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在靖難之役後,朱棣是怎樣對待大哥朱標的妻子和兒子們的?

孫見福


自古以來,新登基的皇帝通常會在即位時殺死當時與自己奪位的兄弟,因為如果他們捲土重來,皇位很可能不保。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他非常重視長子朱標,把他培養成下一代的接班人。然而,朱標英年早逝。


朱元璋一心只想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嫡長子,自從長子朱標死後,他就將皇位傳給了長子朱標的的兒子朱允炆。也就是明朝第二任皇帝建文帝。


沒想到朱允炆上位後,第一件事就是撤藩王,包括叔叔朱棣在內。朱棣以“恢復祖訓”為由,與1398年在南京發動了“靖難之役”。4年後,朱棣兵變成功,並與1402年登基為帝。


(靖難之役)

那麼,當朱棣成為皇帝后,朱棣是如何對待大哥朱標的妻兒的呢?

朱標娶了朱元璋得力干將常遇春的女兒常氏。洪武4年,朱標被任命為太子,常氏被任命為太子妃。她生了朱標的第一個兒子朱雄英和朱允熥,隨後常氏死於洪武11年(1378年)。


除了常氏,朱標還娶了呂氏。呂氏給朱標生了3個兒子。這樣總共加起來的話,朱標共有5個兒子,大兒子朱雄英,次子朱允炆,三子朱允熥,四子朱允熞,小兒子朱允熙。(朱棣)


朱標的這5個兒子下場如何?看朱棣是如何斬草除根的

1、長子朱雄英:英年早逝。

2、次子朱允炆:在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後,朱允炆不知所蹤。

3、三子朱允熥:朱允熥在建文帝時期被封為吳王。朱棣即位後,立即被剝奪了王位,並立即將朱允熥關押在老家安徽鳳陽縣的牢獄中。

然而,朱棣還是不放心。朱允熥在獄中突然暴斃慘死。沒有人知道死因。

4、四子朱允熞:朱標的這個兒子也是不明死因。情況和三子朱允熥差不多,先是王位被朱棣剝奪,然後他被莫須有的罪名關押起來,最後暴斃。

5、小兒子朱允熙:朱棣兵變後,朱標的兒子被他害得只剩下這一個小兒子了,朱棣本來是想給大哥朱標留下香火延綿子嗣的。所以朱棣將朱允熙和朱標的妻子呂氏一同囚禁在朱標的陵墓,讓他們安度餘生。

可是好景不長,等到永樂4年,朱允熙的住處突然失火,朱允熙和呂氏被活活燒死。大家都知道這件事是朱棣背後搞的鬼,但是誰都不敢說出來。

最終,朱標的兒子,除了朱允炆不知所蹤,其他的被朱棣斬草除根。



搞史人


1402年,靖難之役後繼位時,朱棣年僅42歲,這個年紀分明是帝王如日中天之時,可雄風依舊的朱棣卻在此後的20多年裡,未生下過一個子嗣。

是朱棣忙到沒時間寵幸妃子?答案顯然不是,畢竟男人生孩子只需要三兩分鐘,再怎樣忙,這個時間終歸是有的。

民間傾向於認為:壯年繼位的朱棣之所以一直無所出,乃是因為他奪位不正,且繼位後幹了太多傷天害理的事,遭了報應所以無所出。

這些傷天害理的事裡,除了將侄子建文帝朱允炆和侄孫朱文奎弄“失蹤”外,還包括:用極其陰冷的方式“處理”了太子大哥朱標的妻子和兒子們。

朱標是明太祖朱元璋與馬皇后的嫡長子,因為出身高貴且是長子,他成了朱元璋最理想的皇位繼承人。他一生共有五個兒子,其中,除長子朱雄英夭折外,其他四子在他英年早逝後均在世。

朱標這五個兒子中,皇長子朱雄英和皇三子朱允熥為太子妃常美榮所生。常美榮是常遇春的長女,於洪武四年時,被朱元璋親自下詔冊封為朱標的太子妃。後不幸因生朱允熥去世。

其他三子,即建文帝朱允炆、衡王朱允熞、徐王朱允熙,均為繼任太子妃太常寺卿呂本的女兒呂氏所生。影視劇中朱允炆

在講究尊卑、嫡庶的古代,朱標這五個兒子的身份地位都非常尊貴。自然,他們在皇位繼承上,都比篡侄子位的朱棣更加名正言順。

這種名正言順,也便成了他們下場淒涼的鋪墊。

朱棣繼位後,一直在苦苦找尋朱允炆下落的同時,時刻擔憂著大哥的兒子們會回來奪回皇位。皇位對朱棣的誘惑力有多大,他內心深處的擔憂就有多重。

臥榻之上,豈容他人酣睡,睡眠質量越來越差的朱棣“清理”大哥朱標的兒子們終究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最初,朱棣對大哥朱標的孩子們和老婆還算客氣,畢竟面子工程得做足。實際上,這些“客氣”僅僅是他等待時間的過程罷了。

朱標的三子朱允熥本非常受寵,畢竟,他是太子妃常美榮拼了命換來的孩子。建文帝朱允炆在位時,曾封這個弟弟為吳王。

可未等到朱允熥去往封國杭州就藩,朱棣就篡位成功了。於是乎,朱允熥的人生也開始發生了驚天逆轉:他先是被降為了居漳州的廣澤王,隨後又被召回京師貶為了庶人,再後來,則被囚禁在了鳳陽,後暴斃而亡。

朱允熥的一生無疑是被永樂帝朱棣捏在手裡的一生,說來,朱棣亡朱允熥著實是費了一番功夫的。朱棣處置大哥朱標的四子朱允熞的手法,與處置其三子朱允熥的手法,幾乎是完全複製粘貼的。影視劇中朱標

相比之下,朱棣清理大哥五子朱允熙的手法明顯就與處置他幾個哥哥不一樣了。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相比哥哥們,他年歲最小。

皇叔叔朱棣篡位時,朱允熙年僅11歲,這個年紀在任何年代都是尚未知事之時。可即便如此,朱棣也未放過他。

朱棣先是將徐王朱允熙降為了朱允熙,這個路數與朱棣對付哥哥們的手法一致。所不同的是,緊接著,朱棣並未繼續給他降級或是貶為庶人,而是讓他和母親呂氏一起去了懿文太子陵,給父親朱標守陵墓去了。

公元1404年,朱允熙被永樂帝改封為甌寧王,"不遣之國"世奉太子祀。聽這架勢,朱允熙和母親頗有能倖免於難的意思。

然而,這之後僅僅兩年,年僅16歲(剛剛成年)的朱允熙和母親便因府邸中莫名起火,被活活燒死。

好在,朱允熙死後,得了一個“哀簡”的諡號,說來,這結局終歸要比其他幾個哥哥強。

朱棣做了如此多,是否就能安心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即便最終已經得了民心,坐穩了江山,也處置了大哥的眾兒子們,朱棣也依舊不安心。

為此,他甚至幾次三番派鄭和下西洋,名義上是為建立邦交、鞏固政權,實際上卻多少是為探尋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

可惜,直到朱棣辭世,他也未能探尋到朱允炆的下落。這便也意味著,他繼位後一直生活在擔憂和恐懼中,如此巨壓下,加上國事繁忙,竟導致他在位23年,未生下過任何子嗣,這在歷史上,真真算是奇事一樁。

是報應否?誰知道呢?


記者李滿


最近的一部《大明風華》引起了一波明朝熱,而《大明風華》最開始的內容便是靖難之役。靖難之役中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成為了明朝的下一任皇帝,但是大明風華卻沒有演明最後朱標的其他兒子的後果如何?

朱標是朱元璋的嫡長子,早在朱元璋還是吳王的時候就立他為世子,足以見得朱元璋對這個兒子寄予厚望,他也從沒讓父親失望,從小就接受儒家教育,性格也是比較溫柔敦厚的,洪武元年,大明王朝建立,朱元璋立其為太子,朱標也就成為了大明王朝的接班人,不出意外,他將會是一個愛民如子的好皇帝。

洪武四年,朱標結婚,三年後生下了長子朱雄英和朱允炆,這個時候的朱標已經是個成年人了,並且從小接受了比較好的教育也可以幫助朱元璋處理政務,剛剛建國的大明王朝也需要一位比較寬厚仁慈的君王來治理天下,以求天下平穩。可是老天就是不公平的。

洪武二十四年,朱標奉命去往陝西,從陝西回來便一病不起,在洪武二十五年因病去世,這讓朱元璋心痛不已,但是儲君還是要立的,可能朱元璋比較相信傳統的嫡長子繼承製,抑或是朱允炆的脾氣習性和父親相似,也比較受朱元璋的寵愛,所以,朱元璋將這個儲君之位給了自己的長孫(朱標長子朱雄英早夭)。

可能朱棣也是萬萬沒想到朱元璋會將皇位立給自己的孫子而不是兒子,朱標在的時候因為比較受大家的愛戴所以他可能對朱標是比較尊敬的,可是這個侄子哪有一點比得上自己。朱元璋死後,朱允炆繼位,可是就朱允炆繼位之後的表現來看,無論是治國理政還是軍事等等各個方面都不被朱棣甚至是各位藩王所心悅誠服。本來就不服,加上朱允炆削藩這件蠢事,才挑起了朱棣起兵謀反的這件事。

雖說朱棣起兵謀反這件事背上了千古罵名,但是就長遠來看,朱棣繼位確實是件正確的事情,可能朱棣沒有造反,就沒有大明王朝200餘年了,因為朱允炆確實無論是在治國理政還是在其他方面能力較朱棣還是差了一大截。

在朱棣繼位之後,對於朱標的妻兒來說似乎不是一件好事,畢竟朱標是名正言順的嫡長子,朱允炆是朱元璋指定的繼承人,朱允炆失蹤,而他剩下的兄弟姐妹呢?雖然沒有什麼殺傷力對他也沒什麼威脅,但總是心有餘悸的,可想而知他們的結局最後必然是悽慘的。

朱允炆不必說,朱棣攻入南京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找到朱允炆,俗話說的好,擒賊先擒王,只有捉到了朱允炆,他篡位才會變得有底氣,就像是新朝即將滅亡的時候,都搶著找王莽的頭顱一樣。

可是最後的朱允炆的結局卻是失蹤,這樣的結果其實最不放心的便是朱棣,所以他也展開了漫長的尋找朱允炆的計劃,要是順利找到朱允炆要麼處死要麼關押,這樣自己也就放心了,甚至他還派出鄭和下西洋,據說就是為了尋找已經失蹤的建文帝。找不到建文帝朱棣這個皇位顯然是做不安穩的。

建文帝的兄弟姐妹,朱標的一眾妃子結果如何呢?

顯然是要斬草除根的。

朱標有五個兒子,分別是朱雄英,朱允炆,朱允熥,朱允熞,朱允熙,兩個妃子,一個是常氏還有一位是呂氏。

長子朱雄英,是常氏所生,他其實才是嫡長孫,比朱允炆年長了三歲,可是八歲的時候早夭。朱允熥被分到了杭州,朱棣上位以後被降為廣澤王,後又被貶為庶人,被囚禁,後不知原因地身亡。

朱允熞的下場和朱允熥相似,被降為懷恩王,又被貶為庶人,幾年後身亡。朱允熙和母親呂氏被貶去守朱標陵墓,看起來是下場最好的一個,可不久之後他們的居所發生火災被燒死。而朱允炆的兄弟的結局雖然看似是正常死亡,但是卻和朱棣免不了關係,尤其是和建文帝有關係的所有人,舊臣,宮人對他來說都是潛在的威脅,“寧願我負天下人,也不願天下人負我”即使他們沒沒有什麼威脅,為了讓自己心安,也要將他們除之而後快,這就是最是無情帝王家吧。


月下論古今


懿文太子朱標,明太祖朱元璋嫡長子,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九月,出生於太平路(今安徽當塗)商人陳迪家中,母為明太祖嫡妻馬秀英(孝慈高皇后)。有個別記載及野史說朱標為李淑妃所生,一般不可信。

朱標出生時,朱元璋正率軍攻打集慶路(今江蘇南京),得報長子出世,朱元璋欣喜異常,興奮地在當地的一座山上刻石:“到此山者,不患無嗣。”獲得後嗣的歡愉之情溢於言表。

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對長子抱以極大希望的朱元璋,延請宋濂等名儒為其師授其經學,接受教育,冀希其日後成為一個合格的繼承人,將來接替自己成為人君。

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在應天府自立為吳王,立朱標為吳世子。吳元年(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廢龍鳳年號,改號吳紀年,令十三歲的朱標赴臨濠老家祭拜祖墓,以示其嫡長子正統之位。

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於南京正式建國稱帝,國號大明,立朱標為皇太子。並考歷代東宮官制,選拔功勳道德老成者兼領東宮,輔導太子。

明洪武四年(1371年)四月,朱元璋親自主持,選開國功臣、鄂國公常遇春之女常氏為太子妃,與朱標成婚。

明洪武七年(1374年),太子妃常氏誕育朱標嫡長子朱雄英,洪武十年(1377年)太子側妃呂氏生朱標次子朱允炆。洪武十一年(1378年)太子妃常氏生朱標三子朱允熥,並因此難產去世,朱標繼立呂氏為太子妃。洪武十八年(1385年),太子妃呂氏生朱標四子朱允熞。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太子妃呂氏生朱標第五子朱允熙。另有第六子朱某,太子妃呂氏所生,年幼夭折,生卒年不詳。朱標女江都公主、宜倫公主、南平公主、及夭折女朱某,母均不詳。

明洪武十年(1377年),朱標二十二歲,朱元璋詔令今後一切政事並啟太子處分,然後奏聞。意在使朱標“日臨群臣,聽斷諸司啟事,以練習國政”。從此朱標開始學習並協助其父處理日常政務。朱標受幼年諸多儒學名臣教誨,心地仁厚寬和,行“寬通平易之政”,與朱元璋“嚴苛峻法、雄猜果毅“”性格不合,多有衝突,而難行其寬恕之道。

朱標成年後就依照朱元璋安排,協助處理朝政,直到自己去世,將自己從小學習的儒家治國理政理念,貫徹實施於力所能及的範圍,付諸實踐良多,以致朱元璋時常認為皇太子太過於仁慈忠厚,對於日後治理國家恐有仁德有餘,而威赫不及,從而多次提點朱標,並時有衝突。



但是朱元璋與朱標父子親情深厚,多次爭執並沒有影響父子感情,朱元璋從來沒有改變過對於朱標的鐘愛、讚賞之情。

明史有載:“太子為人友愛。秦、周諸王數有過,輒調護之,得返國。有告晉王異謀者,太子為涕泣請,帝乃感悟。帝初撫兄子文正、姊子李文忠及沐英等為子,高後視如己出。帝或以事督過之,太子輒告高後為慰解,其仁慈天性然也。”這也是對朱標寬厚性格實事求是的讚譽,朱標受之無愧。

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八月,朱標受命巡撫陝西,視察關中,並考察遷都實施。同時調查二弟秦王朱樉言行。朱標巡視歸來後,向朱元璋獻陝西地圖,又替秦王說情,調解二弟與其父隔閡,在朱標說情下,朱元璋才讓朱樉返西安。

但朱標自視察返京後不久,就發病嚴重,生病期間,還向父親上書關於遷都事宜。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五月十七,,朱標病薨,年三十七。

朱標死後,朱元璋哀痛不已,傷心半生心血付諸東流。為表示父子親情,朱元璋將朱標祔葬在自己與馬皇后預定合葬的孝陵東,上諡號“懿文太子”。

因嫡長孫朱雄英於洪武十五年(1382年)年僅八歲便病逝,嫡三孫朱允熥時年僅十四,所以朱元璋越過次子秦王朱樉、三子晉王朱棡、四子燕王朱棣,立朱標次子,時年十六的朱允炆為皇太孫。由此可見朱元璋對於朱標的親情,儲位定交予朱標後人,越次諸子而立皇孫。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閏五月,明太祖朱元璋病逝於南京,終年七十一。皇太孫朱允炆即位,以明年為建文元年,追尊父親朱標為為孝康皇帝,廟號興宗,嫡母常氏為孝康皇后,生母呂氏為皇太后。弟朱允熥封吳王,朱允熞封衡王,朱允熙封徐王,諸妹封江都公主、宜倫公主、南平公主。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五月,建文帝甫一繼位,為鞏固皇權,清除諸王外在威脅,加強中央集權,在與親信大臣等密謀後,決定削藩。

其時,太祖次子秦王朱樉已亡故於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三子晉王朱棡亡故於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太祖在世諸子最長者為燕王朱棣。且燕王奉太祖詔鎮守燕地近二十年,多次統兵率師北征,以親王之尊,率開國宿將及齊、代、寧、遼諸王,深入大漠,討擊北元,戰功赫赫,燕藩為北方塞王首藩。

在秦晉二王去世後,燕王不但在軍事實力上於眾親藩之首,而且在宗法上也成為太祖諸王之首。建文帝削藩,最著重者便為燕王。

洪武三十一年七月,建文帝為消除燕王奧援,遣曹國公李景隆,以備邊之名率軍經過太祖第五子、燕王同母弟周王朱橚封地開封,突發大軍,直入周王府,將朱橚全家押回南京,廢為庶人,並遷往雲南蒙化。建文元年(1399年)四月,下詔召太祖第七子齊王朱榑、第十二子湘王朱柏、第十三子代王朱桂返京,齊王、代王奉詔返回,被廢為庶人。湘王勇武,不堪受辱,無端遭忌,無以自明,於荊州王府闔宮焚死。

建文帝軟禁齊王於南京;軟禁代王於在大同封地。建文元年六月,削太祖第十八子岷王朱楩,廢為庶人,徙漳州軟禁。至此,建文帝已連削五藩,矛頭即將指向燕藩。

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於北平起兵,援引《皇明祖訓》,號稱清君側,指建文帝身邊的齊泰和黃子澄為奸臣(謀害皇室親族),需要剷除,稱自己的舉動是為國“靖難”(意為“平定國難”),正式展開與建文帝的軍事對抗。

歷經三年往來拉鋸作戰,由於建文帝優柔寡斷、指揮不當,加之明軍宿將幾乎都死於明太祖晚年所興大獄,南軍統帥不是微小謹慎,就是庸懦無能,而燕王二十年統帥北疆,作戰經驗豐富,所以燕軍在燕王統領下屢勝南軍,並最終於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渡江圍攻南京,太祖第十九子谷王朱橞開金川門降燕,燕軍入城,皇宮起火,建文帝於混亂中不知所終,其皇后馬氏與太子朱文奎死於大火,次子朱文圭時年兩歲,被燕軍收於宮中。

燕王朱棣入城,廢建文四年為洪武三十五年,在於明孝陵祭奠過明太祖後,即皇帝位,以明年為永樂元年,即是明太宗(嘉靖十七年升廟號為成祖)。


成祖繼位後,降建文皇太后呂氏為“懿文太子妃”,降吳王朱允熥為廣澤王,安置漳州。降衡王朱允熞為懷恩王,安置建昌。降徐王朱允熙為敷惠王,後改封甌寧王,奉其母懿文太子妃呂氏於懿文太子陵(明東陵)居住,以奉懿文太子朱標祭祀。建文帝諸妹江都公主、宜倫公主、南平公主均降封郡主,宜倫郡主、南平郡主收養於宮中。

永樂元年(1402年)九月,成祖召還廣澤王朱允熥、懷恩王朱允熞返京,廢為庶人,並三歲的建庶人朱文圭,同發鳳陽禁錮。

永樂四年(1406年),明東陵甌寧王府突發大火,甌寧王朱允熙與其母懿文太子妃呂氏逃避不及,雙雙死於大火。朱允熙無後。

永樂十二年(1414年),衡庶人朱允熞病逝於鳳陽,無後。

永樂十四年(1416年),谷王朱橞謀反,詐稱逃亡谷藩的太祖第十一子蜀王朱椿第三子崇陽王朱悅燇為“建文君”,欲以此舉兵聚攏人心,被蜀王告發。成祖拘押谷王朱橞及其兩子於京師,廢谷藩。因朱橞謀反詐稱“建文帝”名號,而此時建文帝諸弟僅餘吳庶人朱允熥一人在世,成祖忌憚別有用心者以其名號作亂,永樂十五年(1417年),吳庶人朱允熥於是年暴卒。

後人有記載:“......永樂十五年也。是時建文諸弟,惟庶人允熥一人在,自橞有此舉,是年即以訃聞。蓋上慮不逞者復欲藉以幹紀,不得不除之也。”

建文帝諸妹,江都公主於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下嫁長興侯耿炳文子耿璿,時稱江都郡主,建文元年(1399年)進公主。永樂四年(1406年),耿炳文因曾統兵為建文帝攻伐燕王,燕王為帝后被刑部及都察院彈劾逾制,害怕自殺,子耿璿受牽連,稱疾不出,坐父罪死。江都公主早在建文四年(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即被降為郡主,遭此變故,憂慮而卒。


宜倫公主,於建文四年(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被降為郡主,永樂十五年(1417年)下嫁於禮,此後史料無記載。

南平公主,於建文四年(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被降為郡主,永樂十年(1412年),南平郡主未及婚配即去世。

明天順元年(1457年),二次登基的明英宗朱祁鎮無意中得知鳳陽廣安宮仍關押著建文帝次子建庶人朱文圭,及吳庶人朱允熥後人。因自己曾經歷過七年幽禁,感同身受,動了惻隱之心,,意欲將其釋放。於是他與大學士李賢言及此事,並說:“親親之意,實所不忍。”李賢對此大加讚賞,回答朱祁鎮:“此堯舜也。”

於是朱祁鎮下旨釋放堂叔朱文圭及朱允熥後人。有朝臣勸告不可,朱祁鎮大度地說:“有天命者,任自為之。”於是下令在鳳陽為建庶人、吳庶人修建房屋,任其自由出入,還給建庶人結婚,以婢妾十餘人續其香火,並派人照顧建庶人生活起居。

自建文四年(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至天順元年(1457年),被關押了五十五年的朱文圭終於得以釋放,在聽到朱祁鎮派來的宦官向他宣佈釋放詔令後,朱文圭且悲且喜,向宦官表示沒有料到聖恩如此。

但朱文圭自小受到囚禁,無法和外界接觸,對於高牆以外世界一無所知,被釋放時連牛馬都不認識,十分不習慣外部生活,獲得自由後不久便死去。

明天順三年(1459年)十月,淮揚巡撫都御史滕昭奏請將建庶人、吳庶人重新送到有軍隊的城中看守,明英宗不許;這時朱文圭已死,稱建庶人者很可能是他的後代。

明成化三年(1467年)九月,南司禮太監上奏建庶人、吳庶人兩家衣料短缺,明憲宗朱見深命工部予以供給,此時建、吳兩家已能購買女奴了。此後有平民在弘治年間(1488年-1505年)嚮明孝宗朱佑樘上書,請求給朱文圭後人封王,以奉祀懿文太子朱標,被法司以妄言朝政名義下獄,後被明孝宗赦免。這是史料中最後記載懿文太子後裔的痕跡。


伯虎42


靖難之役,歷史上也稱靖難之變,是明朝初期朱氏皇族子弟朱棣發動的一場政變。

朱元璋自統一天下,建立明朝後,他遵循嫡長子繼承製,先立了嫡長子朱標為太子。本來朱標是能夠繼承皇位,君臨天下的,可惜朱標英年早逝。所以在朱元璋死後,皇位順理成章的到了朱元璋嫡孫也就是後來的建文帝朱允炆手中。


但是當時的燕王朱棣對於皇位還是十分垂涎的,朱元璋在世時他不敢輕舉妄動,但是在朱元璋死後,他藉著建文帝削藩事件以起兵勤王的名義發動政變,史稱靖難之役。

最後的結局我們都知道了,他成功了,成為了明朝第三位皇帝。

那麼朱棣成功政變後,是如何對待自己的大哥朱標的妻子和兒子們的呢?

讓我們來了解一下。

我們都知道,朱棣雖然成為了皇帝,但是位置卻名不正言不順,是從侄子朱允炆手中搶來的,所以朝中大臣許多人不服。

朱棣繼位後,為了鞏固統治,將忠於建文帝的諸臣剝皮的剝皮,下油鍋的下油鍋,由此可見朱棣的心狠手辣。

而朱標的妻子和兒子們是建文帝的母親和親兄弟,和建文帝的關係更是不用說,那朱棣繼位後是如何對待他們的。

據史料記載,朱標一共有五個兒子,分別是大兒子朱雄英,二兒子朱允炆,三兒子朱允熥,四兒子朱允熞,最小的是朱允熙,分別是常氏和呂氏所生。



長子朱雄英和正妻常氏都在靖難之役前去世了,所以我們就不講他們了,我們主要來說說呂氏和朱標的其他四個兒子在靖難之役後下場如何。

首先建文帝朱允文的下落在歷史上是一件懸案,據說燕王朱棣率軍攻破南京城後,南京城內的皇宮突然著起了大火,當火勢撲滅後在灰燼中發現了幾具燒焦了的殘骸,已經不能辨認,不過據太監們說這是皇帝、皇后和他的長子朱文奎的屍體。但是因為屍體並不能準確辨認,所以事實真相實際上無從所知。

朱標的三兒子朱允熥,四兒子朱允熞在朱允炆在位時分別被封為吳王和衡王,這些王位在當時都是及其尊貴的。

在朱棣繼位後,一開始只是將他們的王位的名稱進行了調整,分別改成了廣澤王和懷恩王,從名稱就不難發現,除了地位和權勢一落千丈,名稱也充滿了侮辱性。

但是朱棣依舊不放心這兩位已經無權無勢的王爺,於是便將他們強制關在身邊,進行了囚禁。

最後,朱棣覺得他們的王爺地位還是讓自己不舒服,於是將他們貶為了平民,並派遣心腹監視他們。


朱標最小的兒子朱允熙是幾個兄弟中最慘的,因為朱棣繼位時,他尚且年幼,所以朱棣一開始並沒有在乎他,只是派他去給他父親朱標守靈。

雖然說他三哥四哥下場也不好,成為了平民,但是都至少保住了性命。

但是朱允熙卻下場十分悽慘,在朱棣繼位後的第四年,朱棣還是擔心朱允熙會心懷不軌,為了掩人耳目,他在朱允熙居住的地方放了一把大火,將朱允熙活活燒死了。

最後我們說說朱標的妻子,也就是朱允炆的母親呂氏,對於自己的嫂子,朱棣還是不敢太過於放肆的,並沒有進行迫害。


在建文帝在位時,呂氏的身份是皇太后,朱棣繼位後,首先廢除了朱標之前孝康皇帝的尊號,改為了懿文皇太子,而呂氏作為朱標的妻子,封號也改為了皇太子妃。

雖然呂氏晚年衣食無憂,但是卻被緊緊的監視著,最後也只能含恨去世。 朱棣雖然文武全才,寬嚴並濟,知人善任,但是也掩蓋不了他心狠手辣的對待自己大哥妻子和兒子們的事實,不過自古皇位都充滿了腥風血雨,有些結局或許都命中註定了。


夏目歷史君


(成祖朱棣)

1402年,谷王朱穗和曹國公李景隆發動金川門之變,向燕軍投降,朱棣率領軍攻入南京,南京皇宮失火,建文帝朱允炆與太子朱文奎不知所蹤。為期四年的靖難之役以朱棣的勝利而告終。

朱棣篡位之後,殘酷懲處了堅持效忠建文帝的臣子。如翰林學士黃子澄,兵部尚書齊泰皆被肢解殘殺,子嗣十五歲以上者也全被處死,不滿十五歲者和旁支宗族發配邊疆,家中女眷充入教坊司為妓。

對於大臣如此,朱棣對其大哥朱標的幾個兒子,也就是建文帝的弟弟,朱棣同樣是心狠手辣。

朱標活到成年的兒子一共有四個:太子朱允炆、吳王朱允熥、衡王朱允熞、徐王朱允𤐤。

朱棣一上臺就取消朱標的明興宗廟號,重新追諡為懿文太子。接著先是將朱允熥、朱允熞、朱允𤐤由親王將為郡王。

隨後,又以不能忠直輔佐建文帝為由,把這三個侄子廢為庶人,圈禁了起來。

最後這三人的結局全部以暴死告終。

至於到底真的是病死還是另有隱情,明眼人心中自然知曉。

朱標的這個三個兒子中,可能只有吳王朱允熥留有後代,明代稱之為“吳庶人”。直到明英宗時期他們的境遇方才好轉。

而建文帝的留下的唯一一個兒子朱文圭,也就是朱標的孫子,也被朱棣囚禁了起來。朱棣奪權之時朱文圭僅僅2歲,可能是覺得他對於自己的威脅不大,朱棣沒有讓他暴斃。

朱文圭被圈禁了五十多年,也是到了英宗時期才被放了出來。據史料記載,重獲自由的朱文圭百感交集,由於被囚禁多年,他連牛馬都不認識了,獲釋沒多久就死了,他的後代被稱之為“建庶人”。

(明英宗曾被景泰帝長期囚禁於南宮,之後重奪帝位的他深知被囚之苦,力排眾議將朱標的後代全部予以赦免,恢復了他們的自由)

到南明時期,風雨飄搖的弘光政權為了收攏人心,才將靖難建文諸臣和宗室平反,追復原封號。


千佛山車神


朱標是明太祖朱元璋與馬皇后的長子,朱元璋對其寄予厚望。在李善長的推薦下,朱元璋任命當時的學者宋濂為朱標的老師。朱元璋自立為吳王后,朱標便被立為世子,當時他只有九歲。朱元璋稱帝后,立朱標為太子。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五月,三十七歲的朱標英年早逝。朱標的次子朱允炆被朱元璋立為皇太孫,當時朱允炆尚不到十五歲。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駕崩,二十一歲的朱允炆登基即位。

朱允炆上位伊始,為鞏固皇權,著手對藩王進行削藩。朱允炆的叔父燕王朱棣乘機兵變叛亂,發動了“靖難之役”。這對叔侄的帝位之爭從建文元年一直持續到建文四年,戰爭的結果便是朱棣攻破南京,朱允炆下落不明。而朱棣對朱允炆的遺臣們的打擊也是非常冷酷而殘忍的。文學博士方孝孺被誅九族後遭活剮而亡;兵部尚書鐵鉉、刑部尚書暴昭等都被朱棣折磨慘死。那麼在這次浩劫中,朱標的妻子及兒子們又會遭到朱棣的如何處置呢?


朱標先後有兩位太子妃。元妃常氏就是開平王常遇春的長女。常氏在洪武四年(1371年)被朱元璋冊封為太子妃,當時常氏只有十六歲。常氏為朱標誕下二子,分別為虞懷王朱雄英、吳悼王朱允熥。朱允熥生於1378年,也就是在生下此子後,常氏因難產而亡,年僅二十四歲。

朱標的繼妃為太常寺卿呂本的女兒呂氏,呂氏為朱標生育了四子,分別為建文帝朱允炆、衡閔王朱允熞、徐簡王朱允熙及朱標第六子(早夭,未命名)。

靖難之役後,呂氏被朱棣趕出皇宮,與幼子朱允熙居住在朱標的寢陵,為朱標看守陵墓。在1406年時,呂氏的府邸莫名其妙的失火。在這次火災中,呂氏喪生。


朱標的兩位太子妃為其生育了六個兒子。其中常氏所生的長子朱雄英在八歲時夭折,呂氏所生的第六子也在未命名時早夭。而呂氏所生的朱標的次子便是建文帝朱允炆。眾所周知,建文帝在靖難之役後不知所蹤。那麼,朱標的其他三子在靖難之役後境遇如何呢?

吳悼王朱允熥,生母為常氏,是建文帝的異母弟。朱允熥十七歲時,祖父朱元璋為其選定兵馬指揮趙思禮的女兒為妃。朱允炆即皇帝位後,晉冊這個弟弟為吳王,領藩杭州。可朱允熥還未來得及就藩,靖難之役就爆發了。

靖難之役後,朱允熥就被朱棣貶謫為廣澤王,打發到漳州去了。又過了幾年,朱允熥被廢為庶人,被關押於鳳陽。後來在1417年,三十九歲的朱允熥突然暴卒。


衡閔王朱允熞是建文帝的同母弟,他在建文元年晉封衡王,但因為靖難之役的緣故,也未就藩。朱棣稱帝后,朱允熞被貶為懷恩王,被流放到建昌。後來又與三哥朱允熥同時被廢為庶人,關押於鳳陽,於1414年卒,年僅二十九歲。

徐簡王朱允熙在靖難之役後被貶為甌寧王,與母親呂氏為父親朱標守靈。1406年,朱允熙與母親呂氏死於一場離奇的火災,年僅十五歲。

朱標的兩位太子妃和六個兒子,除了元妃常氏、長子朱雄英和第六子死於靖難之役前,其餘一妃及四個兒子均無善終。其中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其餘三子,或暴卒或鬱鬱而終或葬身火海。以朱棣冷酷而殘忍的性格,對朱標的家眷必定會斬草除根。


歲月是一條河流


根據史書上的記載,朱標一共有過兩位后妃,第一位是常遇春的長女常美榮,她是在洪武四年時,被朱元璋親自下詔冊封為朱標的太子妃,當時朱標16歲,常美榮17歲。

三年後,常美容替朱標生下皇長子朱雄英和皇三子朱允熥。但可惜的是,常美容在生朱允熥時,就因為難產而去世。至於皇長子朱雄英,在洪武十五年時也因病去世。

在常美容去世後,朱標又立太常寺卿呂本的女兒呂氏為太子妃,她為朱標生下建文帝朱允炆、衡王朱允熞、徐王朱允熙三個兒子。

另外,朱標還有三個女兒,分別是江都郡主、宜倫郡主和宜倫郡主,只不過這三個女兒的母親是誰,就不得而知。



當時,在靖難戰役爆發時,朱標共留下一個妻子、四個兒子和三個女兒。

首先,我們來看看朱標妻子呂氏,她在朱棣攻下南京金川門後,被朱棣請到自己軍營中,當時朱棣還特意向她講述了自己不得不起兵的原因。當然,這不過是做做樣子給明朝的臣子百姓看。

後來,呂氏在回去皇宮的路上,宮中突然起大火,建文帝朱允炆不知所終,呂氏之後就跟三兒子朱允熙一起居住在懿文陵。永樂元年,朱棣下詔廢掉呂氏的太后之位,改稱她為懿文太子妃,其後事蹟不詳,大概死於永樂十年。

至於朱標的二兒子朱允炆,也就是建文帝,他在朱棣破城之日時便失去蹤影,從此下落不明。

有人說朱允炆在皇宮起火時,趁機從地道里出逃,然後逃到南洋;也有人說他從皇宮逃出來後來出家為僧;還有人說他已經在那場大火中去世。但不管怎麼說,朱允炆的下落,已成為歷史上的一大懸案。



朱標的三兒子朱允熥,最初被建文帝封為吳王,但是他還沒來得及就藩,靖難之役就爆發。

等到朱棣攻入南京城後,就下詔將他由吳王將為降封為了廣澤郡王。但僅僅不到一個月,朱棣又將自己的這位侄子召回了明王朝的都城,然後將其貶為庶人,並軟禁在鳳陽,十五年後暴斃身亡,享年39歲。

朱標的四兒子朱允熞,和朱允熥的經歷類似,最初也是被建文帝封為衡王,結果也是沒來得及就藩,後來被朱棣將為懷恩郡王,居江西建昌。再後來,也是不到一個月,就被朱棣莫名其妙的召回都城,緊接著便被為了庶子,和三哥一起被緊固在鳳陽,十五年後暴斃身亡。

朱標的第五個兒子朱允熙,最初他被建文帝封位徐王,後來朱棣攻入南京後,將其下降為敷惠郡王,並和母親呂氏一起居住在朱標的陵墓,為朱標看守陵墓。兩年後,朱棣又將其改封為甌寧王,並下詔將其作為“不遣之國”世奉太子朱標祀。

如果只是這樣,朱允熙的日子過得也算是安詳,畢竟好歹是個王,還有自己的封地。但可惜的是,天有不測風雲,兩年後他的府邸突然發生了一場大火,朱允熙也因這場大火而失去生命,享年16歲。

另外還有一件事不得不提,那就是建文帝也有兩個兒子,分別是和簡太子朱文奎和潤懷王朱文圭。朱文奎在南京那場大火中和朱允炆一同不知所蹤,朱文圭則在靖難之役後被囚禁在鳳陽,那一年他只有兩歲。

等到明英宗奪門之變復辟後,他對朱文圭心生同情之心,於是下令放他出去,併為他張羅婚姻大事。此時,朱文奎已經被囚禁近50多年,放出來後什麼也不懂,連牛馬之類的都不懂得分辯,所以不久後就逝世。

至於朱標的三個女兒,除了長女江都郡主是在永樂初年,因為丈夫被朱棣處死而憂憤病逝外,其他兩位分別在永樂十五年和永樂十年去世,死因均不詳。


我是趙帥鍋





朱棣的皇位來得不正,是造了侄子建文帝的反,最後才得到。但,造反也是被侄子削藩所逼。

大哥朱標在的時候,對朱棣相當不錯,於是在朱棣造反成功後,就面臨如何處理大哥孩子的問題。

對建文帝朱允炆和其兒子地處理



(建文帝劇照)

削藩是建文帝朱允炆發起的,失敗了,建文帝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畢竟一個皇宮容不下兩個皇帝同時存在。

朱棣進了南京城時,建文帝已經消失。除了登基當皇帝,維持國家的運轉外,建文帝的下落不明也是朱棣心頭的一個病,畢竟自己的皇位是“篡”了侄子的。只要那個正統的侄子一直存在於世,那麼對於朱棣來說,就是一個定時炸彈。

於是,朱棣派了兩位去尋找建文帝,一位是胡濙,主要是陸路尋找;一位是鄭和,經過水路尋找。

結果怎麼樣,誰也不知道。胡是回來了,在朱棣在位21年時回來了,估計是得到了準確的資料。而鄭和七下下西洋,朱棣在位時六次,宣德五年時又有一次。

建文帝的最終說法只有兩種,一是出家了,看淡人間冷暖,用心雲遊四方;一說是已經死了。不管結果如何,朱棣在胡回來後,總算安心了。

建文帝的大兒子,就是那個曾經所謂的太子,和建文帝朱允炆同時消失。二兒子朱文圭當時只有兩歲,朱棣沒有殺,但卻是終生監禁,確實悲催。在過了55年後,朱文圭被明英宗放了出來,此時,朱文圭竟然連家畜都不認識,但,比起殺頭還是好多了,放出來後不久,由於極大地不適應,很快就死了。

朱標的另外三個兒子情況如此



(朱標像)

朱標一生有五個兒子,大兒子朱雄英,是原配常氏(常遇春女兒)所生,八歲時就夭折了。二兒子建文帝削藩失敗後,不見了蹤影。

三兒子朱允熥,也是常氏所生,在建文帝時,被封為吳王,朱棣上任後,改封廣澤王,同年,又被朱棣貶為庶人,永樂十五年死亡,死因不詳。有人推測說是被朱棣謀害,但推測只是推測,沒有任何證據證明。

朱標四兒子朱允熞,和建文帝一母同胞,是呂后次子。建文帝時封為了衡王,朱棣上臺後改封懷恩王。不久,和哥哥朱允熥一樣,被貶為庶人,禁錮在鳳陽。老四死去的日子沒有詳細記載,彷彿人間蒸發了。

朱標五兒子朱允熙,是呂后生的第三子。建文帝時被封為徐王,朱棣上位後,也進行了改封,成為敷惠王。這個老五,被朱棣派去看老子朱標的陵墓,這一看就是四年。永樂四年,所具宮邸不知何原因突然失火,朱允熙被燒死。

朱標的妻子和女兒們



(朱標劇照)

朱標有記載的妻子就兩位,一位是原配常氏,在公元1378年逝世。

一位是繼妃呂氏,後為呂太后。呂后在朱棣繼位後,和小兒子住在一起,失火後再無消息,應該是和小兒子一起被燒死了。

朱棣對於朱標的女兒們一個也沒有為難,長女在洪武二十七年嫁了長興侯耿炳文之子耿璿,當然,公主降成了江都郡主。老公死後,江都郡主非常憂鬱,常常悲天憫人,最後病死。

朱標的次女,是宜倫郡主,永樂十五年嫁給了大臣於禮,後來就沒有消息了。

朱標三女,沒有任何資料,找不到任何記載。

朱標四女,是南平郡主,沒有婚嫁記錄,估計是沒有嫁,最後死於永樂十年,也就是公元1412年。



朱棣在靖難之後,對朱標的後人並沒有大開殺戒,看來,是朱標大哥早年待他不薄。


藍風破曉


我來回答:

最近《大明風華》在熱映,有個問題劇中沒有提到,那就是在靖難之役後,朱棣是怎樣對待大哥朱標的妻子和兒子們的?

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四子,朱標是朱元璋長子,洪武元年,朱標就被立為太子,是帝國合法的繼承人。朱元璋對官員極端不信任,殺掉大量開國功臣,不過朱元璋對太子的教育很重視,宋濂、李善長、徐達、劉基等人都曾教導過朱標。

不同於朱元璋,朱標溫文爾雅,處事溫和,也多次勸說朱元璋不要濫殺,如果能順利繼位,也將是一位仁厚的君主。朱元璋的想法是一張一弛,在他的治下國家剛剛起步,戰事頻繁,所以需要一個強勢的帝王,而隨著國家的穩定,則需要一位溫和的皇帝來緩和社會矛盾,這對國家、百姓來說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史料記載:

“明年四月丙子薨,帝慟哭。”

天公不作美,著重培養的太子朱標,卻在洪武二十五年突然病逝,這對朱元璋打擊巨大,為此痛苦不已。朱標活著的時候,朱棣不敢有什麼奢望,而朱標死後,朱棣的不臣之心便一發不可收拾。

在朱元璋眾多兒子中,朱棣應是那個能力最強,最優秀的那一位,而朱元璋沒有選擇朱棣。由於朱標的死,朱元璋立朱允炆為皇太孫,這讓朱棣怒火中燒。多年在戰場拼殺的朱棣,當然瞧不起朱允炆,對這個侄子,朱棣只有嫉妒和怨恨。

從朱允炆即位後的表現看,無論是政治手腕還是軍事水平,都跟朱棣差得太多。朱允炆幾乎沒有什麼自我判斷能力,全按照齊泰、黃子澄之流的方案操作,在靖難之役中敗得一塌糊塗。在朱元璋的殘酷殺戮下,朱允炆手下已經沒有什麼賢能之人,加上朱允炆本身的性格問題,哪怕朱棣不造反,朱允炆也不是個稱職的皇帝。

當時,蒙古部落仍有相當實力,瓦剌、韃靼仍對中原有一定威脅,朱元璋統一全國,而朱允炆是否能守住這基業都是個問題。如果朱允炆守不住大明基業,那麼朱棣即位才是最佳方案,雖然朱棣是個反叛,但他也是最適合做皇帝的那個人。

對於國家來說,皇帝朱棣是個合適的人選,而對於朱標的嬪妃、朱允炆的兄弟姐妹,可能就是個災難。自古以來,新皇即位後,對前代皇族,存在著趕盡殺絕的現象,宋武帝劉裕幾乎殺光司馬皇族,齊高帝蕭道成則殺光了劉宋皇族,楊堅統一全國,卻滅掉了宇文一族。

有時候生在皇族,並非什麼好事,錦衣玉食之外,可能是無盡的殺機,不知道哪一天就可能成為案板上的魚肉、待宰的羔羊。經過三年的奮戰,朱棣終於攻破南京城,成為帝國真正的主宰,這一路上死了很多人,付出了巨大代價,收穫的時候當然也不能糊塗。

史料記載:

“谷王橞、李景隆等開門納王,都城遂陷。是日,王分命諸將守城及皇城,還駐龍江,下令撫安軍民。”

李景隆打開城門之後,南京城即刻被攻陷,朱棣馬上命令部隊圍住皇城,這樣做的唯一目的就是抓住朱允炆,只要找到朱允炆,無論是死是活都好說。朱棣已經控制了局面,只要掌握住朱允炆,對外怎麼說都可以,畢竟他朱棣也是朱元璋的四兒子,是有繼承權的。

假如朱允炆還活著,可以逼著朱允炆讓出皇位,之後找個機會廢掉朱允炆,就不會有後顧之憂。如果朱允炆的確是燒死了,那麼也很好辦,既然皇帝都沒有了,那朱棣就可以順理成章地即位。

如果按照事情的複雜程度,朱允炆死了最好,畢竟死人是無法說話的,最終的結果則是朱允炆不知所蹤,成為了一個永遠的謎團。為了找到朱允炆,朱棣花費了不少心思,甚至從他即位後,生育出現了問題,再也生不出孩子,可見其對這件事的關注程度。

在朱棣即位之初,找朱允炆不一定只是找到,很有可能是追殺,也就是發現後即刻處死,最簡單直接的方式,效率也最高,杜絕後患。對朱允炆,朱棣已經是如此態度,那麼對於朱標的后妃、其他兒子,也不會有什麼優待政策。

朱標有五個兒子,分別是虞懷王朱雄英、建文帝朱允炆、吳王朱允熥、衡王朱允熞、徐王朱允熙。朱標還有兩位妃子,分別是元妃常氏、繼妃呂氏。

史料記載:

“興宗五子。後常氏生虞懷王雄英、吳王允熥。呂后生惠帝、衡王允熞、徐王允熙。”

本為嫡長孫的朱雄英,在洪武十五年就夭折,年僅八歲。正是因為朱雄英早夭,朱允炆才有機會成為皇太孫。朱允熥,在建文元年封到了杭州,只是還沒有來得及去,朱棣開始發動戰爭。

史料記載:

“建文元年封國杭州,未之籓。成祖即位,降為廣澤王,居漳州。未幾,召還京,廢為庶人,錮鳳陽。永樂十五年卒。”

等到朱棣當上了皇帝,朱允熥也就沒好日子過了,先降為廣澤王,之後廢成老百姓。哪怕成為老百姓也還好,最起碼還能活下去,只是朱棣還把他囚禁在鳳陽,永樂十五年去世,具體死因也就無關緊要了。

衡王朱允熞,朱棣先降格為懷恩王,在和他哥哥朱允熥一同關在鳳陽,死亡時間在永樂十二年左右。徐王朱允熙,被降為敷惠王,和母親呂氏一同居住在懿文太子陵墓,不久之後,居所發生火災,被燒死,想來也不會是正常死亡。

朱標的妃子常氏,在洪武十一年,因為難產去世了,按照當時的醫療水平,難產幾乎是必死無疑。呂氏則和朱允熙一起,死在那場莫名其妙的火災中。呂氏和朱允熙死得最蹊蹺,一般來說火災大多是人為的,且朱允熙死時才十六歲,很有可能跟朱棣有關。

這跟宋太宗趙光義有些相像,趙光義即位後,趙德昭自殺而死,趙德芳病逝,經過推測,後世大多認為趙德昭、趙德芳是被宋太宗害死的。

雖說朱棣是位英明神武的皇帝,但他也是一位剛愎自用、弒殺無度、多疑猜忌之人。在他即位後殺掉了不少人,有建文舊臣,有建文的將領,也有大量的宮女僕從。皇族之間可能並沒有什麼親情可言,如果可以選擇,朱標的兒子們可能不再想投胎到帝王之家。

朱棣死後,他的幾個兒子同樣步了老爹後塵,總共三個活著的兒子,老二又造侄子明宣宗的反,兵敗投降被殺,老三也是鬱鬱寡歡。

無情最是帝王家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