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韩赵魏三家分晋后,为何没有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

用户3708573353


因为一家独大的智家,已经被韩、赵、魏三家干掉了,之后就没有一家独大的情况了。

这一切都要从晋文公说起,晋国原本是春秋时期的五霸之一,晋国的霸业就从晋文公开始,晋文公重耳在位期间,搞了一个三军六卿制,这个三军六卿制就是:



把军队分为上、中、下三军,每一军设置一将一佐,三军总共就是三将三佐,合起来就是六个人,然后指定六个家族轮流掌管,按照长逝次补的原则,轮流执政,防止政权由一个家族世袭而独大,在晋国称霸近百年的历史上,三军六卿制确实起了重要作用。

在国君强大及有能力的情况下,三军六卿执政互相制衡,倒也相安无事,一旦国君昏庸无能,那么晋国的政权就落入六个家族手中,到了秦秋末年,晋国国力下降,晋国国君权力也衰弱了,实际权力由六家卿大夫把持,这六家分别是:韩、赵、魏、中行、智、范。



到了晋平公时期,六家互相倾轧攻打,赵氏与智氏联合起来攻灭了中行氏和范氏,中行氏和范氏逃到齐国,于是晋国就只剩下了四家:韩、赵、魏、智,四家瓜分了中行氏和范氏的权力与土地。

四家中数智氏实力最强,智氏的家族长叫智伯,仗着自已的实力强大,因此想强占另外三国的土地,以公家的名义分别让另外三家交出土地和户口,智伯先向韩氏的家族长韩康子索要土地和户口,韩康子迫于现状,将一万户口和一百里的土地交给了智伯。



智伯一看得手了,又向魏桓子索要土地和户口,魏桓子迫于威胁,也同意了智伯的无理要求,将户口和土地也交给了智伯。

最后智伯向赵襄子索要土地和户口,结果赵襄子不愿意给,并说:土地是祖上流传下来的,不能随便送人。智伯一看,火冒三丈,魏和韩都交了,凭什么你赵家不交,况且你赵国实力还不如我智家呢,当时的智家确实就是一家独大。

于是智伯就命令韩、魏两家同自已一起出兵攻打赵襄子,赵襄子当然知道打不过,于是就退守晋阳(今山西太原),坚守城池。




智、韩、魏三家军队很快就包围了晋阳城,但由于赵家的誓死守城,三家始终攻不下来晋阳城,战争持续了两年时间,有一在,智伯在查看地形时想到一个办法,用晋水来淹晋阳城,于是命令士兵将掘沟,将河水引到晋阳城。

这样晋阳城就灌了水,城中的守军更加艰难,智伯就带着韩康子和魏桓子去查看军情,得意洋洋的对两人说,原来大水也能灭掉一个国家呢?说者无意,听者有意,韩康子和魏桓子在智伯面前是唯唯诺诺的,同时智伯在两人面前是嚣张万分,韩康子和魏桓子心里是非常顾忌,担心赵家一灭,下一个就轮到自已,唇亡齿寒的道理两人还是懂的。



而且韩、魏两家都城附近也有河,当时魏家的封地在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韩家的封地在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西南),两个都城旁边都有一条河水,两人也担心智家用同样的方法对付自已,因此对攻打赵国难免有些消极。

这个时候,由于城中的赵家已经很难坚守了,于是赵襄子派出使者游说韩、魏两家,如果让智伯灭了赵,下一个就是你们两家了,不如我们三家联合起来,灭掉智家。赵家使者的话正中韩康子和魏桓子的心里,因此两家同意了赵家的建议,当天晚上三家共同出兵攻打智家,智伯根本没有想到三家会联手,而且毫无防备,被打了措手不及,当场被杀,而智家的军队也全部溃败,韩、赵、魏三家乘胜灭掉了智家,瓜分了智家的人口和土地,同时三家分掉了晋国。



本来唯一有可能一家独大的智家,由于智伯的大意,被三家联手灭亡,之后就没有再出现过一家独大的情况。而在之前,由于是六国轮流执政,权力更加分散,更加不会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追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晋文公设置的三军六卿制,目的就是防止一家独大,而且达到了目的,但是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三国分晋。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中华大地上曾上演过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大戏。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古今中外惊险无比。

本题所涉及的就是春秋末战国初期的时局。春秋后期的晋国不可小觑。雄居中原腹地。连后来居上的秦国都要巴结上来,才有了"秦晋之好"的成语。


晋自重耳十九年磨难当上国君,成为五霸之首。但后继之君一代不如一代。至后来由三家分智到三家分晋,一国为三,成了战国七雄中的魏、赵、韩三国。

在七雄时朝,除韩国一直无闻。赵国率先崛起,几经沉浮,国主亲自到秦刺探军情,但后世子孙太不争气,竟使他几十万赵军被秦军俘获,均遭坑杀,一蹶不振。

唯魏国,雄居中原,人才济济,最出名的就是四公子时期。信陵君本为魏王弟,赵国的公子也是国君之弟一一平原君赵胜。两国国王又是姻亲。但各怀鬼胎,使魏赵联盟破局。


魏曾一时强大,人才众多,但多不为所用,故象著名的商鞅、苏秦、张仪等都投向了秦。

是天意,还是民心所向,使后起之秀秦国逐渐强大起来。扫韩灭燕,攻魏收赵,最后离间齐楚联盟,各个击破,实现了华夏一统。

秦帝国的建立,从某种程度上符合大道:那就是纵观历史: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大道理!


晚亭与落霞同晖


如果存在一家独大的情况,那便不会称之为“三家分晋”,而应如同“田氏代齐”了。自春秋后期开始,新兴的地主阶级崭露头角,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甚至有些实力强劲的卿大夫代替国君参与外交事务。如此一来,战国时代便悄然而至了。

在史学界,常以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作为春秋与战国的分界。这两个事件都是先秦史上的重大事件,其中尤以三家分晋更为复杂。

从地图上来看,曾经称霸中原的晋国依然如同一个庞然大物,但在他的内部却经历着十分激烈的变动:实权由国君旁落到了六卿,六卿经过残酷争斗,又仅剩赵、魏、韩三家,最终此三家彻底取代了晋君,并获得了周天子的认可。

由于历史上的赵、魏、韩三国皆由晋国分化而来,故史家称之为“三晋”。从晋国到三晋的过程,原本就是晋国内部势均力敌的士大夫们相互征战、兼并的结果。而终战国一世,虽然赵、魏交互占据上风,但却始终未能出现哪一家处于绝对的上风,故而没有呈现出“一家独大”的局面。

三晋之中,以韩国最弱,赵、魏两家大体势均力敌,并曾为某得中原霸主地位而交恶开战。不过,总体来看,在战国时代的韩、赵、魏三国,还是以联合为主。

说起晋国的衰落,倒也着实令人唏嘘不已。除了最终瓜分晋国的赵、魏、韩三家,一度煊赫的卿大夫还有智氏、中行氏和范氏。这刘卿彼此之间相互争夺,中行氏和范氏最先被灭,被其余四家瓜分。

在灭掉范氏和中行氏后,智氏也曾经出现过短暂的“一家独大”的情况。不过,由于智氏暴虐,而其他三家又不甘于屈从,所以,最后韩、赵、魏三家联合,灭掉了智氏。如此以来,剩下的三家大体势均力敌,不久便瓜分了晋国。

还需指出的是,此前晋国内部的六卿,在势力范围上原是犬牙交错的。这种局面曾持续了很久,即便是三家分晋以后,赵、魏、韩三家的疆域也曾有交错地带。后来,为了便于防御和管理,他们彼此之间又实行“易土”,使得自己的疆域大体连成一片。


史海烂柯人


没出现一家独大?我怎么觉得战国初期也就是三家刚分晋时,就是魏国一家独大呢?


白露为霜65799235


资本家,大地主在背后操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