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 历史上最会用兵的皇帝:20多岁削平河北群雄、最终一统天下

这一年是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缢杀,大丞相宇文化及立秦王杨浩为帝。之后,宇文化及带领傀儡皇帝、流浪政府与十万大军离开江都,目标是北上回到洛阳——这十万军队是隋军精锐,大军北上当然打乱了中原的局势,此处暂且按下不表。

炀帝的死讯传到洛阳,洛阳守城总指挥王世充马上立越王杨侗为帝,但实质上是王世充的傀儡;传到长安,傀儡皇帝杨侑下诏赐唐王李渊九锡,三个月后,杨侑将皇帝之位“禅让”给李渊。李渊即位后,立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

关中虽然换了块新招牌(唐取代隋),但实质没变,仍然由关陇集团当家,而外在形势也没变——西边和北边强敌窥伺,而且背后都是突厥在撑腰。

历史上最会用兵的皇帝:20多岁削平河北群雄、最终一统天下

01、大破秦帝薛氏,平定西方

在李渊即位之前,割据陇右的薛举曾经联络割据朔方的梁师都,说服突厥启民可汗一同进攻关中。李渊得到情报,派使节以厚重礼物贿赂突厥,破坏了那次“西北联军攻唐”的阴谋。

李渊即位后,薛举果然大举进,秦王李世民率军抵抗。李世民到了前线,却感染疟疾,卧病在床,嘱咐各军深沟高垒,不许出战。但是两位重要幕僚殷开山、刘文静却刻意展示军威,被薛举奇袭得逞,大军败回长安,刘文静与殷开山因此被开除军籍。

秦帝薛举正想乘胜追击,却突然病逝、只能撤退。他儿子薛仁果天生神力,善于骑射,军中号称“万人敌”,是一员猛将,但却生性“贼悍”,残忍无比。他当太子的时候,跟很多将领不和,登上皇帝宝座后,很多将领内心猜疑恐惧。

李世民再次领军攻击西秦,两军在泾州对上。李世民仍然关闭营垒,想等待薛仁果粮食吃光,下令:“胆敢请求攻击者,斩”。对峙60多天后,西秦军两名将领向唐军投降,李世民于是发动战术:先派出一支军队进驻浅水原,作为诱饵——果然,西秦大将宗罗立刻倾巢而出。

浅水原的唐军坚守数日,李世民估计敌方已经气衰,下令主力出击。先头部队佯为不敌,引得秦军见猎心喜、赶忙追击,而李世民大军从侧翼突击,他本人领骁骑数十人身先士卒攻入敌阵,往来厮杀,对宗罗军形成内外夹击,宗军溃败。

李世民率骑兵追击,将领窦轨(李渊窦皇后的弟弟)拉住马缰苦劝,李世民说:“现在是破竹之势,只要继续追击,必将迎刃而解,机不可失,舅父请勿多言。”

追到泾州城,薛仁果在城下列阵,李世民在泾水畔扎营,西秦军两名将领就在阵前向唐军投降,薛仁果恐惧撤退回城中。当晚,守军将士争相跳下城墙投降,薛仁果无计可施,隔天出城投降。

历史上最会用兵的皇帝:20多岁削平河北群雄、最终一统天下

02、击败刘武周、宋金刚,巩固北方

李世民回到长安之后五个月,北方的定杨可汗刘武周的大军包围晋阳。由于晋阳是唐国的“龙兴之地”,李渊决定要彻底解决刘武周这个背上芒刺。可是,他派出的军队却接连被刘武周手下大将宋金刚击败,甚至唐国的起义元勋裴寂率领大军前往,也被杀得片甲不留,裴寂单人匹马奔了一日一夜,逃回晋州。

驻守晋阳的李元吉听说大战在即,对司马刘德威说:“你率领老弱守城,我率领精锐出战!”,然后竟然带着妻妾,在精锐骑兵保护下,逃回长安。所以,当刘武周大军抵达,晋阳豪杰打开城门迎接,刘武周迁都晋阳,接着宋金刚攻陷晋州。一时间,河东地区(今山西省)的隋朝残余势力,以及各地起兵的“反王”们,都望风投靠刘武周。

这时,李世民主动请缨,李渊集结关中所有军队,交给李世民去对抗刘武周。李世民趁黄河结冰正坚,踏冰渡河,跟宋金刚对峙,发出号召文告,征集附近民粮,主力则坚壁不出,消耗宋金刚的锐气。

历史上最会用兵的皇帝:20多岁削平河北群雄、最终一统天下

唐军将领都要求跟宋金刚决战,李世民力排众议,说:“定杨可汗的精锐之师全部在这里,可是宋金刚的粮草全靠劫掠,难以持久。所以他盼望速战速决,而我们偏偏坚壁不战,等到他粮尽计绝,自然会逃走。现在应该等待机会,不应该寻求决战。”

两军对峙五个月,宋金刚粮尽,向北撤退,李世民展开追击。唐军接连得胜,一日一夜推进二百余里,这时又有部将跳出来拉住李世民的马缰,劝阻说:“胜利功劳已经够大,不应该再涉险深入,等待大军集结,为时未晚。”

李世民再次拒绝:“功劳难以建立,却容易丧失。宋金刚军心崩离,一定要趁现在将他一举击溃。如果让他完成戒备,就此失去机会!”,然后扬鞭催马,继续追击。

唐军连日追赶,终于在雀鼠谷(今山西灵石县)追上宋金刚主力,一天之内,八次会战都得胜,斩杀、俘虏数万人。此时宋金刚军队还有二万人,双方在陕州(今河南陕县)城外再做决战:李世民命李世积先行出击,然后做计划性退却;宋金刚乘势进击,李世民的精锐骑兵在背后突击,宋金刚大败,轻骑逃走。

刘武周听说宋金刚兵败,大为惊恐,放弃晋阳,逃奔突厥。宋金刚收拾残兵,将士却已经不肯接受命令,宋金刚也只好逃奔突厥,两人后来都被突厥诛杀。

历史上最会用兵的皇帝:20多岁削平河北群雄、最终一统天下

03、李世民的巅峰之战:一战擒二王

就在李世民这两次军事胜利之间,中原局势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李密和宇文化及先后败亡。

瓦岗寨的李密声势最高的时候,时人多半认为天下是李密的了,很多将领甚至劝他称帝。李渊晋阳起兵时,派人联络李密,李密以盟主口吻回信,邀李渊到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一同盟誓。李渊心里偷笑,命人起草回信,表示愿意“攀龙鳞,附凤翼”,唯恐李密不自大!

李密的势力膨胀,最大因素是他开仓放粮,聚集了百万饥饿的人民,也成为瓦岗军的兵源。但是洛口仓既没有设立警卫,也没有官员负责,任何人都可以进入搬运粮食,且没有数量限制。道路上遗留的米厚达数寸,任车马践踏;洛水两岸形成了白色沙滩,因为百姓洗米时不爱惜。李密对此却反而沾沾自喜,认为达到了孔子说的“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境界。

原本瓦岗军一再击败洛阳守军(王世充),但这时宇文化及率领的流浪政府与十万大军来到了中原,这一支原本就是隋军精锐之师,又是一心想回家的军队, 《孙子兵法》说“归师勿遏”,李密就刚好挡在他们回家的路上。李密两线作战确实是犯了兵家大忌,后来因一次战术疏忽,被王世充击败,终于伤了元气。

在瓦岗军溃散后,王世充接受傀儡皇帝杨侗的“禅让”,定国号为郑,中原成为他的势力范围;另外,击杀宇文化及的窦建德则在河北崛起,自称夏王。黄河以北地区遂成为唐帝李渊、郑帝王世充和夏王窦建德“三雄竞逐”的局面。

历史上最会用兵的皇帝:20多岁削平河北群雄、最终一统天下

在李世民消灭刘武周后,李渊命令李世民领军进攻洛阳。

李世民以五万兵力包围洛阳,并切断洛阳所有粮食补给线,河南地区州县纷纷投降唐军,洛阳遂成为孤岛。然而,洛阳城却意外的坚强:郑军拥有长射程巨炮,可以发射五十斤巨石,射程二百步;又有可以连续发射八箭的强弩,射程五百步;在王世充严密监控叛逃与灵活调度守城之下,十几天不能攻克。

有将领提出撤退的建议,李世民不准,下令:“不攻下洛阳,永不回军,胆敢提议班师者,斩!”,洛阳城里缺粮食,米、盐价格飙涨,古董珍宝价格低贱如尘土。人口原本有三万家,只剩不到三千家,可是城防依然坚固。

王世充派人向夏王窦建德求援,他俩原本反目,但窦建德认为,唐军若灭了郑国,夏国必定唇亡齿寒,所以答应王世充出兵。夏军来势汹汹,唐军将领主张“避其锋锐”,认为若受到内外夹击,情势不妙;而李世民却认为“王世充已经穷途末路,窦建德正好送上门来,只要击败窦建德,王世充一定会崩溃。”

李世民做出决定:留下三弟李元吉继续包围洛阳城,自己率骁果(李世民亲自训练、亲自带领的精锐骑兵,一律黑衣黑甲,作战不离左右)三千五百骑,进入虎牢关,再度使用他最擅长的“疲敌”作战:夏军对虎牢关发动攻城,一个多月无法取胜,后勤补给线却不断被唐军骚扰、抄掠。然后派细作散发消息:“唐军的战马草料已经吃完,只得将马匹送到黄河北岸放牧”,并且真的留一千余匹战马在北岸吃草做为诱饵。

窦建德中计了,大军尽出,连营二十里,战鼓声震天。唐军按兵不动,夏军列阵从辰时到午时,士卒饥饿疲倦交加,又相互争夺饮水,集体情绪不稳,有撤退的迹象。这时李世民下令出击,自己亲率骑兵直捣夏军阵营,贯穿敌阵后,主力军到达,前后夹击反复冲杀,夏军崩溃逃窜,唐军追击三十里,杀三千余人,窦建德坠马被生擒。

夏军溃散后,洛阳城守将绝望,献城投降。王世充换穿白衣,率领太子及百官二千余人到唐军营门投降。

历史上最会用兵的皇帝:20多岁削平河北群雄、最终一统天下

李世民二十岁出头,却能将老谋深算的王世充制服——王世充称不上能战,却能够一再拖垮来犯的敌人,包括宇文化及和李密,但李世民却能料准,一旦窦建德兵败,王世充一定投降。

当然,李世民用兵如神的功力更令人击节赞赏,包括宋老生、薛仁果、宋金刚、窦建德等勇将,都败在他的手下。而真正让他“得天命”的特质,在他进入洛阳后展现:下令撤除端门楼、焚烧干阳殿、摧毁各个门楼,那些都是隋炀帝奢侈纵欲的象征。李世民就和当年进入咸阳的刘邦一样,不流连宫室繁华、美酒佳人。

虎牢之战后,黄河以北大致都纳入唐国版图。李世民凯旋返抵长安的阵仗:他本人身披黄金甲,李元吉和李世积等二十五位将领紧随其后,铁骑万匹、甲士三万人,前后部鼓吹(军乐队),俘虏(窦建德、王世充)和东都带回来的御辇器物向太庙呈献,皇帝李渊亲自摆酒劳军,可见李世民用兵如神、战功卓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