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鬼谷子:水往低处流,学会顺势而为;人往高处走,懂得趁势而上

【鬼谷子原文】 上暗不治,下乱不寤,揵两反之。内自得而外不留,说而飞之。

【鬼谷子译文】 如果君王昏庸不理国家政务,下层纷乱不明事理,则你在献策时应采取与内揵相反的思路,以促其垮台。如果你在游说过程中,发现君主只用本国人才,排斥外来人才,你在游说后应远远离开,免遭祸患。

鬼谷子:水往低处流,学会顺势而为;人往高处走,懂得趁势而上

在“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年代,君王就是国家,忠君就是爱国。遇到明主是臣子的福气,如果生不逢时,君王愚钝,那么忠臣就可能被奸人陷害,或不被重用,郁郁不得志。

鬼谷子认为,遇到“上暗不治,下乱不寤”的情形时,要“反”;自己不被重视,就要“飞”。这一“反”一“飞”两个字,充分表明鬼谷子对“贤臣择主而从”持强烈的支持态度。

时至今日,鬼谷子的这一主张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教育意义。那就是,任何人要想发挥自己的才干智慧,首先必须要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环境。

鬼谷子:水往低处流,学会顺势而为;人往高处走,懂得趁势而上

工作上,如果你碰到一个很难沟通的主管。你试了很多种沟通方法,他还是不近人情,天天板着脸,不给一点好脸色,弄得你一上班心情就恶劣,无法全心工作;如果你所在的单位或管理混乱,或人浮于事,你的潜能和长处都得不到有效发挥……你该怎么办?

怎么办?你已经尽力了。那就调换岗位或直接换工作吧!面对危机四伏的环境,最不可取的就是自己不以为然,无奈地或是不作为地选择了固守,其结果往往将导致你付出昂贵的代价!

正如“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当环境不适合自己的时候,换换环境不失为一种明智的抉择。因为在这里你是闲置的无用之才、是眼中钉,也许在别的地方你是求之不得的人才。

鬼谷子:水往低处流,学会顺势而为;人往高处走,懂得趁势而上

一“反”一“飞”后,新的环境、新的任务等会形成一种压力。这种压力不仅能转化为你做好工作的动力,而且可以“逼”着你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来适应新岗位的需要,工作业绩一般情况下都会有较大的改观。如能“飞”到最有利于发挥长处和潜能的岗位,更是好事!

综上所述,鬼谷子所提倡的“上暗不治,下乱不寤,揵两反之。内自得而外不留,说而飞之”如同“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行”一样,激励着人们要摒弃迂腐的固守,奔向更有生命力的新天地!

鬼谷子:水往低处流,学会顺势而为;人往高处走,懂得趁势而上

孔子,具有丰富的学识、高尚的情操,又具有崇高的政治理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战乱四起、民不聊生的年代里,他四处奔波、颠沛流离,备尝艰辛而不改其志,试图通过礼乐教化提高百姓的道德水准,实现天下大治。

不幸的是,他游历的诸国的国君却一个个地让他失望。孔子三十多岁的时候,齐景公问他治国之道,孔子让景公行中正,举贤才,节用而爱民。

景公听了很高兴,便想给孔子封官,然而大夫晏婴却以孔子仕齐会改变齐地民俗为由倍加阻挠,其他大夫也以孔子来齐会触动他们的利益而欲杀孔子。

鬼谷子:水往低处流,学会顺势而为;人往高处走,懂得趁势而上

景公无奈,只好拿出“我老了,不能用你了”之类的话来搪塞孔子,孔子黯然而去。

孔子56岁的时候当上了鲁定公的大司寇,整个鲁国变得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民风归于淳厚。这使齐国人惊恐不已,认为孔子为政,必使鲁国称霸,遂将80名美女送给定公以乱其心。定公自此耽于女乐之中而怠于国事。孔子见状,不辞而别。

此后,吴、陈、楚三国混战争雄,楚国想聘用孔子,陈、蔡两国认为孔子才识过人,遂发兵将孔子及其弟子困住。楚昭王得知此事,率兵迎孔子入楚,想大用他,但遭到了令尹子西的坚决反对,楚昭王也就将此事放下。孔子的仕途上,总是充满了当道的小人。

鬼谷子:水往低处流,学会顺势而为;人往高处走,懂得趁势而上

对此,倒是子贡能高瞻远瞩一语中的:“如果你想用孔子,就不要让一些小人来约束他。”但是,哪个国君也做不到这一点。中原之大,竟无一位老人的立足之地。

孔子曾自比为择木之鸟,但此鸟绕树数匝之后竟发现无枝可栖。不是此鸟不愿栖止,是普天之下没有良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