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三國演義》小說,龐德歸降曹操之後為何會如此賣命呢?

騎蝸牛走高速


正史中的龐德除了沒有演義中那些花裡胡哨的單挑打鬥之外,基本事蹟倒是差不多,龐德本身就是一個很忠義的人,只是在馬騰、馬超麾下未得其主,歸順曹操後,龐德兢兢業業,襄樊之戰兵敗被俘不屈而死,曹操聞之很是感慨。

龐德歷仕馬騰、馬超但未得其主

追隨馬騰:

龐德少年時就以驍勇聞名鄉里,後為涼州軍閥馬騰的部將,龐德追隨馬騰鎮壓反叛的羌、氐等外族,戰功累累,被提拔為校尉。

官渡之戰大破袁紹後,曹操北上討伐袁氏集團,和馬騰結盟,袁尚派大將郭援、高幹進攻河東,龐德和馬騰的兒子馬超參與討伐郭援、高幹,龐德擔任先鋒,馬部大獲全勝,龐德親自斬獲郭援首級, 因此戰功勞巨大,龐德被拜為中郎將,封都亭侯。

侍奉馬超:

後馬騰被朝廷封為衛尉,於是馬騰帶諸子進京,而馬超統領其西涼軍馬,龐德於是成為馬超部下。

之後馬超結連西涼韓遂等十幾路軍閥起兵反曹,經過潼關大戰、渭水大戰等一系列戰鬥,馬超部隊損失慘重,而曹操又巧釋反間計,令韓遂和馬超反目,馬超大敗,帶領龐德依附漢中張魯。

歸順曹操,不屈殉節

依附張魯不久,劉備入川席捲益州,張魯深感唇亡齒寒,於是令馬超帶從弟馬岱去討伐劉備,而此時龐德患病未能前往,後馬超歸降劉備,而曹操攻略漢中,曹操喜愛龐德的武藝及人品,於是龐德便率部歸順曹操。

曹操早就知道龐德驍勇善戰,龐德歸降後曹操非常高興,拜龐德為立義將軍,封為關門亭侯,食邑三百戶。

龐德感念曹操之重用,從此忠心耿耿。後來關羽北伐曹魏,著名的襄樊之戰爆發,曹仁不能敵困守襄陽、樊城兩地,曹操派于禁率領七軍精銳三萬餘人前去救援,而龐德也隸屬於于禁,結果於禁將軍隊愚蠢的駐紮在低窪處,引發了水淹七軍,曹軍大潰敗,于禁投降,而龐德力戰後被俘虜。

龐德被押解回關羽的大營立而不跪,關羽勸降龐德,卻招致龐德大罵曰:“你這豎子,說什麼屁話!魏王雄兵百萬,威震天下,所向無敵。你們劉備算什麼東西?不過一個庸才罷了,哪裡是我們魏王的對手!我龐德寧願做賊人的鬼,也不做賊人的將!”

於是龐德為關羽所殺。曹操知道後相當傷悲,痛哭流涕,封龐德的兩個兒子為列侯。

龐德寧死不降即是忠烈也是證明

龐德這個是性格是很剛毅的,追隨馬騰、馬超期間也是忠心耿耿,漢中期間和張魯只是依附關係,並沒有主僕關係,曹操攻打漢中龐德歸順,曹操對新的降將龐德立刻封侯拜為將軍,這個恩情對龐德這種忠義之人來說是不能忘得。

而龐德在襄樊之戰期間其實包括曹操都對其不是很放心,畢竟馬超是他的舊主人,而不少曹操老將也對龐德多有猜疑,對此龐德是憋了一口氣的,所以抬棺出戰。

龐德被俘後以其性格是不可能投降的:

其一:曹操對其有知遇之恩,龐德屬於士為知己者死死。

其二:龐德新降不久,備受猜疑,本身他自己就憋著一口氣,是不可能投降的。

其三:馬超雖然為龐德舊主,但是馬超此時已經是劉備臣子,劉備和龐德毫無瓜葛,龐德是忠義之人也不可能投降。

最後龐德的家人都在京都,這也是龐德不得不考慮的,總之龐德的忠義值得我們稱讚!


我家的貓叫皮蛋


三國時期,可以說是名將輩出的時代,曹操有五子良將,劉備有五虎上將,孫權有江東十二虎臣。龐德雖然不是上面其中的一員,但也是三國時的一員名將。龐德原來是馬超的手下,曹操奪取漢中後投降曹操,但在襄樊之戰中被關羽擒獲後卻寧死不屈,最終被殺,為什麼龐德能投降曹操,而且還能那麼賣命呢?被關羽擒獲後卻寧死不降呢?龐德曾經跟隨馬超起兵反曹操,而投降曹操後,又抬著棺材出戰關羽,至死不降。這種前後差異的表現,說明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士為知己者死。中國傳統強調忠義,並非是片面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而是一種雙向的互動。作為主公的如何對待下屬,那麼作為下屬的就如何回報主公。馬超作為龐德的第一任主公,演義中並沒有強調他們兩人的關係是好還是不好。整體來說,在對抗曹操的戰爭中,兩人配合還算不錯。不過,演義中馬超本人是一個有勇無謀的傢伙,而且脾氣暴躁,和自己的盟友韓遂說翻臉就翻臉,對於曾和自己父親結盟的劉備也是先打,走投無路才歸順。這樣一個主公,龐德和他大約也就是僅僅維持著正常的君臣關係吧。

而後馬超兵敗投奔張魯,後來又背叛張魯投到劉備那邊,而龐德則因為生病留在漢中。客觀說,這件事不能怨馬超,畢竟馬超出徵前也沒打算背叛張魯,純屬意外情況。不過對龐德來說,既然主公自己選擇了背離,那麼自己留在漢中,當然沒法跟隨一起去投奔劉備。兩人可以認為“和平分手”,到這裡也算是結束了君臣關係。這件事中,龐德本身是沒什麼可指摘的。

接下來,曹操進攻漢中,龐德為張魯出戰,應敵曹操諸位名將。這事兒,在他其實算不上效忠張魯,只是身不由己,又不願意隨意投降,表現出的是作為一個武將的尊嚴和職業道德。而後,曹操賄賂張魯手下奸臣楊松,進讒言使張魯認為龐德勾結曹操,逼迫龐德出陣,兵敗被圍。這種情況下龐德投降曹操,可以說無可指摘,比官渡之戰中張郃、高覽的投降還要理直氣壯

而投奔曹操之後,很明顯,曹操作為主公,比起馬超、張魯來說,實在是天壤之別。龐德既獲得了一個強大的平臺,又得到一個英明的主公,那麼為他賣命也是理所當然的。但由於自身的降將身份,在曹營卻難免遭到一些同僚的猜忌和歧視。這種情況下,龐德的個性,便被迫用抬棺死戰這種極端方式表現自己的忠誠。一旦誇下了這樣的海口,那麼最後被俘之後,不屈而死也就很自然了。否則,就是在打自己的臉。對龐德這種耿直漢子來說,這種恥辱是比死更難受的。

綜上,龐德之所以做出了似乎有些前後不一的表現,主要還是被命運逼迫的。作為一個比較耿直,臉皮不夠厚的熱血將領,因為命運安排而被迫三易其主,這種悲劇早已註定了。





大愛中國書畫


不光是《三國演義》中,龐德如此為曹操賣命,就是在正史中,龐德也是拼死為曹操效力的。

按照龐德215年歸降曹操,到219年龐德敗亡,短短4年的時間,按道理來說,龐德對曹操的歸屬感並不會太強,如此的拼死給人一種挺不合理的感覺。但實際上你看到我下面的描述,就會明白,為何僅僅歸順4年的龐德,會對曹操如此的賣力。

故主無情

龐德原為馬騰的部下,在190年就跟隨馬騰父子,直至214年龐德隨馬超投奔漢中,一生20多年為馬騰父子效力,並多次營救馬超,患難共生,按道理來說,龐德應該會受到馬超的重用,也許是馬超看不上這個比自己小十幾歲的年輕人,又或者馬超心高氣傲藐視一切,總之在危難之時,居然拋棄龐德而走,可想而知龐德是什麼心情,一生為馬家出生入死,生病不來關心就算了,居然還趁龐德生病自己跑了,把龐德留在這人生地不熟的漢中,讓他如何生活?

而面對曹操的到來,曹操大度的與龐德盡釋前嫌,封龐德為立義將軍,封為關門亭侯,食邑三百戶,並且對於龐德家屬及其照顧,龐德猶如重生,龐德說道:“我身受國恩,義在效死。”,能不感恩戴德嗎?

補充:另外馬超無情是人所共知的,坑爹坑叔坑兄弟,坑了全家二百多人,連劉備都不敢重用。

身不由己

在演義中,曹仁兵困樊城,龐德隨前將軍于禁一同救援于禁,後龐德抬棺戰關羽,後關羽放水,淹了于禁和龐德,龐德兵敗被俘,後身亡。

在正史中,龐德是曹仁的部下,不是于禁的部下,在荊州之亂後,與曹仁一同被關羽圍困在樊城,隨後于禁增援,曹仁派龐德接應于禁,還未與于禁見面,遭遇天災,力戰不降而被俘,後身亡。

這是演義與小說的區別,但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龐德無論是跟隨於禁還是跟隨龐德,龐德的家屬是在許昌的,換一句話說,龐德作為降將,曹操是不信任的,以家屬為人質,這是比較常見的遣將行為。

龐德被俘,只有死路一條,龐德若投降,那其家屬必遭殃,龐德若死,其家屬反而會被善待。是無可奈何,身不由己。

補充:于禁為啥不怕投降後家人遭殃,人家畢竟是曹家外姓第一將領,和曹操交情30年,于禁知道自己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武將血性

這條簡單的說一說,大將戰死沙場,死於邊野,馬革裹屍,還葬耳。只能說龐德確實是個漢子,是個忠義之士。

迫切立功

這條也簡單的說說,龐德歸順曹操的時候,曹操集團內部基本已經穩固,龐德一沒背景、二沒資歷,要想混出個名堂,只能靠自己一刀一刀的立功,別我它法。


所以說,龐德從性格、環境等等方面上,能有不賣命的理由嗎?


曹老師xixi


有人問我,為何對馬超不死心塌地地追隨?為何對張魯不肝腦塗地地效命,偏偏對曹操赤膽忠心以死相報。與君說來回,請君為我傾耳聽。

一、曹公敬我

我被生擒活捉之後,曹公不恨我為馬超殺的他血流成河,不恨我為張魯殺的他死屍如山,反而以禮相待,親釋我縛,問我肯降否。如此禮賢下士,如此降尊折貴,教我如何不動心!

二、曹公重我

關羽攻打樊城,曹公派于禁為帥前去救援。問眾將誰敢做先鋒。我主動請纓,曹公大喜說:關羽威震華夏,未逢對手;今遇令名,真勁敵也。曹公帳下,上將如雲,猛士如雨,竟認為我才能匹敵關羽。如此青眼相加,器重於我,教我如何不動心!

三、曹公信我

我故主馬超位居西蜀五虎上將,我親兄龐柔在西川為官做宰。曹公不聽嫌言饞語,力排眾議,委我徵西都先鋒,視我為股肱,覷我為心腹。如此坦誠信任,我焉能不以死報之!

女為悅己者容,士為知己者死。世人遇我同眾人,唯公與我最相親。茫茫宇宙人無數,幾個人兒知我心。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真源安公子


正史之中龐德和小說差不多,唯獨沒有和關羽大戰之說,在史書上襄樊之戰關羽水淹七軍,而七軍主將於禁下令投降,唯有于禁的副將龐德寧死不降,關羽感其忠義,於是殺龐德以成全其忠義之心。

龐德出身西涼,本是馬騰馬超父子賬下大將,後來龐德跟隨馬超舉兵反曹,攻略關中,之後馬超的西北聯軍被曹操擊潰以後,龐德又隨馬超投降漢中張魯,馬超率本部軍隊支援巴蜀劉璋時,龐德沒有跟隨馬超同去,而是留在了漢中。

所以後來馬超在巴蜀投降了劉備,龐德卻沒有跟隨,但是龐德的哥哥龐柔卻隨馬超一道投降了劉備。

後來曹操攻略漢中,張魯投降,龐德也隨張魯一道投降了曹操。龐德投降曹操後深受曹操器重,這屬於曹操對其有知遇之恩。

關羽發動襄樊大戰之際,曹操派遣于禁率七軍支援,于禁是曹操集團外姓第一大將,在曹操集團地位和關羽在蜀漢集團地位相對等,于禁任主帥這是毫無爭議,曹操集團內部也都很信服,但是于禁的副將卻被曹操選為剛剛投降的龐德,曹操集團內部對這一項決定都是非常不服,要知道力敵關羽這可是很大的戰功,不管成敗都算是立了大功,但是曹操卻把這個機會給了剛剛投降的龐德,何況龐德舊主馬超在劉備集團當大將,而且他哥哥龐柔也深受劉備重用,誰敢保證龐德不會臨陣反水。

所以曹操集團內部很多人都反對任命龐德做于禁副將,尤其是于禁的黃金搭檔朱靈最為反對,朱靈一直都是于禁的副將,跟于禁配合默契,這時突然被臨陣換掉,而且替換自己的還是剛剛投降的降將龐德,肯定很不服氣。

為此曹操力排眾議,堅決任命龐德為副將,讓龐德更加感念曹操對自己的知遇之恩以及信賴,龐德本身就是忠義之人,所以經過曹操這次對自己青睞信任有加,在出徵前就已經立下死志報效曹操。

水淹七軍之後關羽力勸龐德投降,用龐德之兄龐柔在巴蜀為官勸龐德投降好能兄弟團聚,遭到龐德嚴詞拒絕,關羽感念其忠義,最終決定殺死龐德以全其忠義之名。

龐德寧死不降,原因不外乎有三點,首先是其人確實性格確實忠肝義膽;

其次是龐德為報答曹操對自己的青睞信任之恩,這叫做士為知己者死;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于禁可以投降,但是龐德絕對不能投降,因為于禁追隨曹操轉戰四方三十餘年,是曹操集團外姓大將中最受曹操信任,跟曹操情誼最深厚的將領,以曹操為人感念于禁多年情誼,即使于禁投降,曹操也不會殺害於禁的家人。

但是龐德就不一樣了,他本就是新投降的降將,而且其兄龐柔在巴蜀做官,舊主馬超還是劉備大將,他的家人親屬都在許昌,本身就受到曹操集團的猜疑,如果龐德投降,那麼他的家人勢必會受到牽連被誅殺,即使曹操大發慈悲不殺他的家人,但是他的家人在曹操統治的北方將來日子也不會好過。

如果殺身成仁就不一樣了,即報答了曹操的知遇之恩,又能保障家人平安無事,甚至還能為子孫後代謀個好的前程,所以龐德權衡利弊之下是絕對不能投降。

果然龐德死後曹操甚為感慨,曾有“吾知文則三十載,何意臨危赴難,反不如龐令明乎。”于禁投降深深地傷害到了曹操的心,于禁和曹操不止是上下級關係,他們倆是知己好友,曹操視於禁為同道中人知己好友,但是他萬沒想到投降的會是自己的知己好友,而龐德之死也令曹操十分欣慰和敬重,龐德以死證明了曹操沒有選錯人。

龐德死後七軍覆沒,也確實如他當初所想,果然曹操沒有因為于禁投降,追究于禁家人罪責,反而於禁家人還受到曹操的安撫,而龐德的兩個兒子也都因為父親戰死,被曹操憐憫封為列候。

龐德死後被篡位的曹丕追諡為壯侯,並且子孫後代都受到了曹丕恩寵,而且龐德作為僅僅投降曹操一年的將軍,就被曹丕從祀於曹操庭廟,而追隨曹操轉戰四方三十多年被曹操視為知己的于禁卻因為投降沒有從祀於曹操廟庭,于禁被吳國釋放回國以後也飽受曹丕侮辱,而龐德卻作為忠義之士青史留名。


小島知風


這個問題需要延伸回答。不只是龐德,《三國演義》中張遼、徐晃、張頜、郭嘉、賈詡,等等等等,凡是來降的大將或謀士,除了關羽以外沒有不忠的,其實包括關羽,要不然曹操早死在華容道了。當然也出現了張邈、陳宮之類的所謂叛徒,但那那時曹操還不成氣候,當然會有一個不穩定期。但是當曹操站穩腳跟之後只有曹操殺別人沒有別人叛曹操。

之所以很少有人叛變曹魏,是因為曹操的用人制度和三國前期曹魏的政治位置所決定的。首先說說曹操的用人制度。總結起來就是四個字:“唯才是舉。”就拿提問中所提到的龐德作為例子。龐德原是馬騰部將, 馬騰進京後跟隨馬超,後來馬騰全家被殺,馬超戰敗龐德跟隨馬超又投奔了漢中張魯,之後馬超降蜀,龐德則繼續跟隨張魯,直到張魯被曹操討伐,曹操用反間計招降龐德,龐德正式歸入曹操麾下。這份履歷夠複雜吧,在三國其他諸侯眼裡,龐德就是個三姓家奴。即使龐德歸順,也不會真心待他,但曹操不會。剛才說到了曹操的用人標準是唯才是舉,說白了,只要有才幹,道德無所謂,想想曹操給關羽的待遇。當然並不是說關羽沒有道德,咱們只說曹操的用人方略。試問,龐德除了曹操還有更好的選擇嗎?而且曹操用人的唯才是舉並不只是利用,而且只要對方有才幹,曹操就會真誠相待。想想龐德此前的顛沛流離。想想張魯的所作所為,一對比,龐德不為知己者死都難。

再說第二點,這一點除了龐德以外跟其他人關係也很大,就是曹魏的政治位置或政治立場。《三國演義》中曹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是在曹魏內部不是,用荀彧的話說是奉天子以令不臣。也就是說,在三國前期曹魏在政治立場上是漢家王朝正式的保護者。這就和其他諸侯有本質上的區別。雖然孫權也稱臣,劉備甚至有衣帶詔加持,但是和曹操的地位比起來不是一回事兒。曹操可是正式的漢朝丞相,國家首都就在許昌。所以從名義上來說,忠於曹魏就等同於忠於漢室,叛變曹操等同於叛變國家。所以很多人從道德上必須忠於曹操,比如荀彧。當然後來荀彧似乎有所悔悟,但名義上還是忠於曹魏。至於龐德,多年的流離失所,跟著別人雖然身上也有官職,但實際上只是家臣。跟了曹操以後等於成了國家正式公務員,你說他怎麼能不死忠於曹操呢?


人世繪


三國時期西涼戰神錦馬超的部將龐德,字令明,東漢末年雍州南安郡狟道縣(今甘肅天水市武山縣四門鎮)人,早年投奔馬超父親征西將軍馬騰帳下效力,在平定羌民、東漢平陽大戰、鎮壓黃巾軍餘黨黑山賊張白騎的弘農反叛戰爭期間都屢立戰功。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平陽大戰中作為先鋒官的龐德追隨馬超大破河東郡太守郭援(袁紹第三子袁尚手下)、幷州刺史高幹和南匈奴單于呼廚泉三路組成的袁氏聯軍,威鎮河東。

這場戰鬥中他勇猛異常,領軍乘郭援聯軍渡汾河過半而強擊,大破袁氏聯軍,龐德陣前斬殺叛軍聯盟主帥郭援。一戰之威,讓匈奴臣服東漢多年,未敢覬覦。而此戰後不久發生的著名的“文姬歸漢”事件,固然是出於匈奴對飄搖動盪的東漢末年曹操軍事集團的強大戰力的忌憚,但直接原因確是這次戰爭摧枯拉朽的聲勢震懾了匈奴人。出身西涼的龐德精於騎射,在常年征戰中經常跨白馬馳騁衝殺,飄忽如電,贏得了“白馬將軍”的美譽。

龐德開始投奔馬騰,馬騰應曹操的動員入京擔任養老的衛尉將軍後,又追隨馬超征戰奔波,儘管勇冠三軍,功勞卓著,但是由於白丁出身,起點很低,相對於東漢末年眾多的割據諸侯來說,基本上算一個不起眼的小人物,在很講究家世出身的漢末,龐德相當於馬超的家將或部將角色,與馬超份屬主僕。

龐德擅長騎射,尤精相馬。他當年隨馬超攻破流寇佔據的蘇氏塢堡時,塢堡中有一百多匹駿馬。馬超其他部下都爭搶膘肥身健的馬匹,龐德卻選了一匹體形瘦小樣子醜陋的黑嘴黃馬,大夥都嘲笑他的眼光。後來龐德追隨馬超征戰渭南時,這匹馬腳程迅疾,閃電如風,其他馬都趕不上他這匹馬的速度,大夥這才佩服龐德對好馬慧眼獨具。

客觀地講,龐德武藝高強,常常陷陣卻敵,勇毅冠絕涼州諸軍,是一員少有的猛將。這哥們可能是由於出身、教育所累,謀略稍微欠缺,一輩子都是陣前廝殺狠斗的武將。早在出道不久的平陽大戰中,他猛打猛衝砍殺了叛軍總指揮郭援,但並不知道其人身份。據《魏略》記載,龐德親手斬得一顆首級,不知這便是郭援。戰罷之後,眾人皆指郭援已死而不能得其首。然而龐德於晚後方才於箭囊中取出一顆頭顱,由於郭援是這場戰爭曹超方面主帥鍾繇(與鄧艾分道滅亡蜀漢的魏國著名將領鍾會之父)的外甥,因此鍾繇見其首而哭。龐德便向鍾繇賠罪,鍾繇道:“郭援雖是我甥,但他始終是國賊。卿又何須賠罪?”。

馬超集團割據西涼與曹操渭水對峙失敗後,龐德與馬超一起歸附漢中張魯,後來在漢中無立足之地,又轉投此時已確立三足鼎立之勢的劉備。由於馬超入川投靠劉備時,龐德重病在身,不能隨行而滯留漢中。後幾經輾轉,隨張魯歸降於曹操麾下直至後來被關羽所殺。

建安二十四年,在劉備和曹操兩大集團爭奪荊州的樊城之戰中,關羽先是圍困襄陽、樊城,聲勢浩大,威震華夏。曹操以左將軍于禁為主帥、龐德為先鋒去救應困守樊城的曹仁。臨行前有人提醒曹操:龐德故主馬超在劉備處任五虎上將,其堂兄龐柔也在西川為官,恐怕不大穩便。

得知曹操有所遲疑時,這愣漢子當場慷慨陳詞,表示自己與馬超、龐柔現在已經是恩斷義絕,如今兩國相爭,各為其主,並當場立誓決一死戰。隨後象後世的左宗棠一樣抬櫬(棺材)出征,迎戰威名遠播的蜀漢大將關羽。 兩軍對壘期間,龐德以慣常的英武騎著白馬馳騁奔殺,耀武揚威,曾力戰關羽不落下風,並一箭射中關羽前額,令關羽頗為忌憚,足見其勇猛。

後來關羽利用雨季漢水流域雨水暴漲,曹操軍隊多駐紮於低窪地段之際設計水淹七軍,再加之主帥于禁的多方掣肘,曹兵大敗,潰不成軍,被活擒的敵方主帥于禁投降。龐德率殘軍與關羽殊死搏鬥,全無畏懼,奮然接戰。在全無衣甲的情況下與關羽士兵對射,箭無虛發。

箭鏃射盡後,又短兵相接。而他格鬥益怒,膽氣愈壯,陣前斬殺了欲降關羽的部將董衡、董超等,表示“吾受魏王厚恩,豈肯屈節於人!”並對另一部將成何大喊:“吾聞勇將不怯死以苟免,壯士不毀節而求生。今日乃我死日也。”,誓死不降。軍士盡皆死傷後龐德乘小舟準備逃歸曹仁大營,小舟被洪水打翻為關羽軍所擒。

一向自視甚高的關羽頗為敬重龐德的剛毅威武,堅貞不屈,以封將勸降,並以故主馬超、兄長龐柔之事曉之以情,動之以理。龐德卻怒目不跪,大罵關羽:“豎子,何謂降也!魏王帶甲百萬,威振天下。汝劉備庸才耳,豈能敵邪!我寧為國家鬼,不為賊將也。

”無奈關羽只得斬殺了龐德,滿足他殞身殉節的意願。


彼岸視覺新媒體


士為知己者死。龐德就是這樣的的士,曹操也是這樣的知己。所以,這事是理所當然的。曹操有讓一個人為他賣命的本錢。也就是曹操用人的核心思想。“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往而不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