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东北军阀张作霖,死后多年才被埋葬,为何落得如此下场?

Rway




张作霖生前威风一时,谁曾想死后如此颓唐,从死后到下葬整整9年时间,为什么张家有钱有势,却无法让张作霖早日下葬,入土为安?

东北王张作霖的墓地选择,进行了两次变化



民国初期,张作霖有了自己的一方事业,成了奉天地头上非常出众的人物,于是,张作霖打算将老家海城境内的张家祖坟迁走。为了完成这个事情,张作霖专门安排自己的气亲姐夫吴永恩去操持这个事。

吴永恩很努力,带着风水先生到处寻找埋葬的宝地,最后在锦县驿马坊村找到了一块地方,据说那一块风水很不错。于是,迁坟计划开始了,最先,张作霖将自己母亲的遗骨迁了过来,其后不久,张作霖又将自己老婆赵氏遗骨迁了过来。

如果没有意外,张作霖可能也埋在了这片地方了。但是,张作霖自己都想不到,自己在后来竟然发展那么良好,不仅是掌控了东北三省,还入住了北京城。于是,张小个子疯狂了,膨胀了,下令手下,安排建造“元帅林”(墓地),他要按照帝王陵墓标准来建造。

1928年的6月4日,张作霖在皇姑屯被炸死,身体再也没有机会安置在元帅林了,因为元帅林张作霖在的时候,还远远没建成。

张作霖儿子张学良接了老子的班,但“元帅林”迟迟没有建成



张作霖死后,张学良在张作相等人的帮助下,当上了东三省新的统帅。张作霖的灵柩被暂放在了沈阳东关珠林寺,准备在“元帅林”建成后进行下葬。但是,元帅林规模大,所需资金多,再加上张学良常在关内,于是进度非常得慢。

1931年爆发九一八事变,张学良退入了关内,同时进了关的还有几十万东北军。日本人就此轻松占了东三省。于是,元帅林的建造就此搁浅,这一搁浅就是好几年,张作霖的灵柩也就放了好几年。

西安事变前夕,张学良终于觉得这事不能再耽搁了,于是让吴永恩之子吴廷奎回东北,将大帅的灵柩运到驿马坊,在张家墓地下葬。

但是,此事哪有那么容易?毕竟是日本在全面控制东北。吴廷奎这事只能找一个人帮忙了,此人是谁?

张作霖遗体的下葬在历经9年后终于画上了句号



张景惠是张作霖的五哥,可惜他后来做了汉奸,说出来让人很鄙视,但是,在张作霖下葬这件事上,张景惠是出了很大力的,至少张景惠做到了不让日本人阻拦。

1937年,吴廷奎和张作霖妹妹的儿子重孝护灵,从沈阳用火车将张作霖的灵柩护送了过去。

到了驿马坊张家墓园后,有吴永恩主持安葬仪式,让张作霖遗体历经九年后,终于得到了安葬。



综合来看,张作霖的遗体下葬晚,主要是因为:一是“元帅林”迟迟没建成;二是因为日本占了东三省,导致“元帅林”建设搁浅,下葬被耽搁;三是连年战乱,使张作霖没能及时给老爷子下葬。


蓝风破晓


时下流传的“东北王”张作霖死后,暴尸荒庙9年才被埋葬,下场悲凉,真是这样吗?

据张作霖五夫人寿氏(寿懿)的孙女张闾实介绍:1928年6月4日清晨6时许,张作霖由北京返回奉天,当他乘坐的火车专列行驶到皇姑屯附近的京奉、南满铁路交汇处桥洞时,被日本关东军预先埋好的炸弹将专列炸毁,他也身受重伤,史称“皇姑屯事件”。

事后,卫兵温守善等人急忙用汽车将张作霖送回到奉天的大帅府。当初,张作霖因寿夫人为人机灵执重,便将帅府内的一应事务交她打理。因此,寿夫人让温守善等人将大帅送到了自己住的小阁楼,并安置在卧室的床上。待卫兵退出后,寿夫人上前一看,发现大帅喉咙已被弹片切断,已然断气。为防消息泄露,寿夫人和贴身丫鬟将小阁楼封锁起来,不准任何人靠近。

13天后,也就是1928年6月17日,张学良才从关内赶回奉天。接着,张学良在张作相等老臣的拥护下,就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开始统治东北。

1928年6月25日,张学良拒绝日本人的拉拢,宣布东北易帜,宣布服从南京国民政府。为此,他于同年7月1日,专门向国民政府发出《绝不妨碍统一电》文,促使中国从形式上走向统一,而他也被国民政府任命为陆海空军副司令、东北边防司令长官。

若按张学良从1928年6月17日赶回奉天,并已接管东三省,到同年7月1日电文国民政府,期间长达14天,又为何不准备安葬事宜呢?况且,丧葬民俗有头七、二七之说,即:死后第七天,或第二个七天(第十四天),就要安葬。关键是,此时的东北天下,还是他们张家的,完全有条件、有机会进行安葬才对。同时,这一时间段又处于初夏季节,天气也应该很热了,如此放在家中27天,身体岂能不严重腐烂,下葬形势明显的不等人。

1931年9月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反诬陷说是中国军队所为,并以此为借口炮轰东北军大营。当时的中国军队在蒋介石的命令下,采取完全不抵抗政策,30万大军不放一枪,因此日本人仅用了三个月,便将东三省全部占领,史称“九一八事变”。

再回顾下时间关系,张学良1928年6月17日赶回奉天,1931年9月8日“九一八事变”发生,日本人这才占领了大帅府,期间长达近3年零3个月时间,而且东北又处于张学良的管辖之下,就算日本人想要阻拦,怕也没有这个能力吧,机会多的简直是不要不要的。

再说,日本人已经将张作霖炸死,气也出了,东三省也占了,难道非要将他的棺木留在荒废寺庙,一放就是9年,一点价值也没有,而且可能早成一堆白骨,最多也就恶心下张学良而已,对于这样没有任何利用价值的事情,一向重利的日本人应该不会去做。

也有史料记载,葬礼现场,蒋中正、田中赠送花圈。如果按此来说,张作霖葬礼当日,日本人应该还没有发动“九一八事变”才对。

因此种种,可以认定“张作霖死后,暴尸荒庙9年的悲凉下场”的说法是不真实的。

但是,令人非常不解的是,1990年张学良恢复自由之身,1995年侨居美国夏威夷,2001年10月14日病逝于檀香山。这段时间也有10年之久,为何就不到父母的坟前去拜一拜呢?又为何对此事不澄清一番呢?


祥子谈历史


张作霖死后第九年才被下葬,其实和张学良有关。当时张学良选择不抵抗,不仅丢下国土和乡亲父老,也丢下了父亲的灵柩,导致老帅的灵柩落到日本人的手里。而日本想拿老帅的灵柩找张学良谋取一点利益,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才没有没有下葬。

张作霖死得太突然

张作霖白手起家,靠着自己的军事才能,将自己的势力发展壮大,成为统治关外"东北王",并准备进一步向关内发展。

日本发现张作霖的威胁,借“满蒙悬案”向张作霖索要铁路权。可老帅顺应东北人民的反日热潮,不仅没有同意日本所提的筑路、开矿、设厂、租地、移民等全部要求,更抵制日本的各种行为,让日本对张作霖恨之入骨。

1928年5月,北伐军进军京津地区,日本感觉奉系军阀政权已岌岌可危。于是,日本一方面支持张作霖,出兵对抗北伐军;另一方面相逼张作霖退回东北,想利用张作霖将“满蒙”从中国领土肢解出去。

早已经知道日本狼子野心的张作霖当然不会满足日本的想法,他坚决抵制日本干涉内政。这是的日本,已经察觉到张作霖已经不受掌控,并且会对自己往后的计划有影响,决心将张作霖除掉。

日本在综合考虑后,决定在张作霖乘坐火车回来时,用炸药解决他。村冈长太郎遂派手下高级参谋河本大佐策划炸车,并在沈阳皇姑屯车站南满路与京奉路交叉处预埋炸药。

1928年6月4日清晨5时30分,张作霖所乘列车驶至皇姑屯车站时,炸药被引爆了,张作霖身受重伤。尽管手下连忙送老师去沈阳急救,依旧没有挽救回老帅的生命。至此,一代“东北王”陨落,少帅张学良继承东北大业。

张作霖灵柩落到日本人之手

由于老帅死得太突然,而此前并没有着手修建陵墓,张学良便寻了一块风水宝地(辽宁省抚顺市),花重金修建了元帅林。

1931年,元帅林刚有一定的规模,便爆发了“九一八”事件。随着东三省沦陷,元帅林不得已停工,而老帅的灵柩没有被张学良带走,落到了日本人的手里。

日本人为了谋取更多的利益,用老帅的灵柩与张学良谈判,但张学良没有因为这件事,而向日本妥协。所以,老帅的灵柩一直没有被下葬,被日本人安置在荒凉的珠林寺内。

这一放就是六年,直到1937年,张景惠作为老帅的拜把兄弟,实在不忍兄弟死后不能安葬,便向日本提议安葬老帅,遂于当年6月葬入锦县驿马坊。而此时的张学良因为西安事变,已经被蒋介石囚禁,不能来祭拜老帅。

1990年,张学良重获自由,但因为种种原因,他无法回东北祭拜。直到2001年在夏威夷去世,他都没来到父亲的墓地祭拜,这或许是他晚年最大的遗憾。


大白读史


在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在返回关外大本营的途中,被日本人炸死,史称皇姑屯事件。


老张之所以被暗杀,是因为日本人想要扶植他做傀儡,老张不同意。

气急败坏的日本少壮派军官河本大作,策划了这一起震惊中外的爆炸案。

当时的东北军在关内全线崩溃,老张准备回关外休养生息,日后东山再起,可惜他没有机会再实现自己的理想。

老张死后,东北军由谁做老大成为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杨宇霆当时被奉系头领拥护,但张作相等老军阀们支持小张,所以东北军在小张的带领下,选择了东北易帜。

老张死后一直没有下葬,是因为当时并不是没有合适的地点。


其实老张已经着手修建自己的墓地,只是当时没有完工而已。

1931年9月18日,日本人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袭击了奉系的北大营。

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奉系几十万军队撤回关内,日本人几乎兵不血刃占领了东三省。

小张这个时候也没有机会再安葬老张,加上后来局势越来越紧张。

老张安葬的事情就一直搁置了下来。

日本人占领东北后,老张的结拜兄弟张景惠投靠了日本人,并且担任伪政府高官,还是他主持安葬了老张。


可怜一代枭雄张作霖,死后多年才安葬,当时身边没有亲人,实在让人唏嘘。

—End—



冷月钩沉


1928年6月4日晨5时,张作霖所乘由北京返回奉天专列驶到皇姑屯附近的桥洞时,被日本关东军预先埋好的炸弹炸毁,这位乱世枭雄身受重伤,当日逝世,享年53岁。

张作霖死后,他的家属们想要为他建造一个豪华的陵墓,便特意派出众多风水先生,遍查辽沈地区的名山大川,其中一个周姓风水先生选中了抚顺市的元帅林,他称此地是“前照铁背山,后座金龙湾,东有凤凰泊,西有金沙滩”。

随之,张学良夫妇前往巡视后,也认为此处山清水秀气势不凡,又有铁路相通,于是决定在此地建张作霖陵墓。但考虑到陵墓的修建工程巨大,当时预计的是三年内完工,张学良就先将张作霖的尸体暂厝在大帅府的院子里,等到陵墓修建完成后再正式下葬。

但等到1931年秋,正当元帅林工程初具规模时,爆发了“九一八”事变,张家人撤到关内,日本人占领了大帅府,便把张作霖的棺材移到珠林寺停放。这一放就是六年,可怜生前风光无限的张作霖死后孤零零地躺在荒凉的珠林寺,没人看管,连点香火味都享受不到。



后来,因为张作霖的结拜兄弟张景惠投靠日本人,并出任伪满洲国总理,他实在不忍心自己的结拜兄弟如此凄凉,便张罗给张作霖下葬。恰好此时日本人也在考虑如何处置张作霖的尸体,毕竟张作霖作为曾经的东北王,他的尸体这样长久停放在珠林寺,也不是那么回事。

在这种背景下,日本人便同意张景惠给张作霖下葬的事情。这个时候张作霖老家海城的乡绅听说要安葬张作霖,便联名上书,请求将张作霖安葬在海城。

与此同时,张作霖当年的老部下们,则纷纷出面,请求把张作霖安葬在已完工的元帅林。

后来消息传开之后,东北各界的报纸则刊出许多文章,吁请“伪满洲国”当局给张作霖风光下葬。日本人没有想到张作霖的下葬会在社会引起这么大的轰动,他们开始感到有些恐惧。因为,他们怀疑大家很有可能借推崇和怀念张作霖,来否定和反对现在的伪满洲国。

也正因为类似的原因,日本人本便想收回成命,让张作霖的尸体继续停放在珠林寺算了。可问题是,现在国际舆论、民间呼声都已经被吵起来了,这个时候日本人这样对待张作霖,显然会让自己处于舆论的被动地位。



一时间,日本人是左右为难,这个时候张景惠想出了一个主意,那就是把张作霖的尸体安葬在锦县驿马坊。这锦县驿马坊,埋着张作霖的母亲和原配夫人赵氏,因此这也算是张家的家族墓地,所以张作霖埋葬在这里,于情于理也说得过去,社会各界人士也不好说什么。

与此同时,这驿马坊地处偏远,没有元帅林那么扎眼,也不像海城离奉天那么近。把张作霖葬在这里,基本上隔绝了他在老窝——奉天和海城的影响,自然也就不会引起社会各界人士对张作霖的过分推崇,从而不利于伪满州国的统治。

于是,日本人很快同意了这个方案,随后在1937年6月,在张景惠的主持下,张作霖被正式葬入锦县驿马坊(现为凌海市),按日本人的意思,张景惠给张作霖设计了一个既不算隆重也不算简单的葬礼。

当时,在下葬的时候,还出现了一个意外,那就是找不着打幡的人。因为按照中国的习俗,打幡必须由儿子来,可张作霖的八个儿子此时都在关内,这可怎么办呢?要知道像张作霖这种大人物,下葬时如果连打幡人都没有,实在说不过去!

无奈之中,张景惠只好找到张作霖大姐,请她的儿子、也就是张作霖的外甥来给他打幡,随后平板车载着张作霖的棺材,浩浩荡荡地去往奉天车站,再由奉天开出一列专列直达石山车站,将张作霖下葬在驿马坊,墓穴选在张作霖原配赵氏的墓旁。


我是赵帅锅


东北军阀张作霖,惨死9年才下葬,为何落得如此下场?

张作霖,北洋四大军阀之一,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外国人刺杀而死的国家元首。可是,令人唏嘘的是,惨死后9年才得以下葬,66年后才迎来后人参拜,到底因为什么?

作为一个中国人,死后落叶归根,坟头有后人香火,这大概是最好的结局,可是,张作霖并没有,这到底是是怎么回事?

皇姑屯事件——死得最惨的国家元首

1928年,掌握北洋政府长达4年之久的安国军大元帅张作霖,此时已经盛极而衰。南面是国民党的北伐军虎视眈眈,北面是日本侵略者步步紧逼。张作霖和东北军何去何从?张作霖表示,回东北,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然而,就在回东北沈阳的半路上,一声巨响结束了这个军阀头子的生命,53岁的张作霖留下了30万以上的强大军队,也留给了东北军大佬们一个支离破碎的东北军体系。

元老派和少壮派的矛盾从没有解决好,士官派和保定系的争斗从来没有停止,大佬们争来斗去,最终选择了少帅当老大。这一幕和1644年的满清政府何其相似?不同的是,满清政府有个天纵奇才多尔衮,东北军却没有。

张作霖从皇姑屯拉回来时,脖子已经被弹片割破断了气,寿夫人秘不发丧保证了权力的顺利交接。日本谋刺张作霖篡夺东北政权的目的没有达到。东北局势稳定后,张作霖并没有下葬,这是因为,张作霖的陵墓还没有修好。

张作霖的导师是袁世凯,那种混不吝的痞子态度,是弱小国家对抗西方列强的不二法门,同时造成了他们俩内外交困死于非命的共同命运。袁世凯死后,袁克定、徐世昌、段祺瑞等人为他修建了袁林,在安阳下葬。

袁世凯从1916年6月6日去世,到8月24日下葬,总共才用了2个月。张作霖连这6个月时间都没有吗?

原来,张作霖早就给自己选好了墓葬地点,在凌海市驿马坊村西。民国初年,张作霖又在抚顺章党附近兴建元帅林,还把爱新觉罗家的石人石马偷来装点门面。到张作霖去世,这个工程持续了多年,还是没能建成。

张作霖之死,明显是日本关东军所为,身负国恨家仇的东北军,不仅没有和关东军死磕,反而把矛头对准了苏联。这一错误决定,让东北军腹背受敌,九一八事变爆发时,元帅林没有完工,东北军丢下了张作霖的遗体,逃到关内去了。

不知道应该庆幸还是应该感到悲哀,日本关东军2万人赶走了30万东北军,还在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伪满洲国总共有8.5万军队,其中8万是东北军旧部。张作霖的结义兄弟张景惠,担任了伪满洲国总理,是东北汉奸的总代表。

就是张景惠,还存着对张作霖的一丝兄弟情义,向日本人申请安葬。日本人为了安抚关内关外的东北军旧部,也为了收买东北人心,同意了下葬。

于是,到1937年,张作霖才葬入驿马坊的元帅林。此时,距离张作霖去世,已经是9年后了。

东北国土沦陷,继承人被软禁,旧部大都被中央军吞并,即便是抗战胜利,东北军旧部都没有机会回东北。所以,张作霖的陵墓,长期处在无人祭扫的状态。

1994年,张作霖嫡孙、航天专家张闾琳终于回国在张作霖墓前祭拜,此时,距离张作霖去世,已经66年了。这个孙子,张作霖死后2年才出生,从没见过爷爷。

值得一说的是,张作霖墓园在辽宁锦州市凌海市石山镇南驿马坊村,而元帅林却在抚顺东35公里东洲区章党镇高丽村南高阜地带。张作霖葬在了驿马坊村,而元帅林,现在是一个森林公园,AAA级景区。不要搞错了!


历史知事


在我们中国有一句古话说的好,就是一个人无论在生前做了什么样的事情,哪怕是坏事在他死亡之后,所有的事情都会如过往云烟一样不再被人提起,就算被人提起的时候也只会说他在世的时候是如何如何的好。毕竟所有活着的人都不会再跟一个死去的人计较,但是在历史上确有这样的一个人,他生前可以说是声名赫赫,但没想到死后却如此的凄惨,在他死去9年之后才被埋入土中,而且还不是他的儿子为他亲自送终,这个人就是张作霖。

说起张作霖的时候,可能很多人都会不由自主的竖起大拇哥,毕竟他所处的时代可以说是在中国的乱世,很多人都以投靠日本人为荣,因为投靠了日本人之后,就相当于找到了一棵大树,一时的荣华和权力肯定是少不了的,只不过是少了身为中国人的那份骨气罢了,但张作霖确实保持了这份骨气,至死也不愿与日本人同流合污,并且多次在各种场合下,拒绝了日本主动示好的心态。不过让人感到可惜的是,像这样一个正直的人却没有得到善终,甚至连他的死也让人感到非常的突然。

因为他的这种不配合,所以让日本人恼羞成怒,在他乘坐一次火车的时候,被日本人提前放置的炸弹炸的粉身碎骨。当这个噩耗传来的时候,很多人都不敢相信,但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人们就要学会接受,当时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首先就想为自己的父亲办一场隆重的葬礼,老爷子无论是生前又或者是死后,都必须要有一个体面的仪式。张学良首先要做的就是想为自己的父亲修一个比较体面的陵墓,不管怎么说这就是老爷子最后的归宿了。想法是好的,但计划终究赶不上变化,在这个葬礼还没有举行,九一八事件就突然爆发了。

而这个时候的张学良,也显然顾不上父亲的葬礼,于是就匆匆忙忙的奔赴战场,而父亲的遗体则是先寄存在了竹林寺。可是也没想到的是,这一放就长达6年之久。可能不少人会有这样的疑问,既然张作霖在生前的时候那么正直,难道就没有亲戚朋友愿意为他组织一下身后的事情吗?其实这跟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就连他自己的儿子都无法脱身办理丧事,更不用说他曾经的那些兄弟们了,而且有受到张作霖的影响,他的那些兄弟们与日本人更是同仇敌忾。为了避免受到日本人的迫害,也为了能够早日完成革命,所以他的那些兄弟们也在不停的奋斗。

后来还是他的一个属下看不过去了,又或者是为了讨好日本人,毕竟让一具尸体一直停留在竹林寺也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于是在他的操持之下,张作霖终于入土为安了。但张学良却没有这个机会送自己的父亲最后一程,可叹一生戎马的大元帅最后竟然是这个悲惨结局。


小艺的史料馆


张作霖在1927年6月在北平就任北洋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成为了中华民国的最高统治者,但一年后,就被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等人赶出了北平。

张作霖的高光时刻从此一去不复返,由于多次抵制日本人的拉拢,拒绝签署卖国条约,引起了日本人的极端仇恨。从这一点来看,张作霖虽然是个旧军阀,但在民族大义上却毫不含糊,是条真汉子!

于是在1928年的6月,张作霖在乘火车经过皇姑屯时,被日军埋好的炸药炸成重伤,回到沈阳后在同日去世。

张作霖没有想到自己会这没早就死,所以也没有预先准备好墓地,而张学良接替了老爹的位置后,就想着给张作霖准备一个风水宝地,然后准备修一个好的陵墓,所以是先举行的葬礼,而灵柩则暂时被放在了大帅府,等陵墓修建好了再下葬。

显然,修陵墓的速度比不上张学良败家的速度,就在陵墓快要竣工的时候,九一八事变爆发了,少帅很快就带着东北军跑了,扔下了东三省的人民在日军的铁蹄下沦为了奴隶,当然,还有没下葬的老爹张作霖。

儿子跑了,张作霖的灵柩一直到1937年才被结义兄弟张景惠努力下得以安葬,而这离张作霖去世,已经过去了九年之久。1986年,张学良的手下以及侄女、侄子等人都先后从国外来祭拜张作霖的灵柩。

90年代张学良曾经想去祭拜父亲,但因种种原因没有成行,一直到2001年去世,也没能到父亲的墓前祭扫。


关注明离子,看更多历史故事。


明离子


张作霖被炸死后,张学良只给他举行了葬礼,却并没有安葬。而最后安葬张作霖的时候,他的8个儿子6个女儿都全没有来为他送终。这是怎么回事呢?

(张作霖剧照)

说到张作霖的人生,那可是一部逆袭的传奇故事。

张作霖没有好出身,没有读过书,他是社会最底层的小角色。

换作一般的人,大概就是悲苦一世,然后默默死去,就好像未曾在这世上走过一样。

但,张作霖却是个很有眼光的人,他懂得把握机会,人又聪明,同时他讲义气,舍得花钱拉拢人心。因此他不光交了一帮生死兄弟,还有不少人在他事业上愿意帮助他。所以,张作霖不光能在东北称王称霸,还两次问鼎中原,最终成为北洋政府最后一位统治者。

说到张作霖的死,就不得不说他和日本人的恩怨。

其实,张作霖和日本人早就有往来。

早在日俄战争时期,张作霖为了扩充武装势力,成立保安团的张作霖便在日本和俄国军队中间游走。一会帮日本人打打俄国人,一会帮俄国人打打日本人。而他在坐收渔翁之利的同时,还趁机扩张势力,补充武装力量。

辛亥革命后,张作霖为了早日做强做大,一度充当日本人的马前卒,取得了日本人的信任。

为了达到控制东北,从而侵略中国的目的。日本人积极扶持张作霖,期望张作霖成为一方霸主后,能听凭他们的摆布。

然而,张作霖在日本人的帮助下做了东北王后,却不肯和日本人分享胜利的果实,还处处阴奉阳违,把日本人耍得团团转。

张作霖的不合作,渐渐让日本人对他失去了耐心。

(郭松龄反奉)

1925年,率领奉军精锐部队的郭松龄,突然倒戈反奉,其势头凶猛。很快占领锦州,眼见就要攻到奉天。在这危急时刻,张作霖不得不再次求助日本人。

其实,由于对张作霖不满,日本人早在郭松龄倒戈时,曾暗示过郭松龄,只要他肯签下卖国条约,日本人就无条件地提供武器装备等。让他打赢张作霖,坐收东三省。

但是,不肯出卖国家的郭松龄,回绝了日本人。

所以,当张作霖心急火燎地找到日本人时,日本人再次表示,愿意帮助他打败郭松龄,不过要签下日本人在东北享有商租权和居住权等不平等条约。

张作霖为保住势力,毫不含糊地一口应承下来。

然而,当日本人帮助张作霖挽回败局后,张作霖却矢口否认。由于没有书面文件,日本人对张作霖也无可奈何。

不过,此时的张作霖也认识到,想要不被日本人左右,必须足够强大。所以张作霖先后向关内发动了两次战争。

由于第一次直奉战争以失败告终,张作霖在第二次直奉战争发起前,为了扩充兵力和武器装备,答应日本人,只要他坐上北洋政府第一把交椅,他就把东北铁路权交给日本人。

日本人在张作霖身上投入的资本太大,哪怕有一线希望,他们也还是愿意再相信张作霖一次。

(直奉战争)

张作霖在掌握北洋政权后,日本人为了保险起见,特意拿来《满蒙新五路协约》,要张作霖签字。

张作霖这次没有顾左右而言它,在拿到条约后,看也没看,便在上面签了字。

日本人拿着签了字的条约,自然很高兴,可是打开一看,却气得直骂娘。

原来,张作霖在卖国条约上画了个大大的“阅”字。也就是说他表示看过这份条约了,但并没有同意。

张作霖的滑头,让日本人非常生气,于是他们决定除掉张作霖,并伺机发动侵略东三省的计划。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乘坐专列返回奉天,在途经皇姑屯时,被日本人埋在铁轨下的炸药炸得血肉模糊,他被送回大帅府不久便伤重去世了。

张作霖去世后,大帅府一直秘不发丧,对外口径一致,只说他“伤重,但无大碍”。

直到张学良接任东北事务后,这才对外发布了张作霖去世的讣告。

由于张作霖死得突然,还没有准备好给他下葬的墓地。所以张学良仅只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将他的棺椁暂时安置在大帅府的家庙中。

其实,张作霖在生前,就对自己的葬身之地做过认真的选择。

张作霖早在发迹初就考虑过祖坟的问题。

当时,张作霖请了风水先生,在锦县驿马坊村西侧,得到一块风水宝地。

此后张作霖分两次将母亲和妻子赵氏的遗骸迁到了到张家坟地。

在这之后,张作霖的事业越做越大,势力也越来越强,这让张作霖高兴之余,认为是祖坟显灵。所以他每年要前往祭拜,并对坟地进行美化装饰。

到张作霖成为陆海空大元帅,统掌北洋政权后,他便有了“不是皇帝,胜似皇帝”的自得之感。同时,他也希望能荫庇后人,让后人继续掌握国家最高权力。所以他再次请了著名的风水先生,为他找一块“龙兴之地”。

经过风水先生的几番辛苦,最终确定了抚顺章党附近一块靠山面水,风景秀美的地方。

(元帅林)

这次,张作霖可是大兴土木,规格完全按封建王朝皇帝的陵墓为标准建造。他还亲自将这块陵墓之地,命名为“元帅林”。

不光工程巨大,张作霖在修建的过程中,还数次把清朝王亲贵族墓地上的石人、石马和石狮子等都运过来,装饰元帅林,以求雄伟壮观,有天子之气。

然而,工程尚未结束,张作霖却意外身亡。所以,张学良只能等工程完工后,再让张作霖入土为安。

可惜,就在陵墓到了收尾工程时,日本人突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张家人由于没有应对,只得撤往关内。

日本人占领奉天后,张作霖的尸体也落到了他们的手中。

当时,张学良的旧部数次和日本人协商,希望能把张作霖葬在元帅林里。

但日本人却以此为条件,要挟掌握东北军兵权的张学良和他们合作,他们就交出张作霖的尸体,并同意下葬元帅林。

在国事面前,张学良还是拎得清孰轻孰重,所以他一口回绝了日本人的无耻要求。

这样一来,下葬张作霖的事情,便一拖再拖。张作霖的尸体也就在遥遥无期的等待中,孤零零地被弃置在了珠林寺里。

1937年,张作霖的结拜兄弟张景惠出于情义,决定给张作霖下葬。

(张作霖和他的结拜兄弟)

张景惠早年和张作霖出生入死。

在张作霖去世后,他投靠了日本人,做了汉奸。

由于他有声望,再加上对日本人唯唯诺诺,于是他得到了日本人的重用,被任命为伪满洲国总理。

张景惠想要安葬张作霖,日本人认为这正是安抚东北百姓的好机会,所以答应了张景惠的请求。

然而,出乎日本人意料的是,消息传出后,群情激动。张作霖的老家人一致上书,恳请将张作霖的尸体安葬在海城老家。而张作霖的老部下们则坚持要让张作霖魂归元帅林。

两方争论激烈之余,各大报纸也跟着凑热闹。一再表示,张作霖是一方英雄,伪满洲当局应该予以厚葬。

日本人没想到张作霖去世多年,在东北还能引起这么大的反响。他们唯恐有人趁机捣乱,不免左右为难。

端日本人的饭碗,张景惠自然要为日本人考虑问题,同时他也要顺利地把张作霖安葬一事妥善解决。所以他给日本人提了个建议,就是把张作霖葬到锦县驿马坊村西侧的张家坟去。

由于锦县驿马坊村偏僻,没有元帅林那么张扬,再加上那里毕竟是张家祖坟,葬在那里,也能说服众人,所以日本人再次同意了张景惠的建议。

在张景惠的安排下,张作霖的尸体这才顺利地予以安葬。

此时,张作霖的家人已经各奔东西,他的儿女们也都在关内。而张学良此时也被蒋中正软禁在南京,无法赶来参加葬礼。

可怜张作霖戎马一生,风光无限,死后却落得无人送终的结局。

(参考史料:《张学良口述历史》《东北王张作霖》)


张生全精彩历史


张作霖是东北王。

张作霖是奉天海城县人,原生态家庭很差,但是投身绿林后势力却越来越大,清政府都无力征剿,就干脆将其招安了。张作霖得到认可后帮着清政府剿灭土匪势力,帮着消除蒙患,自己的地位也越来越高,成了北洋军奉系首领,号称东北王。张作霖后来与孙中山、段祺瑞及卢永祥结成同盟,还在第二次直奉战争胜利后,打进北京,任陆海军大元帅,成了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张作霖还算是一个有底线的人,他拒绝和日本人合作拒绝签订不平等条约,但是也给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日本关东军在皇姑屯炸死了他。

张作霖被炸死后,的确很多年后才被下葬,为何会这样了?那是因为他刚死的时候墓地还没修好,之后又是九一八事变,他的家人去了关内顾不上他了,才导致死后多年才被下葬。皇姑屯事件。

1948年6月4日晨5时许,一声巨响,张作霖乘坐的由北京返回奉天专列在皇姑屯附近被炸弹炸毁。虽然张作霖一再改自己的行程,但是还是被副官把最后的行程出卖给了川岛芳子,关东军预先埋好了炸弹,把这位乱世枭雄炸成重伤,运回大帅府没多久就去世了,终年53岁,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快叫小六子回奉天! ”小六子就是张学良,他回来后掌管东北,也拒绝日本人的拉拢,更是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的统治,也是一个爱国的人。

张作霖死后,张学良和家人想着给他修一座很豪华的陵墓,最后定在抚顺市的元帅林,但是修建陵墓工程浩大,需要几年才能完成,于是张作霖的棺木被放在大帅府的院子里,这一放就是三年。好不容易等到陵墓修好了,又爆发了“九一八”事变,张学良和家人去了关内,日本人占领了大帅府,他们把张作霖的棺木移到了珠林寺,这一放又是六年,加上之前停放在大帅府的时间就是被放九年了。



张作霖死后九年后在结拜兄弟的帮助下才被安葬。他的这个结拜兄弟叫张景惠,此时已经投靠日本人做了伪满洲国总理,他不想自己的兄弟死后还无法安葬就到处张罗给他下葬。

日本人也同意了,毕竟把张作霖一直停放在珠林寺也不是那么回事,只是他们并不同意大张旗鼓把张作霖葬进已经修好的陵墓中。他们担心张作霖的威望过大,影响自己的统治。

1937年6月,在张作霖被炸死九年后,他在结拜兄弟张景惠的帮助下,张作霖才被正式葬入锦县驿马坊,这里埋葬着张作霖的母亲和原配夫人,位置又相对较为偏僻,日本人才接受了。

张作霖终于被下葬了,只是一代枭雄死后九年才被下葬,想想也是很凄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