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赤壁之战”孙权选择与刘备联盟的真相分析

赤壁之战,是指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在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军队的一场战役。是中国历史上极为有名的一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猇亭之战)中最为著名的一场。这场战役的最终结局是孙刘联军以火攻的方式大破曹军,曹操退回到北方,孙权与刘备各取荆州一部分,而后刘备以荆州为大本营,向西挺进益州,北取汉中,终形成一方霸主。也就是说,赤壁一战,奠定了三足鼎立之势。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赤壁之战”孙权选择与刘备联盟的真相分析

火烧赤壁油画

关于“赤壁之战”的整个过程,《三国演义》从第四十回合至第五十回合,用了整整十回篇幅浓墨重彩地描述了这场战争,衍生出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巧借东风、义释曹操等。而这其中的两个片段极为精彩,均与诸葛亮有关,即“舌战群儒”与“智激周瑜”。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赤壁之战”孙权选择与刘备联盟的真相分析

诸葛亮 字孔明

这两个故事是前后递进的,可以结合起来看。即曹操南征刘表,刘琮举州投降,刘备弃樊南逃,鲁肃与刘备相会于丹阳长坂,向刘备传达孙权的意图。诸葛亮此时也随刘备出山,见此情景,紧急向刘备申请求助于孙权。诸葛亮随鲁肃一起到达东吴后,孙坚夫人(吴夫人)的妹妹吴国太(即孙权的小姨),就建议孙权要召回周瑜。孙权也同意吴国太的建议,拍使者前往周瑜驻军处番阳。但使者还未到,周瑜就因听到曹操军队欲顺江东下的消息,就先赶回到柴桑。

周瑜到柴桑后先会见了东吴的文武大臣,听取了大臣们的意见后,没有明显表露出自己的意思,但会后表露出鄙夷的深情。尔后,又会见了刘备的方面使臣诸葛亮,却突然大谈投降论调,周遭人均表示诧异。诸葛亮一一进行对答,并在最后祭出了杀手锏,即曹植所赋《铜雀台》中的一句话“揽二乔于东南兮”来刺激周瑜。周瑜这才撕下刚才“诈降”的伪装。次日,周瑜与孙权分析了曹操并非不可战胜的四点原因,孙权听后未马上做表示。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赤壁之战”孙权选择与刘备联盟的真相分析

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

之后,鲁肃引诸葛亮至孙权幕中,时幕中还坐着张昭、顾雍等一班文武二十余人,吴诸谋士均对诸葛亮发起刁钻的责难,先后有七人之多,最后都被诸葛亮一一反驳,哑口无言。之后诸葛亮也对孙权做了曹操可以被打败的三点原因。然后,孙权也问了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问题,诸葛亮也一一做了回答。

最后,孙权做了表态说:“曹操老贼早就想要废掉汉朝皇帝,自己篡位了,只是顾忌袁绍、袁术、吕布、刘表与我。现在,那几个英雄都已被消灭,只剩下我还存在,我与老贼势不两立。你主张迎战曹军,正合我意,是上天把你授给了我!”随后孙权就势拔出佩刀,砍向面前的奏案,说:“各位,有胆敢再说应当投降曹操的,就与这个奏案一样!”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赤壁之战”孙权选择与刘备联盟的真相分析

孙权 字仲谋

这是《三国演义》中的精彩片段,因为演义的影响实在太大了,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即孙权与刘备的联合,是诸葛亮运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击败了孙吴的众多投降派,甚至也在极大程度上左右了孙吴领导人的决定,让人似乎忘记了历史的本来的面目。这是不太符合现实的。

孙权的犹豫

对于孙权,在这场战役之前,应战与否,内心的犹豫应该是正常不过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孙权与曹操的关系与刘备与曹操的关系大不相同。刘备先是与董承有某种秘密的联系(“衣带诏事件”),之后因为害怕而从曹操那里逃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叛变曹操的。关键是刘备逃走的时候还“偷”了曹操的兵,逃离曹操之后刘备投靠了袁绍,后又投靠刘表。因此,对于刘备,曹操必是不能容的。而孙权则不一样,孙权和曹操本是姻亲关系——曹操的侄女嫁给了孙权的弟弟孙匡,曹操的儿子曹彰娶了孙权的侄女。孙权与刘备则是非亲非故的。孙权有必要为了刘备而拖自己下水吗?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赤壁之战”孙权选择与刘备联盟的真相分析

曹操、孙权、刘备

其次,敌我实力差距较大,曹操号称八十万大军,是有夸大因素在里面,但据《三国志·周瑜传》中记载:“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另外据《三国志·诸葛恪传》记载:“近者刘景升在荆州,有众十万,财谷如山……北方都定之后,操率三十万众来向荆州。”可以想见,曹操在赤壁之战时投入的兵力大约在25-30万之间。

这对于孙刘联军的七万兵力(孙吴5万,刘备与刘琦各1万),也是三倍以上。

再者,对于投降曹操的结局,对于孙权来讲,也能过上安生日子的。因为以当时的情形来看,如果孙权投降,则曹操是一定会厚待,因为曹操志在夺取天下,而当时的天下还有很多州郡未诚服。曹操一定会以孙权为版本向天下人展示自己的仁慈与博爱。

最后,东吴以张昭为首的“主降派”这些人,他们的主降理论也有一定的依据。即一来,双方兵力差距较为悬殊,曹操在南征之前已训练水师,水陆并进威胁巨大;二来因刘琮的投降,长江天险的作用已失;三来,曹操代表朝廷,政治上有优势。而且,还有一点,张昭没说,史书也没记载,但这点却又是真真实实存在的,即在某种程度上,是在执行孙策的“遗命”。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赤壁之战”孙权选择与刘备联盟的真相分析

张昭 字子布

那么,孙策的“遗命”是什么呢?原话记载在《三国志·张昭传》裴松之注引《吴历》中:

“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亦无所虑”。

对于这句话,学界长期有两种不同的理解:

第一种是以易中天先生为代表的“回归”之意,即:“假如江东内部政治不顺利,那么就逐步向西撤退,回到他们原先的地方(淮汜),这样就没什么危险了”。

另一种是以黎东方先生为代表的“归顺”之意,即:“假如战事不顺利,那么就从容地选择归顺曹操所把持的朝廷,也不必有什么顾虑。”

而我更倾向于黎东方先生的理解,因为既然是“正复不克捷”,则大后方也不一定守得住,此时最好的选择应该是归顺更强大的曹操,而曹操代表的就是当时的朝廷。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赤壁之战”孙权选择与刘备联盟的真相分析

黎东方先生

我认为这也是赤壁之战后孙权没有杀张昭的原因之一,要知道,在某种程度上,大军压境,此时的劝降行为如蜀汉的樵周一般,是可以视做“卖国”行为的,但赤壁之战后,孙权并未再提及此事,直至称帝祭天之后的庆典上,才提及此事。当然,孙吴建国后,张昭始终得不到丞相这一岗位,这个行为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了。

孙权选择与刘备联盟的根本原因

既然有以上四点原因能够让孙权有所迟疑,但孙权还是最终选择与刘备结盟,拔刀相向与曹操,其根本原因是:孙权的愿景——即建号帝王以图天下。并非诸葛亮的三寸不烂之舌,因为诸葛亮只对孙权分析了如何战胜曹操,没有分析如果战败了会怎样,政治上极为成熟的孙权不会想不到这一点。

关于孙权的愿景,要从建安五年(200年)的那次对话开始,时鲁肃为周瑜所引荐,孙权十分重视,立即摆席迎接,待众宾客离席,孙权把鲁肃的席位和自己的席位并在一起,两人合榻对饮。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赤壁之战”孙权选择与刘备联盟的真相分析

榻上策

对饮间,孙权对鲁肃提了一个七年后刘备在隆中对诸葛亮提出的类似的问题: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孤承父兄余业,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顾,何以佐之?”

鲁肃听完孙权的问话后当头就是棒喝回去,说:“过去我们的高皇帝(指刘邦)欲忠心耿耿地尊崇义帝(指楚义帝熊心)而最后无成,什么原因?是因为项羽加害义帝啊。如今的曹操就像过去的项羽,将军您怎么可能成为如齐桓公、晋文公呢?”

之后,鲁肃说了一句极其大胆、对孙权来讲也是需要极大的智慧去应答的话。

鲁肃说:根据我个人的判断,大汉王朝已行将就木、不可复兴,而曹操是不能马上清除的(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那怎么办呢?为将军考虑,就是鼎足江东,而后以观天下的形势变化。现在这个天下大乱的时刻,正是我们稳固地盘的大好时机,别人也不会对我们有什么猜忌。现在北方战乱频繁,我们正好可以趁这个时机去拿下刘表的地盘,把长江以南的地盘全部的占据了,与北方的曹操划江而治,然后建号帝王意图天下,这如同高皇帝建立大业啊。

孙权这个时候刚刚接了哥哥的江东基业,且也才十九岁年龄,就对鲁肃说:“我现在尽一方之力,只是希望辅佐汉室而已,你所说的非我所能及。”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赤壁之战”孙权选择与刘备联盟的真相分析

深谋远虑的孙权

但孙权实际上是把鲁肃的话放心里去,并且在默默地执行着鲁肃的“鼎足江东,据有荆州,建号帝王以图天下”发展战略:

  • 建安八年至建安十三年(公元203-208年),孙权三次进攻黄祖所在的江夏郡,击杀黄祖并吞并江夏郡,走出据有荆州的第一步;
  •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抵挡曹操于赤壁;
  • 建安十五年至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0年-216年),与曹操隔江对峙;
  •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杀关羽、夺荆州;

黄龙元年(公元229年),孙权于武昌登基为帝,建国号吴。孙权称帝登坛时还对周边的人说了这么一句话:鲁子敬早就想到朕会有这一天,真是明事理啊。这句话足以证明孙权的野心早就有了。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当然,光有愿景是不够的,既要仰望星空,还需要脚踏实地,仰望星空有了,脚踏实地是什么呢?就是鲁肃、周瑜与诸葛亮三维为孙权算清楚能够取得战争胜利的所有条件,

周瑜的话总结起来即以下四点:

  • 一、曹操内部并不稳定,后患未除,马超与韩遂在关西虎视眈眈;
  • 二、舍弃北方士兵擅长的陆地战,选择南方士兵擅长的水战。且劳师远征,已成强弩之末;
  • 三、天气严寒,粮草不足,补给跟不上。而刚投降的荆州之众亦人心不服;
  • 四、劳师远征,水土不服,士兵必生疾病(传染病)。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赤壁之战”孙权选择与刘备联盟的真相分析

周瑜 字公瑾

而同时,鲁肃也与孙权分析了不能投降的原因,据《三国志·鲁肃传》记载,孙权得到曹操即将东征的信件后,召集群臣商讨对策,会上多数人都提议投降曹操,唯独鲁肃不言语。会间孙权起身如厕,鲁肃跟在后面,孙权知道鲁肃有话要说,就拉着鲁肃的手问起。鲁肃的回答原文是:

“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原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也就是说,将军(指孙权)如果投降的话,曹操不会给你孙权好果子吃的。这话是说到孙权心坎里去了,虽然大部分人都主张投降,都分析了投降的好处,也都不无道理。但鲁肃却不这么说,是因为政治上极为敏感的鲁肃,早早就看透孙权的心思,同时,鲁肃和孙权的目标是一致的,都希望孙吴能够“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所以鲁肃说了这样一番话,给予孙权更大的信心与鼓励。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赤壁之战”孙权选择与刘备联盟的真相分析

鲁肃 字子敬

诸葛亮的作用是什么呢?诸葛亮也分析了军事上能够战胜曹操的几点原因,虽也客观,但那时站在求助方刘备的立场上去说的,自然分量不及周瑜的分析。诸葛亮的关键作用在于,使孙权确信刘备方面会毫无保留地、死心塌地地抗曹。

如此,孙权在权衡各方利弊、审时度势之后,最终做出联合刘备对抗曹操的决定,赤壁之战由此开始。

孙权本质上是一位政治家,而且是极为早熟与成熟的政治家,同时,又是一位有着伟大愿景的政治家。孙策在死之前说得那番话足以说明这一切,最终孙权的成绩也证明了这一点:这点在孙策把江东之地传给孙权时说的那句话中可以看出,而最终,孙权的所作所为也证明了孙策的评价是正确的:

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

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赤壁之战”孙权选择与刘备联盟的真相分析

孙策与孙权

结语

19世纪英国作家本杰明·迪斯雷利说的: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政治家的每一个决策背后都是各项利益的博弈结果,赤壁之战对于孙权是一场博弈、一次赌博,孙权在权衡所有利弊情况下所作出的决定,并非因一人的“能言善辩”而能够改变的,演义也仅仅是演义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