玩味:把玩欣賞。鄙夫:庸俗粗鄙的人。

②套語:俗套的言語。

【譯文】

田園之中有真正的樂趣,倘若不能瀟灑地釋懷世間之事,終究只能是個庸碌之人。誦讀詩書之時有真正的趣味,但是不會把玩欣賞的人,終究只能是個粗鄙之夫;山水中有真正可供欣賞的景緻,但不能領會終究只能成為漫遊。吟詠之中有真正的收穫,不能從世俗煩惱中解脫,終究會落入俗套。

【原文】

居處寄吾生,但得其地,不在高廣;衣服被①吾體,但順其時,不在紈綺②;飲食充吾腹,但適其可,不在膏粱③;宴樂修吾好,但致其誠,不在浮靡。

【註釋】

①被:遮蔽。

②紈綺:華麗高貴。

③膏粱:美味佳餚。

【譯文】

居住的處所是我的生命依託之處,只求其舒適愜意,不必在乎屋舍院落是否高廣;衣服是遮蔽我的軀體的,只要合乎季節氣候就行,不必在乎是否華麗漂亮;飲食是我用來充飢的,只要合適就好,不在乎是否是膏粱美味;宴飲娛樂是為了與我的朋友修好,只要心誠就行,不必在乎是否浮華奢靡。

【原文】

披卷有餘閒,留客坐殘良夜月;褰帷①無別務,呼童耕破遠山雲。

【註釋】

①褰帷:帷帳。

【譯文】

閱讀書卷有閒暇的時候就留客人一起在月夜中暢談;早晨撩開帷帳,沒有別的事的話,就呼喊童僕,在遠處白雲繚繞的山間耕田。

【原文】

琴觴①自對,鹿豕為群;任②彼世態之炎涼,從③他人情之反覆。

【註釋】

①觴:古代喝酒用的酒杯。

②任:任憑。

③從:即縱,隨便,任意。

【譯文】

獨自彈琴飲酒,與鹿豕為伍;任憑世間炎涼,隨便人情之反覆無常,都不加理會。

【原文】

家居苦事物之擾,唯田舍園亭,別是一番活計;焚香煮茗,把酒吟詩,不許胸中生冰炭①。

【註釋】

①冰炭:喻指世態之炎涼。

【譯文】

居住在家中就會苦於世間事物的困擾,只有田舍園亭,生活於其中別是一番滋味;焚燒名香,烹煮清茶,把酒吟詩,心中就不會生出如同冰炭一樣的世間炎涼。

【原文】

客寓多風雨之懷,獨禪林道院,轉①添幾種生機;染翰揮毫②,翻經問偈,肯教眼底逐風塵。

【註釋】

①轉:反而。

②染翰揮毫:揮毫潑墨,指寫詩作文。

【譯文】

客居於外常常會有被世間風雨所觸動的憂思情懷,惟有禪林道院,反而增添了幾分生機;揮筆潑墨,翻閱經書,探問偈語,哪裡會讓眼睛追逐世間的風塵。

【原文】

茅齋獨坐茶頻①煮,七碗後,氣爽神清;竹榻斜眠書漫拋,一枕餘,心閒夢穩。

【註釋】

①頻:頻繁。

【譯文】

在茅屋中獨自靜坐,茶爐上頻頻地煮著香茗,喝了七盞茶之後,自然會感覺神清氣爽;躺在竹榻上蜷縮著側臥而眠,手中的書散亂地拋在旁邊,一枕美夢之後,心情閒適,夢境安穩。

【原文】

帶雨有時種竹,關門無事鋤花;拈筆閒刪舊句,汲泉①幾試新茶。

【註釋】

①汲泉:汲取泉水。

【譯文】

有時間的話在小雨中栽種竹子,關上門沒事的時候就給花鋤草;閒暇的時候拿起筆刪改幾句原來的詩句,汲來清泉,烹煮調製新茶。

【原文】

餘嘗①淨一室,置一幾②,陳幾種快意書,放一本舊法帖;古鼎焚香,素麈③揮塵,意思小倦,暫休竹榻。餉時而起,則啜苦茗,信手寫漢書幾行,隨意觀古畫數幅。心目間,覺灑灑靈空,面上俗塵,當亦撲去④三寸。

【註釋】

①嘗:曾經。

②幾:几案,條几。

③素麈:白色的麈尾。

④撲去:擦去,拂去。

【譯文】

我曾經打掃一間乾淨的房子,放置一個几案,擺上幾本讓我心情愉悅的書,再放上一本舊書帖;用古代的鼎焚燒名香,用素白的麈尾拂去灰塵,稍稍有些疲倦的時候,就暫時躺在竹榻上休息。休息一會兒之後起來,喝點略帶苦味的茗茶,信手寫幾行漢隸書法,隨意地觀賞幾幅古畫。心中眼前都會感覺到十分的空靈灑脫,臉上的俗世灰塵,也好像被拂去了三寸。

【原文】

但①看花開落,不言人是非。

【註釋】

①但:只。

【譯文】

只靜靜地觀賞花開花落,不談論人間是是非非。

【原文】

莫①戀浮名,夢幻泡影有限;且②尋樂事,風花雪月無窮。

【註釋】

①莫:不要。

②且:暫且。

【譯文】

不要貪戀虛名,它就好像是夢幻泡影,時間有限;暫且尋找一些樂事,風花雪月的美景含有無窮樂趣。

【原文】

高枕①邱中,逃名世外,耕稼以輸王稅②,採樵以奉親顏③;新谷既升,田家大洽,肥羜④烹以享神,枯魚燔⑤而召友;蓑笠⑥在戶,桔槔⑦空懸,濁酒相命,擊缶長歌,野人之樂足矣。

【註釋】

①高枕:指沒有憂患、煩惱。

②耕稼:耕種稼穡。輸:繳納。

③奉親顏:侍奉親人。

④羜:小羊羔。

⑤燔:烤。

⑥蓑笠:用草編制的蓑衣、斗篷。

⑦桔槔:古時灌溉田地用的一種農具。

【譯文】

在丘壑之中高枕無憂,在塵世之外逃避虛名,耕種稼穡以繳納國家的稅收,打柴以侍奉親人;新谷成熟入倉的時候,農家就會十分的融洽快樂,用肥嫩的羊羔祭神,用烤制的乾魚片來招待朋友;蓑笠掛在屋裡,桔槔空懸著,在農閒之時,痛飲濁酒,擊缶長歌,山野之人的樂趣十足。

【原文】

為市井草莽之臣,早輸國課;作泉石煙霞之主,日遠俗情。

【譯文】

身為市井草莽之中的人臣,應該早早繳納國稅;身為幽居在泉石煙霞中的人,就要日益遠離俗世之情。

【原文】

春初玉樹①參差,冰花錯落,瓊臺奇望,恍坐玄圃②,羅浮③若非;黃昏月下,攜琴吟賞,杯酒留連,則暗香浮動,疏影橫斜之趣④,何能有實際。

【註釋】

①玉樹:指被積雪覆蓋的樹木。

②玄圃:代指仙人居住的地方,相傳位於崑崙山頂,有五所金臺,十二座玉樓。

③羅浮:山名,位於今廣東省,相傳此山中有一洞,道家將其列為第七洞天。

④暗香浮動,疏影橫斜:出自林和靖《山園小梅》,原句為“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譯文】

初春的時候,被積雪覆蓋的樹木參差不齊,冰花錯落有致,在被白雪裝砌的高臺上遠望,恍惚間就好像坐在仙人謫居的玄圃和羅浮山中一樣;黃昏時分明月高照,攜帶著琴吟詩賞月,美酒連飲,那種暗香浮動、疏影橫斜的情趣,怎樣才能真的實現呢?

白雲在天,明月在地;焚香煮茗,閱偈翻經;俗念都捐,塵心頓盡。

暑中嘗默坐,澄心閉目,作水觀久之,覺肌發灑灑,幾閣間似有爽氣。

胸中只擺脫一戀字,便十分爽淨,十分自在;人生最苦處,只是此心;沾泥帶水,明是知得,不能割斷耳。

無事以當貴,早寢以當富,安步以當車,晚食以當肉;此巧於處貧矣。

三月茶筍初肥,梅風未困;九月蓴鱸正美,秫酒新香;勝友晴窗,出古人法書名畫,焚香評賞,無過此時。

為市井草莽之臣,早輸國課;作泉石煙霞之主,日遠俗情。

覆雨翻雲何險也,論人情,只合杜門;吟風弄月忽頹然,全天真,且須對酒。


【原文】

性不堪①虛,天淵亦受鳶魚之擾②;心能會境,風塵還結煙霞之娛。

【註釋】

①堪:忍受。

②天淵:天空、深淵。鳶魚:鳶鳥和魚。

【譯文】

倘若性情不能忍受清虛,即使在藍天深淵也會受到鳶鳥和魚的干擾;倘若心能夠與境相吻合,即使風中的塵土也有結識煙霞的快樂。

【原文】

身外有身,捉麈尾矢口閒談,真如畫餅;竅中有竅,向蒲團迴心①究竟,方是力田。

【註釋】

①迴心:回想反思。

【譯文】

身外有身,手裡拿著麈尾卻閉口或只是閒談,那就真的好像是畫餅充飢一樣;竅中有竅,坐在蒲團上冥思靜想,參悟佛法之究竟,這才是真功夫。

【原文】

山中有三樂。薜荔①可衣,不羨繡裳;蕨薇②可食,不貪粱肉;箕踞散發,可以逍遙。

【註釋】

①薜荔:一種灌木,四季常青,可以製成麻。

②蕨薇:蕨菜、薇菜。

【譯文】

山中有三種樂趣,薜荔可以做麻衣,不用羨慕別人刺繡的衣裳;蕨菜薇菜可以吃,不必貪戀粱肉佳餚。肆意地叉開雙腿前伸而坐,披散著頭髮,可以十分逍遙,不受拘束。

【原文】

終南當戶①,雞峰如碧筍左簇,退食時②秀色紛紛墮盤,山泉繞窗入廚,孤枕夢迴,驚聞雨聲也。

【註釋】

①終南:即終南山,位於陝西西安以南。當戶:正對著門戶。

②退食時:返回來吃飯的時候。

【譯文】

門前正對著終南山,雞峰就像碧綠的竹筍一樣在左邊簇擁著;回來吃飯的時候就覺得秀美的景色好像紛紛落入到我的飯盤中一樣,秀色可餐;清澈的山泉從窗下繞過,從廚房邊經過,很方便使用;夜晚孤枕從夢中醒來,吃驚地發現窗外傳來淅淅瀝瀝的雨聲。

【原文】

世上有一種痴人,所食閒茶冷飯,何名高致①。

【註釋】

①高致:高雅的興致。

【譯文】

世間有一種痴人,做事總是跟在別人後面,吃的都是閒茶冷飯,如何能稱得上志趣高雅呢?

【原文】

桑林麥隴,高下競秀;風搖碧浪層層,雨過綠雲繞繞。雉雊①春陽,鳩呼朝雨,竹籬茅舍,間以紅桃白李,燕紫鶯黃,寓目色相②,自多村家閒逸之想,令人便忘豔俗。

【註釋】

①雉雊:野雞啼叫。

②色相:佛教術語,指事物呈現的外在形式。

【譯文】

桑樹林,小麥隴,雖有高下之別,卻競呈清秀之色,暖風吹拂著桑樹、麥苗,掀起層層碧浪,雨過之後,遠觀好像是碧綠的雲彩。野雞在春天溫暖的陽光下啼叫,斑鳩在清晨的雨中驚呼,竹籬笆,茅草屋,之間點綴著粉紅的桃花、雪白的李花,還配有紫燕黃鶯的啼叫聲,呈現在眼中的景色,帶有很多農家閒適生活的特色,使人忘記了豔俗的城市生活。


雲生滿谷,月照長空,洗足收衣,正是宴安時節。

眉公居山中,有客問山中何景最奇,曰:“雨後露前,花朝雪夜。”又問何事最奇,曰:“釣因鶴守,果遣猿收。”

古今我愛陶元亮,鄉里人稱馬少遊。

嗜酒好睡,往往閉門;俯仰進趨,隨意所在。

霜水澄定,凡懸崖峭壁;古木垂蘿,與片雲纖月;一山映在波中,策杖臨之,心境俱清絕。

親不抬飯,雖大賓不宰牲;匪直戒奢,侈而可久,亦將免煩勞以安身。

飢生陽火煉陰精,食飽傷神氣不升。


【原文】

心苟①無事,則息自調;念苟無慾,則中自守。

【註釋】

①苟:倘若。

【譯文】

心中倘若無事,氣息便可自行調節;心念倘若沒有慾望,內心便可自行堅守。

【原文】

文章之妙:語快令人舞,語悲令人泣,語幽令人冷,語憐令人惜,語險令人危,語慎令人密;語怒令人按劍①,語激令人投筆,語高令人入雲,語低令人下石。

【註釋】

①按劍:手按著劍,將要拔劍。

【譯文】

文章的精妙功用在於:語氣歡快可以使人起舞,語氣悲傷可以使人哭泣,語言幽靜可以使人涼爽,言語可憐能夠使人憐惜,言語險能夠使人感覺到危機,說話謹慎可以讓人感覺到嚴密,言辭中帶有怒氣可以使人想要拔劍,言詞激烈可以使人投筆奮起,言辭高亢可以使人如同入雲一樣,言語低沉可以使人如胸壓大石。

【原文】

溪響松聲,清聽自遠;竹冠蘭佩①,物色俱閒。

【註釋】

①竹冠蘭佩:竹子編就的帽子,蘭草製成的佩飾。

【譯文】

小溪的潺潺流水聲,松林的颯颯松濤聲,環境清靜,自然在很遠的地方也能夠聽到;頭戴竹子編就的帽子,身帶蘭草這種佩飾,物品、人的神色都很安閒。

【原文】

鄙吝①一消,白雲亦可贈客;渣滓盡化,明月自來照人。

【註釋】

①鄙吝:鄙俗吝嗇。

【譯文】

鄙俗吝嗇之心一消,即使是白雲也可以贈予客人;雜念一除,明月自然會照映著你。

【原文】

存心有意無意之間,微雲淡河漢①;應世不即不離之法②,疏雨滴梧桐。

【註釋】

①河漢:銀河。

②應世:處世。即:靠近。

【譯文】

存心於有意無意之間,就好像少許的雲彩飄在銀河中;處世要遵從保持不遠不近、不近不離的法則,就好像稀疏的雨點打在梧桐葉上。

肝膽相照,欲與天下共分秋月;意氣相許,欲與天下共坐春風。


【原文】

堂中設木榻四,素屏二,古琴一張,儒道佛書各數卷。樂天①既來為主,仰觀山,俯聽水,傍睨竹樹雲石,自辰及酉②,應接不暇。俄而③物誘氣和,外適內舒,一宿④體寧,再宿心恬,三宿後,頹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

【註釋】

①樂天:即中唐詩人白居易,字樂天。

②自辰及酉:從早晨到晚上。

③俄而:一會兒,不久。

④一宿:一夜。

【譯文】

廳堂中設有四張木榻,兩個白色的屏風,一架古琴,儒釋道經書幾卷。白樂天成為這裡的主人之後,抬頭望山,俯首聽水,環顧四周領略竹林、白雲、幽石這些美景,從早晨到晚上,應接不暇。不久心靈就被美景所感染,心氣平和,外在環境閒適內在心靈舒暢,住上一夜就感覺身體舒適安寧,住兩宿則心靈恬靜,住上三宿之後,那種感覺無法用語言來表達,達到了物我兩忘的境界。

【原文】

偶坐蒲團,紙窗上月光漸滿,樹影參差,所見非空非色;此時雖名衲①敲門,山童且②勿報也。

【註釋】

①名衲:有名的僧人。

②且:暫且。

【譯文】

偶爾坐在蒲團上打坐,紙窗外逐漸灑滿月光,樹影映在窗上參差錯落,所看到的這些已不是事物本身,也不是虛像,達到了非空非色的佛境;這時即使是名僧敲門,山童暫時也不要稟報。

【原文】

會心處不必在遠;翳然①林水,便自有濠濮閒想②,不覺鳥獸禽魚,自來親人。

【註釋】

①翳然:濃密蔥蘢的樣子。

②濠濮閒想:出自《莊子·秋水》,莊子與惠施二人一起在濠梁上游覽,兩人就魚是否知樂進行辯論,後常以此喻指逍遙閒適的樂趣。

【譯文】

能夠與之交心的地方不必在乎有多遠,只要有濃密的樹木碧綠的水,就自然會生髮出一種閒適逍遙之感,不知不覺中鳥獸禽魚,自然會前來與人親近。

【原文】

茶欲白,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輕;茶欲新,墨欲陳。

【譯文】

茶越白越好,墨越黑越好;茶越厚重越好,墨越輕巧越好;茶越新鮮越好,墨越陳舊越好。

【原文】

馥噴五木之香①,色冷冰蠶之錦②。

【註釋】

①五木之香:古代香的一種。

②冰蠶之錦:據王嘉《拾遺記·員嶠山》記載:“有冰蠶長七寸,黑色,有角,有鱗。以霜雪覆之,然後作繭,絲為五彩色,織成文錦,入水平濡。經火不燎。置於屋中則一室清涼。”

【譯文】

濃郁的香氣噴發,就像五木香的味道一樣。顏色冰冷,如同冰蠶之錦給人的感覺一樣。

【原文】

築鳳台①以思避,構仙閣而入圓②。

【註釋】

①築鳳台:化用“蕭史弄玉”的典故,相傳蕭史擅長吹簫,贏得了秦穆公之女弄玉的青睞,秦穆公為蕭史搭建了鳳台,後來蕭史、弄玉二人結為夫婦,吹簫引來鳳凰,二人乘鳳鸞以飛仙。

②入圓:指昇天,古人認為天是圓的。

【譯文】

搭建鳳凰臺,以招引鳳凰,飛天成仙,躲避塵世,建築仙閣以便成仙。

客過草堂問:“何感慨而甘棲遯?”餘倦於對,但拈古句答曰:“得閒多事外,知足少年中。”問:“是何功課?”曰:“種花春掃雪,看籙夜焚香。”問:“是何利養?”曰:“硯田無惡歲,酒國有長春。”問:“是何還往?”曰:“有客來相訪,通名是伏羲。”

山居勝於城市,蓋有八德:不責苛禮,不見生客,不混酒肉,不競田產,不聞炎涼,不鬧曲直,不微文逋,不談士籍。


【原文】

採茶欲精,藏茶欲燥,烹茶欲潔①。

【註釋】

①“採茶欲精”三句:原文見於明代張源的《茶錄》。

【譯文】

採茶的時候越精細越好,儲藏茶葉的地方越乾燥越好,烹煮茶葉越潔淨越好。

【原文】

茶見日而味奪,墨見日而色灰。

【譯文】

茶經過太陽的暴曬,味道就會消減,墨經過太陽的暴曬,顏色就會變得發灰。

【原文】

磨墨如病兒,把筆如壯夫。

【譯文】

磨墨要像生病的孩子一樣不要用勁兒而要輕緩;拿筆書寫的時候應該像壯夫一樣飽含力量。

【原文】

園中不能辨奇花異石,唯一片樹蔭,半庭蘚跡,差可會心忘形。友來或促膝劇論,或鼓掌歡笑,或彼談我聽,或彼默我喧,而賓主兩忘。

【譯文】

園中不必有罕見的花草、奇異的石頭,只要有一片樹陰,半院的苔蘚,就可以使人心領神會、放縱忘情了。朋友前來促膝相談、激烈地爭論,或者鼓掌歡笑,或者朋友談論我傾聽,或者朋友沉默我喧鬧,賓客主人雙方都達到了物我兩忘的境界。

塵緣割斷,煩惱從何處安身;世慮潛消,清虛向此中立腳。


【原文】

簷前綠蕉黃葵,老少葉①,雞冠花,佈滿階砌。移榻對之,或枕石高眠,或捉塵清話。門外車馬之塵滾滾,了不相關。

【註釋】

①老少葉:一種植物,又稱老少年、雁來紅。

【譯文】

屋簷前栽種著綠色的芭蕉樹,黃色的向日葵,老少葉,雞冠花,佈滿了臺階石砌。移來竹榻與之相對,或者枕著石頭睡覺,或者一邊拂去灰塵一邊清談。門外車馬奔馳蕩起滾滾煙塵,都與我一點也不相關。

【原文】

夜寒坐小室中,擁爐閒話。渴則敲冰煮茗;飢則撥火煨芋。

【譯文】

在寒冷的夜晚坐在小屋中,圍著火爐閒談。渴了就敲打些冰塊煮茶,餓了就撥開炭火烤山芋。

【原文】

阿衡五就①,那如莘野躬耕②;諸葛七擒③,爭似南陽抱膝④。

【註釋】

①阿衡五就:化用商湯五請伊尹的典故,《史記·殷本紀》中記載:“伊尹名阿衡……或曰伊尹處士,湯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後肯往從湯,言素王及九主事,湯舉任以國政。”

②莘野躬耕:《孟子·萬章》中有云:“伊尹耕於有莘之野,而樂堯舜之道焉。”

③諸葛七擒:化用諸葛亮“七擒孟獲”之歷史典故。

④南陽抱膝: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之前,諸葛亮一直隱居於南陽,“亮每晨夜從客,常抱膝長嘯”。

【譯文】

伊尹被恭請了五次最後出任官職,輔佐賢主安邦治國,但是這怎麼能夠和隱居山間親自在有莘之野耕田的樂趣相比呢?諸葛亮七擒孟獲,為蜀國鞠躬盡瘁,但是這怎麼能和隱居南陽報膝長嘯的閒適生活相比呢?

【原文】

飯後黑甜①,日中薄醉,別是洞天;茶鐺②酒臼,輕案繩床,尋常福地④。

【註釋】

①黑甜:指白天睡覺。

②茶鐺:煮茶的鍋。

③福地:神仙仙居之地。

【譯文】

吃完飯後酣睡,白日裡喝酒微醉,這種生活別有一番洞天;茶鍋酒舀,輕巧的案几、繩床,就是平常的仙居福地。

【原文】

翠竹碧梧,高僧對弈;蒼苔紅葉,童子煎茶。

【譯文】

青翠的竹子、碧綠的梧桐間,高僧在下棋對弈;蒼翠的苔蘚、紅葉樹下,童子在煎茶。

【原文】

久坐神疲,焚香仰臥;偶得佳句,即令毛穎君①就枕掌記,不則輾轉失去。

【註釋】

①毛穎君:指毛筆,韓愈曾採用擬人的手法寫下《毛穎傳》。

【譯文】

坐的時間長了就會精神疲憊,焚上名香,仰臥在床;偶然間覓得佳句,隨即用毛筆寫下,否則輾轉睡著之後就忘記了。

【原文】

和雪嚼梅花,羨道人之鐵腳①;燒丹染香履,稱先生之醉吟。

【註釋】

①鐵腳:草名。宋代王洙在《王氏談錄·北虜風物》中曾寫道:“北荒之珍,有鐵腳草,採取陰乾,投之沸湯中,頃之莖葉舒捲如生。”

【譯文】

配著雪咀嚼梅花,非常羨慕道人的鐵腳草,燃燒硃砂薰染香履,稱讚先生醉酒吟誦的詩。

【原文】

燈下玩①花,簾內看月,雨後觀景,醉裡題詩,夢中聞書聲,皆有別趣。

【註釋】

①玩:欣賞。

【譯文】

在燈下賞花,在簾內望月,在雨後觀覽景物,在醉酒時題寫詩句,睡夢中聽到讀書聲,又別有一番情趣。

【原文】

王思遠①掃客坐留,不若杜門②;孫仲益浮白俗談③,足當洗耳。

【註釋】

①王思遠:南齊時期臨沂人,據《南齊書·王思遠傳》記載:“思遠清修,立身簡潔。衣服床筵,窮治素淨。賓客來通,輒使人先密覘視,衣服垢穢,方便不前,形儀新楚,乃與促膝。雖然,既去之後,猶令二人交帚拂其坐處。”

②杜門:閉門。

③孫仲益:即宋代孫覿,常州晉陵人,號鴻慶居士,擅長作詩。浮白:喝酒。

【譯文】

王思遠在客人走後打掃清潔客人坐過的地方,還不如閉門不接待賓客呢;孫仲益嗜好喝酒、談吐粗俗,聽過之後實在應該洗一下耳。

【原文】

鐵笛吹殘,長嘯數聲,空山答響①;胡麻飯罷,高眠一覺,茂樹屯陰。

【註釋】

①空山答響:指空谷發出的回聲。

【譯文】

鐵笛吹過,對天長嘯幾聲,空山傳來回聲;吃完胡麻飯,美美地睡上一覺,繁茂的樹木留下一片樹陰。

【原文】

編茅為屋,疊石為階,何處風塵可到;據①梧而吟,烹茶而語,此中幽興偏長。

【註釋】

①據:靠著。

【譯文】

用茅草編搭成小屋,用石頭重疊壘砌起臺階,哪裡的風塵能夠飄到這裡;靠著梧桐樹吟詩,一邊烹煮清茶一邊清談,這裡面的幽趣頗長。

【原文】

皂囊白簡①,被人描盡半生;黃帽青鞋②,任我逍遙一世。

【註釋】

①皂囊白簡:代指密奏。皂囊,漢代大臣們上奏機密之事,都會裝在皂囊之中。白簡,晉代傅玄為御史中丞之時,每當有彈劾的奏章的時候都會手捧白簡等待早朝。

②黃帽青鞋:代指平民生活。

【譯文】

官場中常常會被別人的密奏參劾,半生心血也付之東流;頭戴黃帽,腳穿青鞋的平民生活,可以讓我縱情逍遙一生。

【原文】

清閒之人不可惰其四肢,又須以閒人做閒事。臨①古人帖,溫昔年書;拂幾微塵,洗硯宿墨;灌園中花,掃林中葉。覺體少倦,放身匡床上,暫息半晌可也。

【註釋】

①臨:臨摹。

【譯文】

清閒的人不能讓自己的四肢懶惰了,必須以清閒人的心態做一些清閒之事:描摹一下古人的字帖,溫習一下以往的書籍;擦拭一下案几上的灰塵,清洗一下硯臺殘留的墨跡;在園中澆灌一下花草,打掃一下樹林中的落葉。覺得身體稍稍有些疲倦了,就舒適愜意地躺在床上,暫時地休息半晌也可以。

【原文】

待客當潔不當侈,無論不能繼①,亦非所以惜福②。

【註釋】

①繼:繼續,維持。

②惜福:珍惜福分。

【譯文】

招待客人應該講求清潔,不需要奢侈,不管生活能夠維持多久,奢侈也不是珍惜福氣的表現。

【原文】

葆真①莫如少思,寡過②莫如省事;善應③莫如收心,解謬莫如澹志。

【註釋】

①葆真:永葆天真。

②寡過:少犯錯誤。

③善應:善於應對。

【譯文】

想要永葆天真的本性,沒有什麼比少思考更好的辦法了,要想少犯錯誤,沒有什麼比反省事情更好的辦法了;想要善於應對世事,沒有什麼比收攝雜念更好的辦法了,想要解除煩惱沒有什麼比淡泊明志更好的辦法了。

【原文】

世味濃,不求忙而忙自至;世味淡,不偷閒而閒自來。

【譯文】

世情濃,不求繁忙,繁忙也會自來;世情淡,不想偷閒,閒適也會自來。

【原文】

盤餐一菜,永絕腥羶,飯僧宴客,何煩六甲行廚①;茆屋三楹②,僅蔽風雨,掃地焚香,安用數童縛帚。

【註釋】

①六甲行廚:動用煙火做飯。六甲,即六丁,道教中的火神。

②茆屋:即茅屋。三楹:三間。

【譯文】

只有一盤菜,永遠沒有葷腥,招待僧人、賓客,何須動用煙火做飯;只有三間茅屋,僅能遮蔽風雨,掃地焚香,做這些事哪裡用得著請幾個僕童呢?

【原文】

以儉勝貧,貧忘;以施①代侈,侈化;以省去累,累消;以逆煉心,心定。

【註釋】

①施:施捨。

【譯文】

用儉省戰勝貧困,貧窮之感自然會忘記;用施捨代替奢侈,奢侈自然就會消解;以省事代替勞累,勞累自然會消除;用逆境來修煉身心,心志自然會堅定。

【原文】

淨幾明窗,一軸畫,一囊琴,一隻鶴,一甌茶,一爐香,一部法帖;小園幽徑,幾叢花,幾群鳥,幾區亭,幾拳石,幾池水,幾片閒雲。

【譯文】

乾淨的案几,明亮的窗戶,一幅畫,一架琴,一隻仙鶴,一杯茶,一爐香,一本書法字帖;小小的園子,幽靜的小徑,幾叢花,幾群鳥,幾座小亭,幾塊奇石,幾池碧水,幾片閒雲。

【原文】

花前無燭,松葉堪①燃;石畔欲眠,琴囊可枕。

【註釋】

①堪:可以。

【譯文】

倘若花前沒有蠟燭,松葉也可以燃燒;假若在石畔想要睡覺,琴囊也可枕。

【原文】

流年不復記,但①見花開為春,花落為秋;終歲②無所營,惟知日出面作,日入而息。

【註釋】

①但:只。

②終歲:整年。

【譯文】

隱居於山中已經記不清時間的流逝,只知道花開之時為春天,花落之時為秋天,整年也沒什麼營生,只知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原文】

脫巾露項,斑文竹籜之冠①;倚枕焚香,半臂華山之服②。

【註釋】

①斑文:條文。竹籜之冠:竹皮做成的帽子。漢高祖劉邦早年貧賤之時曾以竹籜做帽子,後來顯貴了也時常會戴著竹皮帽子。

②華山之服:道人或者仙人的衣服。華山,道教十分興盛,因有此稱。

【譯文】

去掉頭巾,露出脖子,滿頭青絲,好像是帶有條文的竹皮做成的帽子;靠著枕頭焚燒著名香,閉目養神,感覺好像自己身上穿的是道人的衣服。

【原文】

穀雨前後,為和凝湯社①,雙井白茅,湖州紫筍②,掃臼滌鐺,徵泉選火。以王濛③為品司,盧仝④為執權,李贊皇⑤為博士,陸鴻漸⑥為都統。聊消渴吻,敢諱水淫,差取嬰湯⑦,以供茗戰。

【註釋】

①和凝湯社:和凝五代時期人,曾為太子太傅,左僕射,還主管科舉考試,《清異錄》中記載:“和凝在朝,率同列遞日以茶相飲,味劣者有罰,號為湯社。”

②雙井白茅,湖州紫筍:這兩種都是名茶,分別產於江西雙井、浙江湖州。

③王濛:東晉時期人,十分愛飲茶,對茶道十分精通。

④盧仝:唐代詩人,號玉川子,有詩作《茶歌》傳世,又名《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

⑤李贊皇:即李德裕,唐代趙州贊皇人,故稱李贊皇,擅長品茶鑑水。

⑥陸鴻漸:即陸羽,唐代竟陵人,嗜好品茶,被後世稱為“茶聖”、“茶仙”,曾著有《茶經》。

⑦嬰湯:茶水剛剛煮沸時的嫩湯。

【譯文】

穀雨前後正是剛剛採摘新茶的時候,像和凝一樣舉行茶會,品評雙井白茅、湖州紫筍這樣的茶中極品,打掃乾淨杵臼,洗滌好茶鐺,汲取好的泉水,掌握好火候。以王濛為品司,盧仝為執權,李贊皇為博士,陸鴻漸為都統。暫且以茶解渴,避諱不談水厄,取出茶水初沸時的嫩湯,以供鬥茶。

【原文】

窗前落月,戶外垂蘿;石畔草根,橋頭樹影;可立可臥,可坐可吟。

【譯文】

窗前月光灑落,門外垂下藤蘿;石頭邊草根蔓延,橋頭上一片樹影;面對這樣的美景可以站立也可以躺臥,可以靜坐也可以吟詩。

【原文】

褻狎易契①,日流於放蕩;莊厲②難親,日進於規矩。

【註釋】

①契:接近,契合。

②莊厲:莊重嚴厲。

【譯文】

輕慢猥褻的人容易接近,交往時間長了自己也會變得放肆;莊重嚴厲的人不容易親近,交往的日子長了自己就會越來越守規矩。

【原文】

甜苦備①嘗,好丟手,世味渾如嚼蠟;生死事大,急回頭,年光疾於跳丸。

【註釋】

①備:全。

【譯文】

酸甜苦辣都嘗一下,才好放手,世間百味簡直如同嚼蠟;關涉生死的事情很大,要趕緊回頭,時光飛逝就像拋出去的彈丸。

【原文】

若富貴,由我力取,則造物無權;若譭譽,隨人腳跟,則讒夫得志。

【譯文】

倘若富貴是通過努力就可以獲得的,那麼造物主就沒有什麼權力了;倘若詆譭和美譽,是跟著人們的腳跟而傳播的,那麼讒言就會得逞了。

【原文】

清事不可著跡。若衣冠必求奇古,器用必求精良,飲食必求異巧,此乃清中之濁,吾以為清事之一蠹。

【譯文】

高潔之事不能露出痕跡,如果衣服帽子必須要追求奇特的古裝,用器必須追求精良,飲食一定要追求奇異,這就是清中之濁,看似高雅,實則低俗,在我看來這是對清雅的毀壞。

【原文】

吾之一身,常有少不同壯,壯不同老;吾之身後,焉有子能肖父①,孫能肖祖?如此期②,必屬妄想,所可盡者,惟留好樣與兒孫而已。

【註釋】

①焉:哪裡。肖:像。

②期:期望。

【譯文】

我這一生中,常常會出現少年與壯年不同,壯年與老年不同的事;在我身後,又哪裡有孩子像父親,孫子像祖父的?如果一定要期望這些,那必定是屬於妄想,我們可以盡力去做的,只是給兒孫們留個好榜樣罷了。

【原文】

若想錢,而錢來,何故不想;若愁米,而米至,人固當愁。曉起①依舊貧窮,夜來徒多煩惱。

【註釋】

①曉起:早上起床。

【譯文】

如果真的是想錢了,錢就會來,那麼為什麼不想呢?假若真的是為米發愁,米就會來,那麼人原本就應該發愁。可是事實遠非如此,早上起來依舊貧窮,夜裡也只是徒然增加煩惱罷了。

【原文】

半窗一幾,遠興閒思,天地何其寥闊也;清晨端起,亭午高眠,胸襟何其洗滌也。

【譯文】

半窗翠山,一幾青眼,使人意興盎然,產生無限遐思,天地是多麼的廣闊啊;早晨端坐起床,中午睡上一覺,胸襟是多麼澄淨啊,就像是洗滌過一樣。


行合道義,不卜自吉;行悖道義,縱卜亦兇。人當自卜,不必問卜。

奔走於權幸之門,自視不勝其榮,人竊以為辱;經營於利名之場,操心不勝其苦,己反以為樂。


【原文】

宇宙以來有治世法,有傲世法,有維世法,有出世法,有垂世法。唐虞①垂衣,商周秉鉞②,是謂治世;巢父洗耳③,裘公瞋目④,是謂傲世;首陽輕周⑤,桐江重漢⑥,是謂維世;青牛度關⑦,白鶴翔雲⑧,是謂出世;若乃魯儒一人⑨,鄒傳七篇⑩,始謂垂世。

【註釋】

①唐虞:堯帝、舜帝。

②秉鉞:象徵權力的禮樂重器,代指以禮樂治國。

③巢父洗耳:相傳其為上古時期的著名隱士,堯帝想要讓位給他,他聽聞之後,感覺蒙受了汙點,就跑到河邊洗耳。

④裘公瞋目:裘公,又稱披裘公,為春秋時期的高義之士,《高士傳·披裘公》記載:“披裘公者,吳人也。延陵季子出遊,見道中有遺金,顧披裘公曰:‘取彼金。’公投鐮瞋目,拂手而言曰:‘何子處之高而視人之卑!五月披裘而負薪,豈取金者哉!’

⑤首陽輕周:伯夷、叔齊原為商代孤竹國君之子,後商被周所滅,伯夷、叔齊以身為周朝的人民為恥,拒絕吃周朝的糧食,二人就隱居於首陽山,最後餓死於首陽山。

⑥桐江重漢:東漢時期嚴光曾經和光武帝劉秀一起遊學,後來隱居於桐江,光武帝十分欣賞其才能,稱帝之後曾多次下詔請其為官,嚴光拒不接受。

⑦青牛度關:指老子騎青牛西遊出關之典故。

⑧白鶴翔雲:指“丁令威化鶴”之典故,相傳漢代遼東人丁令威曾經在靈墟山學道,後來化為仙鶴回到遼東,落在城門的華表之上。有少年看到了,就要用弓箭射他,丁令威飛到空中感嘆道:“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歲今來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累累”。

⑨魯儒一人:即孔子,魯國人。

⑩鄒傳七篇:指孟子及其著作《孟子》七篇。孟子,戰國時期鄒人。

【譯文】

人世間自古就有治世之法,有傲然處世之法,有維繫俗世之法,有出世之法,有垂於後世之法。唐堯、虞舜以道德垂世,商朝和周朝以禮樂治理國家,這是治世;巢父洗耳,裘公怒視延陵季子,這是傲世;隱居首陽山的伯夷、叔齊輕視周朝,隱居在桐江的嚴光拒不受官,這是維世;老子騎青牛西遊出關,丁令威化為仙鶴飛翔於雲間,這是出世;而像魯國的巨儒孔子,寫下七篇傳世之作的孟子,這是垂世。

【原文】

書室中修行法:心閒手懶,則觀法帖,以①其可逐字放置也;手閒心懶,則治迂事②,以其可作可止也;心手俱閒,則寫字作詩文,以其可以兼濟也;心手俱懶,則坐睡,以其不強役於神也;心不甚定,宜看詩及雜短故事,以其易於見意不滯於久也;心閒無事,宜看長篇文字,或經注,或史傳,或古人文集,此又甚宜於風雨之際及寒夜也。又曰:“手冗心閒則思,心冗手閒則臥,心手俱閒,則著作書字,心手俱冗,則思早畢其事,以寧吾神。”

【註釋】

①以:因為。

②治迂事:做舒緩的事。

【譯文】

書房中修養性情的方法:心閒手懶之時,就觀察書帖,因為它是逐字放置的;手閒心懶之時,就做一些舒緩的事,因為其可以做也可以停;心手都閒的時候,就寫詩作文,因為它可以心、手並用;心手都懶的時候,就坐著睡覺,因為這樣可以不強制壓迫精神;心不是很安定的時候,適合看詩歌以及短篇故事,因為它們容易瞭解而不至於滯留太久;心閒著沒事的時候,適合看看長篇的書籍,或者是經書作注,或者是史傳,或者是古人的文集,這又特別適合在風雨天或寒夜。也有人說:“手忙心閒就思考,心忙手閒就躺下休息,心手都閒就著書寫字,心手都忙就思考怎樣早些結束此事,以使我的心神安寧。”

【原文】

片時清暢,即享片時;半景幽雅,即娛半景;不必更起姑待之心。

【譯文】

有片刻清淨暢快,就享受片刻。有半點景色幽靜雅緻,就愉悅這半點景色;不必想著姑且等待。

【原文】

一室經行①,賢於九衢奔走;六時②禮佛,清於五夜③朝天。

【註釋】

①經行:佛教術語,指信徒們為了排遣心中的鬱結,在某一處來回徘徊。

②六時:佛教將一天2 4小時劃分為六個時辰,白天分為晨朝、日中、日沒,晚上劃分為初夜、中夜、後夜。

③五夜:古時一夜分為五更,故為一整夜。

【譯文】

在一室內來回走,勝過在大道上奔走;晝夜都在禮佛,勝過整夜朝拜上天。

【原文】

會意不求多,數幅晴光摩詰①畫;知心能有幾,百篇野趣少陵②詩。

【註釋】

①摩詰:即唐王維,擅長行詩作畫。

②少陵:即杜甫,號少陵野老,故又稱杜少陵。

【譯文】

能夠使人會意的東西不求多,幾幅晴朗明媚的王維山水畫就夠了;知心朋友能有幾個,百篇富含野趣的杜甫詩就行了。


醇醪百斛,不如一味太和之湯;良藥千包,不如一服清涼之散。

閒暇時,取古人快意文章,朗朗讀之,則心神超逸,鬚眉開張。

修淨土者,自淨其心,方寸居然蓮界;學禪坐者,達禪之理,大地盡作蒲團。


【原文】

衡門①之下,有琴有書,載彈載詠,爰得我娛;豈無他好,樂是幽居。朝為灌園,夕偃蓬廬。

【註釋】

①衡門:簡陋的小屋。

【譯文】

簡陋的小屋下,有琴有書,一邊彈奏一邊歌唱,於是得到我的樂趣;難道沒有別的愛好嗎,樂趣是幽居,早上澆灌花園,晚上躺在草廬之中。

【原文】

因①葺舊廬,疏渠引泉,周以花木,日哦②其間;故人過逢,瀹茗③弈棋,杯酒淋浪,其樂殆非塵中物也。

【註釋】

①因:於是。

②哦:吟詠。

③瀹茗:煮茶。

【譯文】

於是修葺舊廬,疏導水渠,引來泉水,周圍種上花木,整日在其中吟詠;有故人從此經過,煮茶下棋,喝酒清談,這種樂趣在俗世中是得不到的。

【原文】

逢人不說人間事,便是人間無事人。

【譯文】

碰到什麼人都不說塵世間的事,這就是人世間的無事人。


【原文】

閒居之趣,快活有五。不與交接,免拜送之禮,一也;終日可觀書鼓琴,二也;睡起隨意,無有拘礙,三也;不聞炎涼囂雜,四也;能課子耕讀,五也。

【譯文】

閒居的樂趣有五種:不與外界交接應酬,免去了拜訪相贈的禮品,這是一;整天都可以看書彈琴,這是二;睡覺起床隨心所欲,沒有拘束羈絆,這是三;兩耳不聞世態炎涼喧囂雜念,這是四;能夠督促孩子耕種讀書,這是五。

【原文】

雖無絲竹管絃之盛①,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註釋】

①盛:盛大。

【譯文】

雖然有絲竹管絃各種樂器合奏那麼盛大的場面,一杯酒,一句詩,也足以暢談幽居之情韻。

【原文】

獨臥林泉,曠然自適,無利無營,少思寡慾,修身出世法也。

【譯文】

獨自躺臥在山林中,清泉旁,心胸曠達,安閒自適,不貪求名利,沒有雜念、慾望,這是修身出世的法則。

【原文】

茅屋三間,木榻一枕,燒高香,啜苦茗,讀數行書,懶倦便高臥松梧之下,或科頭①行吟。日常以苦茗代肉食,以松石代珍奇,以琴書代益友,以著述代功業,此亦樂事。

【註釋】

①科頭:指只扎著頭髮卻不戴帽子。

【譯文】

三間茅草屋,一個木榻,焚燒上高香,喝點香茶,讀上幾行書,慵懶疲倦了就高臥在松樹、梧桐樹之下,或者取下帽子,一邊踱步一邊吟詩。日常中以苦茗代替肉食,以松石代替奇珍異寶,以琴書代替好友,以著書立說代替功業,這正是人生之樂事。

【原文】

挾懷樸素,不樂權榮;棲遲僻陋,忽略利名;葆守恬淡,希時安寧;宴然閒居,時撫瑤琴。

【譯文】

胸懷樸素,不喜歡富貴榮華;棲居在偏僻簡陋之所,忽視功名利祿;保持心靈的恬淡,希望能夠時時安享寧靜;安逸地閒居,不時撫弄一下瑤琴。

【原文】

流水相忘游魚,游魚相忘流水,即此便是天機;太空不礙浮雲,浮雲不礙太空,何處別有佛性?

【譯文】

流水忘記了水中游動的魚兒,遊動的魚兒也忘記了流水,這便是奧妙的天機;天空阻礙不了浮雲,浮雲也阻礙不了天空,哪裡還能有這佛性?

【原文】

步障①錦千層,氍毹②紫萬疊,何似編葉成帷,聚茵為褥?綠陰流影清入神,香氣氤氳徹入骨,坐來天地一時寬,閒放風流曉清福。

【註釋】

①步障:用於遮蔽風塵的屏障。

②氍毹:毛或毛線等織成的地毯。

【譯文】

千層錦繡織成的屏障,萬疊紫色毛線織成的地毯,怎麼能與綠葉編製成的帷帳,綠茵鋪成的床褥相比呢?綠樹成陰,斑斑流影,清涼之感沁人心脾,香氣瀰漫,煙霧瀰漫,透徹入骨,坐在這裡天地一時之間更為寬廣,閒適放縱地徜徉其中,才知道可以享受清淨之福。

【原文】

送春而血淚滿腮,悲秋而紅顏慘目。

【譯文】

告別春天使人傷心不已,淚流滿面,悲感秋色,淒涼蕭瑟,美麗的容顏也會變得悽慘蒼白。

【原文】

翠羽欲流,碧雲為颺。

【譯文】

翠綠的羽毛,顏色鮮亮,就像是要流動的水,又像是飄揚的碧雲。

【原文】

郊中野坐,固可班①荊;徑裡閒談,最宜拂石。侵雲煙而獨冷,移開清嘯胡床,藉②草木以成幽,撤去莊嚴蓮界。況乃枕琴夜奏,逸韻更揚;置局③午敲,清聲甚遠;洵幽棲之勝事,野客之虛位也。

【註釋】

①班:鋪。

②藉:即借。

③置局:設置棋局。

【譯文】

在郊外山野閒坐,本可以坐在鋪好的荊條上的;在小徑中閒談,最適合用腳拂動幽石。雲煙侵入身體而感到有些涼,就移開胡床清嘯幾聲,藉助草木而形成幽趣,就可以撤去莊嚴的佛境。況且還可以枕琴夜奏,飄逸的琴聲更顯悠揚;設置棋局下棋,棋子的聲音就像是中午的敲擊聲,聲音清脆,傳得更遠;這的確是幽居的樂事,山林野客的虛靜趣味。

【原文】

家鴛鴦湖濱,饒兼葭鳧鷖,水月澹盪之觀。客嘯漁歌,風帆煙艇①,虛無出沒,半落几上,呼野衲而泛斜陽,無過此矣!

【註釋】

①風帆煙艇:風吹動船帆,水煙籠罩小舟。

【譯文】

居住在鴛鴦湖之濱,蒹葭、鳧鳥、鷖鳥都很豐饒,月色灑在水面上,微波盪漾,景觀十分優美。客人長嘯,漁歌互答,風吹動船帆,水煙籠罩小舟,虛虛實實,飄渺迷茫,差點落在案几上,於是呼喚野居的名僧一起泛舟於斜陽之中,沒有什麼比這更為美妙的了。

【原文】

雨後捲簾看霽色①,卻疑苔影上花來。

【註釋】

①霽色:雨後初晴的景色。

【譯文】

雨後捲開簾子看天氣初晴之景色,簾外一片青山碧水,不由得懷疑是不是翠綠的苔蘚的影子映到了花上。

【原文】

月夜焚香,古桐①三弄,便覺萬慮都忘,妄想盡絕。試看香是何味,煙是何色,穿窗之白是何影,指下之餘是何音,恬然樂之而悠然忘之者,是何趣,不可思量處,是何境。

【註釋】

①古桐:古代的琴往往是桐木做成的,故稱古琴為古桐。

【譯文】

在月明之夜焚上名香,彈奏幾首琴曲,就會覺得一切的憂愁都忘記了,一切妄想都沒有了。試著體味一下香是什麼味道,煙是什麼顏色,穿過窗戶照進來的白色是什麼的影子,手指下的餘音是什麼音,恬靜喜悅而又悠然忘記的是什麼樂趣,不能思量的地方,是什麼境界。

【原文】

貝葉之歌①無礙,蓮花之心②不染。

【註釋】

①貝葉之歌:古印度往往將經文寫在貝葉上,而佛教又是從印度傳來的,因此以其指佛教經文。

②蓮花之心:本指蓮花的胚芽,在此以蓮花象徵佛境。

【譯文】

寫在貝葉上的佛教經文流暢無礙,有如蓮花之心的佛境不受任何汙染。

【原文】

河邊共指星為客,花裡空瞻月是卿。

【譯文】

在河邊共同指著星星,視星星為客人,花叢中抬頭望月,視月亮為客卿。

【原文】

人之交友,不出趣味兩字,有以趣勝者,有以味勝者。然寧饒①於味,而無饒於趣。

【註釋】

①饒:豐饒,豐富。

【譯文】

人結交朋友,不外乎“趣”、“味”這兩個字,有的人以“趣”為重,有的人以“味”為重。但是寧可“味”豐饒一些,不可“趣”豐饒一些。

【原文】

守恬淡以養道,處卑下以養德,去嗔怒以養性,薄滋味以養氣。

【譯文】

安守恬淡以養道,處境卑微以養德,去除嗔怒以養性,淡薄滋味以養氣。

【原文】

吾本薄福人,宜①行惜福事;吾本薄德人,宜行厚德事。

【註釋】

①宜:應該。

【譯文】

我原本就是福氣淡薄之人,應該做珍惜福分的事;我原本就是德行淺薄的人,應該多做積善厚德的事。

【原文】

只宜於著意處寫意,不可向真景處點景。

【註釋】

只應該在對著想象中的世界繪畫寫意,不可以對著真實的景色描畫景色。

【原文】

只愁名字有人知,澗邊幽草;若問清盟誰可託,沙上閒鷗。山童率草木之性,與鶴同眠;奚奴領歌詠之情,檢韻①而至。閉戶讀書,絕勝入山修道;逢人說法②,全輸③兀坐捫心。

【註釋】

①檢韻:和著韻律。

②說法:講經論法。

③輸:比不上。

【譯文】

只擔心自己的名字有人知道,其實只有澗邊的小草知道;倘若問清雅之盟可以託付給誰,那就是沙灘上的閒鷗。山童都習得草木的性情,與仙鶴一起睡覺;奴僕領會歌詠之情,踩著韻律走來。關閉門戶在家讀書,絕對勝過入山修道;碰到人便對人講經說法,根本比不上獨坐靜修,捫心自省。

【原文】

硯田登大有①,雖千倉珠粟,不輸兩稅②之徵;文錦運機杼③,縱萬軸龍文④,不犯九重之禁⑤。

【註釋】

①硯田:硯臺筆墨這塊田地,指寫詩作文。大有:豐收。

②兩稅:田賦、丁稅。

③機杼:本為織布的工具,在此指行詩作文的匠心。

⑤九重之禁:朝廷的禁令。古代皇帝自命為真龍天子,禁止他人衣飾上帶有龍的花紋。

【譯文】

在硯臺筆墨這塊田地裡耕耘大有所獲,雖然擁有千倉的珠寶、米粟,卻不用繳納田賦、丁稅;錦繡般的文章在匠心這個機杼上織紡,縱使有上萬軸的帶有龍紋的錦繡布匹,也不觸犯朝廷的禁令。

【原文】

步明月於天衢①,覽錦雲於江閣。

【註釋】

①天衢:天上的街道,在此因山高聳入雲,故以此喻指山上的小道。

【譯文】

迎著明月在高山的小路上行走,在江上樓閣遍覽錦繡般的雲彩。

【原文】

幽人清課,詎但啜茗焚香;雅士高盟,不在題詩揮翰。

【譯文】

幽居之人做著清雅之事,不僅僅是喝茶焚香;清雅之士的雅聚,也不僅僅是題詩作畫。

【原文】

以養花之情自養,則風情日閒;以調鶴之性自調,則真性自美。

【譯文】

倘若以養花的閒情自我修養,那麼心態情懷就會日漸閒適;如果以馴養仙鶴的性情來自我調性,那麼真性情自然會變美。

【原文】

熱湯如沸,茶不勝酒;幽韻如雲,酒不勝茶。茶類隱①,酒類俠②。酒固道廣,茶亦德素。

【註釋】

①隱:隱士。

②俠:俠客。

【譯文】

熱湯如同沸水,所以茶比不上酒;幽靜之韻如同白雲,所以酒比不上茶。茶像隱士,而酒像俠客。酒的功效固然很大,但茶的德性也很素雅淡薄。

【原文】

硯田登大有①,雖千倉珠粟,不輸兩稅②之徵;文錦運機杼③,縱萬軸龍文④,不犯九重之禁⑤。

【註釋】

①硯田:硯臺筆墨這塊田地,指寫詩作文。大有:豐收。

②兩稅:田賦、丁稅。

③機杼:本為織布的工具,在此指行詩作文的匠心。

⑤九重之禁:朝廷的禁令。古代皇帝自命為真龍天子,禁止他人衣飾上帶有龍的花紋。

【譯文】

在硯臺筆墨這塊田地裡耕耘大有所獲,雖然擁有千倉的珠寶、米粟,卻不用繳納田賦、丁稅;錦繡般的文章在匠心這個機杼上織紡,縱使有上萬軸的帶有龍紋的錦繡布匹,也不觸犯朝廷的禁令。

【原文】

步明月於天衢①,覽錦雲於江閣。

【註釋】

①天衢:天上的街道,在此因山高聳入雲,故以此喻指山上的小道。

【譯文】

迎著明月在高山的小路上行走,在江上樓閣遍覽錦繡般的雲彩。

【原文】

幽人清課,詎但啜茗焚香;雅士高盟,不在題詩揮翰。

【譯文】

幽居之人做著清雅之事,不僅僅是喝茶焚香;清雅之士的雅聚,也不僅僅是題詩作畫。

【原文】

以養花之情自養,則風情日閒;以調鶴之性自調,則真性自美。

【譯文】

倘若以養花的閒情自我修養,那麼心態情懷就會日漸閒適;如果以馴養仙鶴的性情來自我調性,那麼真性情自然會變美。

【原文】

熱湯如沸,茶不勝酒;幽韻如雲,酒不勝茶。茶類隱①,酒類俠②。酒固道廣,茶亦德素。

【註釋】

①隱:隱士。

②俠:俠客。

【譯文】

熱湯如同沸水,所以茶比不上酒;幽靜之韻如同白雲,所以酒比不上茶。茶像隱士,而酒像俠客。酒的功效固然很大,但茶的德性也很素雅淡薄。

【原文】

老去自覺萬緣都盡,那管人是人非;春來倘①有一事關心,只在花開花謝。

【註釋】

①倘:倘若。

【譯文】

老年的時候自然會覺得萬種塵緣都了斷了,哪還管什麼人世間的是是非非;春天來了,如果還有一事要關心的話,那就是隻在乎花開花謝。

【原文】

是非場裡,出入逍遙;順逆境中,縱橫自在。竹密何妨水過,山高不礙雲飛。

【譯文】

身在充滿是非的世間,出入都可以逍遙;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可以率情自在,任意縱橫。竹林雖密也無法防止水流的經過,蒼山雖高也無法阻礙白雲的飄飛。

【原文】

口中不設雌黃,眉端不掛煩惱,可稱煙火神仙;隨意而栽花柳,適性以養禽魚,此是山林經濟。

【譯文】

口中不隨便說出議論之語,眉間不掛著煩惱,可以稱得上是食人間煙火的神仙;聽隨心意地栽種鮮花柳樹,按照性情以餵養禽鳥、魚兒,這正是在山林中經邦濟世的行為。

【原文】

午睡欲來,頹然自廢,身世庶幾渾忘①;晚炊既收,寂然無營,煙火聽其更舉。

【註釋】

①庶幾渾忘:差點全忘了。

【譯文】

中午睡意襲來,精神萎靡不振,就連自己的身世也差不多要忘了;晚上炊煙熄滅晚飯過後,寂寞無事可做,就炊煙再起煮茶清談。

【原文】

花開花落春不管,拂意事①休對人言;水暖水寒魚自知,會心處還期獨賞。

【註釋】

①拂意事:掃興的事。

【譯文】

花開花落,春天不理會這些,掃興的事,不要對別人說;水暖水寒,魚兒自然知道,心領神會之處還需要自己獨自欣賞。

【原文】

心地上無風濤①,隨在皆青山綠水;性天中有化育②,觸處見魚躍鳶飛。

【註釋】

①風濤:喻指心中的憤恨之情。

②化育:萬物勃勃生長。

【譯文】

倘若內心安寧沒有憤恨之情,那麼所到之處,處處都是青山綠水;倘若性情中天生就有長育萬物之念,那麼所接觸到的所有景象中都會有魚躍鳶飛。

【原文】

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斗室中萬慮都捐,說甚畫棟飛雲,珠簾卷雨①;三杯後一真自得,誰知素弦橫月,短笛吟風。

【註釋】

①畫棟飛雲,珠簾卷雨:語出唐代王勃《滕王閣序》:“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譯文】

無論寵辱都不會驚慌,閒適地觀看庭院前的花開花落;無論去留都不會在意,任意地隨著天空的白雲舒捲自如。居於斗室之中,什麼雜念都沒有了,還用說什麼畫棟飛雲,珠簾卷雨;三杯酒之後一切都純真自得,還有誰知道素弦橫月,短笛吟風。

【原文】

得趣不在多,盆池拳石間,煙霞具①足;會景不在遠,蓬窗竹屋下,風月自賒。

【註釋】

①具:具備。

【譯文】

得到意趣並不在於多,盆子一樣大的池子、拳頭一樣大的石頭,同樣可以具備煙霞之意趣。觀賞景色不在於有多遠,茅草窗、竹屋下,一樣可以欣賞到風月。

【原文】

會①得箇中趣,五湖之煙月盡入寸衷②:破得眼前機,千古之英雄都歸掌握。

【註釋】

①會:領會。

②入寸衷:進入心中。

【譯文】

如果可以領會其中的樂趣,那麼五湖的煙霧明月都可以進到心中;如果能夠看破眼前的玄機,自古以來的所有英雄豪傑都可以在你的掌握之中。

【原文】

細雨閒開卷,微風獨弄琴。

【譯文】

在連綿細雨中閒適地打開書卷,在和煦的微風中獨自撫弄琴絃。

【原文】

水流任意景常靜,花落雖頻心自閒。

【譯文】

任憑水流隨意自然地流動,景色依然很恬靜,儘管花兒頻繁飄落,心中仍舊可以很安閒。

【原文】

殘醺①供白醉,傲他附熱之蛾;一枕餘黑甜②,輸卻分香之蝶。閒為水竹雲山主,靜得風花雪月權。

【註釋】

①殘醺:落日的餘光。

②黑甜:白天睡覺。

【譯文】

面對落日的餘光之美景飲酒至醉,傲視那些見到光和熱就攀附的飛蛾;白天躺在枕上酣睡,不理會那些分取花香的蝴蝶。安閒的時候就做山水竹雲的主人,靜謐之時就獨攬風花雪月的觀賞之權。

【原文】

何地非真境?何物非真機?芳園半畝,便是舊金谷①;流水一灣,便是小桃源②。林中野鳥數聲,便是一部清鼓吹;溪上閒雲幾片,便是一幅真畫圖。

【註釋】

①金谷:即晉代石崇所建的金谷園,位於洛陽西北方向,極為華麗奢靡。②桃源:東晉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

【譯文】

什麼地方不是真正的境界?什麼東西不是真正富有玄機?半畝芬芳的花園,就是古時的金谷園;一彎幽幽的流水,就是縮小的桃花源。園林中幾聲野鳥啼鳴之聲,便是一部清美的鼓吹之曲;溪流上的幾片閒雲,就是一幅真正的圖畫。

【原文】

人在病中,百念灰冷,雖有富貴,欲享不可,反羨貧賤而健者。是故人能於無事時常作病想。一切名利之心,自然掃去。

【譯文】

人在病了的時候,往往會萬念俱灰,雖有富貴榮華,想要享受卻不能,反而羨慕那些貧賤的健康之人。因此人在沒病的時候能夠有生病之時的想法,一切的爭名奪利之心,自然都會消除。

【原文】

竹影入簾,蕉陰蔭檻,故蒲團一臥,不知身在冰壺鮫室①。

【註釋】

①冰壺:盛放著冰的玉壺。鮫室:晉代張華《博物志》中記載:“南海水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能泣珠。”比喻極為清冷之室。

【譯文】

窗外的青竹之影映入簾內,芭蕉樹的陰影遮蔽了門檻,此時坐在蒲團上打坐,內心如同處在冰壺鮫室中一樣清醒透徹。

【原文】

霜降木落時,入疏林深處,坐樹根上,飄飄葉點衣袖,而野鳥從梢飛來窺人。荒涼之地,殊①有清曠之致。

【註釋】

①殊:小。

【譯文】

秋霜降臨樹葉搖落之時,來到稀疏的樹林深處,坐在樹根上,飄落的片片樹葉點綴在衣袖間,野鳥從樹梢上飛出來窺探人。這荒涼的境地,很少有一種清曠的景緻。

【原文】

明窗之下,羅列圖史琴尊①以自娛。有興則泛小舟,吟嘯覽古於江山之間。渚茶野釀,足以消憂;蓴鱸稻蟹②,足以適口。又多高僧隱士,佛廟絕勝。家有園林,珍花奇石,曲沼高臺,魚鳥流連,不覺日暮。

【註釋】

① 尊:即樽,酒樽。

②蓴鱸稻蟹:蓴菜、鱸魚、稻米、螃蟹。

【譯文】

明淨的窗戶下,羅列著圖畫、史書、琴瑟、酒杯,用以自娛。有興致的時候就泛舟於湖上,在江山之間低吟長嘯,遍覽古之景勝。水渚的茶、山野的酒,足以消除憂愁;蓴菜、鱸魚、稻米、螃蟹,這些足夠我享用了。又有很多的得道高僧與隱士,佛寺道觀等絕妙景勝。家中有花園樹林,珍奇的花草、幽石,彎彎曲曲的水澤池沼,魚和鳥都終日留戀不捨,不知不覺間夜晚就降臨了。

【原文】

山中蒔花種草,足以自娛,而地樸人荒,泉石都無,絲竹絕響,奇士雅客亦不復過,未免寂寞度日。然泉石以水竹代,絲竹以鶯舌蛙吹代,奇士雅客以蠹簡①代,亦略相當。

【註釋】

①蠹簡:被蠹蟲毀壞的書簡。

【譯文】

在山中栽種花草,足以自娛自樂,而土地貧瘠,人煙荒蕪,山泉幽石都沒有,沒有絲竹之樂,就連奇士雅客也不會從此經過,難免要在寂寞中度日。然而泉石可以用竹林取代,絲竹之聲可以用鶯啼蛙噪相代替,奇士雅客可以用被蠹蟲毀壞的古代典籍相取代,這也大致相當吧。

【原文】

虛堂留燭,抄書尚存老眼;有客到門,揮麈①但說青山。

【註釋】

①麈:麈塵,常用於拂掃灰塵。

【譯文】

虛靜的廳堂內還有殘留的蠟燭,燈下抄書,尚且還存有一雙老眼;有客人臨門,揮動麈尾,只說青山美景。

【原文】

帝子之望巫陽①,遠山過雨;王孫之別南浦,芳草連天。

【註釋】

①帝子之望巫陽:化用宋玉《高唐賦》中楚懷王與巫山神女相會之典故。

【譯文】

楚懷王遙望巫山之陽,望見遠處的山飄過的雨;王孫公子在南浦送別,看到芳草連天,一片美景。

【原文】

室距桃源,晨夕恆滋蘭菃①;門開杜徑②,往來惟有羊裘③。

【註釋】

①菃:一種散發著清香的草。

②杜徑:唐代杜甫《客至》詩云:“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③羊裘:古代著名的隱士羊裘公,代指隱士。

【譯文】

居住之室臨近桃源,無論早晨還是夜晚都能沉浸在蘭花、菃草的香氣之中;門開正對著杜甫的花徑,交往的只有像羊裘這樣的隱士。

【原文】

枕長林而披史①,松子為餐;入豐草以投閒,蒲根可服。

【註釋】

①披史:批閱史書。

【譯文】

隱居在長林之中,批閱歷代史書,可以以松子為餐;來到豐茂的草叢中,將閒暇投之於其中,有蒲根可以服用。

【原文】

一泓溪水柳分開,盡道①清虛攪破;三月林光花帶去,莫言香分消殘。

【註釋】

①盡道:全都說。

【譯文】

一泓清澈的溪水被柳樹分開,大家都說一片清虛被攪亂打破了;三月林中的春光都被盛開的鮮花帶走了,不要感嘆之後鮮花的凋謝消散。

【原文】

荊扉晝掩,閒庭宴然①,行雲流水襟懷;隱不違親,貞不絕俗,太山喬嶽氣象。

【註釋】

①宴然:十分寧靜的樣子。

【譯文】

柴扉即使在白晝也關著,閒適的庭院一片寧靜,這是猶如行雲流水一樣的襟懷;隱居而不避諱雙親,貞潔而不脫離世俗,這是像太山喬嶽一樣的氣象。

【原文】

賀函伯坐徑山竹裡,鬚眉皆碧;王長公龕杜鵑樓下,雲母都紅。

【譯文】

賀函伯隱居打坐在徑山竹林之中,眉毛鬍鬚都變成了綠色;王長公把杜鵑關在樓下的神龕之中,神龕中的雲母都變成了紅色。

【原文】

隨緣便是遣緣,似舞蝶與飛花共適;順事自然無事,若滿月偕盆水同圓。

【譯文】

一切隨緣就是操控機緣,就好像蝴蝶飛舞,落花飄飛一樣,都只是適應機緣;萬事順其自然就會沒事,就好像滿月與盛水之盆一樣都是圓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