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考研拟录取后,是和导师联系,还是等开学后由导师选定学生?

明月清风43353671


师生互选

师生互选顾名思义就是导师和考生进行互相选择!一般这个阶段是由研究生自主决定是否选择导师指导其完成研究型学分,导师自主决定是否接受研究生并指导其完成研究型学分。确定谁将是你的导师,是很重要的事情哦!这几乎决定着你的研究生生活将会过的怎样。考生一定要多注意!

具体操作

师生互选阶段,有的高校,研究生可以在获得新生录取通知后进行预备性师生互选,(当然有的学校是在报名的时候就已选定导师)。正式互选自新生入学复查合格后到第一学年结束前完成,具体时间由各培养单位自行确定。

拟录取名单中有你还会被刷?符合这些特点的考生将失去读研资格!

一般来说,拟录取名单中有你的话,基本上就等于正式被录取了。不过也有例外,往年有很多人本来是拟录取状态,但是在之后的正式录取名单中却被排除在外。所以说,拟录取名单中有你并不代表一定能够读研!

在这里说一下,拟录取之后还有被刷的可能,虽然概率很小。“拟录取”不等于正式录取,它是考生经过招生院校复试合格和政审合格,招生院校经过讨论后确定的准备录取的名单。之所以叫“拟录取”,是因为该名单尚未经过所在省(市)教育厅审核,也没有报教育部备案,只是招生院校初步录取名单。

从拟录取到正式录取,名单也会有所改变,主要是有些考生在资格审查的过程中出现情况,导致考生失去读研的资格。符合以下4个特点的考生要注意了,就算已经拟录取了,也有可能会被刷掉。

01、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有些大学在考研复试的时候体检会放在第一个环节,有的却放在复试的最后。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体检只不过是一种形式,大部分的考生都比较健康。然而考生若出现很严重的病(例如传染病),那么将会失去读研资格。无论是初试和复试的成绩有多好,你都不会被录取。

02、考研复试成绩核算错误

在考研复试排名中,有的考生仅仅以零点几分的缘故,导致自己排名靠后,从而被刷。但是有的大学在核算复试成绩的时候会出现失误,拟录取的名单和正式录取的名单稍有出入,这样那个本来拟录取的同学就被刷掉了。

03、资格审查不通过

一些大学的特殊专业需要对考生有特殊要求,达不到的话将不予录取。有时候考生的学历不符合报考研究生的条件(如应届毕业大专生),也一样会取消读研的资格。

04、重大违纪行为或其他

考试作弊已经入刑,考生千万不要以身试法。如果考生在考研复试中出现作弊行为的话,考研成绩将会作废,并且会禁考,读研的资格当然也会剥夺。

以上说的4点情况,其实考生主要要担心的是第一点,另外的都是小概率事件。因为现在考生的身体状况大都不好,很少有人经常会每年体检一次检查自己的情况。万一检查到自己身体有异样,也不要担心,就算身上有疾病,只要不是重大疾病或者传染病,一般都会被录取的,这一点考生要放心。


中公考研


拟录取后,要主动和导师联系。在这之前就应该要联系了

其实在你通过初试以后,这个时候你已经通过了学校的录取分数线。此时导师就开始从这批学生里挑选学生了。

初试会直接录取一批学生,但是也会不录取一部分学生,这部分学生需要接受调剂。

因为好的专业拟录取人数,会远远低于报考人数,所以有一批学生不会被自己所报考的专业录取。

当时考研生时,初试后我就去完了,天真的等结果。在我等结果期间,小伙伴们大部分都已经见过有名额的所有导师了。

当研招办通知我去学校被调剂,并且下午就要去学校复试。当时排队等待复试的小伙伴,都在讨论,他们找了一遍老师,哪个老师有意向要他们等等。

当时我完全懵掉了,稀里糊涂进面试教室。导师们直接问了我一句“你是今年的考生 吗?!”。哈哈,老师们对我一点印象都没有,因为剩下所有被调剂的学生,他们都一一见过了。

最后,我还是幸运的被录取了。录取后,就加入了导师、师兄师姐微信群。暑期就开始干活了

有的导师不安排给你活,但是会给你列个书单或者发给你一些资料,让你暑期学习。这样开学后,你可以更快的熟悉组内的研究内容和方向。


感情猫Kate


虽然说研究生和导师是双向选择,入学前没有联系好的一般学校或学院一般也会安排。但是一般情况下,都是学生主动联系导师。

学生和导师的关系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非常关键,毕竟导师对研究生直接负责。相处好的亦师亦友,相处不好的矛盾重重。我曾经有一位学生,当年保送研究生到某顶尖的985高校,但是一年后他主动退学,回来重新参加考研进了中科院某所,只因为他觉得导师与导师相处的关系太糟糕,没有办法全身心投入学习和科研,而是整天帮导师处理各种琐碎的杂事。

所以在入校前,最好主动了解老师的相关信息,从老师的主要研究方向,主要著作,到老师的脾气,对学生的态度等尽量做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前者通过导师的个人主页,学校的官网,老师发表的论文等都可以实现;后者这可能要想办法通过导师的学生等来了解。很多同学联系导师往往只是因为对导师的研究方向感兴趣,或者只是因为导师在业界的口碑。但后者对今后的学习生活可能会有更大影响。

提前联系导师,选到满意的导师的几率相对会大的多。而且一般情况下,当你确定要跟某位老师后,导师可能很快就会给你布置阅读文献,参与科研的任务,即便还没入学,也有可能提前进入科研状态。

如果等到学校或者学院分配,一般情况下,就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学生和导师的匹配性相对可能要低。你和导师相互不熟悉,将来进入科研状态就可能较慢。

而且对绝大部分导师来说,会比较喜欢主动性强的学生。研究生阶段不再是手把手教,而真的是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导师给予一定的方向或课题,告知研究方法,剩下的基本就看自己了,所以不光是在导师选择这个问题上要积极主动,在今后的学习科研中,更要有积极探索的精神。


象牙塔里讲故事


考研拟录取后,最好先和导师联系一下,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见面谈一谈。

因为考研录取是双向选择,你在选择导师,导师也在选择你。既然是选择,那联系并了解一下也是应该的吧。

Amy老师当时考研究生的时候,有意向的有三个导师。第一个老师Amy跟他联系后,去他实验室面谈了一下,这个老师介绍了他的研究方向,他对学生的要求等等。Amy当时谈完,就觉得对他的研究方向不感兴趣,而且当时Amy心很细,仔细观察了这个老师实验室的情况,发现有一些考勤的东西。Amy觉得这个导师实验室的管理会比较严格。而Amy是那种比较懒散的人,学习的时候认真学,不学的时候就想出去玩,感觉跟这个导师的实验室风格不搭,所以谈完就放弃了这个导师,尽管后来导师说如果我考上了他愿意接受,但是Amy还是打了退堂鼓。

第二个导师不仅是硕导还是博导,Amy给他写了几封信陶瓷,但是这个导师回信很慢,Amy对回信很慢的老师总是没有好感,所以后来导师要求面谈的时候,Amy放弃了,没去。

第三个导师,就是Amy后来选择的导师,当时也是在网上联系的。导师回信很快,而且感觉很热情。Amy也去实验室跟导师面谈了一下,导师人很开朗,Amy觉得跟导师很投缘,重点是Amy发现导师实验室还有好几个大帅哥(可惜,Amy入学时,这几个大帅哥都毕业了)。哈哈,当时Amy就决定了就来这个实验室学习。后来也证明Amy的选择没错,整个研究生期间过的非常愉快,还写出来不错的论文。

所以,Amy建议还是要跟导师联系沟通一下,有条件的还可以面谈一下。既可以了解导师的性格,还可以观察一下实验室的情况。


Amy的快乐生活


考研和考博有很大不同,一般考研拟录取后,不知道导师是谁,特别是三跨的考生,对学校和导师的了解更少。之所以问这样的问题,说明内心有点纠结,其实大可不必。简要说说我的看法,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一、提前联系和开学后学院安排不一样吗?

提前联系导师,要对这位导师很了解,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了解导师的脾气性格,你很了解吗?除非你是考本校的硕士,对任课教师比较了解,想成为某一导师的学生。这种情况下可以在录取后和老师联系一下,不过也就是说说拟录取后的喜悦心情,希望能成为您的学生。其他的几乎不能说什么,因为你还没有开始步入研究生学习生活,没有具体的问题请教导师。如果是跨校考研,大可不必为此担心。你了解考取的院校吗,了解学院的老师吗,了解老师的研究方向吗,如果不是很了解,又怎么联系呢?

与其纠结,不如顺其自然,开学后学院自会给每位同学安排自己的导师,学院会根据学科特点和培养目标合理地给学生安排导师。我觉得,谁是你的导师,你是谁的学生,是一种缘分,美好的缘分。

二、学习要靠自己

硕士生导师的主要工作不在于“教”而在于“导”,引导学生熟悉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提高科研能力。学习最主要的还是要靠自己,看理论书做笔记,看文献做笔记,选题,开题,写论文,都要自己踏踏实实努力,学习期间有疑问可以请教导师,论文中的问题可以和导师商量。所以,提前联系导师是不是很重要呢?显然不是。

三、做好自己的事,不要听同学说,不要和同学比

既然已成功考取理想院校,你就是佼佼者,要有足够的自信,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事。不要听同学说,不要和同学比,尤其不要比导师,于学习而言没有意义。硕士生导师是本学科学术造诣较深的教授或具有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学,科研人员,其学术水平在某些方面接近或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有培养本科生经验,至少培养过两届本科生,且能胜任硕士生指导工作。可见,硕士生导师都具有相当高的水平,不必担心导师指导不了你,除非你执拗,不听导师的话。

综上,提前联系导师并不是十分重要的事,重要的是自己努力。眼下,你最重要的事是好好放松一下,准备好本科毕业的相关事宜,毕业论文、论文答辩、实习材料、思想汇报等等。最后,祝你前程似锦~~

当然了,我不是名校的毕业生,可能说得不对,望大家批评指正。


学与思共舞


考研进入拟录取,恭喜你,你已经成为一名准研究生了~那么导师该怎么选?这个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通常情况下,采用的是学生与导师的双选,即各个高校会在研究生开学时或在考研复试时组织学生对就读专业涉及到的所有导师进行选择,一般来说差不多至少选择两位导师,同时导师们也要根据考生复试情况及志愿,选择自己要带的学生,若是导师所选学生恰好也选择了该导师,则导师与学生双选配对成功,意味着学生以后的导师就是这位导师了。

不过,在实际工作中,一般考生都会提前联系和沟通导师,包括不限于在初试分数出来或是复试分数出来之前的邮件或是当面沟通,若是学生意愿非常强且导师对学生也满意,那么基本上进入拟录取后,双方就达成了共识,所以有很多导师会要求学生毕业后就要进实验室的,这一点在理工医科中算是非常常见的情况。

所以,考研人最好提前联系自己中意的导师,以免这位导师那里没了名额,尽量早做准备。


张雪峰老师


我是孙启耀英语教授。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考研拟录取后,要抓紧跟导师联系,争取跟一个好的导师,对你未来的就业和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先举一个医院的例子,这是我从实践中悟到的。你去医院看病,你会看到医生的名单中有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等等。大部分人会选主任医师吧?(如果不缺钱的话)。

为什么?


因为主任医师代表着这所医院的最高水平。但是一所医院能有多少主任医师呢?即使是一所三甲医院,并不是每个人都是主任医师啊。当然我并不否认有些年轻的医生医疗水平很高的。


上面的例子可以类推到高校。一所高校的学术水平高低与它有多少名教授有很大关系。高校下设若干学院。一个学院的教授数量是有限的。一个120人左右的学院,学教授一般在10名左右。具有国家一流学科的学院教授会多一些,一般也就是二三十名。


研究生入学选择导师一般是双向选择,即研究生填表挑选导师,然后导师同意认可才可以。

上面说过了,一所学院里的教授有可能有院士、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都可以带硕士研究生。你如果想在这所学院里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最好选博士生导师为你的导师,将来你攻读博士学位就有了机会。


另外,那些博士生导师,教授导师,有很多的科研要做。他们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以及跟大企业合作的横向项目。


跟这样的导师做项目,对你是一个锻炼。你很快就能进入角色,你完成的项目的同时,你的论文也就有了眉目。另外这些导师所做的科研有可能是世界先进、国内先进,这样你就尽早进入了科研某一领域的前沿。


想想看,如果你没有尽早去挑选导师,到时候由学院给你指派导师,那就不尽人意了。因为给你指派的导师,他的研究领域你不一定喜欢。或者他刚刚当硕士导师,还没有经验,项目也比较少。诸如此类,有很多问题。

你可以到网上搜导师的名字,或者到该学院网里找师资队伍中那一栏。一般会有导师的介绍,会了解到导师的论文、著作和科研情况。


你也可以找老乡或者同学了解你要考的那个学院的导师的情况。总之,预先选好导师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对你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


我是孙启耀英语教授。欢迎关注。我是英语知识的传播者。


孙启耀英语教授


考研拟录取之后,表示只要体检合格,就成为一名准研究生了。在研究生复试前后,大部分准研究生面临着找导师的问题。虽然说现在研究生和硕导是双向选择制,但是主动权还是握在硕导们手中,你只有先拿到多个硕导的offer,才能在这些老师中进行选择。因此,在考研拟录取之后,最好还是先和多个导师联系表达想要跟着他读研的意愿,才能更好的在找导师这件事上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而且,选择一位合适的导师是非常至关重要的,因为如果跟了不合适的导师,可能真的会后悔三年。



首先,确认自己的研究方向。根据自己的专业和感兴趣的方向,找准适合自己的研究定位,并为自己规划好自己的研究方向。比如说我们电力系统专业,在我所考研的学校就分为:系统研究所、电网研究所、继电保护研究所、输配电研究所、电磁研究所、高压研究所、电力市场研究所等等。先确认好自己想去的研究所,再从研究所里的硕导进行选择。



其次,确认自己的意向导师。可以从各种渠道查询有关自己意向导师的信息,比如说知网、百度学术、ei期刊等查询其学术论文发表情况和研究方向,学院官方网站中导师的履历,研究生导师网查询师兄师姐对各位导师的评价等,也可以问询一下往届师兄师兄的意见,了解一下意向导师近几年在做的新方向,意向导师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与研究生的相处情况等等。全方位的了解导师之后,才能知道自己适不适合跟着这位导师读研,毕竟研究生不同于本科,几乎是一对一的科研,各方面都契合还是会让自己的研究生生活过的更开心一些。



最后,在复试前后和意向导师约见一下,当面谈一谈,看看导师是不是跟自己想象中的差不多,也近距离和导师接触一下。看看读研期间的工作、学习、实验环境,导师带的师兄师姐的状态等等。



如果没有提前和导师联系的话,确定被录取之后,学校也会在开学时给没有导师的学生随机分配导师,这个时候主动权就完全交给上天了。如果不幸分到了不是很合拍的导师,申请换导师一般不会很容易,会导致将来的三年时间会过的比较痛苦。



2016年我考研时,就在成绩出了之后没两天,研究了一下各个研究所的导师的情况,过年放假在家就给各意向导师发邮件了。这个时候不要怕多发,因为可能有的导师已经把名额都给了保送研究生,考研研究生没有名额了,或者导师没有选择你,或者见面聊之后你觉得和导师不是很适合等等,所以提前多联系几位导师,开学之后复试之前就去找导师面谈,互相都确认好之后,就算是选择好导师了。如果去找导师晚了的话,可能会有别的学生比你先去,导师要了他就没有名额了,就算导师也很欣赏你,估计也不能要你了。

所以辛辛苦苦考研大半年,好不容易拟录取,一定在这方面不要掉以轻心,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导师很重要。


当当当465



当大家顺利通过考研初试及复试后,会接到招生单位的拟录取通知,考生需要在指定时间回复是否同意拟录取,之后如果顺利通过毕业论文答辩,拿到学位证和毕业证,政审没问题,等着录取通知书就行了。但是很多同学还是担心选择导师的问题,甚至有人担心会不会因为没有提前联系导师导致没有收留,其实这是你过虑了,只要被招生单位录取,那么学校就一定会为你安排导师,当然,你可以等到师生互选的时候,一般在开学后不久,但是,观察号个人认为,你还可以主动出击,把主动权尽可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上。

所以我们分两种情况讨论,结合个人带学生的经验给大家提一些建议。

一、报考本校

个人认为报考本校的同学实际上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一般而言,本校老师对于自己的学生还是比较了解的,而学生对本校老师也相对熟悉,另外大部分同学报考的都是和本专业相关的方向,导师的能力和水平甚至是人品如何都很容易打听到,找老师也非常方便。

在这种情况下,观察号建议你在初试前就要和导师联系,因为如果没有得到推免机会,实际上你的竞争对手主要是外校的学生,向自己喜欢的导师毛遂自荐,即便还没有进行初试,但你的个人履历如果非常优秀,导师不会拒绝一位优秀的学生,况且还是本校的学生呢!

二、报考外校

如果报考的是外校,个人认为如果能够找到老师引荐一下,可以尝试在初试前联系导师,而如果自己贸然去联系老师,可能不会得到特别肯定的答复。而在得到拟录取的通知后,再联系导师,观察号认为还是稍晚了一些,但总比开学后让导师来选择你要好一些,毕竟导师一般都喜欢积极主动的学生。

对于报考外校的考生,最佳的时间就是初试结束后去联系导师,结合近两年的录取情况,基本上能给自己一个定位,此时联系导师,可以让导师了解你的成绩,再加上你优秀的个人简历,如果可以给导师留下不错的印象,在复试权重达到四成或者五成的情况下,无疑是提高了自己复试成功的几率。

还有一点比较重要,观察号需要提醒大家,导师肯定是足够的,只要被录取每一位同学都会有导师,但是你要知道优质导师可是稀缺的,在硕士越来越多的情况,跟随一位名导肯定会在以后给予你更多的机会,你也会在导师身上学到更多的东西。

写在最后:无论是初试后,还是拟录取后,亦或是开学的时候选择导师,自己都要尽可能主动去联系,把未来攥在自己的手中而不是交给他人!


聊大学生活,谈考研考博,教育观察号在头条等你。


教育观察号


考研拟录取后如何选择心仪的研究生导师?别等到开学,现在就选!

现在很多考生已经参加了考研复试,并获得了读研的资格。在拟录取以后,考生比较在意的就是研究生导师的选择了。很多考生并不知道自己能够跟哪位导师读研,但又有比较心仪的导师。那么,考生应该怎么做,才能选择自己心仪的导师呢?

考研拟录取后如何选择心仪的导师?试试这些方法,开学再选就晚了!

我们都知道在读研的时候,研究生导师基本上决定了你读研的质量度和读研的舒适度。能够跟在一位实力强且品德高尚的导师,你的研究生生涯一定很不错。而且对于你未来读博或者工作,导师都是你的一大助力。那么,拟录取之后,我们该如何选择导师呢?

选择研究生导师的话,小水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研究生导师的选择,每个学校都不一样,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在考研录取结果出来的时候,导师就已经划定,你之后读研的话,就直接跟着这位导师读研,无法更改。想更换导师的话,只能请求院里的决定,或者导师之间的商量决定。

另一种是录取后并不划定某位导师,你考研报名时候选择的方向也只是一种参考,入学后的第一学期开始导师的选择,一般采用双向选择的方式,即你选择导师,导师根据你的表现选择你。这样的话,选择自由度更大,也更能深刻的了解导师。双向选择确定了,就是选择成功。其他没有选择成功的学生,导师之间自由分配。

研究生导师的选择,大部分的院校都是师生互选,一般学校不会安排,往往都是学硕主动联系导师。每个老师都有名额限制,你联系晚了,就没有名额了,所以拟录后,如果知道老师的联系方式,请在拟录取后主动和导师联系。

如果想选择自己心仪的导师,你应该如何做呢?

有研究生导师坦言,他在参加考研复试的时候就已经选好了学生,因为在复试中学生的优劣一眼看穿,这样的话,选择学生更有针对性。一般来说,导师一年最多带2个人,这样的话,能够和自己心仪的导师一起做科研就不容易了。

如果你的学校是在复试结束后就选定导师的话,那么,在拟录取之后,考生应该选择自己心仪的导师发邮件或打电话来诉说自己的要求。如果可以的话,试着找到这位研究生导师面谈,争取获得这个名额。

如果你的学校是在研究生入学后才开始选择导师的话,提前联系导师也是非常必要的。这个时候,考生可以从导师的研究方向、科研动态、生活习惯等入手,保持和导师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在选择研究生导师的时候,你会处于主动地位!

若考生不采取任何措施,那么导师是随机分配的,你读研就存在了很多不确定性。如果你分配到的导师你不喜欢,他做的科研方向你不感兴趣,那么三年的研究生生涯你会过的非常痛苦。

平心而论,小水也知道,大部分的考生都希望自己能够选择一个好的导师。如果你还没有心仪的导师,可以现在就去了解,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科研方向,针对性的去联系。我想,导师们一般都会喜欢那些主动的学生,这样选择满意导师的概率就会非常大! 如果你被拟录取了,你倾向于选择男导师还是女导师呢?如果你跟了一个不喜欢的导师读研,你会申请调换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