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苏伊士运河的管辖权归哪国家?

用户10597926953


现在归埃及管,不过历史上英国曾控制苏伊士运河。

在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之前,英国的船只去亚洲,只能走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航程上万公里。

苏伊士运河开通之后,英国船只去亚洲,只需要经过英国控制的直布罗陀海峡,横穿地中海,从苏伊士运河南下,经红海——曼德海峡,就可以了。而亚洲(南亚、东南亚)是英国主要的资源(含人力资源)基地,这就突显了苏伊士运河之于英国的战略作用。英国人说得非常清楚:大英帝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亚洲(南亚、东南亚),少了亚洲的资源支持,大英帝国将无法发展。为了英国的利益,英国必须不惜代价掌握苏伊士运河——这条对英国来说航程最短的水上通道。”

英国希望能由英国控制苏伊士运河。这样,地中海西出口的直布罗陀海峡,与地中海东出口的苏伊士运河,都由英国控制,地中海将变成英国的内湖。

苏伊士运河是在法国坚持下修建的,耗资巨大,埃及几乎把家底都掏空了。看到埃及没钱花,英国马上凑过来,对埃及说:“我还有点小钱,可以帮助你们。”当然,无利不起早,英国是有条件的。苏伊士运河有股票,埃及占了其中一部分,英国的条件是:埃及把自己那部分的运河股票,拿出四成给英国。

英国和法国,成了埃及的实际控制国。埃及如何花钱,由法国说了算;埃及如何赚钱,则由英国说了算。埃及对此当然不满,1882年,埃及人反抗英法,英国大怒,指责埃及破坏了“世界和平”,随后就出兵占领了埃及。

埃及的战略地位实在重要了。隔着地中海是欧洲大陆,埃及以西、以南是非洲大陆,西奈半岛以东是亚洲大陆。埃及东南是红海,出了红海就是印度洋,是通向东亚(东南亚)、澳大利亚的必经之地。在欧洲“发现”亚洲之后,苏伊士运河可以说取代了黑海出海口土耳其海峡(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成为三大洲的十字路口。

当然,埃及有如此重要的战略地位,这也决定了英国不可能单独控制埃及,否则其他强国不答应。1888年,列强就在土耳其的君士坦丁堡(后改名伊斯坦布尔)签订一个公约。公约规定共苏伊士运河在任何时候都要对列强开放,不允许任何一国独占苏伊士运河通行权,英国也在公约上签了字。

不过有一点,让英国认为自己比列强更有资格独占苏伊士运河。签字的几个国家,如法国、西班牙、土耳其、奥匈帝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没有一个像英国这样在亚洲占有巨大的殖民地。法国占据非洲东部的马达加斯加等地,德国占据非洲东部的坦噶尼喀(坦桑尼亚的大陆部分,荷兰占据印度尼西亚,但都没有英国的地盘大,要知道英国还控制着面积巨大的澳大利亚大陆。换言之,英国认为法国、德国等国没有苏伊士运河,只不过通行不那么方便。而英国如果不控制苏伊士运河,就等于断了粮。

英国自然是想单独控制埃及的,只是时机不成熟,还需忍耐。英国对外宣称英国从来没有兴趣占领埃及,只是“教会埃及如何管理国家”。

英国在埃及的利益,主要是要控制苏伊士运河,以确保英国对亚洲殖民地的控制。当然,如果英国只控制苏伊士运河这条线是肯定不行的,需要扩大苏伊士运河的外线,也就是整个埃及。

1882年的埃及,在名义上还属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只不过埃及已被英国实际掌控。英国这一点非常狡猾,自己在埃及大捞特捞,有什么黑锅,都让土耳其来背。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土耳其站在德国一边,眼看就要完蛋了。英国打算把埃及变成英国的殖民地,以免有人盯上。但是,埃及人不愿意刚脱离土耳其的统治,又要被英国控制。1919年,埃及爆发了反抗自立的大起义。英国为了稳住埃及,只同意埃及可以废除君主制,但英国在埃及的利益,是半点也不能动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虽然是战胜国,但耗资巨大。仅印度殖民地,就有60万人为英国上战场当了替死鬼,还包括小麦300万吨,油250万吨、钢30万吨、军用被服4200万套。如果没有这些资源,英国可能都撑不到1918年。而埃及也为英国在一战中取得胜利做出巨大贡献,仅出国为协约国服务的埃及民工,就多达250万人。

正因为如此,英国对印度殖民地的依赖更加严重。所以,苏伊士运河之于英国的意义更加重要。一战后,埃及要脱离英国,英国国内对此争议非常大。相当一部分英国人反对英国从埃及撤军,认为英军撤出埃及之日,就是亚洲殖民地脱离英国之时。埃及要与英国谈判,英国表示愿意谈,但英国能做出的让步极为有限。

英国有个强硬派叫寇松,时任外交大臣。寇松极为轻蔑地说:“白种人不相信有色人种会有治理国家的能力。埃及要想治理好,非由英国人统治不可。”有了这样的想法,可以想象埃及遇到的阻力有多大。

1922年2月28日,英国放弃了控制埃及,埃及获得独立。但是,英国所谓的放弃只是名义上的,实质上,英国在埃及以前是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尤其是对苏伊士运河的控制,英国宁可发动与埃及的战争,也绝不会撤出苏伊士运河。

英军撤出苏伊士运河,是在1956年。之所以撤出,是因为二战时,英国被德国打到元气大伤,已不是一线强国。美国与苏联争霸开始,都看中了埃及的战略地位,不允许英国这样的二线强国独吞。再有一条,二战后,印度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英国在亚洲已没有太多殖民地了。所以,对全球收缩战略的英国来,撤出苏伊士运河,未必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地图帝


苏伊士运河南北全长161千米,加上延伸到大海的水道,一共是195千米,是世界最有经济价值的运河工程。目前,苏伊士运河已经完全归埃及政府管辖,每年光是收费就给埃及带来接近100亿美金的收入,是埃及第一大外汇来源。还给埃及人民提供了数万个工作岗位,其成员全部是埃及当地人。由此可见,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的重要性,类似长江对中国的重要性。

苏伊士运河对世界贸易也有重要的意义。从亚洲中东地区的科威特运输石油去英国,如果不走苏伊士运河,就要绕道好望角,这样就会多走24天。时间就是效率和金钱。苏伊士运河大大缩短了航程,自然对国际贸易有重要作用。现在,苏伊士运河已经承揽了全球海运量的差不多16%。如果苏伊士运河停摆,则会大大打击国际经济。

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发起进攻,摧毁了埃及的所有机场,“六日战争爆发”。战争爆发之后,以色列国防军总参谋长巴列夫将军沿着苏伊士运河东岸修筑了一条重兵把守的防线,长达160.5千米,等于将整个苏伊士运河完全封锁死了。就此,苏伊士运河被无限期关闭了。由于战争的影响,这条运河到1975年才恢复停航,给世界贸易造成重创。仅仅是石油价格,就上涨了10倍,对各工业国家都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怀疑探索者


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境内,它的管辖权自然归埃及。

苏伊士运河位于西亚西奈半岛,沟通了地中海与红海,亚洲与欧洲,大西洋与印度洋,是一个战略位置极其重要的地方。

1869年,苏伊士运河正式开凿通航。因为当时埃及是英国的殖民地,整个苏伊士运河也是英国人开凿的,所以苏伊士运河的管辖权一直归英国,英国控制了这个水陆交通要道。

二战后,英国衰落,英国在全球的殖民地纷纷独立。埃及也趁机独立,不过苏伊士运河的管辖权并没有马上给埃及,英国继续控制着苏伊士运河不放手,毕竟占据这么重要的通道收益很高。

1956年,埃及人民经过长期的斗争,终于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至此,埃及加大了对苏伊士运河的开发,继续拓宽运河两岸,加深运河水深,最大可通行吨位提升至10万吨。埃及每年1/3的收入来自苏伊士运河。



只要在10万吨以下的船只,基本上都是通过苏伊士运河,每天来来往往的船只非常多。这也算埃及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吧。


国际百问百说


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西奈半岛与埃及本土之间,全长约190千米。运河连通了地中海与红海,是沟通亚非欧三大洲以及大西洋、印度洋两大洋最直接的海上通道,同时也是亚洲与非洲的地理分界线(图一)。目前,苏伊士运河的全部管辖权归埃及国家所有。

苏伊士运河最早开凿是在18世纪末期,这一时期埃及被法国所占领。法国原本计划开凿一条连接红海与地中海的运河,由于勘探数据出现了偏差导致这一计划被迫放弃。

在1856年至1856年期间,法国重起了开凿运河的计划。并在1858年年底设立了苏伊士运河公司。1869年11月,经历了十一年多,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苏伊士运河正式通航。

由于苏伊士运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英国就在1875年收购了苏伊士运河的股份,并在收购之后派兵驻扎运河。1936年8月,英国与埃及签订了《英埃条约》,英国成为埃及的保护国的同时,英国对苏伊士运河保留了实质上的控制权。

在二战期间,德国曾一度对埃及发动攻击,企图争夺对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最后以失败告终。

埃及拿回苏伊士运河的全部管辖权是在1956年。当时的埃及总统宣布将苏伊士运河的管辖权收归国有,随之引发了英国的不满。为了争夺运河的管辖权,英法等三国组成了联军,对埃及发动军事行动(图二)并控制了西奈半岛。但是迫于当时国际局势的压力,联军接受了停火的决议,撤出了西奈半岛。至此,埃及虽然在战争中失败,但是拿回了苏伊士运河全部的管辖权。


环球网


苏伊士运河的管辖权是比较清楚的。在1956年发动战争之前,苏伊士运河所有权归英法所有,因为埃及不愿意在其领土内的运河归属别国,1956年在苏联支持下发动了对英法的一次战争,战后的结果自然是苏伊士运河回到埃及手中管辖。

在苏伊士运河还未回归埃及之前,英法利用恫吓、股票买卖等形式,强行霸占了苏伊士运河的权利,后续埃及在1922年独立,也没能拿回这个权利。直到二战结束后,国际的风向变了,同时英法实际上受到了美苏的打压,这才让埃及有这个机会。


张杰谈史


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东北部,贯通苏伊士地峡,是欧、亚、非三洲的重要海上通道。1859年始建,1869年竣工并正式通航。通航后即由法国控制,1882年后由英国控制,1956年埃及宣布将运河收归国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